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期中古诗词鉴赏特训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古诗词阅读。竹石唗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在横线上把诗句补充完整。2.《竹石》是 代 写的一首 诗,它表面写 ,实则表达诗人自己的一种 ,这种表现手法叫 。3.从这首诗中,你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品格?古诗文阅读。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落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4.“十五夜”指的是 的夜晚,中国历代有 的习俗。“冷落无声湿桂花”中的“冷”表现了诗人 的心境;“桂花”既指庭中的桂花,又让人联想到 。5.这首诗中其意境与李白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最相近的是哪句话?6.下列诗句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今夜/月明人尽/望 B.不知/秋思/落谁家7.下面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垫。B.最后一句写“秋思落谁家”,一个“落”字,给人以动的形象感觉,仿佛愁思在随银月的清辉一起洒落人间。C.诗人表面上是在写秋思不知道落在何处,实际上是自己找到了答案,在抒发自己内心的愉快之情。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练习寒食(一)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二)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8.我会解释词语。春城( ) 五侯( )9.我会用自己的话把《寒食》(一)前两句诗展现的初春美景图描绘下来。10.《寒食》(一)的后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1.《寒食》(一)的作者是 朝 。《寒食》(二)后两句诗告诉我们寒食节的习俗是 ,是为了纪念 而设立的节日。12.选出跟传统节日无关的诗句:( )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阅读。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_________________ ,要留清白在人间。13.把诗句补充完整,这是一首( )A.送别诗 B.田园诗 C.咏物诗14.“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 和 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此诗借石灰自喻,“要留清白在人间”说明诗人具有 的情操。古诗赏析马诗大漠沙如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走踏清秋。15.将古诗补充完整。16.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被称为“ ”。古诗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以马自喻,表达诗人渴望 的远大志向。17.下列诗句中与这首诗借事物来传达品格、志向的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阅读课内古诗,完成练习。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18.把诗句补充完整。19.解释下列字词。(1)擢——(2)零——(3)盈盈——(4)脉脉——20.结合牛郎织女的故事,说说《迢迢牵牛星》表达的情感是什么?阅读与欣赏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21.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 、 。2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中“绝胜”一词意思是 ,这句话抒发了诗人 之情。课内阅读。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23.给诗句中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横线。晞(xī xiē) 衰(shuāi cuī)焜(kūn hūn ) 泽(zé zhé)24.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衰: 。 德泽: 。恐: 。 焜黄: 。25.这是一首劝诫世人 的诗。26.这首诗最后两句和岳飞《满江红》中的“ ,白了少年 头, 。”所表达的意思相同。《期中古诗词鉴赏特训卷-2024-2025学年语文六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1.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2. 清 郑燮 咏物 竹子在岩石中顽强生长的景象 坚韧不屈的品格 托物言志 3.表现了诗人刚正不阿、正直不屈的品质。【导语】这篇《竹石》阅读材料设计层次分明,体现了古典诗词教学的典型范式。题干通过“补充诗句-文学常识-主旨把握”三阶设问,既检验基础记忆(补全名句),又考查文学素养(朝代、作者、体裁),最后引导深层思考(托物言志手法与诗人品格)。楷体排版还原了传统书法韵味,下划线填空形式兼顾知识性与互动性。整体紧扣“借物喻人”的核心教学目标,通过郑板桥这首咏物诗,巧妙传递了中国文人“坚韧不屈”的精神内核,符合课标对传统文化传承的要求。1.本题考查古诗的默写。书写时注意“磨”“劲”“南”的正确写法。2.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写作手法。《竹石》是清代书画家郑燮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郑燮是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扬州八怪”之一。从“竹”“石”意象可知是咏物诗,结合末句“任尔东西南北风”的象征意义,可定为“咏物言志”。表面描写竹子生长环境恶劣却坚韧不拔(如“咬定青山不放松”),实则借竹自喻,表达诗人坚守节操的志向。通过描写客观物象(竹)来寄托主观情志,属于古典诗歌中典型的“托物言志”。3.