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诗词曲鉴赏特训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期中诗词曲鉴赏特训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诗词曲鉴赏特训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
课内阅读。
白桦(节选)
在我的窗前,
有一棵白桦,
仿佛涂上银霜,
披了一身雪花。
毛茸茸的枝头,
雪绣的花边潇洒,
串串花穗齐绽,
洁白的流苏如画。
1.“流苏”在诗歌中指的是( )
A.花穗样的装饰物品 B.披着白雪的树枝 C.流动的物体
2.第一小节中,诗人用“ ”和“ ”写出白桦通体洁白的形象。
3.第二小节中,诗人用“ ”“ ”“ ”三个比喻,赞美了雪后白桦树 的形象。
4.这两节小诗重在描写白桦的 。
5.读了这两节诗,你想用哪些词语来赞美白桦?(至少写两个)
6.课内阅读。
[材料一]
到哪儿去找这么多的绿:
墨绿、浅绿、嫩绿、
翠绿、淡绿、粉绿……
绿得发黑、绿得出奇。
……
所有的绿集中起来,
挤在一起,
重叠在一起,
静静地交叉在一起。
[材料二]五月的海仿佛特别的绿,特别的可爱;也许是因为人们心里痛快吧?看一眼路旁的绿叶,再看一眼海,真的,这才明白了什么叫做“春深似海”。绿、鲜绿、浅绿、深绿、黄绿、灰绿,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节选自老舍的《五月的青岛》)
(1)读材料一,完成练习。
<1>第二小节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 (静态 动态)的绿。
<2>结合这首诗的独特表达,朗读诗歌。
①读第一小节,结合表示“绿”的词语及省略号,读出绿 的特点。
②读第二小节,抓住“ ”“ ”“ ”等关键词读出景物的变化。
(2)在材料二中用“ ”画出与材料一中第二小节意思相近的句子。这两句话都体现了绿色( )的形态。
A.无边无际 B.聚集重叠 C.或浓或淡 D.排列整齐
(3)关于《绿》和《五月的青岛》的异同,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都写出了绿色的丰富和范围的广。
B.都体现了作者对“绿”的喜爱之情。
C.《绿》是诗歌,《五月的青岛》是散文。
D.《绿》描绘的景象比较写实,而《五月的青岛》更多体现的是作者的独特感受。
课内阅读。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7.这首词中描写江南景色的句子是 , 。
8.我听到了 和 用吴音相互交谈的声音,看到了 在溪东锄豆、中儿织鸡笼、和 剥莲蓬的情景。
9.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词的内容看,作者不喜欢“小儿”,因为他太顽皮,太淘气了。
B.这首词描绘了一家五口在乡村的生活情态,表现了生活之美和人情之美。
C.这首词的词牌名是清平乐,题目是村居。
D.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的作品。
10.“溪头卧剥莲蓬”中的“卧”字用得好吗?为什么?
