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山地回忆》课件(共43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山地回忆》课件(共43张PPT)

资源简介

(共43张PPT)




课堂导入
提到战争题材的作品,尤其是战火纷飞的抗日战争,有太多太多类似于影片《太行山上》中的画面:炮火、硝烟、枪林、弹雨、流血、牺牲、残酷和悲痛……
那么是什么信念、什么精神支撑
着我们这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们义
无返顾、前仆后继、不怕流血牺牲地
忘我战斗呢?今天,就让我们跟着孙
犁对战争的独特视角,来思考这个问题
的答案吧!
1.了解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积累“剪裁”“破绽”“爬山越岭”等常考词语。
2.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妞儿”这一人物形象。
3.深入探究小说的主题,理解作者对山地的情感和回忆。
4.细读课文,体会孙犁小说的语言风格特点。
重点
重点
难点
学习目标
第一部分
新知导入,初读感知
第二部分
批注对话,感知形象
第三部分
精读细研,合作探究
第四部分
主题归纳,拓展延伸
课堂目录
第一部分
新知导入,初读感知
认识作者
孙犁:原名孙树勋,1913年出生,在小学的时候就很热爱读书,(1932)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创作小说和剧本了。后来,孙犁认识了一些地下党,并和他们结为朋友。受他们的影响,孙犁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且在做编辑期间,写了很多小说和散文。他的小说秀雅、隽永,富有诗意,有“诗化小说(散文化小说)”之称,以至形成了以孙犁及其艺术风格为主的创作流派“荷花淀派”。
背景介绍
背景链接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
1944年,孙犁在去往革命圣地延安途中,在山西忻县一个村庄吃饭。到河边洗脸时与一位在下游洗菜的妇女吵了几句,悻悻然归队出发。这件事给他留下了深刻记忆。
1949年,新中国成立,政治上尤其需要加强军民团结。作者便以此事为基础,结合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山地女孩,创作了这篇小说。
文学常识
荷花淀派风格以浪漫主义风格为主,语言清新明丽,注重抒情,文章富有诗情画意。
它与“山药蛋派”并称为乡土文学的代表流派。
山药蛋派是写的山西高原一带,而荷花淀派主要是河北湖泊一带。
山药蛋派注重批判农村现实,而荷花淀派更多的是展示农村的风情美、风俗美、人情美。
文学常识)——小说
小说以刻画__________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与个人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必须具备三个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其中小说是明清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主要有白话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两大类。
小说按篇幅、容量分长篇、中篇、短篇、微型小说。
小说与散文、诗歌、戏剧并成为“四大文学体裁”。
人物形象
文体知识
散文化小说
1.概念:散文化小说(也称诗化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带有创新性的小说样式,是小说与散文、诗歌等文体融合的产物,也是一种独特的跨文体现象。
2.特点:
(1)强化抒情性:散文化小说通过散文化的语言增强抒情性,通过自然环境的渲染,氛围的营造增强小说的诗意氛围,注重对民风民俗进行描写,传达出纯朴的民风和优美的人性人情美。
(2)弱化故事情节:散文化小说采用一种随意的、散化的小说叙事笔法,小说中只有自然环境、生活片段的描写。人物被虚化,作为一种意象放入片段式的叙述中,融入小说的抒情氛围之中,表现了特有的情感、意境,渲染一种人情美。
字词清单
瘪( ) 土靛( ) 玉黍( )盈余( )袄襟( ) 剪裁( )破绽( )
biě
diàn
shǔ
yínɡ
ǎojīn
cái
zhàn
阜平( ) 裤褂( ) 穷山恶水( )
冀中( ) 炕台( ) 线锤( )
妨碍( ) 刨抓( ) 塞北( )
碛口( )

ɡuà
è

kànɡ
chuí
ài
páo
sài

词语集注
词语积累
穷山恶水:形容自然条件很差、物产不丰富的地方。
挂火:方言,发怒、生气的意思。
心平气和:心里平和,不急躁,不生气。
爬山越岭:爬过高山,翻越峻岭。形容长途跋涉的艰辛。
盈余:收入中除去开支后剩余的财物。
破绽:衣物的裂口,也比喻说话做事时露出的漏洞。
梳理情节
1.题目叫《山地回忆》,说明地点是?主要内容是?
抗战时期阜平县城
1937年11月18日聂荣臻率部进驻阜平
山地
回忆
梳理情节
2.完成表格
时间 地点 事件
1949 天津
阜平河边
妞儿家
妞儿晚睡早起做晚饭。“伙食很好”
1945 袜子被水冲走
1949 百货公司 我买布送妞儿一家
陪大伯参加展览会,我想买布送他
1941
“我”洗脸,与妞儿争辩,初相识
妞儿把准备给父亲做的袜子,做给了我
我帮妞儿家卖枣、买织布机
黄河边
写作顺序:
顺序:按照事件发生的顺序来写。使文章条理分明,能清楚显示事件发展全过程。
插叙:在顺序过程中,暂时中断叙述,插入有关事情的片段。
(1)补充......的情节,交代......的原因、背景等。
(2)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为后文埋伏笔或做铺垫。
(3)表现人物......的性格或情感。
(4)突出中心,深化主题
(5)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倒叙:先写结局或者重要的事,再按照顺序叙述。
(1)制造悬念,吸引读者。
(2)突出中心。
(3)叙述有波澜,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梳理情节
3.那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时间 地点 事件
1949 天津
阜平河边
妞儿家
妞儿晚睡早起做晚饭。“伙食很好”
1945 袜子被水冲走
1949 百货公司 我买布送妞儿一家
陪大伯参加展览会,我想买布送他
1941
“我”洗脸,与妞儿争辩,初相识
妞儿把准备给父亲做的袜子,做给了我
我帮妞儿家卖枣、买织布机
黄河边
现实
1-4
现实
84-88
回忆
5-83
梳理情节
3.那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么样的?有什么作用?
首尾呼应,结构紧凑,自然圆合,也使叙事顺序有所变化,避免平铺直叙,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


