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07 文学文化常识 专项练习(福建专用)(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下列句子填入横线中使语句连贯,正确的顺序是( )王平刚写完一篇关于宠物的日记,发现李刚已经写完了三篇日记了,他不禁感叹:“ 。”他向李刚请教了写日记的方法,收获颇丰,真可谓“ 。”李刚日记里的《宠物吃什么》一文让王平赞叹不已,原来李刚长久地接触宠物之后,就能发现它喜欢吃什么,正是“ 。”除了留心观察生活,平时多阅读也是写好日记的关键,要知道“ 。”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②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③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④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④①③2.下列对习俗寓意理解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过年时守岁:寓意辞旧岁迎新年 B.中秋节吃月饼:寓意幸福美满团圆C.建筑上雕刻蝙蝠:寓意金榜题名事业顺 D.过年的时候吃年糕: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3.与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最搭配的下联是哪一项?( )A.匆匆而过如春风 B.流水欢歌似梦闲 C.绿水青山一如梦 D.殷殷绿叶几红花4.穿越文字窥众生,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哪一项?( )A.《爱的教育》是奥地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B.阿廖沙苦难的童年和安利柯幸福的童年,诠释着笑与泪,经历与成长。C.《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管桦,讲述了雨来为了掩护交通员壮烈牺牲的故事。D.《童年》性格各异的人物吸引着读者,例如忠厚老实的格里高利、慈祥善良的外祖父。5.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写倡议书时,一定要依据倡议的对象写上称呼。B.“五彩”指的是黑、白、赤、青、黄。C.《童年》是苏联作家高尔基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叫阿廖沙。D.“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6.下列最适合作为“风雨一杯酒”的下联的是哪一项?( )A.天涯共此时 B.羁危万里身 C.江山万里心 D.千里共婵娟7.有人拟了一副对联,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 )A.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B.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C.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D.报仇雪恨,莽李逵泄愤山神庙8.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是非常著名的行书作品。B.《童年》中人物众多,理清人物关系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读懂故事。C.写倡议书时,根据倡议的对象写称呼。有时可以不用称呼,在正文中点出即可。D.《夏天里的成长》一文围绕“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的季节”这一中心句,分别从动植物的生长、事物的生长以及人的成长三方面进行具体描写。9.下列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B.欲知山中事,须询打柴人。C.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10.小明想要搜集一些表达“爱国情怀”的名言警句,下面语句中表达出这个意思的是哪一项?( )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C.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D.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11.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故乡》 《呐喊》 《骆驼祥子》 《朝花夕拾》都是鲁迅的作品。B.《玄秘塔碑》是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之一。C.五音是中国古乐的基本音阶,五音指“宫、商、角、徵、羽”。D.“惟妙惟肖、巧夺天工、妙笔生花”都是与绘画有关的成语。12.