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5张PPT)在公元前第二个千年中,无论是在中东、印度还是遥远的中国所有的古代文明纷纷崩溃。那么,整个欧亚大陆政治败坏、社会离析,主要是由于内部的腐朽还是外部的入侵呢 ···诸古代文明因这种内部的腐朽而虚弱不堪,所以很容易成为外来游牧民族入侵的目标。——《全球通史》古巴比伦王国克里特文明哈拉帕文化时期夏商周时期世界历史上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三次大冲击:第一次是从公元前2千年代中叶开始,由北方来的以战车为武装的各个部族,以印欧人为主力,对古代亚欧大陆整个农耕世界的入侵;第二次是公元1世纪左右-7世纪,以闪人为主力,具有骑兵优势的北方游牧或半游牧部族对农耕世界的冲击。···第三次是13世纪开始的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一次,主要是蒙古人及大量突厥人对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的入侵。—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迁徙、冲突、融合: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千年对局选择性必修三第6课《古代人类的迁徙和区域文化的形成》【课程标准】了解古代世界各地区(跨洲、跨国家、跨地区)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人口迁徙,认识人口迁徙对人类文化和变迁的影响, 以及人口迁徙中出现的文化认同问题。1763年,英法七年战争结束,法国战败,法国退出了对加拿大和印度的争夺,英国加紧了对印度的侵略。1783年,通晓多门外语的威廉·琼斯被派往印度,开始研究印度及周边国家的语言文化。他一生学习了28门语言,他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威廉·琼斯印度梵语、希腊语、拉丁语、古英语、波斯语等语言,在名词词尾、动词词根、语法形式等诸多方面都有系统的相似点。他认为这些绝不是偶然的,这些语言必定衍生自同一种原始母语,他命名为“印欧语”,经过后世学者的补充和论证,“印欧语”、“印欧人”的概念被广泛认可。英国和印度的直线距离超过7000公里,相当于从广州到土耳其的距离,而他们的语言却在同一语系里,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呢?按照吴于廑先生的看法,人类历史上游牧世界曾三次对农耕世界发起冲击:第一次:公元前2千纪初印欧人的迁徙第二次:3-6世纪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第三次:蒙古西征(P64)BC3000BC1000AD600公元前后印欧人的早期迁徙亚欧游牧民族的迁徙千纪表示一千年的时间跨度,相当于10个世纪。前2千纪:前1001年到2000年材料一:亚欧大陆游牧世界和农耕世界的矛盾,爆发为暴力的形式。自古代起,直到公元十三、十四世纪,我认为,可以总括为游牧部族向农耕世界三次冲击的浪潮。……第二次冲击后约四、五个世纪,到了十三世纪,又爆发了第三次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这是最后一次、也是范围最广的冲击。发动这次冲击的主要是蒙古人,投入冲击成为主力的还有大量的突厥人。冲击的范围包括东亚、中亚、南亚、西亚、东欧和中欧。在第一、第二次冲击中作为主力的印欧人和闪人已经变成了受冲击的客体,成为农耕世界的防御者。……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的冲击,为历史之发展为世界史带来了不少的影响。——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历史上的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特点:逐水草而居,社会结构简单,长期狩猎,性格剽悍,机动性强。特点:安土重迁,社会结构复杂,细密的社会分工,城市、文明、财富。游牧世界农耕世界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1、印欧人概况:印欧人可能起源于东欧平原,他们是游牧民,驯养了马匹,制造了马拉战车(四大人种:欧罗巴人种、印欧语系)材料三:公元前三千纪后半期正是公认的印欧语系各民族开始移民的时期。看来吸引他们的东西乃是毗邻的文明所具有的富庶,这种富庶使该地区很容易招致蛮族的劫掠。——汤因比《人类与大地母亲》材料一: 由于动物必须追逐水草为生,因此以驯化动物来获取主要生活资料的民族,就走上了一条根据季节的变化和牧草的茂盛情况而迁徙不居的游牧生活道路。——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材料二:游牧民族骁勇强悍……长期的简朴生活使其顽固的保持着传统的氏族公社制度,迁徙不居的游牧习性则使得这些民族喜好马背上的营生(劫掠)而不耐耕作之苦。