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原卷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同步练习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原卷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小人物”
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前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延申思考探究,深入理解知识;预习判断检测,及时效果验收
04/课堂探究 课堂知识探究,全面学会知识
05/考点导航 依据课本知识,探究中考考点
06/分层训练 基础提升拓展,突破学习任务
1.了解小说的作者及背景,梳理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 3.引领学生通过专题阅读深入解读文本,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基础感知
1.作者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誉为(1)“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作品介绍
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3.写作背景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期,以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通过对人力车夫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改变自己的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4.文章主旨
小说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20世纪20-30年代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思考提升
(1)祥子的目标是什么
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实现目标有什么阻力
他刚到城里不会拉车;拉车挣钱少,辛苦;长期的体力劳动和精神压力,导致祥子的身体状态偶尔会出问题...
(3)祥子为了实现目标做了怎样的努力
他学得很快,“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技术越来越好;祥子趁着年轻,肯卖力气;祥子咬紧牙关,死命坚持….
(4)祥子努力的结果是什么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用九十六块钱买了一辆车。
(5)祥子的“目标”达成之后,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意外
祥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第一次希望破灭。
(6)遭遇意外后,祥子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没有,他还是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7)经历了这次转折后,祥子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拉车更拼命了,甚至开始去抢老弱车夫的生意。
(8)在祥子再次追求目标并快要成功时,又出现了什么意外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9)又一次遭遇意外后,祥子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没有,他仍然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10)经历了这次转折后,祥子的心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傲的祥子不得不向虎妞低头,他的尊严在慢慢被剥除。
(11)这次祥子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的 但接下来又出现了什么意外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但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把车卖了给虎妞办丧事。
(12)第三次转折之后,祥子的心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祥子开始变得庸俗,但这使他在车夫中的人缘变好了,因为他开始和大家一样(堕落)了。
(13)最终的结局如何
小福子死后,祥子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完全堕落。《骆驼祥子》的最后这样写道:“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探究一 给祥子写小传
主角祥子:一个怀揣梦想的“北漂”车夫
故事的主人公祥子,就像咱们身边一个努力打拼的年轻人。他从农村来到城市,一心想着靠自己的力气过上好日子。祥子长得“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这梦想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他前行的路。
祥子,一生中遇见了很多性格不一的人,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也许是这些人,这些事使他的人生走向毁灭吧!也许是世界本就这么罪恶。
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的几亩薄田,18岁的祥子,朝气蓬勃的年纪,到城里谋生,成为靠卖力气拉车的车夫,但好在他肯吃苦。“他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身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别看他长的看起来很小,但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身子骨已经像个成人了。
他想着,自己有了车就可以独立,自由,不再受坐车人的气,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而他也朝这个目标向前去。拉包月,拉散座,三年,他终于凑足了100元,哆哆嗦嗦地买下了心爱的车。
但好景不长,在兵荒马乱的北平,可能是因为胆大,跑清华,结果被大兵抓了去,车也不明不白的丢了。但他是容易放弃的人吗?当然不,他终于逃逃出了军营。虽丢了车,却得了三匹骆驼,卖了35块钱。
他回到人和厂,把钱给了刘四爷。之后,他有了个外号:“骆驼祥子"。为了买车,他茶、饭、吃、住,都节省。风里雨里地卖命,钱没挣着多少,但却摊上了一个债主——虎妞。虎妞可是个厉害人,编了一个谎话,就把祥子给唬住了。祥子想了很多法子,还是没逃过。他妥协,想着就踏踏实实过日子吧!
在拉曹先生回家的路上,孙侦探将他的钱敲诈了去。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落空。
他无奈娶了虎妞,这时才知道虎妞是假孕。
不管虎妞怎么说,婚后的祥子坚决要拉车。六月的一天,祥子逞强在雨中拉车,结果病倒了,之后身体大不如前。
虎妞是真的怀孕了,可是最终又难产而死,为了给她送葬,祥子卖了自己的车。为了生活,他只能租车。
一天,祥子正好拉到刘四,祥子告诉刘四虎妞死了,他有一种报复的快感。
祥子又碰到了曹先生,曹先生要祥子回他那拉包月,并答应让小福子来这儿帮忙,祥子激动坏了,去找小福子,可得到了一个噩耗——小福子上吊自杀了。
小福子的死压死了祥子的最后一颗稻草,他想起老马的遭遇,他明白了,努力也得不到好回报。
强子不再有希望,他不再想什么,原来体面的祥子变成了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
【题目含义】小说开头祥子被兵抓去,士兵们牵来几匹骆驼,使祥子动了逃跑的念头,骆驼的出现救了祥子的命,此后骆驼成为祥子的精神安慰和寄托,卖骆驼买车,使祥子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得以实现,使祥子得到“骆驼祥子”的外号。可见骆驼与祥子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贯穿全篇。“骆驼祥子”的外号其实反映出祥子的性格特征:吃苦耐劳、沉默寡言、有股“干倔的劲儿”。从而使祥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干劲、有忍耐,而且怀着失败后再从头来过的强大精神力量。
【情节串联及相关人物形象】
第一至二章:祥子的“一起一落”
祥子拉车→攒钱买车(一起)→被捉失车(一落)→祥子趁乱逃跑
攒钱买车 (一起) 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田地,十八岁时便跑到城里谋生。祥子干过各种体力活,最后决定拉车。他拼命拉车、省吃俭用,三年凑足了钱,终于买了人生第一辆新车,此时祥子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祥子:年轻力壮、积极向上、沉默木讷,没有一般车夫的恶习,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被捉失车 (一落) 祥子为了多赚一些钱,和一个光头的矮子冒险拉车去清华(危险地带),结果在途中被十来个兵连人带车抓走。在一天夜里,他趁军营混乱逃了出来,临走时牵走了士兵们的三匹骆驼当作丢车的补偿。 祥子:心存侥幸,以身犯险。
第三至十二章:祥子的“二起二落”
祥子卖掉骆驼(二起)→绰号的由来→怒辞杨宅→被虎妞引诱→被孙侦探敲诈(二落)
卖掉骆驼 (二起) 祥子想到可以卖掉骆驼再买一辆新车,瞬间精神了起来。他牵着骆驼走到一个村子,向一个养骆驼的老者要了碗水,并央求老者买下骆驼,最终老者以三十五(或35)块钱买下了祥子的三匹骆驼。 骆驼暗示了祥子具有憨厚、坚忍、吃苦耐劳的精神。
绰号的由来 祥子在进城的途中病倒了,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在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他醒来后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后回到了人和车厂。他将卖骆驼所得,除掉路上花费剩下的三十块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决定攒够了钱再买一辆车。
怒辞杨宅 祥子盼望拉包月有固定收入。后来在杨宅拉上了包月,但每天除了拉车,还要帮忙干各种杂活,面对刻薄而粗野的杨家人和各种嘈杂的骂声,祥子十分痛苦。在一次受到杨太太侮辱后,祥子拿了四天的工钱愤然离开。 祥子:吃苦耐劳、自尊好强、善良坚忍的外表下蕴藏着反抗的心。
被孙侦探敲诈 (二落) 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发现被人跟踪了,他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先生家里去,然后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原来这孙侦探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祥子将自己的积蓄给了他。 孙侦探:心狠手辣、狡诈。
第十三至二十四章:祥子的“三起三落”
重回人和车厂→与虎妞结婚→再次买车(三起)→卖车葬虎妞(三落)→小福子之死→彻底堕落
