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4单元巩固复习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一、填空题1.看拼音,写生字。(1)有些人坐高铁进suì( )道时,耳膜会有péng( )胀感。(2)细细的téng( )条,轻轻地落在了他的xī( )盖上。(3)老教授虽然pí( )气差,但是手gǎo( )写得独特且真实。2.选词填空。百灵鸟 小蜜蜂 老黄牛(1)姐姐是家里的 ,总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2)老张是默默耕耘的“ ”,从不抱怨工作的繁重。(3)这个小女孩的歌声非常动听,是村里有名的 。3.关联词填空。无论……也…… 不论……总…… 如果……就……(1)癌症( )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 )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2)它若是不高兴啊,( )谁说多少好话,它( )一声不出。(3)( )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它( )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4.先把下面的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再填空。高楼( )( ) 一丝( )( ) 空空( )( )( )( )欲聋 无( )无( ) 左( )右( )(1)像“( )( )欲聋”这样形容响声大的四字词语,我还知道: 。(2)像“空空( )( )”这样AABC式的四字词语,我还知道: 。5.根据课本内容填空。(1)诗言志,歌咏情。在“不论平地与山尖, "中,我们感受到蜜蜂采蜜的辛苦;在“ ,中儿正织鸡笼。 ,溪头卧剥莲蓬”中,我们看到了一家人的其乐融融。(2)冰心在《繁星》(一五九)中表达了对母亲的感恩:“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 ;心中的风雨来了, 。”其中,“天上的风雨”指 ,“心中的风雨”指 。(3)我们常把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称作“ ”。把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称作“ ”,把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称作“ ”。二、选择题6.下列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这座古塔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B.这个春天虽然姗姗来迟,但人们不减对春天的热情。C.她什么也没说就扬长而去,留下一脸茫然的我们。D.听到这个坏消息,他生气勃勃,开始掩面哭泣。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他能深海潜水10分钟。/他不发言,但会潜水看评论。B.我把作业放老师桌面上。/妈妈把桌面擦得很干净。C.火辣辣的太阳挂在空中。/挨批评后,他脸上火辣辣的。D.售票窗口挤满了人。/他关闭了电脑聊天窗口。8.下列句子中,冒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班会时,老师宣布:本次征文主题是“致敬英雄”。B.“你带伞了吗?”妈妈问:“今天中午可能会下雨。”C.什么东西响了一声,它立刻警戒起来:看看前,看看后。D.它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和动听的歌声。B.中国名胜古迹很多,长城是唯一的一处。C.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爷爷很快恢复了健康。D.我们要努力改正并善于发现自己的缺点。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短文,按要求答题。神奇的“音箱”①饭后,我刚拿起红通通的苹果想吃,妈妈就急着说:“水果上有农药,吃前一定要洗干净!”我想:若不喷洒农药,果子也能长得又大又甜,那该多好啊!②其实,在21世纪“生态农业”大背景下,这样的想法正在成为现实。科学家正在通过实验,将电、光、热等应用于农业,使农作物增产、优质,以克服使用农药带来的害处。利用声音给植物施肥,减少病虫害,就是生态农业的一项新成果。③关于声音和植物的关系,古人早就有所发现。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草木知音”的故事:宋代的作曲家桑景舒创作了“虞美人操”,使江南的一种虞美人草枝叶舞动。这大概是最早的植物声学实验了。④进入现代,植物学家以大量的实验证明,植物像人类一样,普遍具有自发声和接受外界声刺激的能力。根据这种原理,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神奇的“音箱”,叫作植物声频发声器。它可以放在地里向四周发射声波。这些声波可以刺激植物快速生长,要是定期给植物“听音乐”,植物能随着音乐茁壮成长。⑤实验证明,在棉花地里,棉花听了“音箱”里的声音特别高兴,苗蹿得更高,叶子更绿,结出的棉桃比以前多了一倍。草莓听了音乐后,产量也增加了。更奇妙的是,菠菜和豌豆听了以后,它们最易患的“腐烂病”再也不敢接近它们,农民也就不必喷洒农药了。