“我”为进城来的农民代表买布
小姑娘给“我”做袜子
(1)开头是倒叙
(2)中间回忆部分是顺序。
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让读者情不自禁思考,究竟勾起了我怎样的回忆呢?叙述有波澜,使文章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作用:把我与妞儿一家的交往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梳理情节
1.妞儿为什么要给我做袜子?
2.我为什么要打仗?
3.妞儿见到我没有袜子穿,她和她的家人是如何用实际行动支持八路军的?
从九月底就开始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
当时正在抗日战争,为了抵御民族侵略,保家卫国,保护人民。
做袜子的材料是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本来是要给父亲做袜子的,但是却给我做了一双能穿三年的结实袜子。
梳理情节
4.回忆部分什么物品出现的次数最多?围绕着这一物品主要讲述了哪几件事
河边偶遇妞儿,妞儿做袜子
帮大伯卖枣,妞儿买织布机
妞儿学会织布,洗澡丢失袜子

较详

1.推动情节的发展。回忆围绕袜子展开的故事。
2.展现妞儿一家人的善良、淳朴、热情的精神风貌。
3.展现军民之间的情感。当时条件如此艰难,军人、百姓相互爱护、相互关心的深厚感情——军民鱼水情。
5.有什么作用?(结构、内容、情感、形象方面去答)
小结
文章其实写了两个时间点的事,一现实,我买布送布的事情;二是回忆,回忆我和妞儿一家的交往,妞儿一家为我做袜子、调整伙食,我为妞儿一家卖枣买织布机。通过这些生活片段的描写,我们能看到那时候的村民热情、朴素的精神风貌以及军民一家亲的深厚情感。
第二部分
批注对话,感知形象
快速浏览课文,分析妞儿的人物形象。
1.典型事件
2.典型描写:外、语、动、心、神
3.环境
4.他人评价、作者评述
从典型事件看人物
写了我与妞儿的哪些事?
乐于助人、热情善良
1.河边相遇,发生争吵。
2.她见“我”无袜,提出做袜
3.她给“我”做袜。
4.“我”卖枣买织布机。
5.“我”不慎失袜。