重回 人和车厂 曹先生一家逃离北平后,祥子只好又回到人和车厂,他向刘四爷租赁了一辆车。刘四爷让祥子帮忙张罗寿宴,虎妞偷偷塞钱让祥子买寿桃寿面讨好刘四爷,并在刘四爷面前说祥子的好话。刘四爷害怕祥子继承他的车厂,想要赶走祥子,虎妞谎称怀孕,与刘四爷闹翻。 刘四爷:残忍霸道、自私自利,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惜同女儿断绝关系,典型的剥削阶级人物。 虎妞: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
与虎妞 结婚 祥子和虎妞结婚。婚后祥子才知道虎妞没有怀孕,他从心里厌烦虎妞。虎妞盘算着将手里的钱花光后和祥子回车厂向父亲道歉。祥子认为不体面,执意要拉车,虎妞不同意。 虎妞:粗俗市侩,善于玩弄心计。 小福子:逆来顺受,为了养活父亲和弟弟牺牲自己。
再次 买车 (三起) 刘四爷卖掉车厂,虎妞得知后十分慌乱,为祥子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车,祥子知道这辆车的来历,不喜欢这辆车。小福子被军官抛弃后回到了大杂院。
卖车葬 虎妞 (三落) 虎妞难产而死,为给虎妞办丧事,祥子卖了车。小福子想和祥子在一起,祥子表示等他混好了再来娶她。祥子在夏家拉上了包月,觉得夏太太像虎妞一样可怕。 祥子:重情义、负责任。
小福子 之死 祥子在街上偶遇老马,老马建议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去后才得知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 小福子:要强。 祥子:自私、懒惰、麻木、自暴自弃。
彻底堕落 祥子为了六十块钱出卖阮明,混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探究二 探寻悲剧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黑暗的社会环境: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旧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危机严重,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他的努力和奋斗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显得微不足道。
2.社会制度的压迫:当时的社会制度对底层劳动人民极为不公,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充分体现了社会的不合理。第一次买车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第三次为安葬虎妞被迫卖车,这些都说明了社会制度对祥子的压迫和剥削。
二、婚姻因素
1.与虎妞的婚姻: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是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虎妞性格泼辣、有心计,她利用自己的手段逼迫祥子与她结婚。婚后,虎妞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对祥子进行了控制,使祥子的生活信念和独立自由的生活理想受到严重威胁。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安葬她不得不卖掉车,这使他在经济上破产,生活勇气也大大消减。
2.对小福子的感情:祥子对小福子有好感,但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自杀,这对祥子打击极大,使他对生活彻底绝望,加速了他的堕落。
三、个人因素
1.性格缺陷:祥子性格中存在一些缺陷,如不善言语、不懂人情世故、做事冲动等。他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不懂得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这导致他在很多情况下孤立无援。例如,他为了赚两块钱,在战乱时期冒险拉车,结果被士兵抓走,失去了新车和积蓄。
2.缺乏远见和变通:祥子缺乏远见,贪图眼前利益,做事不考虑后果。他只关心自己的车,对社会的灾难毫不在意,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此外,他不懂得变通,一直固守拉车这一行当,没有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仅靠拉车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客观原因 黑暗旧社会的压迫 历经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不得,被黑暗社会残酷压迫和剥削。
他人的影响 虎妞对祥子的诱骗造成畸形的夫妻关系,小福子的自尽带走了祥子最后一丝希望。
主观原因 思想上的局限 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在社会沉重的压迫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 勤快但保守,天天把钱放在手心里才觉得舒坦,这是典型的保守小农心理。
不懂变通,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一旦拉车的理想破灭,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中。
探究三:话说洋车夫
第一部分:书中重要的车夫
老马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力车夫。老马心眼很好,是个热心肠,但他却一直被当时腐败的社会折磨着,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敢对生活抱有太大希望,只能任命运的摆布,贫苦地过完他悲惨的一生。老马最终离开的时间和原因,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愿意知道。
二强子是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他是小福子的父亲,与刘四爷一样都是一个自私的父亲。他好赌成性,嗜酒如命。把女儿小福子以二百块钱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军官并买了车,风光了一阵,把钱败得差不多,经常在家撒酒疯。妻子被他打死了。
祥子是一个年轻而有梦想的车夫。他老实憨厚,勤劳能干。他生活的时代是黑暗的北洋军阀时代,贫苦农民出身能吃苦,也热爱生活。为了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能有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终于用血汗挣到了自己的车。他有毅力 ,他的车被大兵抢走了,连衣服也被抢了去,但他并不灰心,继续奋斗,从零开始。但最终经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堕落成社会垃圾。
第二部分:关于洋车夫的那些事儿。
(1)洋车夫的职业特点
车夫他们身上既具有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纯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优良品质,又具有当时中国国民固有的不敢创新、不敢突破、任劳任怨的封建阶级固有化思想的劣根性。
(2)洋车夫的人员构成
小说中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
(3)洋车夫名字的由来
这个名字的来历,其实杨德福这个来源于大清朝。那时中国的好多物品都是由国外进口的,那个时候即使是火柴都叫杨火柴,所以有的东西呢,只要不是国内生产的,都叫做洋人的物品。那个时候清朝进口了很多的拉人的洋车,那个时候人们还是比较好奇。所以那时拉洋车的就叫他洋车夫。这个时代的名称也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4)洋车夫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背景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考点一:人物形象
【题目】班级要举行《骆驼祥子》读书交流会,语文课代表大致梳理了祥子的重要经历及其思想变化。请帮助他完成下图相对应的内容。
【分析】祥子是《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原本是农民,十八岁时,他带着使不完的力气和希望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省吃俭用,在三年间凑足一百块血汗钱,买了一辆新车。此时买了新车的祥子对生活充满希望、踏实能干、吃苦耐劳、自尊好强、积极上进。
祥子彻底堕落是在得知小福子死讯,对生活彻底绝望后。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他厌恶拉车,靠给人送殡混点饭吃。为了吃喝嫖赌,祥子到处骗钱。为了钱出卖了革命党阮明,致使阮明被政府枪毙。此时的祥子,变成了行尸走肉,沦为“城市垃圾”。
【答案】示例:①充满希望(积极上进,吃苦耐劳,踏实能干等) ②出卖阮明(出卖革命党,四处骗钱,卖掉棉衣换好吃的等)
考点二:情节内容
【题目】《骆驼祥子》读书研讨会正在举行,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下图是同学们投票选出的“中学生最喜欢的名著封面”,你作为投票代表,请结合作品谈谈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分析】根据题干封面可提炼信息:①画面主体为一头骆驼;②骆驼的驼峰被夸张的画得十分高大,如同大山一般,并且形成了三起三伏的波浪曲线;③在驼峰上有一个小人呈现攀爬动作;④骆驼的眼睛在流泪。
结合原著内容,小说名为《骆驼祥子》且主人公祥子的绰号为骆驼,与封面骆驼相符合。
祥子是当时社会中最底层的一名人力车夫,老实坚忍、吃苦耐劳的他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讲述了为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黄包车,经历了“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终于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把意外捡来的骆驼卖了,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与祥子结婚了。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又知道小福子上吊自杀的消息。最终沦落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吃喝嫖赌、甘于堕落沉沦的行尸走肉,与封面中驼峰的小人努力攀登、驼峰形成的三起三落曲线相符合。
祥子的最终结局十分令人惋惜悲痛,与封面中骆驼留下眼泪相符合。
【答案】封面中画了一头流着眼泪的骆驼,有一个人影在驼峰间努力的攀爬,骆驼的图案暗示着小说《骆驼祥子》的主题,骆驼是祥子的绰号,他勤勤恳恳坚韧不拔就如同螺头一般。驼峰间攀爬的小人暗示着祥子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一名人力车夫,力图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自己穷困生活和命运。骆驼的眼泪暗示着祥子的最终命运是悲惨的,在旧社会的压迫下他的期望屡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最终沦落成了麻木潦倒、自暴自弃、好占便宜、狡猾自私、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我认为这个封面与小说主题非常契合,应该当选“中学生最喜欢的名著封面”。