11.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阅读。
母亲的爱
我们也爱母亲
却和母亲爱我们不一样
我们的爱是溪流
母亲的爱是海洋
芨芨草上的露珠
又圆又亮
那是太阳给予的光芒
四月的日子
半是浪漫 半是辉煌
那是春风走过的地方
我们的欢乐是母亲脸上的微笑
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眼里深深的忧伤
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
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
(1)这首诗歌读来朗朗上口,韵味十足,我发现是因为每一小节诗中的 、 、 、 、 等字形成押韵。
(2)诗歌中画线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表现出 。
(3)“我们的欢乐是母亲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的忧伤”是因为   
A.我们和母亲之间有特别的感应,我们的“欢乐或痛苦”母亲都能感觉到。
B.我们总会把快乐或痛苦的事情告诉母亲。
C.母亲一直牵挂着我们,我们的喜怒哀乐影响着母亲的心情。
(4)这是一首饱含深情的诗歌,请你结合最后两句,谈谈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5)欢欢读着这首诗歌,脑海中回想起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所说的“诗是强烈感情的 ,它源于 。”
(6)本学期你一定也积累了不少课外古典诗词,请选择正确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更被鹭鹚千点雪, 。
② ,惟有葵花向日倾。
③渔翁归后汀沙晚, 。
④相顾无相识, 。
⑤ ,长怀白云上。
A.飞下滩头更自由
B.长歌怀采薇
C.破烟来入画屏飞
D.奋迅碧沙前
E.更无柳絮因风起
13.阅读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_________________ ,麦花雪白菜花稀。
_________________,惟有蜻蜓蛱蝶飞。【材料二】
晚春田园杂兴
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鸡飞过篱犬吠窦①,知有行商来买茶。
(①犬吠窦:狗在洞边叫。)
(1)请补充完整材料一中的诗句。
(2)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 代诗人 ,分别描绘的是 、 的景色。
(3)阅读下面诗句,你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任选一句,写一写。
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B蝴蝶双双入菜花,日长无客到田家。
(4)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课内阅读。
繁星(七一) 繁星(一五九)
这些事—— 母亲啊!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天上的风雨来了,
月明的园中,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藤萝的叶下, 心中的风雨来了,
母亲的膝上。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14.这两首诗歌的作者是 ,这是作者的笔名,这个笔名取自王昌龄的诗句“ ”。
15.诗歌中加点的第一个“风雨”指( ),第二个“风雨”指( )
A.想象中的风雨 B.自然界中的风雨 C.生活中的挫折
16.这两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 之情。
阅读理解

田晓菲
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
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朵里。
我没有向人们说:“勿忘我。”
清晨和黑夜,
我自生又自灭。
我不是星星的眼泪,
也不是璀璨的明珠,
我就是我,
一滴纯洁的甘露。
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
那——又有什么要紧?
阳光妩媚的清早,
我会升华成一朵,
美丽的洁白的云。
17.诗歌中的“我”指的是 。
18.通常在 和 可以找到“我”。
19.根据诗歌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诗歌中把“我”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的特点。
B.画线句子通过“我”与星星的眼泪、 明珠的对比, 突出“我”的渺小和自卑。
C.“很少人注意我,我不抱怨,那——又有什么要紧?”写出了“我”默默无闻、乐观的品质。
20.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对“我”的 之情。
21.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对诗中的“我”说些什么?

课内阅读。
宿新市徐公店
_________________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 _________________。
儿童急走追黄碟,
飞入菜花无处寻。
22.将诗中横线部分填写完整。
23.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作者是 代的 (诗人)
24.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1)诗中“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
(2)后面两句诗属于静态描写。( )
(3)最后一句中“无处寻”三个字给读者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一大片金黄菜花和一个追黄蝶的儿童。( )
