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中现代文阅读特训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课外选文神奇的“音箱”(节选)曲朝勃①假若不给水果施用农药或化肥,也能让水果长得又大又好,那该多好啊!②其实,在21世纪“生态农业”的大背景下,这样的想法正在成为现实。科学家正在通过实验,将电、磁、光、热等应用于农业,使农作物增产、优质、抗病,以克服使用化肥、农药带来的害处。既保护环境,又有利于健康。利用声音给植物施肥,减少病虫害,就是生态农业的一项新成果。③关于声音和植物的关系,古人也有过无意的探索。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草木知音”的故事:宋代的作曲家桑景舒创作了“虞美人操”,使江南的一种虞美人草枝叶舞动。④进入现代,植物学家提出了“植物经络学说”,以大量的实验证明了植物具有类似于人体和动物经络的控制系统。植物普遍具有自发声和接受外界声刺激的能力。根据这种原理,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神奇的“音箱”,叫作“植物声频发生器”。它跟我们家里的音箱差不多大小,四面都有扬声器,可以放在地里向四周发射声波。这些声波听起来像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风笛声,它可以扩张植物叶面的气孔,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刺激植物快速生长。要是定期给植物“听音乐”,植物就能随着音乐茁壮成长。⑤实验证明,在棉花地里,棉花听了“音箱”里的声音特别高兴,苗蹿得更高,叶子更绿,结出的棉桃比以前多了一倍。草莓听了音乐后,产量也增加了。更奇妙的是,菠菜和豌豆听了以后,它们最易患的“腐烂病”再也不敢接近它们,农民也就不必喷洒农药了。⑥生态农业是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方向,它的实现将会给人类的生存提供更好的环境。我们相信,就像利用声音给植物施肥、除虫一样,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们会找到更多既不污染环境,又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好方法。1.神奇的“音箱”指的是 。2.第3自然段引用《梦溪笔谈》里“草木之音”的故事,目的是( )A.说明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人们已制造出神奇的“音箱”B.说明给植物“听音乐”,植物就能随着音乐茁壮成长C.证明声音和植物的关系是沈括发现的,突显沈括的智慧D.说明声音和植物的关系,古人也有过无意的探索3.第4自然段中画横线的句子将科学家制造的神奇“音箱”与家里的音箱作比较,这样写的好处是 。4.结合材料,神奇的“音箱”神奇在哪里呢 5.除了文中提到的音乐促进植物生长,你还能想到哪些既不污染环境,又能促进植物生长的好办法呢 发挥想象写一写。6.第三板块是课外美文推荐,请你阅读短文,完成练习。柱子上的母鸡①春天,邻居给了我四个鹅蛋,我把它们放到了我家那只外号叫“黑桃皇后”的母鸡的窝里。不久,黑桃皇后孵出了四只淡黄色的小鹅。小鹅们的叫声和小鸡完全不同。黑桃皇后一副自高自大的样子,以母亲般的关怀来对待小鹅。②夏天来了,小鹅伸伸脖子比它们的母亲还要高了,但是它们还是跟着母亲到处走。有时母鸡用爪子刨地,招呼小鹅跟着它学,可小鹅只管玩着那些蒲公英。这时,黑桃皇后就朝它们那边瞅一瞅,似乎有几分怀疑。有时它竖起羽毛,一连几个小时咯咯叫着,可那些小鹅只管啄食绿草。有时,一只狗想从母鸡身边经过,只见母鸡猛扑过去,把狗赶走。有时候母鸡一边瞅着它们,又似乎在想些什么……③我开始留意母鸡,看它什么时候才能弄明白:这些孩子根本不是自己的孩子,也不值得自己为了它们冒着生命危险去和狗斗。④这样的事情终于发生了。雷声轰鸣,电光闪烁。母鸡黑桃皇后还在固执地叫小鹅们快到屋檐下。那些小鹅把脖子扬得很高,就像四根柱子,一个个跟着母鸡来到屋檐下,爬进母鸡的身下。而母鸡蓬松着羽毛,在它们上面伸开翅膀遮盖着,用自己的体温温暖着它们。⑤雷雨很快过去了。小鹅们在母鸡翅膀下听到这些声音,都想出来自由自在地玩。“放开我们,放开我们!”小鹅们叫着。突然,它们一起站了起来,扬起脖子。母鸡就像被四根柱子举了起来,高高离开地面,在空中摇摆着。⑥直到这时,母鸡才明白过来,小鹅们根本不是自己的孩子。就这样,黑桃皇后和小鹅们的关系才算彻底结束了。(有删改)(1)文章题目中的“柱子”指的是什么?从哪里看出来的?(2)读画波浪线句子,发挥想象写一写黑桃皇后怀疑的内容及原因。(3)选文中的黑桃皇后和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有哪些相似之处?(4)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说一说你的感悟。电子五官(节选)①人们常说:狗的鼻子最灵。可是科学家制造的电子鼻比狗的鼻子还灵。有的电子鼻能“嗅出”夹在包裹中的爆炸物的气味;有的电子鼻能“嗅出”毒品的气味,不管毒品贩子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别想从电子鼻下蒙混过关。这些电子鼻在车站、机场、码头认真地履行着职责,也有人称它们为电子狗。②还有一种电子鼻是专为诊断疾病而设计的。健康的人呼出的气体是无味的,患病的人呼出的气体则带有各种不同的气味。科学家和医生合作,将各类病人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进行分析,形成信息库,病人只要对着电子鼻吹一口气,电子鼻根据气味,马上就能判断出病人体内什么地方出了毛病。这样就省去了不少检查、化验带来的麻烦。这种电子鼻也可称作电子医生呢!③电子舌则是一种专门用来“品尝”味道的电子装置,能分辨出酸、甜、苦、辣等各种味道。