资源简介 永安市2024一2025学年下学期期中质量抽测八年级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温馨提示:1.本卷共6页。2.考生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考及所有答案均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题要求见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一、积累与运用(23分)】1.根据提示,补写出古代诗歌名句。(8分)漫步古诗苑,我们读到了“景语”。读《如梦令》“①,沉醉不知归路”,追忆溪畔的恣意闲游:读《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②”,陶醉于西湖春水的蜿蜒绵长;读《望洞庭湖赠张丞相》“③·波撼岳阳城”,惊叹洞庭湖的恢宏气象。漫步古诗苑,我们读懂了情语。从《子衿》“青青子衿,④”,读出女子对恋人的缠绵思慕:读《关雎》“求之不得,⑤”(《关雎》),体会辗转反侧的相思之苦:读《式微》“⑥,胡为乎中露?”(《式微》),悲叹劳役者的艰辛命运:读《浣溪沙》“⑦,⑧”,感怀时光流逝的淡淡怅惘。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做答。(9分)经典作品是文明的gui①宝,承载着跨越时空的智慧。在《社戏》的乌篷船jiǎng②声里,我们打捞起鲁迅笔下未染尘埃的童年倒影:《安塞腰鼓》的鼓点如雷,进溅出刘成章文字中)的生命力:吴伯箫的《灯笼》串起三代人的温暖光晕,檐角摇y心③的微光里,()着永不褪色的家国情怀。《桃花源记》的落英深处,陶渊明栽下的理想之树,至今仍在追寻精神原乡的人心中开花:《核舟记》的方寸榄核间,王叔远刻下的不只是东坡泛舟的剪影,更是中华工匠“纳须弥于芥子”的智慧()。通过阅读经典作品,既是对灵魂的雕琢,也对文明的传承,更是在浮躁时代中寻找精神锚点的必经之路。(1)根据拼音,依次写出相应的汉字。(3分)①②③(2)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全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炽热反射成就B.热烈反射成就C.炽烈映照结晶D.热烈映照结晶(3)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句子。(3分)3.名著积累(6分)】小语正准备阅读《经典常谈》,小文推荐选择性阅读方法,小明推荐循序渐进式阅读方法,请你结合本书特点和自己的阅读经验,为小语提建议。八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6页)二、阅读(67分)(一)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4一5题。(6分)】《淮上与友人别》〔唐〕郑谷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注释】①淮上:扬州。②潇湘:湖南一带。③秦:陕西一带。4.诗歌前两句“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描绘了怎样的场景?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2分)5.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同为送别诗,但情感表达方式不同。请结合两诗末句对比分析。(4分)》(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7分)【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被拂。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节选自《小石潭记》)【乙】青溪之水,清泠可鉴。溪中白石磊磊,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游鱼往来,翕忽成趣。溪行数百步,见一亭翼然临于泉上,名曰“忘归”。余与客坐亭中的泉而饮听溪声冷冷,若琴筑①之奏。客有问余曰:“此间之乐,何如柳子厚小石潭耶?”余笑曰:“石潭凄寒,使人愀然:青溪明澈,令人忘返。各适其性耳。”(节选自《游青溪记》)【注】①筑:古代弦乐器,形似筝。6.根据表格中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4分)加点词语方法提示解释(填写文字)水尤清冽结合语境(1)尤:使用词典选择义项白石磊磊(2)磊:磊:①堆积②圆润③分明日光下澈词类活用(3)澈:各适其性参考成语法:适得其所(4)适:7.对【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余与客坐/亭中酌泉而饮听/溪声泠泠B.余与客坐亭中/酌泉而饮听/溪声泠冷C.余与客坐/亭中酌/泉而饮/听溪声冷泠D.余与客坐亭中/酌泉而饮/听溪声泠泠八年级语文试题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