《期中诗词曲鉴赏特训卷-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1.B 2. 银霜 雪花 3. 雪绣的花边 串串花穗 洁白的流苏 在雪中挺立 4.高洁之美 5.挺拔、高洁
【解析】1.本题考查词语的理解。
“流苏”是一种下垂的以五彩羽毛或丝线等制成的穗子,常用于舞台服装的裙边下摆等处。结合诗歌中“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毛茸茸的枝头,雪绣的花边潇洒,串串花穗齐绽,洁白的流苏如画。”可知,诗中用的是一种比喻手法,把“披着白雪的白桦树枝”比作了“洁白的流苏”。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在我的窗前,有一棵白桦,仿佛涂上银霜,披了一身雪花”可知,作者用“银霜”和“雪花”两种事物来写出了白桦洁白的特点。
3.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雪绣的花边潇洒”可知,诗人把“雪在枝头的样子”比作是“花边”,结合“串串花穗齐绽”可知,诗人把“雪”比作“花穗”,结合“洁白的流苏如画”可知,把“洁白的流苏”比作了“画”。从而写出雪后白桦树的美丽,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桦树傲然挺立的形象。
4.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结合第一小节可知,诗人用“银霜”和“雪花”写桦树通体洁白的形象。一个“涂”字准确表现出桦树主干上一层洁白的细皮;一个“披”字把桦树拟人化了,表明桦树对一身洁白的喜爱,突出白桦的高洁。
结合第二小节可知,诗人在写桦树的枝叶时,既然白桦披着一身雪花,那未全脱去的叶上落满了松软的积雪,“毛茸茸”的,白色的树梢尖儿,映衬着紫色的树枝,仿佛给桦树镶了一道“雪绣的花边儿”。那毛茸茸的雪枝像串串绽放的花穗、流苏一般好看。作者极尽想象,赞美雪后的桦树它傲寒挺立的形象。
5.本题考查形象分析。
通过读这两节诗可知,白桦外在形象是挺拔、秀美、洁白;白桦内在气质是含蓄、高洁。故可能用“含蓄而高洁、挺拔”等词语来赞美白桦。
6.(1) 拟人和排比 动态 出奇 挤 重叠 交叉
(2)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 B
(3)D
【详解】(1)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对诗歌表达方式的理解。
<1>由第二小节内容可知,这里通过“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的排比句式,形象地描绘了各种绿色集中、堆叠、交叉在一起的动态画面。同时,“挤”“重叠”“交叉”通常都是表现人的行为,由此可知,作者在这里还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2>①结合第一小节内容可知,这里通过列举不同种类的绿色(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以及“绿得发黑、绿得出奇”来强调绿色的多样性和强烈程度,所以朗读量要注意读出绿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特点。
②由第二小节内容可知,这里通过“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等词句,形象地描绘出了各种绿色集中、堆叠、交叉在一起的动态画面,表现出绿色的密集和层次感。朗读时需抓住以上词语读出景物的变化。
(2)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由材料一第二小节内容可知,作者通过“挤在一起”“重叠在一起”“静静地交叉在一起”等词句,形象地描绘出了各种绿色集中、堆叠、交叉在一起的动态画面,表现出绿色的密集和层次感。联系材料二所写景象,句子“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描述了绿色如何连接、交错、变化,并且延伸至远方,与材料一中绿色集中、堆叠的形象相呼应。两句话都体现了绿色集中、堆叠的形态。所以与材料一中第二小节意思相近的句子应该是:“各种的绿色,联接着,交错着,变化着,波动着,一直绿到天边,绿到山脚,绿到渔帆的外边去。”,这两句话都体现了绿色聚焦重叠的形态。故选B。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由《绿》和《五月的青岛》两篇文章内容可知,两者都是通过对绿色的描绘来表达作者对绿色的喜爱和对自然美景的赞美。《绿》通过诗歌的形式表达了绿色的丰富和集中,全诗以虚写实,诗人将自己的感觉与景象的描绘融为一体。而《五月的青岛》则通过散文的形式展现了绿色的变化和深远,虽然包含了作者的个人感受,但同样也描绘了青岛五月的真实景色,因此不能简单地说它更多体现的是作者的独特感受。
故选D。
7. 茅檐低小 溪上青青草 8. 老翁 老婆婆 大儿 小儿 9.A 10.用得好 “卧”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儿子趴在溪头剥莲蓬吃的顽皮可爱的样子。 11.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和向往之情。
【解析】7.本题考查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上阕“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两句,写出了这个五口之家,有一所矮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房屋有一条流水淙淙、清澈照人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在这里,作者只用了淡淡的两笔,就把由茅屋、小溪、青草组成的清新秀丽的环境勾画出来了。