在食品厂里,它能检验配料添加得是否合理,还可品尝出食品的新鲜程度;在污水处理厂,它负责化验处理后的水是否达到标准。有些东西,我们人的舌头还真不敢尝呢!④你知道声呐吗?声呐是利用声波进行定位和测距的技术。也就是说,用“听”的方法来确定物体在什么地方,有多远。电子耳发出声音信号或者声呐脉冲,然后对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就能知道水中哪儿有潜艇,哪儿有水雷,等等。最先进的声呐系统甚至能探测到埋藏在海底淤泥中的东西。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就是用声呐“听”到而被发现的。⑤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几百亿千米之外的天体;透过电子显微镜,我们能够看到分子、原子的活动情况;借助电子扫描、电子衍射仪器,我们甚至能够看到人或动物身体里面的情况。这些电子眼协助我们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奥秘,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7.选文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是( )。A.举例子 B.作比较 C.打比方 D.列数学8.选文中提到的“电子眼”指 、 、 及电子衍射仪器。9.电子五官各有什么作用?请简要概括。电子鼻: 。 电子舌: 。电子耳: 。 电子眼: 。10.发挥奇思妙想,你还可以发明什么样的电子五官?它有哪些功能?试着写一写。白鹅(节选)①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它的旧主人告诉我: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后来我看到(果然 必然)如此:凡有生客进来,鹅(果然 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②鹅的步态,更是傲慢了。大体上与鸭相似,但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它常傲然地站着,看见人走来也毫不相让;有时非但不让,竟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11.在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画“ ”。12.选文第①段将鹅的“厉声叫嚣”与狗的“ ”进行比较,突出鹅叫声 的特点。选文第②段运用比喻手法,将大模大样的鹅比作 ,突出鹅步调的 。13.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1)画线句是选文第①段的中心句。( )(2)作者在写鹅的时候主要运用了明褒实贬的手法。( )14.有生客进来时鹅会厉声叫嚣,如果鹅会说话,它会说些什么?试着写两句,注意要符合鹅的性格特点。抢春水①春天来了,山尖尖的冰雪融化了。②漂载着野花,漂载着山草和林苔的清香,漂载着快乐,漂载着喜悦和云彩的影子,泉水在山林里响起来了!这是春水在响,这是一年一度的春水在山林里响,在山里唱!③哦,就在立春那天清晨,我们要到村后的山里去“抢春水”。这是和我们的山村一样古老的风俗。鸡叫头遍,阿妈就把我和哥哥喊醒。提上水罐,提上一篮子青松毛,还提上一串鞭炮。准备好了,我和哥哥马上出发,去抢春水,去抢那融化了高山的阳光,融化了绿色的风,融化了鹰的飞翔和小鸟的歌唱,从密密的树缝里流出来的春水了!④山村还没有醒来,早晨的清冷,使我打了个寒颤。星星们累了,稀疏了,连挂在老槐树枝杈上的那几颗,也要滑落了。不远处,早起的燕子也来凑热闹,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它们站在枝头欢快地鸣叫。村后的山林笼罩着神秘的黑色,幽幽的星光下,迎春花、桃花静静地开放,留下淡淡的香气。⑤天渐渐亮了。似乎有许多脚步声……突然,山里响起了鞭炮声,噼啪,噼啪,脆响!⑥“抢到春水了!抢到春水了!”叫喊声、笑声、说话声,热闹了寂静的山。啊,居然还有比我们早的!我和哥哥赶紧拿好了东西,赶紧跑了起来,赶紧穿过了人群,争着抢春水。原来是喜翠、阿兴、得旺他们!伙伴们嬉笑了。我和哥哥赶紧舀春水,赶紧点燃鞭炮,赶紧蹦跳着大声叫喊:“抢到春水了!抢到春水了!”⑦不一会,又听大伙儿一齐叫喊:“抢到春水了!抢到春水了!”⑧我们走出山林,一路撒着绿油油的青松毛,撒着春天湿润的芬芳,春水被我们抢回家了!啊,这水罐里装满了春水,装满了笑声和叫喊声,还装满了第一抹晨光和朝霞……(作者吴然,选文有改动)15.文章写了“抢春水”的过程,请你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为小标题排序(将序号填写在下方括号内)。( )抢到春水 ( )把春水抢回家( )争着抢春水 ( )准备抢春水16.仔细阅读第④自然段,可以发现作者为我们描绘了山村中的三幅优美图画,请给另外两幅图画取个名字。(1)星星滑落图 (2) (3)17.读第⑥⑦自然段中加点的词语和画线的句子,从6个“赶紧”中,我读出了孩子们抢春水时 的心情;从3处“抢到春水了!抢到春水了!”中,我又读出了孩子们抢到春水后 的心情。18.仔细品读最后一段画“ ”的句子,联系全文和生活,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9.阅读完成练习。贪污的猫(节选)丰子恺①我家养了五只猫。客人偶然来访,看见这许多猫围着炭火炉睡觉,洗脸,捉尾巴,厮(sī)打,互相舐(shì)面孔,都说“好玩!”“有趣!”,殊不知主人养这五只猫,麻烦透顶,讨气之极!客人们只在刹那间看到其光明的一面,而不知其平时的黑暗生活。原来它们讨气得很:贪嘴,偷食,竟是一群“贪污的猫”。②有一天,大司务买菜回来,把菜篮向厨房的桌上一放,去解一个小便。回来时篮内一条大鳜(ɡuì)鱼不翼而飞了。东寻西找,遍觅不得。忽听见后面篱笆内有猫吼声,原来五只猫躲在那里分赃,分得不均,正在那里吵架!