考点三:探究悲剧命运
【题目】小说《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和小福子都是“女儿”角色,面对各自的父亲和处境,一个选择“逆”,一个选择“顺”,但最终都走向了毁灭。请根据整本书阅读感受,结合她们的性格和遭遇,分析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分析】虎妞:性格上,她强势、泼辣又精明自私,在人和车厂被父亲刘四爷耳濡目染,养成了市侩狡黠的性格 。为了和祥子结婚,她用假怀孕逼迫祥子,这一行为虽满足了她的私欲,却让她与父亲的矛盾激化,导致刘四爷为保住财产和面子,与她断绝关系,让她失去了经济依靠和家庭支持。社会层面,当时女性地位低下,即便虎妞能干,也难以摆脱传统束缚。婚后,她向往的安稳生活因祥子拉车不顺、经济拮据而破灭,好吃懒做的习性和难产让她在贫困与痛苦中走向死亡。
小福子:性格善良温顺,却过度软弱、逆来顺受。家庭中,父亲二强子是个酒鬼、赌徒,自私又不负责任,不仅把她卖给军官,在她被抛弃回家后,还不断打骂、逼迫她。无奈之下,为养活家人,她只能出卖自己的身体,这使她陷入痛苦与自责的深渊,精神逐渐崩溃。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底层女性毫无尊严与生存资本,小福子没有技能,只能在“白房子”受尽凌辱。当祥子离开,她彻底失去生活希望,最终选择上吊自杀,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示例:虎妞自从与父亲刘四爷决裂后,便和祥子住进了大杂院。起初,她满心以为凭借自己的算计,再加上祥子努力拉车,日子总会好起来。然而,现实却不断给她沉重打击。祥子在拉车路上遭遇诸多不顺,挣的钱少之又少,难以支撑起他们的生活。虎妞从小养尊处优,好吃懒做的习性让她难以适应贫困生活,又因难产陷入绝境,在贫病交加中,虎妞的生命逐渐消逝,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随之破碎。
小福子被军官抛弃后回到家中,面对酗酒的父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她柔弱的肩头。为了生存,她被父亲卖到了“白房子”,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在绝望与无助中,小福子选择在树林里上吊,结束了自己年轻又悲惨的生命,成为黑暗社会的牺牲品。
乍看之下,虎妞和小福子的悲剧,像是个人选择与性格差异导致。虎妞强势果敢,用计逼祥子成婚,和父亲决裂;小福子温顺怯懦,默默承受家庭困境,为家人出卖自己。但究其根本,这是黑暗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压迫。在那个贫富悬殊、动荡不安的时代,底层百姓挣扎求生却难以摆脱命运枷锁。虎妞即便精明,也难逃生活贫困、难产而亡的结局;小福子善良却得不到善待,在绝望中自杀。她们的命运,深刻反映出社会的冷酷无情,是对旧社会腐朽伦理道德和不合理制度的有力批判。
【答案】①虎妞是一个性格直率、强势、大胆泼辣的女性,有着追求自由恋爱的勇气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虎妞不满于父亲对自己婚姻的控制,特别是在她爱上车夫祥子后,父女矛盾更加激化,在宴会上毅然与父亲彻底决裂。刘四爷甚至将车厂变卖,断绝了与虎妞的经济联系和父女关系。虎妞利用计谋与祥子结婚,但这场婚姻并未给她带来预期的幸福,最终难产而死,甚至无钱安葬。②小福子则是一个孝顺、善良、坚强的女孩,对家人充满了爱,也富有责任心,但命运并没有善待她。她的父亲二强子为了生计,先把她卖给了军官,被抛弃回家后,为了养活父亲和两个弟弟,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后来,她又被父亲卖给了“白房子”,最终不堪忍受,选择自杀。③虎妞和小福子的悲剧命运,表面上看是个人选择与性格差异的结果,实则是揭示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不公。她们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与无情,深刻批判了旧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基础过关练
1.(23-24七年级下·安徽宣城·期末)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duò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往前拽( ) duò( )着脚喊
(2)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半死半活 B.一步一步 C.高低深浅 D.跑回了家
(3)有人说:“祥子的世界一直在下雨,让我们觉得这雨真大。”请结合祥子经历中的关键事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23-24七年级下·广东广州·开学考试)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B.《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三次买车,三次失去,最后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3.(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祥子到北平后做过各种卖力气的工作,他最终选择了拉车这个行业的原因是( )
A.他认为拉车不费体力,比较轻松。
B.他认为拉车更容易挣钱。
C.他认为拉车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人。
D.他什么事都做不好,只会拉车。
4.(23-24七年级上·上海长宁·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虎妞:虎妞用假孕方式欺骗,衬托出祥子的单纯、责任心;虎妞难产而死的结果,推动情节发展;虎妞作为车夫女儿压迫车夫,反映社会黑暗。
B.小福子:祥子不敢和她结婚,反映祥子性格中懦弱多虑的一面。小福子的死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了祥子堕落的进程。
C.孙侦探:他在祥子“一起一落”和“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中都出现了,使小说前后呼应,而且推动情节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的敲诈,逼得祥子走投无路,最后与虎妞结婚。他的出现充分反映当时兵荒马乱、兵匪横行霸道的社会现实。
D.阮明:他出卖曹先生,牵连祥子被孙侦探敲诈。最后一回中,阮明被祥子以60元出卖,衬托祥子彻底堕落的无耻丑陋的灵魂。使小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他的存在,也反映了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能力提升练
(23-24七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
祥子出了曹宅,大概有十一点左右吧,正是冬季一天里最可爱的时候。这一天特别的晴美,蓝天上没有一点云,日光从干凉的空气中射下,使人感到一些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和小贩们的吆喝声,都能传达到很远,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洋车都打开了布棚,车上的铜活闪着黄光。便道上骆驼缓慢稳当的走着,街心中汽车电车疾驰,地上来往着人马,天上飞着白鸽,整个的老城处处动中有静,乱得痛快,静得痛快,一片声音,万种生活,都覆在晴爽的蓝天下面,到处静静的立着树木。
祥子的心要跳出来,一直飞到空中去,与白鸽们一同去盘旋!什么都有了:事情,工钱,小福子,在几句话里美满的解决了一切,想也没想到呀!看这个天,多么晴爽干燥,正像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他似乎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晴。为更实际的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他扯开大步,去找小福子。
(节选自《骆驼祥子》)
5.选段中说“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祥子遇到了什么“喜事”?
6.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祥子激动快乐的心情?请简析。
7.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暗藏作者的匠心,或潜藏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命运,或寄寓作者态度,或暗示文章主旨。选文中“祥子”“小福子”的名字有哪些深意?请结合原著进行分析。
8.不同的作品,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骆驼祥子》可以运用圈点批注法,《海底两万里》可以运用快速阅读法。请你参照示例,说说如何运用快速阅读法阅读《海底两万里》。
示例:阅读《骆驼祥子》时,运用不同的圈点和批注的符号,对描写祥子的重点段落进行勾画,并在内容、写法、语言等特色处或者有疑惑、感悟之处进行批注。
(23-24七年级下·湖北随州·期末)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慢慢的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象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的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他脸上虽然是那么厚的泥,可是那点笑意教大家仿佛看到一个温善白净的脸。
②大家似乎全动了心。那个拿着碗酒的中年人,已经把酒喝净,眼珠子通红,而且此刻带着些泪:“来,来二两!”等酒来到,老车夫已坐在靠墙的一把椅子上。他有一点醉意,可是规规矩矩的把酒放在老车夫面前:“我的请,您喝吧!我也四十望外了,不瞒您说,拉包月就是凑合事,一年是一年的事,腿知道!再过二三年,我也得跟您一样!您横是快六十了吧?”
③“还小呢,五十五!”老车夫喝了口酒。“天冷,拉不上座儿。我呀,哎,肚子空;就有几个子儿我都喝了酒,好暖和点呀!走在这儿,我可实在撑不住了,想进来取个暖。屋里太热,我又没食,横是晕过去了。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④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象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⑤“哎!”老者象是乐,又象是哭,向大家点着头。“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⑥“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的喊出来。
⑦“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⑧“我去,您坐下!”那个中年的车夫说,“在这儿丢不了车,您自管放心,对过儿就是巡警阁子。”他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把车放在这儿来!”