8.本题考查了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上阕“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两句,描写了一对满头白发的翁媪,亲热地坐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聊天的悠闲自得的画面,这几句尽管写得很平淡,但是,它却把一对白发翁媪,乘着酒意,彼此“媚好”,亲密无间,那种和谐、温暖、惬意的老年夫妻的幸福生活,形象地再现出来了。下阕四句,采用白描手法,直书其事,和盘托出三个儿子的不同形象。大儿子是家中的主要劳力,担负着溪东豆地里锄草的重担。二儿子年纪尚小,只能做点辅助劳动,所以在家里编织鸡笼。三儿子不懂世事,只知任意地调皮玩耍,看他躺卧在溪边剥莲蓬吃的神态,即可知晓。
9.本题考查对作者作品及诗歌主要内容的理解。
A.词的下阕最后两句“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描绘了“小儿” 天真、活泼、顽皮的形象。句中“亡赖”,谓顽皮,是爱称,并无贬意 。全句译文是:最令人喜爱的是小儿子,他正横卧在溪头草丛,剥着刚摘下的莲蓬。
故选A。
10.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
解答这个字,要立足诗歌,从写法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第一步应先通读全诗,把握这首诗的主题及内容大意;第二步分析所在诗句含义以及“卧”字在诗句的含义及对描写人物情态的作用;第三步从诗歌的思想感情角度来分析“卧”字对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卧”字面意思为“躺下、卧倒”,“卧”字的使用,生动、逼真地刻画了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活泼、顽皮的劲儿,表达了作者对田园安宁、平静生活的羡慕与向往。
11.本题考查对作者情感的辨析理解。
可以结合诗句含义进行分析。此词描绘了农村一个五口之家的环境和生活画面,借此表现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作者把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态,以及他们的美好的农家生活描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表现出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
12.(1) 洋 芒 方 伤 场
(2) 对比 比喻 母爱的伟大
(3)C
(4)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沉的爱。
(5) 自然流露 回忆起来的情感
(6) C E A B D
【详解】(1)本题考查对诗歌押韵规则的把握。
押韵指诗词歌赋中,某些句子尾字用韵母相同或相近的字,使音调和谐优美。本诗一共有5小节,每一节最后的字就是押韵的字,它们有共同的韵母“ang”,押韵使诗歌读起来顺口,悦耳,富有节奏美。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
本题通过阅读诗句“我们的爱是溪流”和“母亲的爱是海洋”可知,诗句把“我们的爱”比作“溪流”,把“母亲的爱”比作“海洋”,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又把“我们的爱”与“母亲的爱”作了对比,写出了母爱伟大。
(3)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结合句子:我们的欢乐是母亲的微笑,我们的痛苦是母亲的忧伤。本句话的意思为孩子开心,妈妈就开心,孩子难过妈妈也会跟着悲伤。母亲永远会牵挂着自己的孩子。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要联系诗歌内容,结合已有的知识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通过阅读诗歌可知。
结合句子:我们可以走得很远很远,却总也走不出母亲心灵的广场。可知本句表达的意思为孩子长大了世界变得更加广阔可是母亲依旧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心儿永远牵挂着自己的孩子。本首诗歌主要描写了母亲对孩子深沉的爱,抒发了诗人对母亲的赞美之情,表达了诗人对母亲深沉的爱。
(5)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书写时注意“露、感”的正确写法。
(6)本题考查名句默写。
①“更被鹭鹚千点雪,破烟来入画屏飞。”更有那白鹭千点观不尽,穿过云烟来向这画中飞。故选C。
②“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没有随风飘扬的柳絮在眼前纷纷扰扰,只有葵花朝向着太阳开放。故选E。
③“渔翁归后汀沙晚,飞下滩头更自由。”渔翁回去后沙汀上雾色苍茫,鹭鸶又在无人来往的滩头上自由自在飞上又飞下。故选A。
④“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故选B。
⑤“奋迅碧沙前,长怀白云上。”奋力快速地在碧沙前飞过,心中总是怀着冲上云霄的志向。故选D。
13.(1)梅子金黄杏子肥 日长篱落无人过
(2) 宋 范成大 初夏 晚春
(3)A: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看到太阳高高地挂在天空中,路边有一排长长的篱笆,随着太阳的升高,篱笆的影子越来越短。村子里十分安静,没有人来回走动。只有一只只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4)《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表达了诗人面对丰收的喜悦之情,以及对诗意般农家生活的喜爱之情。《晚春田园杂兴》表达了诗人对农村晚春恬静景色和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默写。
注意“梅”“篱”的书写。
(2)本题考查对诗词的理解。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和《晚春田园杂兴》这两首诗的作者都是宋代诗人范成大,其中《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由此可知,诗中描绘的是初夏的景色。《晚春田园杂兴》从诗题可知描绘的是晚春的景色。
(3)本题考查了对诗句的理解及想象写话。