大司务把每只猫打一顿,以示惩戒;然而赃物已大半被吞,狼藉满地,收不回来了。③后来又有一天,因为市上猫鱼常常缺乏,大司务一次买了几大筐猫鱼来囤(tún)积。好在天冷,还不致变坏。他受了上次的教训,把囤积的猫鱼放在菜橱的最高层。这天晚上,厨房里“砰澎括拉”,闹个不休。大司务以为猫在捉老鼠,预备明天对猫明令嘉奖。岂知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橱门已经洞开,囤积在上层的猫鱼被吃得精光,还把鱼骨头零零落落地掉在下层的菜碗里。自今以后,橱门上加了锁,每晚锁好,以防贪污。④这晚上正好有一尾大鱼。老妈子端齐了菜蔬碗,叫声大家吃饭,管自去了。偏偏这晚上大家事忙,各人躲在房间里,工作放不下手,迟了一二分钟出来。一看,桌上有一只空盆,盆底上略有些汤。我以为今晚大司务做了一样别致的菜了。再看,桌上一道淋漓点滴的汤,和几个猫脚印。这正是猫的贪污的证据了。后来听得厢房内有猫叫声,连忙打开电灯一看,五只猫聚集在客人床里吃一条大鱼,鱼头、鱼尾、鱼汤,点缀在刚买来的白床毯上!这天的晚餐,大家没得鱼吃了。⑤有人送我一个花蛋糕,像帽笼这么一匣。客人在座,我先打开来鉴赏一下,赞美一下,但见花花绿绿的,甜香烘烘的,教人吞唾液。客人告辞,大家送出门去,道谢道别。不过一二分钟,回转来一看,五只猫围着蛋糕,有的正在舐(shì)食上面的糖花,有的咬了一口蛋糕,正在歪着头咀嚼。连忙大喊“打猫”,五猫纷纷跳下桌子,扬长而去。而蛋糕已被弄得一塌糊涂,不堪入目了。我们只得把五猫吃剩的蛋糕上面削去一层,把下面的大家分食了。⑥上面所举,只是著名的几件大案子。此外小小案件,不可胜计,我也懒得一一呈报了。大小贪污案件,都只在发生的当初轰动一时,过后渐渐冷却,大家不提,就以不了了之。因此诸猫贪污如旧。(有删改)(1)联系上下文,理解短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讨气:不可胜计:(2)短文围绕“贪污的猫”讲了几件事?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3)“贪污”原指利用职权非法取得钱财,文中是指猫( )A.偷钱钱财 B.贪嘴偷食 C.温顺可爱 D.厮打吵架(4)第一自然段中丰子恺说这五只猫“麻烦透顶,讨气之极”,他们一家真的很讨厌这几只猫吗?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5)作家笔下的动物生动有趣,含有动物的三字俗语常常用来比喻人。如: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人才工作,曾多次强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让更多的( )竞相奔腾”。A.老黄牛 B.千里马 C.领头羊 D.纸老虎20.阅读短文,完成下列各题。我们院里的麻雀①我们的院子里有一株杨树,两株槐树,树荫遮满了院子,树上有许多麻雀。②天刚亮,树上的麻雀就叽叽喳喳地叫开了,听着听着,有时候好像听到它们在议论什么,你一声,我一声的;有时却像吵架,叽叽喳喳地乱成一团。如果扔一个土块上去,或者大喊一声,叫声就立刻停了下来,可是不一会儿又叫起来。这些小家伙可真热闹。③有一年,老杨树断了一根大树枝,断裂处成了一个树洞。从那时起,每年都有一对麻雀在里面孵(fū)小麻雀,这样,我年年都能看到老麻雀喂小麻雀。④你看,老麻雀飞回来了,嘴里衔着小虫,它落在树枝上,警惕地向四面张望,我赶紧躲起来,不让它发现。没有发现危险,老麻雀倏(shū)地飞进洞,洞里叽叽喳喳地开了锅,不一会儿,叽叽声停了,老麻雀出了洞口,飞走了。⑤小麻雀学飞才有意思呢!老麻雀在窝旁叫个不停,小麻雀从窝里出来,小脑袋四处张望着,老麻雀叫一声,小麻雀叫一声,好像老师领着学生读书。叫了一会儿,小麻雀一纵身,飞了起来,可是飞不高就往下落,刚好落在树枝上,老麻雀叽叽喳喳叫着,不知是批评还是表扬。⑥麻雀给我们的院子带来了生气,也带来了烦恼。你看,这里又是一泡麻雀屎,这是哪个调皮鬼干的?不过,如果我们的院里少了这些小东西,那不知要寂寞多少呢!(1)“生气”的意思有:①活力,生命力;②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麻雀给我们的院子带来了生气”中“生气”应选 (填序号)。(2)短文第④段描写了老麻雀给小麻雀 的情景。从“警惕地向四面张望”“ ”这些动作中,我们可以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 。(3)短文第⑤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用“——”在文中画出来。(4)“你看,这里又是一泡麻雀屎,这是哪个调皮鬼干的?”这里的“调皮鬼”指的是 ,作者这样说的好处是: 。(5)短文讲述的主要内容是 (填序号)A.老麻雀给小麻雀喂食。 B.院子里的麻雀给“我们”带来了烦恼。C.小麻雀学飞很有意思。 D.麻雀给“我们”的院子带来了许多乐趣。21.阅读课文选段,完成练习。乡下人家(节选)①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②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季节——质朴——(2)找出短文中的一个拟人句抄写在横线上。(3)阅读选文第②段,选一选,填一填。选文第②段是按照 (时间 空间)顺序写的,本段第1句话描写了 (门前 屋后)的风光,第2、3句话描写了 (门前 屋后)的景物。(4)短文有很强的画面感,每个场景,每个季节都是一幅画。请从每段话中各找到一幅这样的画面,并给每幅画取个名字吧。(5)这两段话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期中现代文阅读特训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1.植物声频发生器 2.D 3.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植物声频发生器,还使得说明更加生动、有趣和易于接受。 