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巩固复习卷(二)(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小升初巩固复习卷(二)(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升初巩固复习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书写
1.小小书法家。(看拼音写汉字,看谁写得又准确又美观)
货 风 胀 制 抗
免 移 赤 明 搁
二、选择题
2.下列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万象更新 鱼贯而入 精兵减政
B.苟延残喘 实事求是 见微知著
C.百炼成钢 蜂涌而至 积劳成疾
D.落慌而逃 司空见惯 快炙人口
3.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孔子不能决也 犹豫不决
B.虽与之俱学 声泪俱下
C.及其日中如探汤 赴汤蹈火
D.非然也 不以为然
4.下列关于四大名著中人物与内容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姥姥进大观园、黛玉葬花、元妃省亲都是《红楼梦》中的经典故事。
B.《水浒传》中许多好汉身怀绝技:时迁飞檐走壁、花荣百步穿杨。
C.《三国演义》中过五关斩六将、单骑救主、败走麦城的主人公都是关羽。
D.《西游记》中唐僧分别在五指山、鹰愁涧、高老庄、流沙河收了孙悟空,白龙马、猪八戒、沙和尚为徒弟。
三、填空题
5.用“续”组成合适的词语,填入下面的句子中。
(1)鲁滨逊找到很多可以用、可以吃的东西, 搬到岸上。
(2)膝盖虽然摔破了,很疼,但我并没有放弃, 学骑自行车。
(3)阴雨连绵的坏天气, 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
(4)最近,我 看了几场篮球赛。
6.先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再选择填空。(填序号)
A.听君一席话, 。
B. ,近山识鸟音。
C.路遥知马力, 。
D.读书须用意, 。
(1)“ ”这句话教育我,要想让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内涵和价值,在读书的时候就必须用心。
(2)研讨会上,爸爸和一位老教授虽然只交谈了十几分钟,但是获益匪浅,爸爸不禁对老教授说:“ ”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向您讨教。
四、现代文阅读
7.阅读。
那个星期天(片段)
这一次不能原谅。我不知道那堆衣服要洗多久,可母亲应该知道。我蹲在她身边,看着她洗。我一声不吭,盼着。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我看着盆里的衣服和盆外的衣服,我看着太阳,看着光线,我一声不吭。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我一声不吭,忽然有点儿明白了。
(1)画“ ”的句子是对“我”的 描写,通过对关键词“再不”“一洗完……马上……”“绝不”的体会,我们能感受到“我” 的心情。由此可知,作者在这里是通过 、 来表达情感的。
(2)读画“ ”的句子,作者写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表面是写 ,实际上是写
(3)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
如果母亲体会到“我”心情的低落,答应带着“我”外出,“我”高兴了,再看到同样的景物时,会是什么感受?请尝试写下来。
8.阅读。
洒满汗水的“路口”
①发明大王爱迪生有句名言:“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这句话是对成功之路的高度概括。
②然而,这么多的汗水,都洒在了攀登“顶峰”的路上吗?不尽然,事实上,所有的成功者无不在寻找“路口”的过程中洒下了大量汗水。
③大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年轻的时候,有一次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人们惊慌失措地跑向爱因斯坦,可谁想到,爱因斯坦已经完全忘记了身体上的疼痛,正思考着另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笔直地摔下来呢?哦,看来物体总是沿着阻力最小的方向运动的。”这一个小小的事故给他研究“广义相对论”带来了很大启发。
④也许你同时想起了牛顿与苹果落地的故事、瓦特与蒸汽顶壶盖的故事吧。这三个故事有个共同点,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都能对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进行思考,从而有重大发现和发明。这三个主人公都被后人称为“科学巨匠”。请大家想一想,谁没见过重物下落呢?谁没见过沸腾的开水产生的蒸汽顶开壶盖呢?谁没见过从高处摔下来的物体呢?为什么真理没被我们发现呢?
⑤一个一心想当飞行员的男孩来找空军上将,问他怎样能成为一名飞行员。上将没有回答他,而是带他一起去郊游。回来后他对男孩说:“我发现有四件小事会妨碍你成为飞行员:一是你只知道敲门,没发现有门铃;二是你在车站忘记了车票搁在哪里;三是由你做记录时,你不确定是否带了铅笔;四是你把我住所的门牌号记错了。你说,人们会把一架飞机交给一个这样的‘细心人’吗?”
