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1张PPT)
认识一个少女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
天真烂漫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蹴罢秋千》
情窦初开
认识一个爱情中人
夫婿:赵明诚
门当户对:其父在朝为官
文学知己情投意合
共有诗词琴棋的雅兴
有相投的事业:金史研究
那一年她18,那一年他21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
爱情甜美
认识一个愁情之人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正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多愁善感
声声慢
“乱世中的美神”李清照
标题解读
声声慢,词牌名。慢,最早见于北宋晁补之笔下。慢指慢词,其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曲子”相对于“急曲子”而言,慢与急是按照乐曲的节奏来区别的。慢曲子大部分是长调,这是因为它声调延长,字句也就跟着加长。
此调风格缓慢哽咽,如泣如诉,多写愁苦忧思题材,代表作品有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等。
教学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赏析叠字包孕的情感及其递进层次,把握中国古典诗词中常用意象的特定属性。
思维发展与提升:结合词人的生平经历,结合诗歌内容,理解词的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鉴赏李清照婉约派词作的风格,体味词的声律之美。
预习检测
作者简介: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南宋杰出的女词人,文学气氛浓厚的士大夫家庭造就了李清照多方面的文学艺术成就,她工诗能文,词尤为宋代大家。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知人论世
李清照出身于书香门第,良好宽松的家庭教育环境,使她出落成为一个外美如花,内秀如兰的才女。十九岁嫁给宰相之子赵明诚,夫妻两人志趣相投,琴瑟和谐,经常一起踏雪寻梅,插花折柳,共同收集金石古玩、题诗作画,堪称神仙眷侣。
靖康之变后,北方沦陷,李清照夫妇辗转南下,后来,赵明诚病死,李孤苦伶仃,过着孤独悲苦的晚年生活。
1127
1129
1132
1151
1156
靖康之乱,金灭北宋。
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
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
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
1084
她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亲李格非中过进士,官至礼部员外郞,是苏门弟子。
丈夫赵明诚(丞相第二子)是金石考据家。
李清照主要人生经历
1127
1129
1132
1151
1156
1084
南渡前: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生活
内容——闺怨离愁
词风——清丽柔媚
代表作:《醉花阴》
南渡后:表现思夫、思乡、思国
内容——怀旧悼亡
词风——凄婉哀怨
代表作:《声声慢》
李清照创作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公元1127年,徽宗、钦宗二帝被俘,北宋亡。李清照夫婿赵明诚于这年三月,奔母丧南下金陵。秋八月,李清照南下,载书十五车,前来会合。明诚家在青州,有书册十余屋,因兵变被焚,家破国亡,不幸至此。公元1129年八月,赵明诚因病去世,时清照四十六岁。
金兵入侵浙东、浙西,李清照避难奔走,所有藏书丧失殆尽。后期名作之一,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
写作背景
1,听读:
听范读,读准字音,节奏,语气语调,体会情感
诵读感知
2.有感情地自由朗诵,用心体会,尝试读出词人内心的情感
情感基调:低沉缓慢,哀转凄凉
诵读感知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南宋·李清照
3. 速读本词思考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主旨是哪一句?
愁
诵读感知
主旨: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
词人是如何抒发愁情的
直抒胸臆:
2.雁过也,正伤心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开篇怎样入愁?请赏析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动 作
环 境
感 受
若有所失
孤单冷清
凄凉悲苦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悲苦愁绝
音韵美:回环往复,一唱三叹(音韵美)
赏析佳句
寻的结果
由此引发
运用叠词,多角度写愁
内容
运用叠词、直抒胸臆
1、内容:“寻寻觅觅”写动作,写出了寻觅无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写环境,写出环境的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写心理,写出了内心的悲凉凄苦。
2、音韵: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富有音乐美。
3、情感:奠定全词感情基调——悲苦愁绝、凄凉哀婉,
4、形象:营造了肃杀凄清的氛围,强调了词人凄惨的现状。
七组叠字 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
(二)融情于景:词人在词中选取哪些意象来表现她的愁苦?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酒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杜甫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
——李白
结论:
酒是“愁”的象征
酒,一种浓郁情义和相思的幽愁。
酒,一种溢满凄凉哀伤的落寞。
为何说是“淡酒”?
1、并非酒淡,愁情太重,
酒力压不住心愁,
自然也就觉得酒味淡。
2、暗示李清照晚年惨淡凄凉
结论:风抒写萧瑟冷凄之感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
2、风
怎敌他、晚来风急
3、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为什么词人看到雁会伤心?
1、似曾相识的大雁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2、北雁南飞,词人也是从北方流落南方,怀乡之情,流离之苦尽在其中
雁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结论:过雁象征相思、离愁
雁,一种离情别恨的希望。
雁,一种睹物思人的寄托。
凄婉
愁苦
哀怨
以上这些意象,营造出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意象小结:
酒是“愁”的象征。
秋风抒写萧瑟冷凄之感。
过雁象征离愁、思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声慢
南宋·李清照
第二课时
黄花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菊花,一种孤傲高洁品格的象征。
菊花,诗人孤独寂寞情的寄托。
结论:
黄花比喻女子憔悴的容颜
这里写满地黄花堆积寓意何在
1、“堆积”既言菊花多,又形容其乱,
2、推物及人,以花叶凋残映衬“心情愁损
3、这里明写花,暗喻岁月流逝,人已衰老,憔悴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写出词人怎样的心情
百无聊赖、无所依傍
梧桐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温庭筠《更漏子》
梧桐,一种凄凉悲伤的象征
梧桐,一种悲怆凄婉的寄寓
结论:
梧桐是悲凉、孤寂、凄苦的象征
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杜牧《清明》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雨是哀伤﹑愁思的象征
点点滴滴有何表达效果
1、“点点”就其下落之形而言,“滴滴”就其撞击之势而言,
2、两组叠字不但描绘雨声,更写听者之苦;不仅滴在耳里,更滴在词人的心上。
3、刻画了词人孤独寂寞的形象
再读文思考讨论
这些意象表达出怎样的意境?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在诗歌中的常用义:
酒:是“愁”的象征。
风:是抒写萧瑟冷凄之感。
过雁:象征离愁。
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雨:是哀伤﹑愁丝的象征。
意象-意境-情感
意象:淡酒、晚风、过雁
黄花、梧桐、细雨
意境:冷清、凄惨、哀怨、愁苦之境
添愁、助愁
情感:国破家亡之悲、丧夫孤独之愁
颠沛流离之苦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痛 天上人间 各半 悲 美满姻缘 难全
伤 半壁江山 沦陷 恨 偏安一隅 用奸
苦 形影相吊 孀晚 愁 漫漫余生 难捱
亡国之痛、孀居之悲、沦落之苦
愁
直接抒情
1、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2、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间接抒情
淡酒浇愁
秋风劲吹
征雁南飞
黄花憔悴
雨打梧桐
女独: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
女合: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男合: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女合: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男合: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女独: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声 声 慢
李清照
暖还寒时侯,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感谢聆听
展开更多......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