4.(1)它可以扩张植物叶面的气孔,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刺激植物快速生长。要是定期给植物“听音乐”,植物就能随着音乐茁壮成长。(2)植物听了音乐后,既能提高产量,还能治病。 5.示例1:既然植物有“听觉”,不妨再探索一下植物地“嗅觉”,通过科学实验,寻找促进植物生长的气味。示例2:或许优化空间布局也能做到不污染环境的同时促进植物生长。通过合理的空间布局和植物搭配,利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整个植物群落的生长效率。【导语】这篇科普文章以“植物声频技术”为切入点,展现了生态农业的创新成果。文章结构清晰:开篇提出农业愿景,继而引出科学原理,穿插历史典故佐证,再通过具体案例展示应用效果,最后展望未来。写作特色鲜明,既有严谨的科学说明(如植物经络学说),又融入生动的文学表达(如“虞美人操”典故)。通过古今对照、原理与应用结合的叙述方式,将专业农业科技知识转化为通俗易懂的科普内容,体现了科学性与趣味性的统一。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从文中第④段“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神奇的‘音箱’,叫作‘植物声频发生器’”可知,神奇的“音箱”是植物声频发生器。2.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及作用。A.文中明确提到古人是“无意的探索”,且“音箱”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宋代并未制造。故理解错误。B.虽然音乐对植物有影响,但本段重点是通过古代事例说明“声音与植物的关系”,而非直接证明音乐的效果。故理解错误。C.文中提到沈括是“记载”而非“发现”,且未突出其个人智慧,而是强调古人的观察。故理解错误。D.第3段通过《梦溪笔谈》的记载,说明古人对声音与植物关系的观察属于“无意的探索”,为后文现代科学应用提供历史依据,体现人类认知的延续性。故选D。3.本题考查分析字词句段的含义及作用。第④段“它跟我们家里的音箱差不多大小,四面都有扬声器,可以放在地里向四周发射声波。”这个句子中把不熟悉的“植物声频发生器”和大家熟悉的家里的音箱作比较,用熟悉事物的特征帮助读者了解陌生事物,能让读者更清晰地知晓“植物声频发生器”的大小情况。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和理解。从第④段“这些声波听起来像长短不一、高低不同的风笛声,它可以扩张植物叶面的气孔,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刺激植物快速生长”可知它发出的声波能扩张植物叶面的气孔,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刺激植物快速生长,让植物茁壮成长。第⑤段“实验证明……农民也就不必喷洒农药了。”可知能减少病虫害,如棉花听了声音后结棉桃增多,草莓产量增加,菠菜和豌豆听后不易患“腐烂病”,减少农药使用。示例:通过声波扩张植物气孔,增强光合作用,刺激快速生长;增加产量;减少病虫害。5.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结合“生态农业”主题,提出无污染、环保的方法即可。示例:利用光照调控技术,根据植物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的需求,精准调节光照时长、强度和光谱,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生长速度和质量。采用生物防治法,引入害虫的天敌昆虫,如释放七星瓢虫防治蚜虫,以虫治虫,既能控制病虫害,又不会污染环境,还能让植物健康生长。运用微生物肥料,像根瘤菌肥料能与豆科植物共生固氮,增加土壤肥力,为植物提供养分,助力植物生长。6.(1)小鹅的脖子 从第④段“那些小鹅把脖子扬得很高,就像四根柱子”可以看出。(2)黑桃皇后可能怀疑:“这些孩子为什么不像小鸡一样刨地找虫子?”因为小鹅总在玩蒲公英、啄绿草,行为与小鸡不同。(3)黑桃皇后和老舍先生笔下的母鸡都表现出强烈的母爱。(4)母爱可以超越血缘关系。黑桃皇后虽然最终明白小鹅不是亲生的,但在危险中依然本能地保护它们,体现了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导语】这篇《柱子上的母鸡》以童话般的笔触展现了动物界的“错位母爱”。作者通过黑桃皇后孵养小鹅的荒诞情节,巧妙揭示了母性本能的盲目与伟大。文中“柱子”的意象极具张力,既写实地描绘了小鹅的体态特征,又暗喻了母鸡认知的局限性。拟人化的心理描写(如“似乎有几分怀疑”)赋予动物人性化的思考维度,而雷雨场景的戏剧性转折则完成了从错位到觉醒的叙事闭环。作品在幽默中暗含深刻,探讨了血缘与养育、本能与认知的永恒命题。【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词语含义。结合第④自然段“那些小鹅把脖子扬得很高,就像四根柱子”可知,文章题目中的“柱子”指的是小鹅扬起的脖子。(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开放性作答。结合第②自然段“有时它竖起羽毛,一连几个小时咯咯叫着,可那些小鹅只管啄食绿草。有时,一只狗想从母鸡身边经过,只见母鸡猛扑过去,把狗赶走。有时候母鸡一边瞅着它们,又似乎在想些什么……”可知,黑桃皇后可能在怀疑:这些小家伙怎么总是不听我的话呢?它们对我的态度和对其他小鸡完全不同,难道它们不是我的孩子吗?原因可能是小鹅们的行为和声音与小鸡截然不同,而且它们对母鸡的教导并不理会,这引起了母鸡的疑惑。(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全文对黑桃皇后护崽行为的描写可知,黑桃皇后与老舍《母鸡》中“负责、慈爱、勇敢、辛苦”的母鸡形象相似,它们都具有强烈的母爱。