结合诗句的语境和自己对诗歌的理解进行分析,描写的画面要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A.白天变长了,大家都在田间忙碌,篱落边无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
B.蝴蝶双双,在菜花丛中飞舞。白昼变长,农家很少有客来往。
(4)本题考查了对诗歌的主旨情感。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江南的田园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夏季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本题中这首诗歌描绘的景色是初夏时节,从“金黄的梅子”“肥大的杏子”“雪白的麦花”“稀疏的菜花”可以得出整首诗歌表达的感情是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晚春田园杂兴》从整首诗来看,前后又是互相映衬、互为因果的。正因为“无客到田家”,村坊寂静,所以行商一来才会惊动得鸡犬不宁;这恰如“鸟鸣山更幽”,鸡飞狗叫之声,反衬得村庄格外宁静。从这一幅动静相生相映、有声有色、恬静而又充满生机活力的农村风俗画中,我们还可想象到四野无闲人的春忙景象,感受到农民紧张劳动的气氛。这诗的妙处,正在以动衬静、以静显忙、以实写虚,从寻常的事物中发掘出了诗之美,表达了对农村晚春恬静景色和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14. 冰心 一片冰心在玉壶 15. B C 16.对母亲的依恋和对母爱的赞颂
【解析】14.本题主要考查对作家的掌握。
这两首诗歌的作者是冰心,这是她的笔名。冰心这个笔名取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诗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表达了诗人高洁的志向和纯洁的心境。
15.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从“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可知,第一个“风雨”指自然界中的风雨,指的是天空降下的雨水和风力,即实际的天气现象。
故选B。
从“心中的风雨来了,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可知,第二个“风雨”指生活中的挫折,这里用“风雨”来比喻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是一种比喻和象征的手法。
故选C。
16.本题主要考查对情感的理解。
《繁星(七一)》中,诗人通过描绘月明园中、藤萝叶下和母亲的膝上这些场景,表达了对童年和母爱的美好回忆和深深的怀念。而在《繁星(一五九)》中,诗人通过自然界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的对比,进一步强调了母亲作为避风港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母亲无私关爱和保护的感激之情。这两首诗歌都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深深眷恋和感激之情。
17.甘露 18. 草叶尖上 花朵里 19.B 20.喜爱与赞美 21.示例:
甘露,你在黑夜悄然而来,滋润万物,在太阳升起后,又默默离去,即使没有人注意你赞美你,你也没有丝毫的怨意,我也要像你一样保持一颗纯真善良的心,热爱生活。
【解析】17.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
由“我就是我,一滴纯洁的甘露。”可知,诗歌中的“我”指的是“甘露”。
1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由“我在嫩绿嫩绿的草叶尖上,我在张开惺忪睡眼的花朵里。”可知,在“草叶尖上”和“花朵里”可以找到我。
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画线句子写出了甘露不仰慕星星和明珠,而只是真实地生活,珍视自己的本色,它平凡但不卑微,美丽却不骄傲。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20.本题考查主旨情感。
阅读诗歌,诗歌中的“我”具有默默无闻、乐观、纯洁的品质,这些品质都是美好的,所以表达了作者对“我”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1.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回答时,结合诗中“我”默默无闻、乐观的品质,进行合理想象即可。
示例:
露珠,你平凡但不卑微,美丽却不骄傲。我也要像你一样,默默无闻地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不追求轰轰烈烈的人生,也不乞求别人的爱怜赞美,做到平凡但又不失美丽。
22.篱落 未成阴 23. 宋 杨万里 24. √ × √
【解析】22.本题考查古诗积累与默写。
儿童急走追黄蝶出自《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原诗为: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23.本题考查作者作品。
“儿童急走追黄蝶”出自《宿新市徐公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组诗作品。此诗主要描写乡村田园风光。
24.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1)正确,诗中“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分别是快速奔跑和追逐的意思。这两个动词将儿童的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2)错误,从句子中“急走”、“追”、“飞”、“寻”可知后面两句诗属于动态描写。
(3)正确,“无处寻”三字给读者留下想象回味的余地,仿佛面前又浮现出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