⑥事实证明,从偶然中发现真理的科学家们并不是运气好,大自然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碗水端平的。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用心研究的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1)用“ ”画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
(2)根据作者列举的事例内容,将表格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事例 简要概括 详略
事例1 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他不关心身体,而有了新发现。
事例2
事例3 略写
事例4 一个男孩因为不细心而不能做飞行员
(3)作者所列举的前三个事例有什么共同点?   
A.事例中引发思考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
B.事例中的人都有留心观察、用心研究的好习惯。
C.事例中的人最终都有了重大的发现或发明。
D.事例中的道理都是发人深省、令人难以琢磨的。
五、文言文阅读
9.走进“郑公祠”,寻访汉代经学大师。请阅读相关材料,完成下题。
郑玄家婢
郑玄①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不称旨②,将挞之。方自陈说,玄怒,使人曳著泥中。须臾③,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④?”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⑤。”
【注释】①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西南)人,汉代经学家,毕其一生以整理古代文化遗产。②旨:意思。③须臾:过了一会儿。④胡为乎泥中:引自《诗经 邶风 式微》,意思是“为什么会在泥水中?”⑤薄言往诉,逢彼之怒:引自《诗经 邶风 柏舟》,意思是“我去诉说,反而惹得他发火。”
(1)【学法迁移】根据学习方法,推测下列加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文言文句 学习方法 词语解释
①尝使一婢 课内迁移法:尝与诸小儿游。(四上《王戎不取道旁李》)
②将挞之 查阅字典法:①用鞭棍等打;②使用武力大规模征讨;③对人进行声讨或语言攻击。
③方自陈说 知识归类法:①摆设、排列②叙述、说明③时间久的、旧的④姓氏
④使人曳著泥中 字源推测法:此为“象形字”,意思为“双手拉物体”。
⑤复有一婢来 课外积累法: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2)【朗读停顿】朗读古文,下列句子停顿不合适的一项是
A.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B.尝/使一婢,不称旨,将/挞之
C.玄怒,使人/曳著泥中。
D.复有/一婢来,问曰:“胡为乎泥中?”
(3)【主题探究】梳理郑玄家女婢的话语,想想郑玄在“教育奴婢”和“读书”两个方面做法好在哪里?任选一个方面谈谈你的感悟和启示。
题目 摘录 读书感悟
《郑玄家婢》 复有一婢来,问曰:“① ?” ③
(婢)答曰:“② 。”
六、书面表达
10.作文题。
高新区“时光的印记”小初语文衔接课程为大家开启了一场阅读文化之旅:“翰墨书法”课程,让我们在汉字书写中感受一撇一捺的舒展与静气;“遇见你,诗词”课程,让我们跟随诗人的脚步一起去“知人论世”;“经典诗文”诵读活动,让我们感受优秀传统文化和名家的风采;“《朝花夕拾》读写课程”,让我们跟着鲁迅观人事、悟感情。
书法、诗词、书香等课程之美;创意、合作、绽放等体验之美;蜕变、自信、陪伴等成长之美……总有一种情感让你刻骨铭心,请以“品味 之美”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字数500字左右。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校名和人名,一律以“××”代替。
①抒真情:将题目补充完整,中心明确,情感真挚。(诗歌除外)
②巧选材:所选事件要典型,感受独特、能给人借鉴或启迪。
③巧布局:段落清爽、详略得当,恰当运用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
④展妙语:根据需要,恰当选用多种描写手法(人、景、场面等)、恰当运用成语、诗句、格言等,修辞不少于3处。
⑤美书写:正楷字或行楷书写,字体舒展美观,卷面整洁。
《小升初巩固复习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2 3 4
答案 B D C
1.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认真拼读,明确要写的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再次检查是否正确。书写时注意汉字的笔画和结构,做到工整、规范和美观。本题书写时要注意“摊、筝、抵、裸、媚、耽”容易写错。
2.B
【详解】本题考查易错字辨析。
A.精兵减政——精兵简政;