无论是黑桃皇后对待不是亲生的小鹅,还是老舍笔下的母鸡对待自己的孩子,它们都展现出了无私的母爱和关怀,愿意为了保护孩子而冒险,甚至牺牲自己。(4)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和开放性作答。结合对文章的理解,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感悟,言之有理即可。结合第⑤自然段“‘放开我们,放开我们!’小鹅们叫着。突然,它们一起站了起来,扬起脖子。母鸡就像被四根柱子举了起来,高高离开地面,在空中摇摆着。”可知,这段文字以生动有趣的画面,展现了小鹅们成长过程中的活泼与力量,同时也揭示了母鸡黑桃皇后对小鹅们深深的母爱与无私的守护。小鹅们扬起脖子,仿佛宣告着它们的成长与独立,而母鸡被“举”起的瞬间,则形象地体现了它作为母亲的伟大与牺牲。这一幕让我深刻体会到,母爱是无私的,它不会因为血缘关系而有所保留。黑桃皇后虽然意识到小鹅们并非亲生,但在关键时刻,它依然用自己的身体为它们遮风挡雨,给予它们温暖与保护。这种超越血缘的母爱,让人感动至深。7.B 8. 天文望远镜 电子显微镜 电子扫描 9. 检测危险物品、诊断疾病 检测食品和水质 探测水中物体 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奥秘 10.发明电子眉。电子眉根据人流汗的多少,马上就能判断出人体内的水分流失程度,然后适当提醒人应该补充多少水分才能避免中暑。【导语】这篇科普短文以“电子五官”为切入点,通过生动形象的说明,展现了现代科技对人类感官功能的延伸与拓展。文章结构清晰,采用总分式布局,每段集中介绍一种电子感官装置。语言通俗易懂,运用举例、比较等说明方法,将抽象的科学原理具象化。选材贴近生活,从安检、医疗到食品检测,体现了科技与日常的紧密联系。通过拟人化的表达(如“电子狗”“电子医生”),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有效激发了读者对科技创新的兴趣。7.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可是科学家制造的电子鼻比狗的鼻子还灵”可知,将电子鼻和狗的鼻子进行对比,突出强调了电子鼻嗅觉灵敏的特点,使用的说明方法是作比较。故选B。8.本题考查字词分析。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几百亿千米之外的天体;透过电子显微镜,我们能够看到分子、原子的活动情况;借助电子扫描、电子衍射仪器,我们甚至能够看到人或动物身体里面的情况。这些电子眼协助我们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奥秘,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可知,“电子眼”指的是天文望远镜、电子显微镜、电子扫描、电子衍射仪器。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与概括。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有的电子鼻能‘嗅出’夹在包裹中的爆炸物的气味;有的电子鼻能‘嗅出’毒品的气味,不管毒品贩子伪装得多么巧妙,也别想从电子鼻下蒙混过关。”可知,电子鼻能“嗅出”爆炸物、毒品等气味,履行安检职责;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科学家和医生合作,将各类病人呼出的气体收集起来进行分析,形成信息库,病人只要对着电子鼻吹一口气,电子鼻根据气味,马上就能判断出病人体内什么地方出了毛病。”可知,电子鼻通过分析病人呼出气体的气味诊断疾病。结合文章第③自然段“在食品厂里,它能检验配料添加得是否合理,还可品尝出食品的新鲜程度;在污水处理厂,它负责化验处理后的水是否达到标准。有些东西,我们人的舌头还真不敢尝呢!”可知,电子舌用于检验食品配料是否合理、食品新鲜程度,以及化验污水处理后的水质是否达标。结合文章第④自然段“电子耳发出声音信号或者声呐脉冲,然后对反射回来的信号进行分析、判断,就能知道水中哪儿有潜艇,哪儿有水雷,等等。最先进的声呐系统甚至能探测到埋藏在海底淤泥中的东西。”可知,电子耳通过发出声音信号或声呐脉冲,分析、判断反射回来的信号,来确定水中物体的位置。结合文章第⑤自然段“通过天文望远镜,我们能够看到几百亿千米之外的天体;透过电子显微镜,我们能够看到分子、原子的活动情况;借助电子扫描、电子衍射仪器,我们甚至能够看到人或动物身体里面的情况。这些电子眼协助我们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奥秘,让我们对世界有更深刻的认识。”可知,电子眼协助人们探索宏观、微观世界的无穷奥秘。10.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我们发挥想象力,构思一种全新的电子五官,并详细阐述其具备的功能。需紧密围绕五官感知外界信息的特点,从生活需求、特殊场景应用等方面入手,思考能给人们带来便利或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功能。示例:我想发明电子触须。它能敏锐感知周围环境中的细微气流变化,在雾霾天,提醒人们避开污染严重区域;还能精准探测物体表面的温度差异,用于工业生产中,快速检测设备是否存在过热隐患,保障生产安全,为人们生活和工业生产提供多方位的智能辅助。11.果然 必然 12. 狂吠 大和严厉 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从容和傲慢 13. √ × 14.你是谁?你进来做什么?没看到我在这里吗?休想抢我的饭!【导语】这篇《白鹅》节选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展现了鹅的独特个性。作者运用对比手法(鹅与狗、鹅与鸭)和比喻修辞(京剧净角),突出了鹅叫声的威严和步态的傲慢。文本语言风格质朴中带着幽默,如“伸过颈子来咬你一口”的拟人化描写,使鹅的形象跃然纸上。