从典型描写看人物——外貌描写
“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重点突出女孩贫寒的身份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妞儿( )说:“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我( )说:“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对话一
妞儿( )说:“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我( )说:“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妞儿( )说:“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演员对戏·分析形象
指责地
不满地
愤怒地
略带尴尬和歉意地
有点嫌弃地
爱开玩笑、心直口快
演员对戏·分析形象
不满地
7-17:洗菜和洗脸的争辩对话
妞儿( )说:“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我( )说:“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
对话二
妞儿( )问:“光着脚打下去 ”
我( )说:“咳!这是没有法子么,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期待地
坚定、充满信心地
略带疑惑地
无奈又感慨地
妞儿( )说:“我给你做。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妞儿( )问:“不会买一双?不会求人做一双?”
我( )说:“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哪里有布呀 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疑惑地
无奈又苦恼地
干脆且豪爽
25-35:真假卫生及打仗、提出做袜子的言论
热情善良、爱帮助他人、渴望和平
妞儿( )问:“你们那里是用麻用线?”
我( )说:“用线。在我们那里,鞋底也没有这么厚!”
对话三
妞儿( )说:“这样坚实。保你穿三年,能打败日本不?”
我( )说:“能够。”
第五天,我穿上了新袜子。
好奇地
平和地
充满自信地
斩钉截铁地
勤劳、心灵手巧、干活麻利
第二天,袜子已经裁剪好,第三天,在纳底子了。
从典型描写看人物——动作描写
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
突出了妞儿的俏皮活泼、率真可爱、勤劳能干。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蹬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说着就笑得弯下腰去。”
·“她笑着用两手在冷水里刨抓。”
·“女孩子接下去,笑了。”
·“可也看见,在她笑着的时候,
她的整齐的牙齿洁白得放光。”
从典型描写看人物——神态描写
可爱活泼
妞儿的几处“笑”
从环境描写看人物
环境描写的作用:
背:背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背景;
气:气氛。渲染文章气氛;
情:情节。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后续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暗示或推动情节的转折;
人:人物。烘托人物心情、形象和性格;
主:主题。深化文章主题。
巧记:背气情人主(被气请忍住)
阜平土地很少,山上都是黑石头,雨水很多很暴,有些泥土就冲到冀中平原上来了——冀中是我的家乡。阜平的农民没有见过大的地块,他们所有的,只是像炕台那样大,或是像锅台那样大的一块土地。在这小小的、不规整的,有时是尖形的,有时是半圆形的,有时是梯形的小块土地上,他们费尽心思,全力经营。他们用石块垒起,用泥土包住,在边沿栽上枣树,在中间种上玉黍。
阜平的天气冷,山地不容易见到太阳。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
从环境描写看人物
环境描写,通过写山地环境的恶劣,突出妞儿生活的艰辛;也为后文写妞儿在如此艰辛的条件支援抗战的崇高精神做铺垫。
从他人评价、作者评述看人物
表现出女孩的善良孝顺、
热情慷慨、无私奉献、好学
·大娘从炕角里扯出一块白粗布,说:“这是我们妞儿纺了半年线赚的,给我做了一条棉裤,下剩的说给她爹做双袜子,现在先给你做了穿上吧。”
·“她不会说话”“她很会说话”。
·一天,大伯说:“同志,你知道我是沾你的光吗 ”“往年,我一个人背枣,我们妞儿是不会给我吃这么好的!”
·他说妞儿已经有两个孩子了,还像小时候那样,就是喜欢新鲜东西,说什么也要学会。
由此,可以看出妞儿是一个爽快率直、野性泼辣、顽皮爱笑、质朴善良、勤劳能干、心灵手巧的农村女孩子。
分析“我”形象
“我”的形象
外貌:我看了看我那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得发黑的脚。
——
语言:“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
其他:部队重视民运工作,上级允许我帮老乡去运输。每天打早起,我同大伯背上一百多斤红枣,顺着河滩,爬山越岭,送到曲阳去。
——
朴素条件艰难
知错能改 理解包容
憨厚诚恳 爱护人民
第四部分
主题归纳,拓展延伸
本文主要写“我”对自己打游击到过的一个小村庄发生事情的回忆。扣住一个小物件——一双袜子展开故事,通过河边“争吵”、贩枣、买织布机等生活片段,挖掘了普通劳动妇女身上美好的人性,表现了在抗日战争艰难困苦的环境中建立起来的革命战士同人民群众之间的鱼水深情,赞美了纯朴真挚的人情。
主题归纳
板书设计
开头:由“土靛染的粗布裤褂”引入
“我”——妞儿
结局:悠久的思念
特征:贫穷 勤劳
语言:泼辣善良 热情
动作:仔细认真 有条不紊
相遇、相识
课文结构
拓展延伸
(一)太行精神:中华民族的不朽脊梁
“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
精神内涵
太行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具有经久不衰的时代魅力和精神伟力。
当代意义
1937年全国抗战开始后,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大义和人民利益挺身而出,顾全大局、团结民众,在太行山地区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带领太行人民开展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孕育了伟大的太行精神。
历史故事
支月英,“感动中国人物”、
全国模范教师。19岁那年,支月英
远离家乡,只身一人前往离家数百
公里的边远山区进行支教,一干就
是40多年。从“支姐姐”到“支妈妈”,
她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教育了大山深处整整两代人。
肩挑手提教学用具步行20里山路,风里来雨里去骑坏6辆摩托车……她记不清多少次浑身泥泞、翻车受伤,但为了大山里的孩子们,她无怨无悔。40余年的付出和坚守,让无数孩子走出大山,见识更广阔的世界。
(二)支月英:一生只为一事来
课后作业
本文是抗日战争题材的作品,同类作品你还了解哪些?与同学交流。
有兴趣的话,进一步阅读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体会其语言风格。
下列句子的排序,
滇池的冬天与众不同,它没有刺骨的寒风,没有纷飞的大雪,而是温暖的、热情的、灵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那镜子般平静的湖面上,几艘渔船扬帆起航
②远远望去,滇池似乎无边无际,好像水与天连在了一起。昆明冬日的天空依然是那样的蓝,一朵朵白云浮在蓝天上,好似一幅精心雕琢的水墨画
达标测评
与上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③她那长发飘落在滇池里,远处马路上的汽车,就像一只只小甲虫在一条线上移动着
④她仰卧在苍翠之中,显得那样的静谧安详,她似乎在望着天边的一丝白云,又似乎在与历史交谈,引发了人们无限的遐想
⑤在湛蓝的天空下,奇妙的西山睡美人就沉睡于此
A.③①②⑤④ B.②⑤④③①
C.③①④②⑤ D.②③①⑤④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