C.蜂涌而至——蜂拥而至;
D.落慌而逃——落荒而逃,快炙人口——脍炙人口;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多义字。
A.都是“决断”的意思;
B.都是“一起”的意思;
C.都是“热水”的意思;
D.这样/正确;
故选D。
4.C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
C.单骑救主:出自元末明初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刘玄德携民渡江 赵子龙单骑救主”,原型为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追击刘备于当阳长坂坡,随军眷属被曹军围困,部将赵云身抱刘备之子阿斗,奋勇血战,力保刘妻甘夫人突围,使其母子二人幸免于难之事。
故选C。
5. 陆续 继续 持续 连续
【详解】本题考查组词和词语搭配。
用“续”组成合适的词语,如:陆续、连续、继续、断续、持续等。
(1)结合语境可知,鲁滨逊是在进行一种连续性的搬运动作,且“续”字与动作相关的常见搭配中,因此,第一个空应填“陆续”。“陆续”表示有先有后,时断时续地进行,符合鲁滨逊可能分批、分次搬运物品的情境。
(2)结合语境可知,强调的是尽管遇到了困难和疼痛,但“我”仍然坚持学习骑自行车的行为。所以,第二个空应填“继续”。“继续”表示(活动)连下去;延长下去;不间断地进行,与句意相符。
(3)对于“阴雨连绵的坏天气,________了半个月,叫人实在难受。”这句话,描述的是天气状况持续了一段时间,使得人感到不适。因此,第三个空应填“持续”。“持续”表示延续不断,与“半个月”这一时间段搭配恰当,表达了天气状况长时间未变的状态。
(4)在“最近,我 ________看了几场篮球赛。”这个句子中,强调的是在一段时间内,对看篮球赛这一活动的连续性或重复性的参与。因此第四个空填“连续”更为贴切。“连续”在一般语境下也常被用于描述一段时间内多次进行的活动,且在此句中更能体现对篮球赛的持续关注和参与。
6. 胜读十年书 近水知鱼性 日久见人心 一字值千金 D A
【详解】本题考查名言警句的默写与理解运用。
A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意思是听到对方的一番话,比自己读十年书还有用,强调了他人话语的重要性和启发作用。 书写时注意“胜”的正确书写。
B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临近水边,时间长了,就会懂得水中鱼的习性;靠近山林,时间长了,就会知道林中鸟儿的声音,比喻要了解事物的本质,就要深入实际,近距离观察。
C .句“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自宋·陈元靓《事林广记》卷九,意思是路途遥远才能知道马的力气大小,日子长了才能看出人心的好坏,指时间可以检验一切。
D. “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出自《增广贤文》,意思是读书一定要用心,因为书中的每个字都价值千金,强调读书要认真、用心。
(1)题目说“这句话教育我,要想让自己写出来的文章有内涵和价值,在读书的时候就必须用心”,这明显是在强调读书用心的重要性,与D句“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的意思相符,故选D。
(2)爸爸和老教授交谈十几分钟就感觉收获很大,就像听到了非常有价值、有启发的话,如同“胜读十年书”,A 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符合这种情境,故选A。
7.(1) 心理 着急、急切 心理描写 直接
(2) 写光线,表示天色渐晚,交代了时间的变化 “我”内心越来越沮丧、无奈、失望的内心感受
(3)母亲终于体会到我急切想出去玩的心情了。她说:“好孩子,妈妈洗完这件衣服就带你出去玩。”听了妈妈的话,我看着妈妈洗衣服,衣服手里的衣服就像听话的孩子,随着妈妈的手上下滚动,绽开的肥皂泡在阳光的映照下,变得五光十色,像一个个彩色的小精灵。
【详解】(1)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画曲线句子“我想我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我想衣服一洗完我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是对“我”的深入心理描写。通过“再不离开半步”,“再不把觉睡过头”,“一洗完马上拉起她就走”,“决不许她再耽搁”这一系列的内心活动和决心,读者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我”内心的迫切、期待和焦急。这些心理活动的描写,不仅展现了“我”对即将发生的事情的极度渴望,也反映了“我”对母亲可能再次推迟或改变计划的担忧。由此可知,作者在这里是通过心理描写、细节刻画(如“盼着”“一声不吭”等具体行为表现)来表达情感的。
(2)本题考查分析句子含义。