下列名著信息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 )A.《童年》——高尔基——在幸福温暖的童年中成长。B.《穷人》——列夫·托尔斯泰——歌颂穷人善良美好的心灵。C.《爱的教育》——亚米契斯——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D.《小英雄雨来》——管桦——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的成长历程。13.驻守边疆的将士誓死捍卫祖国的每一寸领土,他们时刻铭记:“__________”句中横线上填写下列哪一句名言恰当?( )A.位卑未敢忘忧国。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D.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14.“航天英雄”陈冬出征前在给儿子的信中深情写道:“因为爸爸任务重,工作忙,常常只能晚上回家陪你们两个小时,就得回到航天员宿舍继续工作。但这两个小时,爸爸很幸福。”作为父亲,陈冬也有柔情似水的一面。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哪句话呢?( )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D.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15.下列对作品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英雄雨来》是自传体小说,是作者依据亲身经历加工创作的。B.《童年》通过描写阿廖沙经历的苦难,揭露当时底层人民的生活状况。C.《爱的教育》是日记体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日记主人的所见、所闻、所感。D.《小英雄雨来》《童年》《爱的教育》三部作品的主人公,他们的童年都有笑有泪。16.同学们准备在展板的醒目位置劝勉大家努力学习,下面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17.下列名句引用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A.懈怠时,我用“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句话来勉励自己。B.日夜操劳的周总理将一双袜子穿了30年,可谓是“克勤于邦,克俭于家”的典范。C.小明做错事,被爸爸严厉批评后,给自己鼓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D.“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我从小跟着爷爷下地,因此了解了不少农作物的特性。18.给下列习俗依次选择恰当的寓意,正确的是哪一项?( )快过年了,奶奶忙着蒸年糕,小孙女疑惑不解,奶奶告诉小孙女:“吃年糕寓意______。”年夜饭桌上,每个人都吃上一口长寿菜,取______吉祥之意。中秋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象征着______。①健康长寿②万事如意年年高③风调雨顺④团圆美满A.①③② B.②①④ C.③②① D.④②①19.下列名著依次填入句子中,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以下名著中,用第一人称叙述的是_____;“被罚刷墙”“鬼屋子宝”这两个故事出自_____;_____是塞乐玛.拉格洛芙的作品;_____中的主人公是一只兔子时不慎掉入兔子洞,从而开启一系列奇幻的冒险。①《骑鹅旅行记》②《汤姆索亚历险记》③《爱丽丝梦游奇境》④《鲁滨逊漂流记》A.④②①③ B.④③②①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20.如图是赵孟頫《三门记》的一部分,可以恰当形容它的词语是( )A.点睛之笔 B.妙笔生花 C.洋洋洒洒 D.稳健大方21.中国传统文化中,萱草、春树常被用来比喻母亲、父亲。为祝贺爸爸妈妈结婚二十周年,我们兄弟准备献上一副对联,上联“椿萱并茂”,最佳的下联应是( )A.举案齐眉 B.棠棣同馨 C.父爱母慈 D.兄弟孝悌22.小林说:“中国人民历来就具有不被挫折吓倒的精神。近年来,中国专利申请数量世界领先,这与中国人‘______’的创新进取精神是分不开的。”横线上应填( )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C.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3.小新想写一副对联送给老师,上联是“树人培才鞠躬尽瘁”,对应的下联是( )A.四海五湖共庆新春 B.前程似锦日进斗金C.传道解惑茹苦含辛 D.桃欢李笑春满校园24.以下作品与作者搭配正确的一组是( )A.《汤姆·索亚历险记》——塞尔玛·拉格洛芙B.《故乡》——鲁迅C.《童年》——亚米契斯D.《爱的教育》——列夫·托尔斯泰二、填空题25.为学先贤之志,感悟古人诗文的魅力,学校策划了“诗文知识知多少”展板。(1)习近平总书记善用典,常用典。他用《游子吟》中的“ , ”来倡导孝道。用“ ,任尔东西南北风”倡导人要有竹子的品格。用《礼记》中的“ , ,又日新”强调创新是民族的灵魂。