⑥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科学家们会找到更多促进植物生长的好方法。我们的商场里都是没有用过农药的鲜美的瓜果。10.“神奇的‘音箱’”指的是 。11.第二自然段中的“这样的想法”是指( )A.水果有农药,洗干净才能吃 B.科学家将电、热等应用于农业C.不喷洒农药,水果也能长得又大又甜 D.利用声音给植物施肥,减少病虫害12.第三自然段举《梦溪笔谈》里“草木知音”的故事,目的是( )A.说明植物听着音乐就能茁壮成长B.证明这个故事是一千多年前宋代的沈括发现的C.引入《虞美人操》的介绍,使文章更加生动D.说明古人对声音和植物的关系也有过无意的探索13.下面各项问题中,文中没有回答的一项是( )A.生态农业的新成果是什么呢B.科学家根据什么原理制造了神奇的“音箱”C.为什么菠菜和豌豆听了音乐后,“腐烂病”远离了D.听了音乐,棉花和草莓会有变化吗14.为了证明“植物具有类似于人体和动物经络的控制系统”,科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阅读实验过程,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试着解决。阅读下列短文,按要求答题我爱乡村的傍晚①六月里的一天,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上午,一场大雨把乡村的山川原野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我独自沿着田间小路,来到小时候常跟大姐一起去放牛的小山冈。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②眺望远处。啊,视线尽头多像一幅画: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横卧在不远的天边的群山,倚山而建的一簇簇的村落,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奶奶在世时说过:一层山水一层人。我望着群山遐想:大山背后又是一层怎样的山水,怎样的人?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但却充满神秘。③远处,是一片金黄的稻田。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稻田的边缘是一排排的丝瓜架,瓜蔓儿上开满了一朵朵金黄的花。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丝瓜棚旁边那块碧绿的西瓜地上,虽然没有蜜蜂的歌唱,却有着丰收的喜悦。③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④在我身边的山坡上,则是另一番景象。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不时还抬起头来,面对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晚景,“哞哞”地长叫几声来抒发自己的快乐,那低沉浑厚的余音在辽阔的田野回旋,使人听了兴奋。⑤乡村的傍晚多美呀!我如果有架照相机,定要把那起伏的山峰、金黄的稻田、西瓜地里丰收的景象和那引吭高歌的大水牛一一拍摄下来,让它们永远留存在我的影集里。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15.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阔别已久: 、车水马龙: 。16.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空气( )的晚景 ( )的夕阳( )的炊烟( )地呼吸( )地爱抚 ( )地欣赏( )地啃着草17.文中画横线的三个句子运用了 、 的修辞手法。请你用“仿佛”写一个句子。18.用“______”画出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个句子。你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书面表达19.习作表达。你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它是什么样子的?可以写小狗、小猫、狮子、老虎、熊猫等,先写出它的样子,再介绍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等。请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第1-4单元巩固复习卷(一)-2024-2025学年语文四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题号 6 7 8 9答案 D B B C1. 隧 膨 藤 膝 脾 稿【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 书写时要注意“隧、膨、藤、膝”容易写错。书写时还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2. 小蜜蜂 老黄牛 百灵鸟【详解】本题考查选词填空。“百灵鸟”是鸟名,因叫声清脆悦耳,常用来比喻歌声动听的人。“小蜜蜂”是一种昆虫,它勤劳地采集花蜜,常被用来形容勤劳、爱劳动的人。“老黄牛”是牛的一种,它性格憨厚老实,能吃苦耐劳,常被用来比喻踏实肯干、默默奉献的人。