——赵琳《文明融合与文化冲突》【思考】依据史料分析游牧民族迁徙的原因①游牧民族的生活特点——逐水草而居③发达文明的吸引④技术和运输上的保障②游牧民族的性格——骁勇好战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2、印欧人的迁徙:(1)从公元前2千纪初起,以印欧人为主体的游牧部落陆续进入西起欧洲、东到印度的广大地区,整个迁徙过程延续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游牧民族最大的优势是他们的机动性。另外,在一些关键的技术如兵器制造、马和马拉战车的使用上,游牧世界不仅不比农耕世界落后,常常还处于领先地位。—宴绍祥《世界上古史》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2、印欧人的迁徙:(2)他们凭借马和马拉战车等武力上的优势,或征服迁入地区的居民,或与被征服者融合,分别形成赫梯人、波斯人、希腊人和雅利安人,对整个亚欧大陆区域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3、赫梯人:(1)公元前17世纪,在小亚细亚建立赫梯帝国,多次入侵两河流域,一度占领巴比伦城,蚕食埃及在西亚地区的土地(炼铁技术、铁列平改革、《赫梯法典》)(2)公元前14世纪,赫梯帝国进入鼎盛时期,疆域从小亚细亚延伸到巴勒斯坦,多次与埃及发生争霸战争(卡迭石战役)(3)公元前13世纪末因陷入内战逐渐衰落(被亚述所灭)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4、波斯人:(1)公元前6世纪,波斯人崛起于伊朗高原,征服了东到印度河流域,西到巴尔干半岛北部,包括埃及在内的广大地区,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并数次入侵侵希腊(纲要下)(2)在波斯帝国统治下,西亚和北非文明区被统一起来,西亚文明和希腊文明发生了深入、广泛的交流。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5、希腊人:(1)公元前2000年左右进入巴尔干地区的印欧人与当地居民融合形成古代的希腊人。(迈锡尼文明)(2)他们思考人类与自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问题,在哲学、科学、文学、建筑和艺术等多个领城取得成就。(3)希腊文明成为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源头。一、印欧人的迁徙及其对早期区域文化的影响6、雅利安人:(1)雅利安人从印度河流城推进到恒河流域,把马和铁等带到印度。(吠陀时代)(2)公元前600年左右,南亚地区陆续兴起一系列国家,印度历史进人列国时代(3)种姓制度和佛教成为古代印度社会的重要符号,并对周边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产生重大影响任务:结合下列迁徙路线示意图,介绍印欧人迁徙的路线?①③②④⑤①前2000年,进入巴尔干半岛,演变成后世的希腊人;②前17世纪,进入小亚细亚,发展为赫梯人;③前6世纪,进入伊朗高原,发展为波斯人;④ 进入印度河流域,被称为雅利安人;⑤占领了西欧北部的广大地区,被称为凯尔特人。结合上图和课本,分析印欧人迁徙的特点?提示:从范围、时间、方式、影响等方面思考。迁徙地域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以武力征服为主;形成多种新的民族;对区域文化发展影响深远。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一)第一轮大迁徙:1、背景:公元前2世纪—公元2 世纪,中国的汉朝和西方的罗马都进入强盛时期,但在亚欧大陆偏北的地区,生活着众多游牧部落。(西汉-东汉)他们在两个大帝国之间广阔的草原上来回游动···由于秦汉帝国不断地向西扩张,不断地主动攻击匈奴,所以使得匈奴掉头逃窜。结果呢,就引起整个亚欧大草原上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多米诺骨牌效应”。——赵林《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2、表现:(1)在中国北方,匈奴势力强大,不断扩张(头曼单于-冒顿单于-老上单于-军臣单于-伊稚斜单于)(2)大月氏人西迁,建立贵霜帝国,势力一度到达印度北部(塞琉古王国、大夏、帕提亚/安息、粟特人、贵霜帝国、五翎侯、多宗教、萨珊波斯)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2、表现:(3)在欧洲,日耳曼人在与罗马帝国的接触中不断南迁公元2世纪以后,罗马帝国感到兵力不足,常招募日耳曼人为雇佣兵,或把他们安置在帝国边境,给予土地,让他们帮助罗马帝国抵抗其他日耳曼人部落。···公元4世纪时已达罗马军队的半数左右,其他日耳曼人作为奴隶和隶农散布于各地。