(2)诗词话习俗。读“ ,不知秋思落谁家。”抒发了中秋节的团圆中的思念;读“ ,总把新桃换旧符。”描绘出了新年的新气象。(3)诗词绘美景。韩愈的“ ,草色遥看近却无。”表达对早春的喜爱;黄庭坚《清平乐 春归何处》一词中“百啭无人能解, 。”抒发了深深的惜春之情。26.按要求填空。(1)六年来,我从不同诗人的诗句中,感受到了他们忧国忧民的情怀。如,从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 ”里,我感受到了战士们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在陆游的“ ,南望王师又一年”的愤慨里,我看到了百姓对收复失地的深切期盼;在“白日放歌须纵酒, ”中,我感受到了杜甫因国土收复的狂喜。(2)“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面对时光的流逝,朱自清发出了疑问:“聪明的,你告诉我, ?”苏轼却一反这种感伤之调,发出了“ ?门前流水尚能西! ”的激励之语。风华正茂的我们,该对时间抱有怎样的态度?请再借用一句诗句或名言警句,表明你对时间的态度: 。(3)面对爸爸妈妈的唠叨、老师的劝诫,我们应该认真地听取,虚心地接受,因为“ , ”;看到妹妹不用心读书,我会用“ , ”劝诫她从书中去获取知识,从实践中去求得真知。27.每一部名著都是独一无二的花朵,当我们与心仪的书籍不期而遇,一定会惊喜地停下脚步。让我们一起来完成读书记录卡,留下我们阅读的痕迹吧!作品名称 作者 主要人物 人物形象 塞尔玛 拉格洛芙 尼尔斯 《汤姆 索亚历险记》 汤姆 索亚 《童年》 坚强自信、乐观28.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我们徜徉在古诗词百花园中,赏诗中美景:《寒食》一诗中,“ , 。”两句写出了京城柳絮飞舞、落红缤纷的迷人景象;悟诗中志向:“ , 。”郑板桥借竹子表达自己坚贞不屈、刚正不阿的志向。(2)画中藏有诗,诗情隐于景。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什么诗句呢? (3)过去的日子如 ,被微风吹散了,如 ,被初阳 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像 样的痕迹呢?我 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 地回去吧?(4)看到邻家兄弟为赡养父母一事而大打出手,我真想对他们说:“ , 。趁着父母健在,要及时行孝啊!”29.填空(1)读《学弈》一课,我们从“虽与之 ,弗若之矣。”这句话知道只有专心致志才能有所成就。(2)人们遇事不必死钻牛角,而应该懂得通融、屈伸,正如《周易》中所说的“ 。”(3)诗中有景,看见夏日的美景,我不禁吟咏起“ , 。”诗中有情,和朋友分别时,我不禁吟咏起“ , 。”试卷第1页,共3页试卷第1页,共3页《统编版语文小升初新趋势新题型07 文学文化常识 专项练习(福建专用)(含答案解析)》参考答案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C D B A C B A B B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D A A D C B A D题号 21 22 23 24答案 B B C B1.C【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谚语俗语的理解。①“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习性。强调要通过长期的观察和实践,才能了解事物的特性。②“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用来提醒人们,不要自满,总有人比自己更努力、更积极。③“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到对方一番话,比读了十年书还有用。形容从别人那里获取了有价值的建议或知识,受益匪浅。④“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读书要用心去体会,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强调读书时要认真专注,才能领悟书中的精髓。“王平刚写完一篇关于宠物的日记,发现李刚已经写完了三篇日记了”,此时王刚感叹自己以为开始得早,没想到李刚更早,“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所以第一空应填②。“他向李刚请教了写日记的方法,收获颇丰”,这种听了别人一番话收获很大的情况,用“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来形容很合适,即第二空填③。“李刚长久地接触宠物之后,就能发现它喜欢吃什么”,这体现了长期接触事物就能了解其特性,“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说的就是临近水边了解鱼的习性,靠近山林了解鸟的声音,所以第三空填①。“除了留心观察生活,平时多阅读也是写好日记的关键”,强调读书要用心,因为书中内容价值高,“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符合语境,所以第四空填④。