观察视角独特,从听觉(叫声)到视觉(步态)多维度刻画,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整体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表面写鹅的“傲慢”,实则暗含对这种率真性格的欣赏。11.本题考查选词填空。果然:表示事情的结果与所预料的相符。强调实际发生的情况和之前的猜测、判断一致,有“不出所料”的意思。必然:指事理上确定不移,一定会这样。它侧重于表达某种情况是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或逻辑关系必定会出现的结果,具有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后来我看到( )如此”可知,作者先听旧主人说鹅能看守门户,之后实际观察到“凡有生客进来,鹅厉声叫嚣”,这与之前旧主人描述的情况一致,是对之前说法的验证,所以用“果然”能准确地表达出这种“不出所料”的意思,故第一空选“果然”。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凡有生客进来,鹅( )厉声叫嚣”可知,只要有生客进来,就一定会出现厉声叫嚣的反应,突出这种行为的规律性和不可避免性,有一种很强的肯定语气,“必然”在这里强调了这种行为的确定性和规律性,突出了鹅在这种情况下一定会有这样的表现,是基于其天性的一种必然结果,故第二空选“必然”。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①自然段“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甚至篱笆外有人走路,它也要引吭大叫,不亚于狗的狂吠。”可知,将鹅的“厉声叫嚣”与狗的“狂吠”进行比较,突出鹅叫声响亮、警惕性高的特点。鹅在有生客进来或篱笆外有人走路时,都会发出声音,不亚于狗的狂吠,说明鹅的叫声很大,且像狗一样对周围的动静很警觉。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大模大样的鹅比作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生动形象地突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特点。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中心句是能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句子。文章第①自然段主要围绕鹅的叫声展开描述。画线句“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直接点明了鹅叫声的特点。后文通过“养鹅等于养狗,它也能看守门户”以及生客进来、篱笆外有人走路时鹅的具体表现,如“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等,都是对鹅“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这一叫声特点的具体阐述和例证,所以该句是第①自然段的中心句。故此项判断为正确。(2)结合文章可知,文中作者用“高傲”“架子十足”等词形容鹅,表面看是贬义词,但实际是借这些词突出鹅的独特个性,以幽默诙谐的方式表达对鹅的关注与喜爱,并非真正贬斥。例如描述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步态“大模大样”等,看似在批评鹅的傲慢无礼,实则是通过这种明贬实褒的手法,展现鹅的有趣与可爱。故此项判断为错误。1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根据文中鹅的叫声和性格特点,想象鹅如果会说话,可能会说的话。需要结合鹅的严肃、郑重和呵斥的叫声,以及可能具有的攻击性行为,来合理推测鹅的语言。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哼,你是何人?怎敢擅闯我的领地,速速离去,休要惊扰了我!15. ③ ④ ② ① 16. 燕子鸣叫图 花儿开放图 17. 急切 喜悦、兴奋、激动 18.水罐里不仅装满春水,更装满了我们的欢笑喜悦;装满对春天的喜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导语】这篇《抢春水》以清新诗意的笔触,描绘了山村立春时节的独特风俗。作者通过多感官描写(冰雪融化的声响、青松毛的触感、鞭炮的脆响)和动态场景(“赶紧”的反复使用、燕子鸣叫的拟声词),构建出充满生命力的春之画卷。文中“抢”字的反复出现,既是对民俗活动的实录,更暗喻着对春天生命力的热烈拥抱。结尾处水罐的意象尤为精妙,将具象的春水升华为承载春光、欢笑与希望的容器,展现了对自然馈赠的珍视与感恩。15.本题考查的是小标题排序。依据文章第③自然段“鸡叫头遍,阿妈就把我和哥哥喊醒。提上水罐,提上一篮子青松毛,还提上一串鞭炮。准备好了,我和哥哥马上出发”,明确描述了抢春水前的准备工作,包括被叫醒、带上各种物品,这是活动开始前的筹备环节,所以是准备阶段。故首先是准备抢春水。文章第⑥自然段“我和哥哥赶紧拿好了东西,赶紧跑了起来,赶紧穿过了人群,争着抢春水。原来是喜翠、阿兴、得旺他们!伙伴们嬉笑了。我和哥哥赶紧舀春水,赶紧点燃鞭炮,赶紧蹦跳着大声叫喊”,这里通过一系列“赶紧”的动作,生动展现出孩子们急切地穿梭在人群中,争先恐后舀春水、放鞭炮的场景,突出了“争”的过程。故接着是争着抢春水。文章第⑥自然段在争着抢的过程中,大家此起彼伏地喊着“抢到春水了!抢到春水了!”,意味着已经成功获取春水,这是抢春水行动的关键成果时刻。故然后是抢到春水。文章第⑧自然段“我们走出山林,一路撒着绿油油的青松毛,撒着春天湿润的芬芳,春水被我们抢回家了”,表明孩子们带着抢到的春水离开山林,完成整个抢春水活动,顺利将春水带回了家。故最后是把春水抢回家。16.本题考查的是取名字。