——宴绍祥《世界上古史》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二)第二轮大迁徙:1、3—6世纪,亚欧游牧部落开始了新一轮的大迁徙,匈奴人逐步内迁,转向定居生活,并在中原地区建立政权。(汉末—隋)2、此后鲜卑人、氐人和羌人等也逐渐迁徙到中原,形成中国北方的民族大融合。(八王之乱、五胡乱华、北朝十六国)3、同时,部分北方人民因战乱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纲要上)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二)第二轮大迁徙:4、在欧洲,日耳曼人各支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匈人、“上帝之鞭”阿提拉)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公元3-6世纪游牧世界横跨亚欧大陆的大迁徙对农耕世界的冲击,毁了西晋、笈多和西罗马三大帝国,严重削弱了萨珊波斯和东罗马帝国,使亚欧大陆的政治版图完全改观,给世界历史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宴绍祥《世界上古史》(二)第二轮大迁徙:5、7世纪,阿拉伯人开始扩张,征服西亚和北非广大地区。8世纪中期,阿拉伯人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帝国。6、欧亚游牧民族大迁徙影响:①改变亚欧大陆从东到西政治格局,一批新的国家先后崛起。②各个区域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发展本民族文化。看教科书两处文字,匈奴原在中国北方草原,怎么会导致罗马城被哥特人攻占呢?两汉对匈奴的打击(卫青、霍去病、窦宪等),匈奴一部分内迁融入华夏族,一部分西迁挤压了日耳曼人的生存空间,日耳曼人的其中一支西哥特人进入罗马帝国境内。一般认为:“只是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方国家的海外殖民扩张,以及世界市场的形成,过去长期存在的……相对隔绝状态才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被打破”。——《世界通史教程》在冲击的过程中(游牧世界对农耕世界),两者间的联系增强,彼此都从对方学到了自己所缺少的某些技术……,那些在冲击以后在农耕世界定居下来的游牧、半游牧民族,几乎都放弃了以游牧为主的经济,走上了农耕化道路。——《世界通史教程》西罗马内部新生的封建因素与日耳曼人社会中依然大量存留的氏族制因素,通过民族大迁徙这一时代契机,发生了直接的碰撞,彼此逐渐结合到一起,催生出西欧的封建制度。这是西欧封建制度生成的一个重要特点。——《高中历史教学参考资料(实验)》亚欧游牧民族大迁徙对世界各区域文化发展的影响①改变亚欧大陆的政治格局。例如大月氏西迁建立贵霜帝国,日耳曼人灭掉西罗马帝国,建立起一系列国家。②各个区域的文化在碰撞、交往和交融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如融合了东西方文化的阿拉伯文化;中古西欧,融合日耳曼因素、罗马因素和基督教因素所形成的文化。③各民族在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促进了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如南北朝到隋唐中国文化新气象。农耕世界民族迁徙的根本原因是土地不足和土地占有的不平等。不过具体原因多种多样。①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的迁徙是由于巴尔干土地不足。②亚历山大以后的移民是马其顿人希望通过迁徙组建军队,控制更广大的东方,并利用马其顿人和希腊人充任官职;③罗马共和国迁徙部分是为了缓解内部因土地占有不平等造成的矛盾,同时希望通过移民控制战略要地,输出罗马文化,方便进一步扩张;④中国秦汉时期的民族迁徙实边是战略需要,后来中国北方的移民进入江南是因为西晋末年以及随后中原的战乱。对移入地的影响:希腊人、罗马人把他们的文化输出到地中海世界各地;在中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学习拓展】在古代,除游牧民族的迁徙外,农耕民族也会因多种原因迁徙。公元前8-前6世纪,希腊人广泛移民于地中海周边地区;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波斯等地后,大批希腊人和马其顿人向那里移民;罗马共和国时期,众多罗马人去了意大利其他地区和行省。中国古代,大批汉人陆续从北方迁往南方,形成今天分布在江西、福建、广东和台湾等地的客家人。阅读相关论著,想一想:农耕民族迁徙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对移入地的文化产生了哪些重要影响 三、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