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竹石》这首诗通过描绘翠竹扎根破岩、历经磨折仍坚定生长的形象,托物言志。首句“咬定青山不放松”以拟人手法突出竹的执着,“立根原在破岩中”强调其生存环境的恶劣。后两句“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更进一步通过外力的摧折反衬竹的顽强。全诗借竹喻人,表现了作者在困境中坚守节操、刚正不阿的品格,传递出不畏艰难、宁折不弯的价值观。郑燮作为“扬州八怪”之一,其作品常以物抒怀,此诗亦是其人格精神的写照。4. 中秋节 赏月 孤寂、怅然 月中的桂树 5.中庭地白树栖鸦 6.A 7.C【导语】这篇古诗文阅读以王建《十五夜望月》为核心,通过四道题目多维度考查学生鉴赏能力。选诗典型,抓住中秋夜“月”“桂”“秋思”等经典意象,展现唐诗含蓄深远的意境美。题目设计层次分明:第1题侧重文化常识与意象解读;第2题考查诗句比较阅读;第3、4题分别从格律节奏和情感把握角度设问。整体既检验基础积累,又引导体会诗歌“以景传情”的手法,尤其“冷”“落”等字眼的品析,精准指向唐诗“炼字”艺术。选项设置具有思辨性,如第4题C项的反向干扰,能有效检测深度理解。4.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由“桂花”“月明”“秋思”等意象群可知,此诗描写中秋月夜(农历八月十五),而中秋赏月、团圆的习俗自唐代已蔚然成风。“冷”字的双关意蕴:表层写秋夜寒露浸湿桂花的物理之冷,深层则通过“无声”“冷落”等词渗透出诗人身处佳节却形影相吊的孤寂感,与尾句“秋思落谁家”的怅惘形成情感闭环。“桂花”的象征意义,需关联神话语境——月宫桂树是中秋核心意象,既实写庭院桂花飘香,又虚指月宫仙境,赋予诗歌超越现实的哲思维度。5.本题考查对古诗的理解。王建《十五夜望月》中“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与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意境最为相近:两者皆以月光为核心意象,通过“地白”与“地上霜”的冷色调视觉描写(前者实写月光倾洒庭院的皎洁,后者虚写霜色联想),勾勒出深夜的清冷寂静;同时,“树栖鸦”的静态画面与“疑是地上霜”的错觉感知,均以含蓄手法暗示环境的孤寂(鸦栖暗示万籁俱寂,霜色暗含客居寒意),从而在月光笼罩的静谧中渗透出孤独情感,形成“景中含情、冷寂空明”的意境共鸣。6.本题考查对诗句节奏的划分。A.七言诗常规节奏为“二二三”结构,如“中庭/地白/树栖鸦”或“今夜/月明/人尽望” 。选项A将“月明人尽”强行拆分,导致末字“望”单独成节,破坏了“月明”修饰“人尽望”的语义连贯性(“月明”指月光皎洁,“人尽望”指众人皆望月)。故选A。7.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C.“抒发愉快之情”与全诗含蓄怅惘的情感基调相悖——诗人借“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正因自身怀人愁绪难以排解,才将普遍秋思引向开放式感怀,非但无“愉快”反而更显孤独深沉 。故选C。8. 春天里的长安城 泛指权贵豪门 9.暮春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数,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 10.表达了作者对特权阶层的讽刺之情。 11. 唐 韩翃 禁烟火 介子推 12.D【解析】8.本题考查词语解释。寒食(一)中“春城无处不飞花”:意思:春日的长安城,处处都是飘飞的落花。春城:这里指的是春天的长安城。寒食(一)中“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那淡淡的烟雾,也轻轻地飘进了权贵的府邸。五侯:汉成帝时封王皇后的五个兄弟王谭、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时皆为候,受到特别的恩宠。这里泛指权贵豪门。9.本题考查诗句翻译。寒食(一)中前两句“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意思:暮春的长安城里,柳絮飞舞,落红片片,寒食节东风吹拂着皇家花园的柳枝,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10.本题考查内容主旨。寒食(一)后两句“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意思:日暮时分,宫中开始传赐新火给贵戚重臣,袅袅的轻烟随着恩泽的烛火飘进了权贵的家中。此句诗通过描绘寒食节日暮时分,宫中传烛赐火的场景,以汉喻唐,借古讽今,暗含了对当时宦官专权的讽刺,表达了对唐王朝政治腐败和特权贵族的愤慨与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皇帝偏宠宦官的无奈与不满。1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重要节日。《寒食》(一)的作者是唐代诗人韩翃。《寒食》(二)后两句诗“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意思是贫困的生活平常也是不生火做饭的,不仅仅是为了明天祭奠子推。告诉我们寒食节的习俗是禁烟火。这个习俗是为了纪念介子推而设立的节日。相传介子推辅佐晋文公重耳回国后,隐于山中,晋文公烧山逼他出来,介子推抱树而死。文公为悼念他,禁止在介子推死日生火煮食,只吃冷食,因此得名。12.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理解。A.“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描述的是清明节的景象。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描述的是重阳节的情景。C.“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出自宋代诗人王安石的《元日》,描述的是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春联的情景。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静夜思》,描述的是诗人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与传统节日无关。故选D。13.粉骨碎身浑不怕 C 14. 千锤万凿 烈火焚烧 清廉高洁【解析】13.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古诗的体裁。《石灰吟》这是一首托物言志诗,作者是明代诗人于谦。于谦是一位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又是一位廉洁、正直的清官。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发自己坚强不屈,洁身自好的品质和不同流合污情。