读画横线的句子“看着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我感觉到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越来越远越来越缥缈”可知,作者写周围的光线“渐渐暗下去”“渐渐地凉下去沉郁下去”,表面上是写周围环境的自然变化,如光线逐渐变暗,气温逐渐下降,氛围变得沉闷。但实际上,这些描写是借景抒情,通过描绘周围环境的这种变化,来映射和强化“我”内心的情感状态。随着光线的暗淡和氛围的沉郁,“我”内心的期待逐渐转化为失望和焦急,这种心理变化与周围环境的描写形成了巧妙的呼应,使得整个场景更加富有层次感和感染力。因此,这些描写实际上是写“我”内心的情感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变得沉重和压抑。
(3)本题考查开放性作答。
解答本题,需先识别情感转变是从低落转高兴,再运用景物描写反映内心情感的变化,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人物因母亲的理解与陪伴而感受到的世界变得美好,体现情感对感知的深刻影响。
如果母亲体会到“我”心情的低落,温柔地答应了带着“我”外出,那一刻,“我”的心情仿佛瞬间被阳光照亮,所有的阴霾都烟消云散。再看向盆里揉动的衣服和绽开的泡沫时,它们似乎也变得生动而有趣起来,不再是之前那般沉闷的象征。
如:我看着盆里那欢快舞动的衣物,每一道揉动的波纹都像是喜悦的旋律,在空气中轻轻跳跃。泡沫在阳光下闪耀着晶莹的光芒,如同无数个小精灵在嬉戏,它们的每一次绽放都似乎在为我欢呼。周围的光线不再暗淡,而是变得温暖而明媚,仿佛连空气都充满了甜蜜与希望。这光线不仅照亮了四周,更照进了我的心房,让我感到前所未有的轻松与快乐。
远处的景物也变得清晰而亲切,不再遥远和缥缈,而是充满了色彩和活力。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感受着这份由内而外的喜悦,仿佛整个世界都因母亲的理解和陪伴而变得美好起来。
8.(1)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用心研究的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2) 详写 牛顿看到苹果落地,从而有重大发现。 略写 瓦特看到蒸汽顶开壶盖,从而有重大发明。 详写
(3)ABC
【详解】(1)本题考查论点观点。
分析《洒满汗水的“路口”》一文,作者通过多个例子阐述了成功并非仅仅依赖于攀登“顶峰”的汗水,更重要的是在寻找成功“路口”的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作者强调,只有那些辛勤付出、留心观察并用心研究的人,才能发现并踏上成功之路。最能体现作者观点的句子是第⑥段“只有付出辛勤的汗水,养成留心观察、用心研究的习惯的人,才能够发现成功的‘路口’,从而踏上成功之路。”
(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事例1:第③段详写了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摔了下来,他不关心身体,而有了新发现。
事例2:第④段略写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引发对万有引力的思考。
事例3:第④段略写瓦特看到蒸汽顶开壶盖,启发了蒸汽机的发明。
事例4:第⑤段详写了一个男孩因不细心被上将指出,无法成为飞行员。
(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A.事例中引发思考的都是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事:
这一项是准确的。无论是爱因斯坦从梯子上摔下、牛顿看到苹果落地,还是瓦特观察到蒸汽顶开壶盖,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非常普通、常见的事情。然而,正是这些普通的事情激发了他们的深入思考,最终导致了重大的科学发现或发明。
B.事例中的人都有留心观察、用心研究的好习惯:
这也是一个共同点。这些科学家和发明家之所以能够从普通的事情中发现不普通的东西,关键在于他们都有留心观察周围世界的习惯,并且对于观察到的现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这种好习惯是他们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C.事例中的人最终都有了重大的发现或发明:
这同样是这些事例的共同点。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机,这些都是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发现或发明。这些科学家和发明家通过他们的观察和思考,不仅解决了当时的一些科学难题,更为后来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D.事例中的道理都是发人深省、令人难以琢磨的:
虽然这些科学发现或发明的原理可能相对深奥,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思考能力才能理解,但它们所蕴含的道理并不一定是“令人难以琢磨”的。相反,这些道理往往具有普遍性和启发性,能够引导人们去思考和探索未知的世界。而且,文章的主旨并不是要强调这些道理的难以琢磨性,而是要强调观察和思考的重要性。故理解错误.