(1)句中说姐姐总是把家里打扫得干干净净,突出了姐姐的勤劳,故选“小蜜蜂”。(2)句中老张默默耕耘,不抱怨工作繁重,体现了他踏实肯干、默默奉献的品质,与“老黄牛”的特点相符,故选“老黄牛”。(3)句中说小女孩歌声非常动听,这与“百灵鸟”常用来比喻歌声动听的人的意思相符,故选“百灵鸟”。3. 如果 就 无论 也 不论 总【详解】本题考查关联词的使用。无论……也…… 是一对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用于表达一种无条件的关系。不论……总…… 是一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如果……就……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语。(1)本题中“在只有几个癌细胞的时候”与“能发现的话,死亡率会大大降低”之间是假设关系,故选择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如果……就……”相连接。(2)本题中“谁说多少好话”与“一声不出”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择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无论……也……”相连接。(3)本题中“是在院里,还是在院外”与“是挺着脖儿,表示出世界上并没有可怕的东西”之间是条件关系,故选择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不论……总……”相连接。4. 林 立 不 苟 如 也 震 耳 忧 虑 顾 盼 震 耳 响彻云霄 如 也 心心相印【详解】本题考查补全词语和词语仿写。高楼林立:高高的房子,像树林一样密集地树立着。一丝不苟:指做事认真细致,一点儿不马虎。空空如也:原形容诚恳、虚心的样子,现形容一无所有。震耳欲聋:形容声音非常大,都快要把耳朵震聋了。无忧无虑:没有一点忧愁和顾虑,形容心情安然自得。无边无际:广大而看不到边际。左顾右盼:向左右两边看。左邻右舍:左右的邻居。(1)结合题干可知,“震耳欲聋”是形容响声大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人声鼎沸、响彻云霄、锣鼓喧天。(2)“空空如也”是AABC式的词语,这样的词语还有:斤斤计较、津津有味、格格不入、依依不舍。5. 无限风光尽被占 大儿锄豆溪东 最喜小儿亡赖 鸟儿躲到它的巢里 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狂风暴雨等恶劣天气 现实生活中遇到的挫折与苦难 老黄牛 应声虫 领头羊【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谚语俗语默写与理解。(1)书写时注意“限”“锄”“溪”“喜”“赖”的正确写法。(2)结合诗歌整体意境和语境,分别理解“天上的风雨”和“心中的风雨”所指代的含义。从诗歌所营造的情境看,“天上的风雨”描述的是自然界中的天气现象;“心中的风雨”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和诗歌情感,可推断出是指生活中遭遇的困难、挫折等。因此,“天上的风雨”指自然界中的狂风暴雨,“心中的风雨”指生活中的挫折和磨难。书写时注意“躲”的正确写法。(3)“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这种描述让人联想到那些默默付出、专注于工作,不张扬的人。在生活中,我们通常用“老黄牛”来形容这类人,因为老黄牛总是默默耕耘,不辞辛劳。“没有主见、随声附和的人”,其特点是缺乏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总是跟着别人的意见走。我们常用“应声虫”来比喻这类人,就像应声虫一样,别人说什么它就跟着应什么。“在团队中起主导作用的人”,这类人往往具有领导能力和决策能力,能够带领团队朝着目标前进。在常见的表述中,“领头羊”就是指在羊群中起带头作用的羊,借指带领大家前进的领头人或单位。书写时注意“黄”“领”的正确写法。6.D【详解】本题考查词语的搭配。D.生气勃勃:形容生命力旺盛的样子,蓬勃向上的状态。句子中描述“他听到坏消息后掩面哭泣”是指一个人情绪低落,悲伤、难过的状态,与“生气勃勃”的语义矛盾,所以该词语使用错误。故选D。7.B【详解】本题考查多义词。A.潜水:在水中下潜这个实际的行为动作/比喻在社交平台等群体环境中,只浏览信息却不发表言论。意思不同。B.桌面:桌子的表面/桌子的表面。都是指物理的桌子表面,意思相同。C.火辣辣:形容太阳的热度或强烈/形容因羞愧或批评而脸发热的感觉。一个是物理感觉,一个是心理感觉,意思不同。D.窗口:指实际的服务窗口/指软件中的界面窗口。意思不同。故选B。8.B【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运用。B.“‘你带伞了吗?’妈妈问:‘今天中午可能会下雨。’”这句话是在引用妈妈说的话,当“某某说”在中间时,后面应该用逗号,而不是冒号。所以该句中冒号使用错误,应将“妈妈问”后的冒号改为逗号。故选B。9.C【详解】本题考查修改病句。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然后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其中要注意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A.