(2)燕子欢鸣图:文中第④自然段提到“不远处,早起的燕子也来凑热闹,叽叽喳喳,叽叽喳喳,它们站在枝头欢快地鸣叫”,作者聚焦早起的燕子,用“叽叽喳喳”的拟声词,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燕子欢快活泼的状态,它们像是在为春天、为即将开始的抢春水活动欢呼,故可命名为燕子欢鸣图。(3)春花静放图:文中第④自然段提到“村后的山林笼罩着神秘的黑色,幽幽的星光下,迎春花、桃花静静地开放,留下淡淡的香气”,此句着重刻画了迎春花和桃花在幽暗中静静绽放,散发香气的模样,“静静地”一词凸显出花朵静谧、优雅的姿态,与周边环境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故可取名春花静放图。17.本题考查的是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文章第⑥自然段描述抢春水的过程中,孩子们“赶紧拿好了东西,赶紧跑了起来,赶紧穿过了人群,赶紧舀春水,赶紧点燃鞭炮,赶紧蹦跳着大声叫喊”,每一个“赶紧”都推动着情节快速发展,反映出孩子们生怕落后、迫不及待想要抢到春水的心理。他们一心想着尽快完成各个抢春水的步骤,不容有一丝耽搁,急切之情溢于言表,这种急切源于对传统风俗的热情参与以及对春水的向往。故6个“赶紧”体现急切心情。文章第⑥和⑦自然段都提到“抢到春水了!抢到春水了!”当孩子们喊出这句话时,是在宣告自己成功抢到春水这一喜悦成果。抢春水对于他们来说是一场充满期待的活动,历经准备、争抢等环节,最终达成目标,内心的兴奋需要通过大声呼喊来释放。而且从文中多处大家此起彼伏的呼喊,能感受到整个群体共享这份喜悦,彼此呼应,让欢快氛围达到高潮,充分展现出孩子们抢到春水后的极度兴奋与快乐。故3处“抢到春水了!抢到春水了!”体现兴奋、喜悦心情。18.本题考查的是句子的理解及表达能力。句子为文章第⑧自然段的“啊,这水罐里装满了春水,装满了笑声和叫喊声,还装满了第一抹晨光和朝霞……”“这水罐里装满了春水,装满了笑声和叫喊声”,说的是抢春水时孩子们欢闹不停,笑声、叫喊声都随着春水被装进了水罐,像第⑥自然段里大家争着抢春水,热闹非凡,这些快乐都留在了春水里。“还装满了第一抹晨光和朝霞”,因为抢春水是在立春清晨,开始时天还黑,结束时晨光和朝霞都出来了。这代表春水就像那曙光,充满希望。在生活里,传统民俗能让我们亲近自然、拉近人与人的距离,这春水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开启新的生活,让人心里满是憧憬。19.(1) 引人生气。 形容数量多,数也数不过来。(2)偷吃猫鱼 在客人床里吃大鱼 偷吃蛋糕(3)B(4)不是,他们一家不讨厌这几只猫,反而很喜欢它们。“分得不均,正在那里吵架”“点缀”“歪着头咀嚼”……字里行间渗透着丰子恺对猫的喜爱,在他眼里,这几只猫调皮可爱,就好像是他的家人。(5)B【导语】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丰子恺家养的五只猫,它们十分“贪嘴,偷食”,是一群“贪污的猫”。文中列举了几件猫“贪污”的事,如大司务买菜回来,一转身篮内大鳜鱼就被五只猫偷走分食;大司务囤积在菜橱最高层的猫鱼被猫吃得精光,鱼骨头还掉在下层菜碗里;大家准备吃的大鱼被猫偷到客人床里吃掉,弄得床毯上满是鱼头、鱼尾和鱼汤;别人送的花蛋糕,在大家送客人出门的两分钟内,就被猫围起来弄得一塌糊涂。除了这些“大案子”,还有数不清的小案件,尽管每次发生时会引起一阵轰动,但过后大家就不再提起,猫依旧继续它们的“贪污”行为。【详解】(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首先,定位到文中第①段“殊不知主人养这五只猫,麻烦透顶,讨气之极!”以及“原来它们讨气得很:贪嘴,偷食,竟是一群‘贪污的猫’这两处出现“讨气”的地方。从上下文可知,主人养这些猫面临很多麻烦,因为猫有贪嘴、偷食等行为,给主人带来了困扰和不愉快。所以“讨气”在这里的意思是让人讨厌、惹人生气。找到文中第⑥段“此外小小案件,不可胜计,我也懒得一一呈报了”这句话。结合上文的第④段“后来听得厢房内有猫叫声,连忙打开电灯一看,五只猫聚集在客人床里吃一条大鱼,鱼头、鱼尾、鱼汤,点缀在刚买来的白床毯上!这天的晚餐,大家没得鱼吃了。”和第⑤段“不过一二分钟,回转来一看,五只猫围着蛋糕,有的正在舐(shì)食上面的糖花,有的咬了一口蛋糕,正在歪着头咀嚼。”作者列举了猫偷吃鱼、偷吃蛋糕等几件“贪污”的大案子,这里说的“小小案件”也是指猫类似的偷食等不良行为。“不可胜计”就是说猫的这些不良行为数量非常多,数都数不过来。(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③段内容“岂知第二天早上起来一看,橱门已经洞开,囤积在上层的猫鱼被吃得精光,还把鱼骨头零零落落地掉在下层的菜碗里。”可知,这段写了猫偷吃猫鱼;结合第④段内容“只猫麋(qún)集在客人床里吃一条大鱼,鱼头、鱼尾、鱼汤,点缀在刚买来的白床毯上!”可知,这段写了猫在客人床里吃大鱼;结合第⑤段内容“回转来一看,五只猫围着蛋糕,有的正在舐(shì)食上面的糖花,有的咬了一口蛋糕,正在歪着头咀嚼。连忙大喊“打猫”,五猫纷纷跳下桌子,扬长而去。”可知,这段写了猫偷吃花蛋糕的事。(3)本题考查字义理解。根据文章的内容,“贪污”在这里指的是猫偷窃食物的行为,而非真正的财务贪污。通过对比选项,可以明确A项“偷窃钱财”与文意不符,而B项“贪嘴偷食”则恰好描述了猫的行为。C项“温顺可爱”与文意无关,D项“厮打吵架”虽然文章中有所描述,但并非“贪污”的具体行为。因此,正确答案是B。(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虽然开头第①段作者说猫“麻烦透顶,讨气之极”,但第②段如 “原来五只猫躲在那里分赃,分得不均,正在那里吵架”和第④段“鱼头、鱼尾、鱼汤,点缀在刚买来的白床毯上”以及第⑤段“歪着头咀嚼” 等描写,充满趣味,体现出作者把猫当作有趣的伙伴,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他们一家其实很喜欢这几只猫。