⑨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一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⑩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鼻子冻得通红,挂着两条白鼻涕,耳朵上戴着一对破耳帽儿。
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的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的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不拉啦。明儿个要是不这么冷呀,咱们早着点出车。对不对,小马儿?”
9.故事理一理:老马和小马在后文中还有出现,请简述他们的命运结局。
10.写法品一品:作者用了一章详细的写车夫老马与主人公祥子有什么关系。
11.人物评一评:攒钱为人生第一目标的祥子毫不犹豫的去给老马买了一笼包子,从中你看出祥子身上有怎样的品质。
12.情感悟一悟:细品划波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对这位年老的车夫怎样的情感。
思维拓展练
13.(23-24七年级下·广西南宁·期末)学校开展“致敬榜样,学习美德”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中传美德】小宾准备参加“孝亲敬老”的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和手抄报的具体内容,帮他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示例:栏目名称 孝亲敬老之故事
内容:汉文帝刘恒是一个大孝子,一次,他的母亲薄太后得了疾病,刘恒熬夜照顾,而且煎好了汤药每次都要自己亲口尝过之后才肯给母亲喝下去,其行为被后人广泛传颂。
栏目名称①
内容: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情关系,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栏目名称②
内容:
1.家庭和谐,关爱为基。
2.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3.孝敬父母,为“仁”之本,做人之本。
(2)【文学中的榜样】小语同学计划通过阅读名著探寻榜样,请你参考《骆驼祥子》的阅读示例及根据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完成《海底两万里》的阅读任务。
摘抄语段 批注
至于讲价争座,他的①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②“坐上吧,瞧着给!”③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佬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骆驼祥子》 示例: ①加点词“嘴慢气盛”写祥子的性格,优劣分明。 ②加点句“坐上吧,瞧着给!”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写出了祥子语言简洁,性格憨态可掬。 ③划线句子写出祥子相貌气质,这是他的保护色吗?
选段:就这样,诺第留斯号的四周上下,都是穿不透的冰墙。①尼摩船长的脸上又恢复了平常的冷漠,他两手交叉抱在胸前,静静地思考着。“先生们”,他语气平和地说,“至少我们应该试一下,把围住我们的冰墙凿开。”……大家立即动手,以不知疲倦的精神拼命凿冰,一层一层的冰陆续被凿掉了。但是早晨,我却发现,两侧的冰墙正在往船体渐渐冻结过来,如不阻止,船的舱壁就会像玻璃似的被②挤碎。我立即向尼摩船长报告了这个极其严重而复杂的情况。……这是我们被困海底的第六天。尼摩船长凭借巨大的精神力量克服肉体痛苦,保持精力。他不停地思考着,策划着,行动着。大家都按照他的指令齐心协力地干着。……突然,冰墙像被撕破的纸似的,带着一种奇特的响声破裂开来。 “冰层穿破了!” ——《海底两万里》 A.给选段中画线句子作批注: B.给加点字“挤”作批注: C.概括《海底两万里》选段发生的故事:
(3)【我心中的榜样】大多数同学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榜样,请你根据图表的主要信息,并结合当下,写出你学习榜样的标准是什么?你计划怎么做?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三单元 “小人物”
整本书阅读:《骆驼祥子》圈点、批注、做笔记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前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延申思考探究,深入理解知识;预习判断检测,及时效果验收
04/课堂探究 课堂知识探究,全面学会知识
05/考点导航 依据课本知识,探究中考考点
06/分层训练 基础提升拓展,突破学习任务
1.了解小说的作者及背景,梳理并概括小说的主要情节。 2.学习运用圈点与批注的阅读方法。 3.引领学生通过专题阅读深入解读文本,激起对祥子悲剧命运的同情,加深对当时黑暗现实社会的认识,激发学生对社会、人生的深入思考。
基础感知
1.作者介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北京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誉为(1)“人民艺术家”。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2.作品介绍
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祥子的一生。祥子本是农村人,后来到城市谋生。来到北京后,他选择了当时城市底层老百姓常见的职业——拉洋车,想凭自己的力气挣饭吃。他老实、健壮、坚忍,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自己能养活自己,不受车厂老板的盘剥。但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他的希望一次又一次地破灭,他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惨败告终。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3.写作背景
《骆驼祥子》写于抗战前期,以20年代的旧北京为背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通过对人力车夫祥子一生三起三落最终沉沦的悲惨遭遇,揭露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下层人民的悲苦命运。祥子的遭遇证明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劳动人民,想通过自己的勤劳和奋斗改变自己的处境,是根本不可能的。
4.文章主旨
小说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以20世纪20-30年代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人力车夫祥子的生活遭遇为主要情节,深刻揭露了旧中国的黑暗,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者的剥削、压迫,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思考提升
(1)祥子的目标是什么
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2)祥子实现目标有什么阻力
他刚到城里不会拉车;拉车挣钱少,辛苦;长期的体力劳动和精神压力,导致祥子的身体状态偶尔会出问题...
(3)祥子为了实现目标做了怎样的努力
他学得很快,“两三个星期的工夫,他把腿溜出来了”,技术越来越好;祥子趁着年轻,肯卖力气;祥子咬紧牙关,死命坚持….
(4)祥子努力的结果是什么
“整整的三年,他凑足了一百块钱”,用九十六块钱买了一辆车。
(5)祥子的“目标”达成之后,经历了一次怎样的意外
祥子“连车带人都被十来个兵捉了去”,第一次希望破灭。
(6)遭遇意外后,祥子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没有,他还是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7)经历了这次转折后,祥子的心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他拉车更拼命了,甚至开始去抢老弱车夫的生意。
(8)在祥子再次追求目标并快要成功时,又出现了什么意外
干包月时,祥子辛苦攒的钱被孙侦探搜去,第二次希望破灭。
(9)又一次遭遇意外后,祥子的目标有没有改变
没有,他仍然想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10)经历了这次转折后,祥子的心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高傲的祥子不得不向虎妞低头,他的尊严在慢慢被剥除。
(11)这次祥子的目标是如何实现的 但接下来又出现了什么意外
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但虎妞难产而死,祥子只好把车卖了给虎妞办丧事。
(12)第三次转折之后,祥子的心态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祥子开始变得庸俗,但这使他在车夫中的人缘变好了,因为他开始和大家一样(堕落)了。
(13)最终的结局如何
小福子死后,祥子彻底放弃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完全堕落。《骆驼祥子》的最后这样写道:“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祥子,不知陪着人家送了多少回殡;不知道何时何地会埋起他自己来,埋起这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社会病胎里的产儿,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探究一 给祥子写小传
主角祥子:一个怀揣梦想的“北漂”车夫
故事的主人公祥子,就像咱们身边一个努力打拼的年轻人。他从农村来到城市,一心想着靠自己的力气过上好日子。祥子长得“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洋车,这梦想就像黑暗里的一盏明灯,照亮他前行的路。
祥子,一生中遇见了很多性格不一的人,经历了太多太多的事。也许是这些人,这些事使他的人生走向毁灭吧!也许是世界本就这么罪恶。
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的几亩薄田,18岁的祥子,朝气蓬勃的年纪,到城里谋生,成为靠卖力气拉车的车夫,但好在他肯吃苦。“他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的发亮,身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别看他长的看起来很小,但他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身子骨已经像个成人了。
他想着,自己有了车就可以独立,自由,不再受坐车人的气,睁开眼就可以有饭吃,而他也朝这个目标向前去。拉包月,拉散座,三年,他终于凑足了100元,哆哆嗦嗦地买下了心爱的车。
但好景不长,在兵荒马乱的北平,可能是因为胆大,跑清华,结果被大兵抓了去,车也不明不白的丢了。但他是容易放弃的人吗?当然不,他终于逃逃出了军营。虽丢了车,却得了三匹骆驼,卖了35块钱。
他回到人和厂,把钱给了刘四爷。之后,他有了个外号:“骆驼祥子"。为了买车,他茶、饭、吃、住,都节省。风里雨里地卖命,钱没挣着多少,但却摊上了一个债主——虎妞。虎妞可是个厉害人,编了一个谎话,就把祥子给唬住了。祥子想了很多法子,还是没逃过。他妥协,想着就踏踏实实过日子吧!