搭配不当。“歌声”不能在脸上“洋溢”,所以删掉后面的“和动听的歌声”B.用词不当,造成前后矛盾。既然中国名胜古迹多,长城怎么可能是“唯一”的?所以将“唯一”改为“其中”。D.语序不当造成逻辑错误,先“发现缺点”后“改正缺点”应将“努力改正”与“善于发现”调换位置。配不当。故选C。10.植物声频发声器 11.C 12.D 13.C 14.问题1:实验如何检测植物“经络控制系统”的存在?解答:可能通过监测植物对特定刺激(如电、声、压力)的传导反应,或观察营养物质运输路径来判断。问题2:若结论成立,能否替代“植物声频发声器”?解答:若能明确“经络”机制,或可研发更精准的调控技术,但目前无法确定能否替代声频设备。【导语】这篇科普短文以“神奇的‘音箱’”为切入点,生动介绍了生态农业中的声波技术应用。文章结构清晰,从日常生活场景导入,引出生态农业新成果;通过古今对比,既展现传统智慧(《梦溪笔谈》记载),又突出现代科技(植物声频发声器);最后用具体案例佐证声波促进生长、防治病害的效果。语言通俗易懂,兼具科学性和趣味性,能有效激发读者对现代农业科技的兴趣。10.本题考查提取信息的能力。从文章第④自然段“根据这种原理,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神奇的‘音箱’,叫作植物声频发声器”可知,“神奇的‘音箱’”指的是植物声频发声器。1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文章第①自然段提到 “我想:若不喷洒农药,果子也能长得又大又甜,那该多好啊!”,接着第②自然段“在 21 世纪‘生态农业’大背景下,这样的想法正在成为现实”,可知,“这样的想法”指的是“不喷洒农药,果子也能长得又大又甜”。故选C。1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文章第③自然段“关于声音和植物的关系,古人早就有所发现。宋代,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里记载了一个‘草木知音’的故事”可知,从这句话可以看出,举“草木知音”的故事是为了说明古人对声音和植物的关系有所发现,即古人对声音和植物的关系也有过无意的探索。故选D。13.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A.文中第②段“利用声音给植物施肥,减少病虫害,就是生态农业的一项新成果”可知,回答了生态农业的新成果是什么。B.文中第④段“植物学家以大量的实验证明,植物像人类一样,普遍具有自发声和接受外界声刺激的能力。根据这种原理,科学家制造了一种神奇的‘音箱’,叫作植物声频发声器”可知,说明了科学家制造神奇“音箱”的原理。C.文中只是在第⑤段提到“菠菜和豌豆听了以后,它们最易患的‘腐烂病’再也不敢接近它们”,但并没有解释为什么菠菜和豌豆听了音乐后,“腐烂病”会远离它们。D.文中第⑤段“在棉花地里,棉花听了‘音箱’里的声音特别高兴,苗蹿得更高,叶子更绿,结出的棉桃比以前多了一倍。草莓听了音乐后,产量也增加了”可知,回答了听了音乐后棉花和草莓的变化。故选C。14.本题考查阅读策略与方法。内容理解角度:围绕实验过程中具体的操作、现象等提问,从文中找对应信息解答。原理探究角度:针对实验所验证的植物“控制系统”原理提出疑问,结合已有知识或合理推测作答。实际应用角度:思考实验成果在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可能性来提问解答。示例问题1:若证明该结论,对农业有何意义?解答:可能帮助开发更环保高效的种植技术,比如精准调控植物生长,减少农药使用。问题2:植物 “经络控制系统” 与声频发声器有何关联?解答:若存在该系统,声波或许能通过此系统影响植物生长,类似声频发声器刺激植物的原理。15. 离别家乡很久了 形容街道十分热闹 16. 清新 恬静美丽 柔和 袅袅 美美 轻轻 尽情 悠用 17. 比喻 拟人 眼前千万片树叶在空中飞舞盘旋,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生命之画。 18.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赞美之情。【导语】这篇散文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乡村傍晚的恬静美景,通过多感官描写构建出富有诗意的田园画卷。作者运用空间转换手法,依次展现晚霞、稻田、瓜地、水牛等意象,形成层次分明的视觉韵律。文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赋予景物灵动生命力。结尾直抒胸臆的感叹句,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怀完美融合,流露出对乡村生活的深切眷恋。文字间流淌着对都市喧嚣的疏离感,体现出现代人对返璞归真生活的向往。15.本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意思。在文章第①自然段“我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山村故乡”中,联系上下文可知,作者是说自己已经很长时间没有回到山村故乡了,“阔别已久”生动地体现了作者与故乡分别时间之长,表达出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在第②自然段“这里看不到城市的车水马龙,听不到城市的各种音响喧闹”中,通过与乡村的宁静形成对比,突出城市的热闹繁华,“车水马龙”形象地描绘出城市中车辆像流水一样连续不断,马像游龙一样穿梭不息的热闹景象。