(5)本题考查选词填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强调的是众多有才能的人,“千里马”常被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符合语境。A.“老黄牛”侧重于勤恳工作;C.“领头羊”侧重于领导作用;D.“纸老虎”侧重于外表强大实际虚弱,均不符合。故选B。20.(1)①(2) 喂食 倏地飞进洞 爱护、照顾(3)小麻雀学飞才有意思呢!(4) 麻雀 更加突出了对麻雀的喜爱之情(5)D【详解】(1)本题考查多义词。结合第⑥自然段中“麻雀给我们的院子带来了生气,也带来了烦恼”可知,“生气”在文中指麻雀给院子里带来了活力。生气:活力、生命力。故选①。(2)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第④自然段中“你看,老麻雀飞回来了,嘴里衔着小虫,它落在树枝上,警惕地向四面张望,我赶紧躲起来,不让它发现。没有发现危险,老麻雀倏地飞进洞,洞里叽叽喳喳地开了锅,不一会儿,叽叽声停了,老麻雀出了洞口,飞走了”可知,这一段主要描写了老麻雀给小麻雀喂食的情景;从“警惕地向四面张望”“倏地飞进洞”这些动作中可以体会到老麻雀对小麻雀的爱护及照顾被情。(3)本题考查中心句。结合第⑤自然段中“老麻雀在窝旁叫个不停,小麻雀从窝里出来,小脑袋四处张望着,老麻雀叫一声,小麻雀叫一声,好像老师领着学生读书。叫了一会儿,小麻雀一纵身,飞了起来,可是飞不高就往下落,刚好落在树枝上,老麻雀叽叽喳喳叫着,不知是批评还是表扬”可知,这一段是围绕“小麻雀学飞才有意思呢”来写小麻雀是如何学飞的。(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与情感的赏析。结合第⑥自然段中“麻雀给我们的院子带来了生气,也带来了烦恼。你看,这里又是一泡麻雀屎,这是哪个调皮鬼干的?不过,如果我们的院里少了这些小东西,那不知要寂寞多少呢”可知,这里的“调皮鬼”指的是麻雀,用这个词,突出了作者对麻雀的喜爱之情。(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结合短文第⑥自然段中“麻雀给我们的院子带来了生气,也带来了烦恼。你看,这里又是一泡麻雀屎,这是哪个调皮鬼干的?不过,如果我们的院里少了这些小东西,那不知要寂寞多少呢”可知,短文讲述的是麻雀给“我们”的院子带来了许多乐趣。故选D。21.(1) 时令 朴素(2)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3) 空间 门前 屋后(4)瓜藤攀架图 鲜花常开图(5)这两段话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对乡下人家的喜爱之情。【详解】(1)本题考查近义词。季节:是指每年循环出现的“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几个时间段。质朴:朴实淳厚。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句子“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可知句意为,它们依着按季节制定有关农事的政令,顺序开放。故这句话中的“时令”为季节的近义词;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句子“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句意为: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实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由此可知,句中的“朴素”为质朴的近义词。(2)本题考查寻找关键句子。拟人是把事物直接当作人来写。结合选段内容,找出拟人句,抄写。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可知,这句把“笋”当作人来写,故为拟人句。(3)本题考查写作顺序。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句子“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可知,第一句话写的是乡下人家门前的景物;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句子“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可知,第二句话写的是乡下人家屋后的景物,故这段的写作顺序为空间顺序。(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选文第①自然段句子“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前,衬着那长长的藤,绿绿的叶。”可知,这句话描写的是瓜藤生长的景色,可概括为“瓜藤攀爬图”;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句子“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可知,这句话描写的雨后春笋,故可概括为“雨后春笋图”。(5)本题考查文段的主旨和情感。结合选文第①自然段句子“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结合选文第②自然段句子“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可知,这两段话既写出了对农家风光的喜爱,也表达出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向往。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