在拉曹先生回家的路上,孙侦探将他的钱敲诈了去。祥子买车的希望又一次落空。
他无奈娶了虎妞,这时才知道虎妞是假孕。
不管虎妞怎么说,婚后的祥子坚决要拉车。六月的一天,祥子逞强在雨中拉车,结果病倒了,之后身体大不如前。
虎妞是真的怀孕了,可是最终又难产而死,为了给她送葬,祥子卖了自己的车。为了生活,他只能租车。
一天,祥子正好拉到刘四,祥子告诉刘四虎妞死了,他有一种报复的快感。
祥子又碰到了曹先生,曹先生要祥子回他那拉包月,并答应让小福子来这儿帮忙,祥子激动坏了,去找小福子,可得到了一个噩耗——小福子上吊自杀了。
小福子的死压死了祥子的最后一颗稻草,他想起老马的遭遇,他明白了,努力也得不到好回报。
强子不再有希望,他不再想什么,原来体面的祥子变成了又瘦又脏的低等车夫。
“为个人努力的也知道怎样毁灭个人,这是个人主义的两端”。
【题目含义】小说开头祥子被兵抓去,士兵们牵来几匹骆驼,使祥子动了逃跑的念头,骆驼的出现救了祥子的命,此后骆驼成为祥子的精神安慰和寄托,卖骆驼买车,使祥子的最高理想和追求得以实现,使祥子得到“骆驼祥子”的外号。可见骆驼与祥子有着千丝万缕的紧密联系贯穿全篇。“骆驼祥子”的外号其实反映出祥子的性格特征:吃苦耐劳、沉默寡言、有股“干倔的劲儿”。从而使祥子成为一个有理想、有抱负、有干劲、有忍耐,而且怀着失败后再从头来过的强大精神力量。
【情节串联及相关人物形象】
第一至二章:祥子的“一起一落”
祥子拉车→攒钱买车(一起)→被捉失车(一落)→祥子趁乱逃跑
攒钱买车 (一起) 祥子生长在乡间,失去了父母与田地,十八岁时便跑到城里谋生。祥子干过各种体力活,最后决定拉车。他拼命拉车、省吃俭用,三年凑足了钱,终于买了人生第一辆新车,此时祥子的心中充满了对未来的希望。 祥子:年轻力壮、积极向上、沉默木讷,没有一般车夫的恶习,有自己的人生目标。
被捉失车 (一落) 祥子为了多赚一些钱,和一个光头的矮子冒险拉车去清华(危险地带),结果在途中被十来个兵连人带车抓走。在一天夜里,他趁军营混乱逃了出来,临走时牵走了士兵们的三匹骆驼当作丢车的补偿。 祥子:心存侥幸,以身犯险。
第三至十二章:祥子的“二起二落”
祥子卖掉骆驼(二起)→绰号的由来→怒辞杨宅→被虎妞引诱→被孙侦探敲诈(二落)
卖掉骆驼 (二起) 祥子想到可以卖掉骆驼再买一辆新车,瞬间精神了起来。他牵着骆驼走到一个村子,向一个养骆驼的老者要了碗水,并央求老者买下骆驼,最终老者以三十五(或35)块钱买下了祥子的三匹骆驼。 骆驼暗示了祥子具有憨厚、坚忍、吃苦耐劳的精神。
绰号的由来 祥子在进城的途中病倒了,在海甸的一家小店里躺了三天。他与三匹骆驼的关系在梦话或胡话中被人家听了去,他醒来后得了“骆驼祥子”的绰号。祥子病好后回到了人和车厂。他将卖骆驼所得,除掉路上花费剩下的三十块钱交给刘四爷保管,决定攒够了钱再买一辆车。
怒辞杨宅 祥子盼望拉包月有固定收入。后来在杨宅拉上了包月,但每天除了拉车,还要帮忙干各种杂活,面对刻薄而粗野的杨家人和各种嘈杂的骂声,祥子十分痛苦。在一次受到杨太太侮辱后,祥子拿了四天的工钱愤然离开。 祥子:吃苦耐劳、自尊好强、善良坚忍的外表下蕴藏着反抗的心。
被孙侦探敲诈 (二落) 祭灶那天,祥子拉着曹先生由西城回家,发现被人跟踪了,他让祥子将自己拉到左先生家里去,然后让祥子坐汽车回曹家报信。祥子刚回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原来这孙侦探就是当年祥子被大兵拉走时的孙排长。在孙侦探的敲诈、逼迫下,祥子将自己的积蓄给了他。 孙侦探:心狠手辣、狡诈。
第十三至二十四章:祥子的“三起三落”
重回人和车厂→与虎妞结婚→再次买车(三起)→卖车葬虎妞(三落)→小福子之死→彻底堕落
重回 人和车厂 曹先生一家逃离北平后,祥子只好又回到人和车厂,他向刘四爷租赁了一辆车。刘四爷让祥子帮忙张罗寿宴,虎妞偷偷塞钱让祥子买寿桃寿面讨好刘四爷,并在刘四爷面前说祥子的好话。刘四爷害怕祥子继承他的车厂,想要赶走祥子,虎妞谎称怀孕,与刘四爷闹翻。 刘四爷:残忍霸道、自私自利,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不惜同女儿断绝关系,典型的剥削阶级人物。 虎妞:敢于争取自己的幸福。
与虎妞 结婚 祥子和虎妞结婚。婚后祥子才知道虎妞没有怀孕,他从心里厌烦虎妞。虎妞盘算着将手里的钱花光后和祥子回车厂向父亲道歉。祥子认为不体面,执意要拉车,虎妞不同意。 虎妞:粗俗市侩,善于玩弄心计。 小福子:逆来顺受,为了养活父亲和弟弟牺牲自己。
再次 买车 (三起) 刘四爷卖掉车厂,虎妞得知后十分慌乱,为祥子买下了同院二强子的车,祥子知道这辆车的来历,不喜欢这辆车。小福子被军官抛弃后回到了大杂院。
卖车葬 虎妞 (三落) 虎妞难产而死,为给虎妞办丧事,祥子卖了车。小福子想和祥子在一起,祥子表示等他混好了再来娶她。祥子在夏家拉上了包月,觉得夏太太像虎妞一样可怕。 祥子:重情义、负责任。
小福子 之死 祥子在街上偶遇老马,老马建议祥子去白房子找小福子,去后才得知小福子已经上吊自尽。祥子所有的希望都破灭了,他完全堕落了,到处占便宜,甚至开始骗钱。 小福子:要强。 祥子:自私、懒惰、麻木、自暴自弃。
彻底堕落 祥子为了六十块钱出卖阮明,混成了个人主义的末路鬼。
探究二 探寻悲剧的原因
一、社会因素
1.黑暗的社会环境:小说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军阀混战时期,旧中国社会动荡不安,经济危机严重,底层人民生活困苦。祥子作为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处于被压迫、被剥削的地位,他的努力和奋斗在黑暗的社会现实中显得微不足道。
2.社会制度的压迫:当时的社会制度对底层劳动人民极为不公,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充分体现了社会的不合理。第一次买车被大兵抢走,第二次买车的钱被孙侦探敲诈,第三次为安葬虎妞被迫卖车,这些都说明了社会制度对祥子的压迫和剥削。
二、婚姻因素
1.与虎妞的婚姻:祥子与虎妞的婚姻是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虎妞性格泼辣、有心计,她利用自己的手段逼迫祥子与她结婚。婚后,虎妞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对祥子进行了控制,使祥子的生活信念和独立自由的生活理想受到严重威胁。虎妞难产而死,祥子为了安葬她不得不卖掉车,这使他在经济上破产,生活勇气也大大消减。
2.对小福子的感情:祥子对小福子有好感,但小福子被卖到白房子后自杀,这对祥子打击极大,使他对生活彻底绝望,加速了他的堕落。
三、个人因素
1.性格缺陷:祥子性格中存在一些缺陷,如不善言语、不懂人情世故、做事冲动等。他不善于与人沟通交流,不懂得如何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生存,这导致他在很多情况下孤立无援。例如,他为了赚两块钱,在战乱时期冒险拉车,结果被士兵抓走,失去了新车和积蓄。
2.缺乏远见和变通:祥子缺乏远见,贪图眼前利益,做事不考虑后果。他只关心自己的车,对社会的灾难毫不在意,最终导致自己的失败。此外,他不懂得变通,一直固守拉车这一行当,没有意识到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仅靠拉车很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客观原因 黑暗旧社会的压迫 历经艰辛,三起三落,欲独立自主而不得,被黑暗社会残酷压迫和剥削。
他人的影响 虎妞对祥子的诱骗造成畸形的夫妻关系,小福子的自尽带走了祥子最后一丝希望。
主观原因 思想上的局限 有着积极向上的个人奋斗精神,但无法认清灾难的社会根源,不知道个人的努力在社会沉重的压迫面前是微不足道的。
性格和心理上的弱点 勤快但保守,天天把钱放在手心里才觉得舒坦,这是典型的保守小农心理。
不懂变通,将自己的生命和车连在一起,一旦拉车的理想破灭,便陷入颓废的迷惘和痛苦的堕落中。