综上,正确顺序是②③①④。故选C。2.C【详解】本题考查传统节日习俗及其他文化常识。C.不正确。建筑上雕刻蝙蝠有着吉祥幸福的寓意。因为蝙蝠的“蝠”字与幸福、福气的“福”同音,所以在中国传统建筑里,蝙蝠纹就被当作福气的象征,成为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经典图纹。故选C。3.D【详解】本题考查对联。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中,“脉脉”形容风轻柔而持续的样子,“清风”与“千翠柳”形成了自然和谐的画面。“脉脉”是叠词,用来形容“清风”的状态;“千翠柳”是数量词(千)+ 形容词(翠)+ 名词(柳)。A.“匆匆而过如春风”中的“匆匆而过” 是动词短语,与上联结构不符,表达了短暂和急促的感觉, “如春风” 与上联的意境和结构也不匹配。B.“流水欢歌似梦闲”虽然描述了欢快的景象,但“似梦闲”带有一种虚幻和悠闲的感觉,与上联的实景描写不完全对应。“流水欢歌”是名词 + 动词的结构,和上联“脉脉清风”(叠词 + 名词)结构不同,不搭配。C.“绿水青山一如梦”强调了梦境般的美丽,但缺乏与上联中“清风”和“翠柳”相呼应的具体自然元素。“绿水青山” 是并列的名词,没有叠词,结构和上联不一致。D.“殷殷绿叶几红花”中,“殷殷”形容绿叶茂盛的样子,与上联的“千翠柳”相呼应,同时“几红花”为画面增添了色彩和生机,与上联形成了和谐、统一的意境。“殷殷”是叠词,用来形容“绿叶”的状态,“几红花”是数量词(几)+ 形容词(红)+ 名词(花),与上联“脉脉清风千翠柳” 结构相同,且“清风”对“绿叶”,“千翠柳”对“几红花”,在词性和平仄上也较为合适。因此,最搭配的下联是选项D“殷殷绿叶几红花”。故选D。4.B【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A.《爱的教育》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日记体小说,原名《心》。写的是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一个学年的生活,期间穿插着老师每月给学生讲述的“故事”,还有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C.《小英雄雨来》的作者是管桦,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少年雨来为了掩护革命干部和交通员李大叔,机智地与敌人斗争的故事。雨来凭借自己高超的游泳本领,多次巧妙逃生,歌颂了少年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但故事中雨来并没有壮烈牺牲。D.《童年》的人物形象:阿廖沙:坚强、勇敢、正直、充满爱心。外祖父:吝啬、贪婪、专横、残暴。两个舅舅:粗野、自私。外祖母:慈祥善良、聪明能干、热爱生活、有圣徒一般的宽大胸怀。小茨冈:乐观纯朴;老工人格里戈里:正直;“好事情”: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格里高利”不是《童年》中的人物,是前苏联作家米哈依尔·亚历山大维奇·肖洛霍夫作品《静静的顿河》中的主人公。故选B。5.A【详解】本题考查倡议书、国学常识、名著阅读和课文内容的理解。A.写倡议书时,给倡议对象写上称呼是常见的礼仪,但并非绝对的硬性规定,视具体情况而定。倡议书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倡议内容,称呼并不是必须的。因此,此项说法不正确。故选A。6.C【详解】本题考查对对联的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要求包括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应和平仄相对。A.“一”对“共”不符合词性相应,前者是数词,后者是动词;B.“风雨”对“羁危”词性不同,“风雨”是并列结构的名词,“羁”是动词,“危”是形容词;C.“风雨”对“江山”,都是并列结构的名词;“一杯酒”对“万里心”,都是偏正结构的名词,符合传统,平仄和谐,各方面都符合对联要求。D.“一杯酒”与“共婵娟”结构不一致,前者偏正结构,后者动宾结构。综上所述,“风雨一杯酒”的下联应为“江山万里心”。故选C。7.B【详解】本题考查对联。对联讲究对仗工整、主题相符、平仄协调。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来自《西游记》,主要体现了孙悟空惩凶除恶的英雄形象及宏大的“取经”主题,对应《水浒传》中英雄义举的场景。这个上联由两部分组成,前半部分“降妖伏魔”是动宾结构,描述了一种行为或任务;后半部分“孙行者扬威取经路”则具体到了人物(孙行者)和他的行为(扬威)以及场景(取经路)。A.“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出自《水浒传》中的一情节,讲述的是杨志押送生辰纲过程中的失败。虽然是《水浒传》中的情节,但这个选项重点在于失误和失落,并不符合“扬威”和“伏魔”的意境。B.“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出自《水浒传》。这里的“惩凶除恶”与“降妖伏魔”在意义上对仗,且“聚义”对应“扬威”,整体上下联对仗工整且意境相符。C.