16.本题考查的是词语搭配。根据文章第①自然段“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可知为清新的空气。根据文章第①自然段“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可知为恬静美丽的晚景。根据文章第②自然段“柔和的夕阳,绚丽的晚霞”,可知为柔和的夕阳。根据文章第②自然段“一家家房顶上升起的袅袅的炊烟”,可知为袅袅的炊烟。根据文章第①自然段“我美美地呼吸着田野里清新的空气”,可知为美美地呼吸。根据文章第③自然段“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可知为轻轻地爱抚。根据文章第①自然段“尽情地欣赏着乡村恬静美丽的晚景”,可知为尽情地欣赏。根据文章第④自然段“三五只水牛正在草地上悠闲地啃着草”,可知为悠闲地啃着草。17.本题考查的是修辞手法。文章第③自然段中,句①“一阵晚风吹来,稻苗一起一伏的,我仿佛置身于一片金色的海洋之中”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将起伏的稻苗比作金色的海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稻田在晚风吹拂下的动态美,以及稻田面积之广、稻苗颜色之金黄,展现出乡村田野的壮丽景色。句②“辛勤的小蜜蜂正‘嗡嗡’地一边唱歌一边采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蜜蜂当作人来写,“唱歌” 一词赋予小蜜蜂人的行为,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小蜜蜂在花丛中忙碌采蜜的可爱模样,也体现出乡村傍晚的生机勃勃。句③“瞧,一个个大西瓜像一个个胖娃娃似的,蝴蝶落在瓜蔓母亲的臂膀里,夕阳的余晖轻轻地爱抚着它们,催它们入睡”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西瓜比作胖娃娃,形象地写出了西瓜的圆润、可爱;“母亲的臂膀”“爱抚”“催它们入睡”等词语,把瓜蔓、夕阳当作人来写,赋予它们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幅温馨、和谐的乡村田园画面,表达出作者对乡村傍晚景色的喜爱之情。用“仿佛”造句,答案并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示例:漫步在花园里,那盛开的花朵仿佛一张张笑脸,在微风中向我点头致意。18.本题考查的是找关键句及理解句子的含义。从文章内容来看,作者在第②自然段描绘了远处如诗如画的乡村晚景,包括夕阳、晚霞、群山、村落和炊烟,展现出乡村的神秘与宁静;第③自然段描写了金黄的稻田、丝瓜架上的花、西瓜地等,体现出乡村的丰收景象和勃勃生机;第④自然段写山坡上悠闲啃草的水牛,进一步烘托出乡村生活的恬静。通过对这些具体景物的描写,作者在结尾直抒胸臆,表达出对乡村傍晚迷人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乡村恬静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向往。故文中最能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我多么喜欢乡村这迷人的傍晚,我多么喜爱乡村这恬静的生活!”体会到作者对乡村傍晚迷人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以及对乡村恬静生活的深深眷恋和向往。19.例文:我家的“雪球”我最喜欢的动物,是我家那只像雪球一样的博美犬,名字叫“雪球”。它的毛又白又蓬松,像云朵一样柔软,圆圆的脑袋上竖着一对尖尖的耳朵,黑宝石般的眼睛总是滴溜溜地转,小鼻子粉嘟嘟的,一张小嘴“汪汪”叫时,别提多可爱了。“雪球”的生活习性十分规律。每天清晨,它会准时用湿漉漉的鼻子拱我的手,催我带它出门散步。一到草地上,它就像脱缰的野马,欢快地奔跑,嗅嗅这儿,闻闻那儿,对世界充满好奇。它吃饭的时候也很有趣,总是先用鼻子闻闻食物,确认合心意后,才慢条斯理地吃起来。“雪球” 性格活泼又黏人。每当我放学回家,它就会兴奋地冲过来,围着我不停地转圈,嘴里 “汪汪”叫着,还会用两条后腿站立,求抱抱。但它胆子特别小,遇到打雷或者放鞭炮,就会立刻躲到我的怀里,浑身瑟瑟发抖。它还很护食,要是有别的小动物靠近它的饭碗,哪怕是体型比它大很多的狗,它也会勇敢地冲上去 “捍卫主权”,真是又可爱又让人忍俊不禁。这就是我家的“雪球”,给我带来无尽欢乐的小宝贝。【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一、审题。本题属于话题作文。要求描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动物,写一篇300字左右的文章。二、立意。结合生活中见过的或者书本上看到的,想想你自己最喜欢的动物是什么,可以写小狗、小猫、狮子、老虎、熊猫等,先写出它的样子,再介绍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等。三、写作思路。开头:开门见山,指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中间:描述小动物的样子,再写写它的生活习性和性格特点,也可以写一两件你们之间的趣事。结尾:首尾呼应,抒发喜爱之情。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