探究三:话说洋车夫
第一部分:书中重要的车夫
老马是《骆驼祥子》中的一个人力车夫。老马心眼很好,是个热心肠,但他却一直被当时腐败的社会折磨着,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敢对生活抱有太大希望,只能任命运的摆布,贫苦地过完他悲惨的一生。老马最终离开的时间和原因,没有人知道,也没有人愿意知道。
二强子是一个自暴自弃的车夫。他是小福子的父亲,与刘四爷一样都是一个自私的父亲。他好赌成性,嗜酒如命。把女儿小福子以二百块钱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军官并买了车,风光了一阵,把钱败得差不多,经常在家撒酒疯。妻子被他打死了。
祥子是一个年轻而有梦想的车夫。他老实憨厚,勤劳能干。他生活的时代是黑暗的北洋军阀时代,贫苦农民出身能吃苦,也热爱生活。为了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能有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终于用血汗挣到了自己的车。他有毅力 ,他的车被大兵抢走了,连衣服也被抢了去,但他并不灰心,继续奋斗,从零开始。但最终经历人生的三起三落后,堕落成社会垃圾。
第二部分:关于洋车夫的那些事儿。
(1)洋车夫的职业特点
车夫他们身上既具有劳动人民勤劳、善良、纯朴,有责任感、有同情心的优良品质,又具有当时中国国民固有的不敢创新、不敢突破、任劳任怨的封建阶级固有化思想的劣根性。
(2)洋车夫的人员构成
小说中祥子以坚韧的性格和执拗的态度与生活展开搏斗,构成了小说的主要情节内容。而搏斗的结局,是以祥子的失败告终的,他终于未能做成拥有自己一辆车的梦。
(3)洋车夫名字的由来
这个名字的来历,其实杨德福这个来源于大清朝。那时中国的好多物品都是由国外进口的,那个时候即使是火柴都叫杨火柴,所以有的东西呢,只要不是国内生产的,都叫做洋人的物品。那个时候清朝进口了很多的拉人的洋车,那个时候人们还是比较好奇。所以那时拉洋车的就叫他洋车夫。这个时代的名称也是一个历史的见证。
(4)洋车夫所反映的当时的社会背景
《骆驼祥子》中的背景世界是黑暗的、畸形的、失衡的中国旧社会,人民过着贫苦的生活,祥子只是广大劳苦大众的代表。他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自由,但不得不为生计而奔波,贫穷又剥夺了他们手头仅有的可怜的自由。
考点一:人物形象
【题目】班级要举行《骆驼祥子》读书交流会,语文课代表大致梳理了祥子的重要经历及其思想变化。请帮助他完成下图相对应的内容。
【分析】祥子是《骆驼祥子》的主人公。祥子原本是农民,十八岁时,他带着使不完的力气和希望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省吃俭用,在三年间凑足一百块血汗钱,买了一辆新车。此时买了新车的祥子对生活充满希望、踏实能干、吃苦耐劳、自尊好强、积极上进。
祥子彻底堕落是在得知小福子死讯,对生活彻底绝望后。祥子开始丧失了对于生活的任何企求和信心,再也无法鼓起生活的勇气,被生活捉弄的祥子开始游戏生活。他厌恶拉车,靠给人送殡混点饭吃。为了吃喝嫖赌,祥子到处骗钱。为了钱出卖了革命党阮明,致使阮明被政府枪毙。此时的祥子,变成了行尸走肉,沦为“城市垃圾”。
【答案】示例:①充满希望(积极上进,吃苦耐劳,踏实能干等) ②出卖阮明(出卖革命党,四处骗钱,卖掉棉衣换好吃的等)
考点二:情节内容
【题目】《骆驼祥子》读书研讨会正在举行,请你按要求完成任务。
下图是同学们投票选出的“中学生最喜欢的名著封面”,你作为投票代表,请结合作品谈谈推荐理由。
推荐理由:
【分析】根据题干封面可提炼信息:①画面主体为一头骆驼;②骆驼的驼峰被夸张的画得十分高大,如同大山一般,并且形成了三起三伏的波浪曲线;③在驼峰上有一个小人呈现攀爬动作;④骆驼的眼睛在流泪。
结合原著内容,小说名为《骆驼祥子》且主人公祥子的绰号为骆驼,与封面骆驼相符合。
祥子是当时社会中最底层的一名人力车夫,老实坚忍、吃苦耐劳的他梦想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讲述了为实现拥有一辆自己的黄包车,经历了“三起三落”:一起:来到北平当人力车夫,苦干三年,终于凑足一百块钱,买了辆新车。一落:有一次连人带车被宪兵抓去当壮丁。理想第一次破灭。二起:把意外捡来的骆驼卖了,在曹先生家拉包月,省吃俭用攒钱准备买新车。二落:干包月时,祥子辛苦积攒的钱被孙侦探敲诈去,第二次希望破灭。三起:虎妞与祥子结婚了。虎妞以低价给祥子买了邻居二强子的车,祥子又有车了。三落:虎妞难产而死。为了置办虎妞的丧事,祥子又卖掉了车。又知道小福子上吊自杀的消息。最终沦落成失去了对生活的信心,自暴自弃、吃喝嫖赌、甘于堕落沉沦的行尸走肉,与封面中驼峰的小人努力攀登、驼峰形成的三起三落曲线相符合。
祥子的最终结局十分令人惋惜悲痛,与封面中骆驼留下眼泪相符合。
【答案】封面中画了一头流着眼泪的骆驼,有一个人影在驼峰间努力的攀爬,骆驼的图案暗示着小说《骆驼祥子》的主题,骆驼是祥子的绰号,他勤勤恳恳坚韧不拔就如同螺头一般。驼峰间攀爬的小人暗示着祥子作为社会最底层的一名人力车夫,力图通过自己的辛勤努力,改变自己穷困生活和命运。骆驼的眼泪暗示着祥子的最终命运是悲惨的,在旧社会的压迫下他的期望屡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最终以失败告终,最终沦落成了麻木潦倒、自暴自弃、好占便宜、狡猾自私、行尸走肉般的无业游民。我认为这个封面与小说主题非常契合,应该当选“中学生最喜欢的名著封面”。
考点三:探究悲剧命运
【题目】小说《骆驼祥子》中的虎妞和小福子都是“女儿”角色,面对各自的父亲和处境,一个选择“逆”,一个选择“顺”,但最终都走向了毁灭。请根据整本书阅读感受,结合她们的性格和遭遇,分析导致她们悲剧命运的原因。
【分析】虎妞:性格上,她强势、泼辣又精明自私,在人和车厂被父亲刘四爷耳濡目染,养成了市侩狡黠的性格 。为了和祥子结婚,她用假怀孕逼迫祥子,这一行为虽满足了她的私欲,却让她与父亲的矛盾激化,导致刘四爷为保住财产和面子,与她断绝关系,让她失去了经济依靠和家庭支持。社会层面,当时女性地位低下,即便虎妞能干,也难以摆脱传统束缚。婚后,她向往的安稳生活因祥子拉车不顺、经济拮据而破灭,好吃懒做的习性和难产让她在贫困与痛苦中走向死亡。
小福子:性格善良温顺,却过度软弱、逆来顺受。家庭中,父亲二强子是个酒鬼、赌徒,自私又不负责任,不仅把她卖给军官,在她被抛弃回家后,还不断打骂、逼迫她。无奈之下,为养活家人,她只能出卖自己的身体,这使她陷入痛苦与自责的深渊,精神逐渐崩溃。在黑暗的社会环境中,底层女性毫无尊严与生存资本,小福子没有技能,只能在“白房子”受尽凌辱。当祥子离开,她彻底失去生活希望,最终选择上吊自杀,结束了悲惨的一生。
示例:虎妞自从与父亲刘四爷决裂后,便和祥子住进了大杂院。起初,她满心以为凭借自己的算计,再加上祥子努力拉车,日子总会好起来。然而,现实却不断给她沉重打击。祥子在拉车路上遭遇诸多不顺,挣的钱少之又少,难以支撑起他们的生活。虎妞从小养尊处优,好吃懒做的习性让她难以适应贫困生活,又因难产陷入绝境,在贫病交加中,虎妞的生命逐渐消逝,她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也随之破碎。
小福子被军官抛弃后回到家中,面对酗酒的父亲和两个年幼的弟弟,生活的重担全部压在她柔弱的肩头。为了生存,她被父亲卖到了“白房子”,承受着身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在绝望与无助中,小福子选择在树林里上吊,结束了自己年轻又悲惨的生命,成为黑暗社会的牺牲品。