“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虽是侠义行径,与降妖伏魔的英雄感类似,但是“路见不平”并没有与“取经路”相符的意义上的取材,且没有“聚义”或“扬威”之类的呼应。D.“报仇雪恨,莽李逵泄愤山神庙”出自《水浒传》李逵的故事,与“降妖伏魔”的意境不符,因其侧重个人恩怨和情感宣泄,而上联侧重一路上的英勇表现。故选B。8.A【详解】本题考查书法作品、阅读策略、习作方法和课文理解。A.柳公权的书法作品《玄秘塔碑》是一部著名的楷书作品,而非行书作品,因此此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A。9.B【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句的理解。“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以为自己走得早,其实还有人走的比你更早。B.“欲知山中事,须问砍柴人。”意思是想要知道山中的事情,你就需要去问上山砍柴的人。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符合题意。C.“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比喻长期在不良环境中生活,免不了要染上恶习;或长期干危险营生,免不了要出娄子。D.“欲要看究竟,处处细留心。”意思是想要把事情(问题)搞清楚、弄明白,那就要处处注意仔细观察。与“耕当问奴,织当问婢”,意思最相近的一项是“欲知山中事,须问砍柴人。”故选B。10.B【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言警句的理解。A.“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这句话主要表达的是只要坚持不懈,就能取得成功的道理,与爱国情怀无直接关联。B.“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明确表达了为了国家的危难而献身,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豪情壮志,这完全符合爱国情怀的定义。C.“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句话讨论的是情感与英雄气概的关系,与爱国情怀不直接相关。D.“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是一首表达思念与愁绪的诗句,与爱国情怀无关。故选B。11.C【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及文化常识及成语理解。A.《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B.《玄秘塔碑》是唐朝书法家柳公权的楷书代表作之一。D. “惟妙惟肖” :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主要用于形容绘画的描画等 。 “巧夺天工” :形容技艺极其逼真,就像活的一样。通常用于形容工艺美术品 。 “妙笔生花” :形容文笔好,善于写作,常用于形容写作才能 。“巧夺天工、妙笔生花”与绘画无关,故本句有误。故选C。12.A【详解】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对课内文章的理解。A.《童年》作者是高尔基,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阿廖沙的童年是苦难的,充满了痛苦、磨难和丑恶,并非在幸福温暖的童年中成长。故选A。 13.D【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理解。A.“位卑未敢忘忧国” 表达的是即使地位低微也不敢忘记为国家担忧,但更多的是一种忧国忧民的情怀,不太直接针对誓死捍卫领土。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主要强调的是在生死面前的气节和对国家的忠诚,但不是特别突出对疆土的守护。C.“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体现的是为国家危难而献身的精神,重点在为国家赴难,不是专门针对守护疆土。D.“祖宗疆土,当以死守,不可以尺寸与人” 则非常明确地表达了对祖国领土的守护态度,与驻守边疆的将士誓死捍卫祖国每一寸领土的情境最为契合。故选D。 14.A【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首先,分析陈冬的信件内容:陈冬因为任务重、工作忙,只能晚上回家陪伴儿子两个小时,但他却觉得这两个小时很幸福。这展现了陈冬作为一位父亲,即便在繁忙的工作中也不忘对家庭的关爱和温情,有着柔情似水的一面。A.“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这句话表达了即使对子女有怜爱之心,也不妨碍成为真正的豪杰或大丈夫。这与陈冬在繁忙中仍不忘陪伴儿子,展现出的柔情和责任感相契合。B.“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句话主要描述了对待敌人和人民的不同态度,与陈冬的情况不太相关。C.“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是关于创新和探索的,与陈冬的柔情无关。