经过千万次锤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烧也视平常事一样。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惧,只为把一片青白长留人间。书写时注意“骨”“碎”的正确写法。14.本题考查诗句内容的理解。“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这两句诗表面的意思是石头需要经过千锤万凿和烈火焚烧等重重磨难才能变成石灰,面对这个过程,石灰的态度是不怕打击、不怕烈火,表现了石灰的无畏精神。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表现了诗人清廉高洁的品格。15.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 16. 唐 李贺 诗鬼 托物言志 建功立业,报效祖国 17.C【解析】15.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与理解。书写时注意“燕、钩、络、脑”的正确写法。16.本题考查作家作品和主旨情感。《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贺,李贺被称为“诗鬼”。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马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远大志向。诗中的马形象不仅展现了马的英勇和矫健,更寄托了诗人的豪情壮志和爱国情怀。17.本题考查表现手法。A.“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通过描绘荷与菊在季节变换中的状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来传达作者的高洁品格和坚韧不拔的精神。B.“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则是以梅花自喻,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作者不追求名利,只愿为世间留下美好品格的愿望。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句诗是直接表达了作者的爱国情感和志向,并没有借助具体的事物来传达这种情感和志向。它更接近于直抒胸臆的表达方式。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以春蚕和蜡炬为喻,采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表达了对奉献精神和牺牲精神的赞美。《马诗》主要采用了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以马自喻,表达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为国效力的远大志向。故C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与这首诗借事物来传达品格、志向的手法不相同。故选C。18.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19. 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 零落。 水清澈、晶莹的样子。 含情相视的样子。 20.《迢迢牵牛星》写的就是织女(河汉女)思念牛郎的故事。借天上的牛郎织女星故事,以织女思念牛郎写人间的夫妇离别之苦,表达了深沉的哀怨之情。【解析】18.本题考查古诗默写。《迢迢牵牛星》是汉代的五言诗,原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19.本题考查字词解释。(1)擢:引,抽,接近伸出的意思。(2)零:落下。(3)盈盈:水清澈、晶莹的样子。(4)脉脉:含情相视的样子。20.本题考查分析思想感情。此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诗人抓住银河、机杼这些和牛郎织女神话相关的物象,借写织女有情思亲、无心织布、隔河落泪、对水兴叹的心态,来比喻人间的离妇对辞亲去远的丈夫的相思之情。【点睛】参考译文:看那遥远的牵牛星,明亮的织女星。(织女)伸出细长而白皙的手,摆弄着织机(织着布),发出札札的织布声。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零落。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他俩相离也没有多远。虽然只隔一条清澈的河流,但他们只能含情凝视,却无法用语言交谈。21. 小草 柳树 22. 远远胜过 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解析】21.考查古诗信息提取。古诗译文:京城的街道上空丝雨纷纷,雨丝就像乳汁般细密而滋润,小草钻出地面,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胜过了绿杨满城的暮春。这里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小雨、草、烟柳。22.考查了词语理解、作者诗人情感表达。绝胜:远远胜过。这首诗描写了长安初春小雨的优美景色,写景清丽,表达了对春天来临时生机蓬勃景象的敏感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欣悦之情,以引逗好友走出家门,去感受早春的信息。23.xī cuīkūn zé 24. 衰老,衰败 恩惠 担心 枯黄 25.珍惜时间 26. 莫等闲 空悲切【解析】23.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24.本题考查对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字词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字词的意思。25.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能力。《长歌行》是一首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汉乐府诗,是劝诫世人惜时奋进的名篇。此诗从整体构思看,主要意思是说时节变换得很快,光阴一去不返,因而劝人要珍惜青年时代,发奋努力,使自己有所作为。26.考查对诗句含义的理解能力。这首诗最后两句意思是年轻时不努力,到老年悲伤也没用。岳飞——《满江红》【内容】: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