乍看之下,虎妞和小福子的悲剧,像是个人选择与性格差异导致。虎妞强势果敢,用计逼祥子成婚,和父亲决裂;小福子温顺怯懦,默默承受家庭困境,为家人出卖自己。但究其根本,这是黑暗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残酷压迫。在那个贫富悬殊、动荡不安的时代,底层百姓挣扎求生却难以摆脱命运枷锁。虎妞即便精明,也难逃生活贫困、难产而亡的结局;小福子善良却得不到善待,在绝望中自杀。她们的命运,深刻反映出社会的冷酷无情,是对旧社会腐朽伦理道德和不合理制度的有力批判。
【答案】①虎妞是一个性格直率、强势、大胆泼辣的女性,有着追求自由恋爱的勇气和强烈的反抗精神。虎妞不满于父亲对自己婚姻的控制,特别是在她爱上车夫祥子后,父女矛盾更加激化,在宴会上毅然与父亲彻底决裂。刘四爷甚至将车厂变卖,断绝了与虎妞的经济联系和父女关系。虎妞利用计谋与祥子结婚,但这场婚姻并未给她带来预期的幸福,最终难产而死,甚至无钱安葬。②小福子则是一个孝顺、善良、坚强的女孩,对家人充满了爱,也富有责任心,但命运并没有善待她。她的父亲二强子为了生计,先把她卖给了军官,被抛弃回家后,为了养活父亲和两个弟弟,被迫走上了卖身的道路。后来,她又被父亲卖给了“白房子”,最终不堪忍受,选择自杀。③虎妞和小福子的悲剧命运,表面上看是个人选择与性格差异的结果,实则是揭示了黑暗的旧社会对底层人民的压迫和不公。她们的悲惨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冷酷与无情,深刻批判了旧社会的伦理道德观念和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基础过关练
1.(23-24七年级下·安徽宣城·期末)请运用积累的知识,完成各题。
他要把车放下,但是不知放在哪里好。想跑,水裹住他的腿。他就那么半死半活的,低着头一步一步的往前拽。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的任着车夫在水里挣命。
雨小了些,祥子微微直了直脊背,吐出一口气:“先生,避避再走吧!”
“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回事?”坐车的duò着脚喊。
祥子真想硬把车放下,去找个地方避一避,可是,看看身上,已经全往下流水,他知道一站住就会哆嗦成一团。他咬上了牙,蹚着水不管高低深浅的跑起来,刚跑出不远,天黑了一阵,紧跟着一亮,雨又迷住他的眼。拉到了,坐车的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祥子没说什么,他已顾不过命来。
雨住一会儿,又下一阵儿,比以前小了许多,祥子一气跑回了家。抱着火,烤了一阵,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往前拽( ) duò( )着脚喊
(2)下面短语的结构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半死半活 B.一步一步 C.高低深浅 D.跑回了家
(3)有人说:“祥子的世界一直在下雨,让我们觉得这雨真大。”请结合祥子经历中的关键事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 zhuài 跺
(2)D
(3)示例:“祥子的世界一直在下雨,让我们觉得这雨真大”是说祥子的命运是悲惨的。祥子经历了三起三落后,他由一个有理想的青年变成了麻木不仁、吃喝嫖赌、穷困潦倒、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能由“雨”联想到祥子的具体遭遇,并进而联系到祥子的命运,言之有理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字音字形。
拽:zhuài,拖拉。
跺:duò,脚用力踏地。
(2)本题考查短语类型。
A.并列结构;
B.并列结构;
C.并列结构;
D.动补结构;
故选D。
(3)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理解。作答此题,需回顾祥子的主要经历,包括他三起三落的买车经历,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所遭遇的各种挫折和困境。分析这些经历如何体现出他的世界充满苦难和不幸,就像一直在下雨。然后选取关键事件进行详细阐述,以支持“雨真大”的观点。
示例:祥子的世界的确一直在下雨。他从农村来到城市,满怀希望地想通过努力拉车拥有自己的一辆车,然而第一次买的车被大兵抢走;第二次辛苦积攒的钱又被孙侦探敲诈;第三次用虎妞的钱买了车,可虎妞难产去世,他又不得不卖车葬妻。这一系列的打击让他的梦想一次次破灭,生活越来越悲惨,就如同身处狂风暴雨之中,看不到希望和阳光,充分体现了“这雨真大”。
2.(23-24七年级下·广东广州·开学考试)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一部代表作,祥子与车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与祥子有密切关系的女主人公是虎妞。
B.《骆驼祥子》刻画了各色人物形象,如老实健壮的祥子,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等。
C.《骆驼祥子》讲述的是一个普通的人力车夫祥子的故事,他三次买车,三次失去,最后变成了好占便宜、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D.《骆驼祥子》中的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终于买了一辆车,但这车很快就被霸道的刘四抢走了。
【答案】A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
B.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是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是小福子。选项“大胆泼辣而有些心理扭曲的小福子,一步步走向毁灭的虎妞”表述不正确;
C.祥子是两次买车,两次失去。第一次,他风里来雨里去,省吃俭用攒了三年,买了一辆车,却被大兵抢走;第二次,虎妞替祥子买了二强子的二手车,为了给虎妞办丧事又把车卖了;在祥子三起三落的人生中,其中第二次祥子想买车,但还没攒够买车的钱,辛苦攒下来的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勒索走了。选项“他三次买车,三次失去”表述不正确;
D.祥子第一次买的车是被大兵抢走的,不是被刘四抢走;
故选A。
3.(24-25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祥子到北平后做过各种卖力气的工作,他最终选择了拉车这个行业的原因是( )
A.他认为拉车不费体力,比较轻松。
B.他认为拉车更容易挣钱。
C.他认为拉车可以认识各种各样的人。
D.他什么事都做不好,只会拉车。
【答案】B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识记。
《骆驼祥子》第一章内容:十八岁的时候,祥子便跑到城里来。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故选B。
4.(23-24七年级上·上海长宁·阶段练习)下列有关名著《骆驼祥子》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虎妞:虎妞用假孕方式欺骗,衬托出祥子的单纯、责任心;虎妞难产而死的结果,推动情节发展;虎妞作为车夫女儿压迫车夫,反映社会黑暗。
B.小福子:祥子不敢和她结婚,反映祥子性格中懦弱多虑的一面。小福子的死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加速了祥子堕落的进程。