D.“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这句话是关于时间管理的,也不符合陈冬展现的柔情。故选A。15.A【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和课外阅读理解。A.《小英雄雨来》是作家管桦创作的中篇小说代表作,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的十二岁小男孩雨来与日本鬼子作斗争的英雄事迹,歌颂了中国人民在艰难环境中的自尊自强、勇敢无畏及舍生忘死的爱国主义精神。管桦参加过冀东地区的抗日战争,亲身经历了儿童团的孩子们站岗放哨,给八路军带路、送信的事情,也目睹了有的因此英勇牺牲。他把在抗日战争中所接触的那些孩子们缩写成一个典型,就是小英雄雨来。可知,《小英雄雨来》是管桦创作的中篇小说,包含作者的一些亲身经历和感受,但不是自传体小说。故选A。16.D【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理解及运用。题干是在展板的醒目位置劝勉大家努力学习,跟努力学习有关。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里取出来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常用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与努力学习无关。B.“常将有日思无日,莫把无时当有时”:常常在富有的日子里就要想到贫困日子的艰难;千万不能把已经不太富足的日子当成富日子过。与努力学习无关。C.“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形容应该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和批评或教育人们要勇于接受批评。与努力学习无关。D.“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到了实际要应用的时候,才懊悔书读得太少,没有亲身经历过就不知事情的艰难。告诉我们要努力学习。故选D。17.C【详解】本题考查名句的运用能力。C.“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出自郑燮的《竹石》,意思是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这句诗原意是赞美竹子在逆境中依然坚守的坚韧精神,但在此处被用于小明做错事被批评后给自己鼓劲,显然与诗句原意不符,引用不恰当。故选C。18.B【详解】本题考查对中国传统节日习俗及其寓意的理解。对于“快过年了,奶奶忙着蒸年糕”这一习俗,年糕在中国文化中通常与“高”字谐音,寓意着新的一年里万事如意、步步高升。因此,奶奶告诉小孙女吃年糕的寓意应该是“万事如意年年高”,对应选项②。接下来是“年夜饭桌上,每个人都吃上一口长寿菜”的习俗。长寿菜,顾名思义,其寓意主要是与健康长寿相关。在年夜饭这样重要的家庭聚餐中,吃长寿菜是为了祈愿家人身体健康、长命百岁,所以这里的吉祥之意是“健康长寿”,对应选项①。最后是“中秋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的习俗。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节日,家人团聚是这个节日最重要的主题。月饼作为中秋节的特色食品,不仅美味可口,更承载着家人团圆、幸福美满的寓意。因此,吃月饼象征着“团圆美满”,对应选项④。综上所述,B选项正确。故选B。19.A【详解】本题考查经典名著及作家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小说家笛福的处女作,作品以第一视角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困难,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主人公鲁滨孙内有着这样不同寻常的遭遇,他凭着自己的机智、勇敢、乐观竟然顽强地在这座孤岛上生活了二十八年,而且将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十分充实、丰富;题目提到了“被罚刷墙”“鬼屋子宝”这两个故事,故事出自《汤姆索亚历险记》。“被罚刷墙”说的是汤姆因为偷吃东西,被波莉姨妈罚去粉刷屋外的围墙。阳光下用石灰刷墙,这当然不是什么好差使。不过聪明的汤姆把苦役变成了权利,用它和周围的小孩交换了许多苹果呀、石弹子呀、死猫呀之类的“无价之宝”。他悠闲地嚼着苹果,看着伙伴们汗流浃背地一个个轮流刷墙。最后小汤姆还因为表现出色,从波莉姨妈那儿得到了一块馅饼。“鬼屋寻宝”说的是汤姆和哈克到一个寡妇的房子后面的大树下去挖宝,可是挖不到海盗埋藏的宝贝,他们又去一间闹鬼的屋子去挖;《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童话。