故选ABC。
9.(1) 曾经 用鞭棍等打 叙述、说明 双手拉物体 又
(2)A
(3) 胡为乎泥中 ?” 从“教育奴婢”这一方面来看,郑玄不因奴婢的社会地位低下而忽视他们的教育,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权利,这种观念在当时是非常进步的空间。 薄言往诉,逢彼之怒 。”
【详解】(1)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
①由“课内迁移法:尝与诸小儿游”中“尝”是“曾经”的意思,因此推测“尝使一婢”的“尝”是“曾经”的意思;
②由上文“不称旨”可知,这里的“挞”指用鞭棍等打;
③由知识归类法可知“陈”指叙述、说明;
④由字源推测法可知,“曳”指双手拉物体;
⑤由“唧唧复唧唧”的“复”指“又”推断“复有一婢来”的'复”指“又”。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
A.该句子停顿不合适在于“郑玄/家奴婢/皆读书 尝/使一婢”,未能准确反映文句的自然语义和节奏。正确的停顿应基于句子结构和意义,如“郑玄家/奴婢皆读书/,尝使一婢”更恰当。原句错误地将“郑玄家”与“奴婢”分开,改变了原有的主语范围,且“尝使一婢”前的停顿也不符合表达习惯,应紧随“奴婢皆读书”之后,以表示时间上的承接关系。故选A。
(3)本题考查拓展延申。
由原文可知:复有一来,问曰:“胡为平泥中 “答曰:“薄言往诉,逢彼之怒。”感悟言之有理即可。
例如:在《郑玄家婢》的这段记载中,郑玄不仅自己深谙学问,更难得的是他能够营造一个让家中奴婢也能读书学习的环境。从婢女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深刻感受到这种文化氛围的浓厚。
【点睛】译文:郑玄家里的奴婢都读书。一次曾使唤一个婢女,事情干得不称心,郑玄要打她。她刚要分辩,郑玄生气了,叫人把她拉到泥里。一会儿。又有一个婢女走来,问她:“你为什么站在泥地里?回答说:“我本来是要向他(郑玄)说明清楚的,谁知正好赶在他生气的火头上。”
10.例文:
品味书香之美
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总有一方净土能让我心灵得以栖息,那便是书的世界。每当夜深人静,手捧一卷书,轻拂过那泛着墨香的纸张,我仿佛穿越时空,与古今中外的智者进行一场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品味书香之美”,在于那份宁静与致远。书页轻翻间,外界的喧嚣似乎都悄然远去,只留下我与书中的故事相依相伴。在《红楼梦》的大观园中,我见证了贾府的兴衰更替,感受了宝玉与黛玉的情深缘浅,那份淡淡的哀愁与无奈,如同细雨般润湿了我的心田。
“品味书香之美”,在于知识的海洋浩瀚无垠。从《十万个为什么》到《时间简史》,从《史记》到《世界通史》,书籍如同一艘艘航船,载着我驶向未知的领域。我领略了宇宙的奥秘,感受了历史的厚重,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智慧的启迪。
“品味书香之美”,更在于那份情感的共鸣与升华。在《小王子》中,我懂得了爱与责任的真谛;在《老人与海》里,我见证了老人与大海搏斗的坚韧与不屈。这些故事如同一盏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让我在迷茫时找到方向,在挫折中重拾信心。
品味书香之美,如同品一杯好茶,初尝或许苦涩,但细细回味,却满口余香。书,不仅是我的良师益友,更是我灵魂的栖息地。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遨游在书海中,品味那份独属于我的书香之美。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题要求围绕“高新区‘时光的印记’小初语文衔接课程”中的多个学习经历,如书法、诗词、经典诵读及读写课程等,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方面,来探讨并“品味”其中的“美”。重点在于捕捉这些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以及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个人的情感、成长或价值观,并要求以“品味____之美”为题进行创作。
二、立意
立意上,可以选择“书香之美”、“成长之美”或“文化之美”等角度,通过具体的学习体验,展现文化课程对个人精神世界的滋养与塑造,表达对这些美好经历的感激与珍惜。例如,可以选择“品味书香之美”,通过描述在阅读和书写中获得的心灵慰藉、知识积累和情感共鸣,来展现书籍的力量与美好。
三、写作思路
开头:简短介绍高新区“时光的印记”课程,点明其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 提出自己要品味的“美”的具体方面,如“书香之美”,并简要说明原因。
中间:描述一个具体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氛围。使用成语、诗句或格言等,来增强文化气息和表达效果。总结上述经历给自己带来的深刻影响,强调“美”不仅在于外在的形式,更在于内心的感悟与成长。表达自己的情感升华,如更加珍惜学习机会、热爱生活、感恩成长路上的点点滴滴。
结尾:回归题目,重申“品味____之美”的主题,总结全文。用简洁而富有深意的语言结束,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