在该书中,作者用新颖、灵活的手法,幽默而生动的笔调为孩子们描绘了瑞典一幅幅气象万千的美丽图画,并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对瑞典的地理和地貌、动物、植物、文化古迹、内地居民和偏僻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的生活和风俗习惯,进行了真实的记录,融文艺性、知识性、科学性于一体;题目中讲到“主人公是一只兔子时不慎掉入兔子洞,从而开启一系列奇幻的冒险”,由此可联想到《爱丽丝漫游奇境》,这本书讲述了小姑娘爱丽丝追赶一只揣着怀表、会说话的白兔,掉进了一个兔子洞,由此坠入了神奇的地下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喝一口水就能缩得如同老鼠大小,吃一块蛋糕又会变成巨人,同一块蘑菇吃右边就变矮,吃其左边则又长高,狗发脾气时便咆哮和摇尾巴,而猫咆哮和摇尾巴却是因为高兴。在这个世界里,似乎所有吃的东西都有古怪。结合以上内容可知,题目中应依次填入④、②、①、③;故选A。20.D【详解】本题考查书法赏析。A.“点睛之笔”形容文章或作品中最精彩、最关键的部分,在这里形容整体的书法风格不恰当。B.“妙笔生花”用来赞美写作或书法技艺高超,但它更多地强调创意和文采的丰富,在这里形容整体的书法风格不恰当。C.“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言谈内容丰富、连绵不断,在这里形容书法的视觉风格不恰当。D.“稳健大方”准确地描述了赵孟頫《三门记》书法作品中笔触的稳健和结构的大方。故选D。21.B【详解】本题考查了对联的积累。上联“椿萱并茂”意思是比喻父母都健康长寿。A.“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相尊敬。与上联意思重复。B.“棠棣同馨”用来表达兄弟之间感情深厚、和谐相处的意思。“常棣”也作“棠棣”。后常用以指兄弟。“椿萱”对“棠棣”,分别指父母和兄弟:“并茂”对“同馨”,意义分别为健康、美好。C.“父爱母慈”表达了父母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他们对家庭的关爱和付出。与上联意思重复,并且结构不一。D.“兄弟孝悌”则表达了兄弟之间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又体现了家庭和睦、子孙孝顺的美好愿景。孝悌:孝敬父母、尊重爱护兄弟 姐妹。上联的“椿萱”比较文雅,而“兄弟” 太直白,并且“并茂”和“孝悌”结构不同。故选B。22.B【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理解。A.“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意思是不要说你走得早,还有比你走得更早的人,强调的是时间的早晚,与创新进取精神不符。B.“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出自《礼记·大学》,意思是如果能每天除旧更新,就要天天除旧更新,不间断地更新又更新。这里用来形容中国人不断创新进取,每天都有新的进步和成就,与专利申请数量世界领先这一事实相契合。C.“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意思是有心去做的事往往没有结果,而无意中的行为却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成功,强调的是无心插柳却得到好结果,与题意不符。D.“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意思是青从蓝草中提炼出来,但颜色比蓝草更深,用来比喻学生胜过老师或后人胜过前人,虽然涉及到了进步,但更多的是强调超越,与题目中要求的“创新进取精神”不符。故选B。23.C【详解】本题考查对联。上联是“树人培才鞠躬尽瘁”,描述了老师培养人才的辛勤付出和无私奉献。A.四海五湖共庆新春:各地共同庆祝新春的欢乐景象,与上联关于老师辛勤付出的主题不符。B.前程似锦日进斗金:此句指祝福个人前程光明、财源广进,不符合上联对老师奉献精神的描述。C.传道解惑茹苦含辛:此句表达了老师在传授知识、解答疑惑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和耐心,与上联中老师的奉献精神相呼应,且在字数、平仄上也都匹配。D.桃欢李笑春满校园:此句虽然描述了校园中桃李芬芳的美好景象,但更多地是在描绘校园氛围,而不是直接表达老师的奉献。因此下联最符合上联主题和要求的是“传道解惑茹苦含辛”。故选C。24.B【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有误。《汤姆索亚历险记》是美国的马克·吐温所著。B.正确。《故乡》的作者是鲁迅。C.有误。《童年》作者是玛克西姆·高尔基D.有误。《爱的教育》是由意大利作者艾得蒙多·德·亚米契斯。故选B。25.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千磨万击还坚劲 苟日新 日日新 今夜月明人尽望 千门万户曈曈日 天街小雨润如酥 因风飞过蔷薇【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古诗词、名篇名句的默写。(1)结合“他用《游子吟》中的”“来倡导孝道”可知填“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美,比喻母亲的恩情像春天的阳光一样深厚,难以回报。书写时注意“谁”“得”“磨”“新”“春”的正确写法。(2)书写时注意“街”“酥”“曈”“蔷”“薇”的正确写法。26.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青春作伴好还乡 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谁道人生无再少 休将白发唱黄鸡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书到用时方恨少 事非经过不知难【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和名言警句默写与理解。(1)书写时注意“破、终、遗、胡、青、乡”的正确写法。(2)书写时注意“我、复、休、黄、鸡”的正确写法。表明对时间的态度的诗句或名言警句,如: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3)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意思: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指忠实的劝告往往让人听起来不舒服,但有利于自己的进步。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意思: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让人感到太不够了,许多事情如果不亲身经历过就不知道它有多难。这句话启示我们平时应当勤学苦练,多积累知识,这样在用到的时候才不会感到贫乏和困难。书写时注意“药、病 、逆、恨”的正确写法。27. 《骑鹅旅行记》 调皮捣蛋、勇敢、乐于助人 马克 吐温 乐观勇敢、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 高尔基 阿廖沙【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和作家作品。《骑鹅旅行记》的作者是瑞典的塞尔玛 拉格洛芙,文章中的主人公是尼尔斯,尼尔斯是一个不爱读书、调皮捣蛋、爱捉弄小动物的男孩子。因他惹怒了小精灵而被变成拇指大的小人儿,并骑着大白鹅莫顿开始了一段旅程,在漫长的过程中,他从同伴和其他动物的身上学会很多优点,并逐渐改变了自己的缺点,成长为一个善良、勇敢、正值、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并在重返家乡后变回人形。《汤姆 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美国作家马克 吐温,文章的主人公是汤姆 索亚,他是一个聪明活泼、富有正义、勇敢且敢于冒险的孩子。故事讲述了汤姆幼年丧母由姨妈收养,他聪明调皮,对家庭和学校私办的生活感到厌烦。一天深夜,他和好朋友哈克贝利到墓地去玩耍,无意中目睹了一起凶杀案,因为害怕凶手发现他们知道这个是汤姆哈克贝利带着另一个小伙伴一起逃到了一座荒岛上,做起了“海盗”,后来汤姆终于勇敢地站出来指认了凶手。《童年》的作者是苏联作家高尔基,主人公是阿廖沙。阿廖沙是一个坚强勇敢、善良正直、善于观察和思考、有强烈的求生欲的孩子。文章以一个孩子的独特视角讲述了阿廖沙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揭示了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的悲惨生活。28.(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2)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轻烟 薄雾 蒸融 游丝 赤裸裸 赤裸裸(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名句及古诗词默写及理解。(1)在书写时注意“御”“磨”和“坚”的书写,不要遗漏笔画。(2)仔细观察图片,图中两人依依惜别,周围还有飞翔的大雁,可知是一首送别诗,由此想到了高适的《别董大》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3)注意“薄、融、游、裸”等字的书写。(4)注意句中“欲、待”的写法。29. 俱学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详解】考查学生文言文、诗歌与名人名言的识记能力。(1)“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出自先秦孟子的《学弈》。意思是:这个人虽然和那个专心致志的人在一起学习,成绩却不如那个人。(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出自《周易·系辞下》。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发生变化,发生变化,才会使事物的发展不受阻塞,事物才能不断的发展。(3)“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出自宋代杨万里的《小池》。原文是: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出自唐代李白的《赠汪伦》。原文是: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答案第1页,共2页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