C.孙侦探:他在祥子“一起一落”和“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中都出现了,使小说前后呼应,而且推动情节发展,特别是第三次的敲诈,逼得祥子走投无路,最后与虎妞结婚。他的出现充分反映当时兵荒马乱、兵匪横行霸道的社会现实。
D.阮明:他出卖曹先生,牵连祥子被孙侦探敲诈。最后一回中,阮明被祥子以60元出卖,衬托祥子彻底堕落的无耻丑陋的灵魂。使小说前后呼应,浑然一体。他的存在,也反映了那是一个混乱的时代。
【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名著的内容。
C.有误。在祥子第一次买上车后,因一次冒险拉活,被大兵们逮捕,不但丢了车,还得天天伺候这些当兵的,这些个兵的头头就是孙排长,这时孙排长还并未露面。祥子第二次遇到孙排长的时候是在曹先生被搜查的时候,此时孙排长已经成为了孙侦探。曹先生遭到特务的跟踪,不敢回家,他让祥子去接他的老婆孩子。祥子刚到曹家,就被孙侦探抓住。孙侦探骗祥子说他与乱党曹先生串通,需要花很多钱疏通才能免罪,这样就把祥子攒下来准备第二次买车的钱全部骗走了。所以,他并没有在“三起三落”的故事情节中都出现。
故选C。
能力提升练
(23-24七年级下·湖北省直辖县级单位·期末)
祥子出了曹宅,大概有十一点左右吧,正是冬季一天里最可爱的时候。这一天特别的晴美,蓝天上没有一点云,日光从干凉的空气中射下,使人感到一些爽快的暖气。鸡鸣犬吠,和小贩们的吆喝声,都能传达到很远,隔着街能听到些响亮清脆的声儿,像从天上落下的鹤唳。洋车都打开了布棚,车上的铜活闪着黄光。便道上骆驼缓慢稳当的走着,街心中汽车电车疾驰,地上来往着人马,天上飞着白鸽,整个的老城处处动中有静,乱得痛快,静得痛快,一片声音,万种生活,都覆在晴爽的蓝天下面,到处静静的立着树木。
祥子的心要跳出来,一直飞到空中去,与白鸽们一同去盘旋!什么都有了:事情,工钱,小福子,在几句话里美满的解决了一切,想也没想到呀!看这个天,多么晴爽干燥,正像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他似乎没见过这样可爱的冬晴。为更实际的表示自己的快乐,他买了个冻结实了的柿子,一口下去,满嘴都是冰凌!扎牙根的凉,从口中慢慢凉到胸部,使他全身一颤。几口把它吃完,舌头有些麻木,心中舒服。他扯开大步,去找小福子。
(节选自《骆驼祥子》)
5.选段中说“人遇到喜事,连天气也好了”,祥子遇到了什么“喜事”?
6.选文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祥子激动快乐的心情?请简析。
7.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姓名往往暗藏作者的匠心,或潜藏人物性格,或暗示人物命运,或寄寓作者态度,或暗示文章主旨。选文中“祥子”“小福子”的名字有哪些深意?请结合原著进行分析。
8.不同的作品,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阅读,如《骆驼祥子》可以运用圈点批注法,《海底两万里》可以运用快速阅读法。请你参照示例,说说如何运用快速阅读法阅读《海底两万里》。
示例:阅读《骆驼祥子》时,运用不同的圈点和批注的符号,对描写祥子的重点段落进行勾画,并在内容、写法、语言等特色处或者有疑惑、感悟之处进行批注。
【答案】5.曹先生再次让祥子拉包月,决定雇佣小福子,还同意祥子和小福子一同住进曹宅。 6.作者采用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祥子的快乐心情。如“祥子的心要跳出来,一直飞到空中去,与白鸽们一同去盘旋!”这一句直接描写出祥子激动快乐的心情;“看这个天,多么晴爽干燥,正像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这一句通过描写天空的“晴爽干燥”侧面烘托祥子的心情。 7.孩子的姓名寄托了父母良好的心愿。祥子的生活并不吉祥,他经历了三起三落,由一个本分、勤劳的车夫,堕落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行尸走肉。小福子的一生与幸福无关。他先是被父亲卖给军官做小妾,后来又被父亲逼迫做了暗娼,到白房子卖身,最后不堪屈辱上吊自杀。祥子和小福子的名字表现出对现实的讽刺,对“不给好人出路”的社会的批判,寄托了作者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8.示例:阅读《海底两万里》,可以先阅读目录,大致了解小说的人物、情节等,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合理取舍,比如我想了解尼摩船长,对涉及他的语段重点关注,而对文中大段的景物描写、知识介绍,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内容,可以先跳过去。
【解析】5.本题考查对名著内容的识记。
这是《骆驼祥子》第二十二章的内容,此时虎妞已经死了,祥子人生经历了三起三落,大病一场后开始丧失了自己的正气,开始了堕落,抽烟、犯懒、不爱惜车,祥子拉车时遇到了刘四爷,告诉刘四爷虎妞死了,没告诉他埋在哪里就扬长而去,对刘四爷出过这口恶气,祥子的心又有了气息。他又重新找到了曹府,曹先生答应祥子还拉包月,而且愿意把小福子也一并接来。祥子觉得生命又有了希望,他又从死里活了过来。这两段文字正是祥子从曹府出来后的感受,快乐的、充满希望的。祥子遇到的“喜事”就是曹先生答应帮助祥子,让他继续做包月,并且同意小福子来家里做活,为他和小福子找了一个容身之所。
6.本题考查描写方法及其作用。
结合句子“祥子的心要跳出来,一直飞到空中去,与白鸽们一同去盘旋”中“心要跳出来”可知祥子特别激动快乐,高兴地心都要飞到天上了,这是直接对祥子心情的描写;结合句子“看这个天,多么晴爽干燥,正像北方人那样爽直痛快”可知这是环境描写,此处明写景物,实写心情。“多么晴爽干燥”衬托着祥子激动喜悦心情,这是侧面衬托。所以作者采用直接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祥子的快乐心情的。
7.本题考查名著人物探究。
“祥子”寓意吉祥如意,这反映了老舍先生对主人公最初的美好祝愿和期待。祥子本是一个勤劳、朴实、有理想的农村青年,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城市中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车,过上安稳的生活。然而,祥子的命运却与他的名字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三次买车,三次失去,最终梦想破灭,生活陷入绝望,最终堕落成为一个游手好闲的行尸走肉。
小福子,十九岁姑娘一枚,圆脸齿白,身体匀调,长相一般。老舍先生给她一个带“福”字的花冠,但她的一生却处处充满荆棘,时时经受磨难,根本与“福”字无缘。先是被卖给了军官,后来军官调离,她两手空空、身无长物被逐出家门,被人抛弃,只身回到娘家。为了让弟弟们吃饱饭,她忍受着旁人和父亲的嘲讽辱骂甚至是责打,终究被逼上了卖身的道路。最后被父亲卖进了“白房子”,因为磨难扎死了活着的心,痛苦再也无法承受,小福子上吊自杀,之后尸骨被遗弃在乱坟岗了。
老舍先生为人物命名的匠心独运,“祥子”和“小福子”这两个名字所代表的寓意和他们的命运正好相反,这样的命名,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的社会现实的批判、讽刺,展现了作者对旧社会的批判和对劳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8.本题考查阅读方法。结合题干可知,用仿照所给示例,说说如何用快速阅读法阅读《海底两万里》。快速阅读一般和跳读、扫读、略读相联系。即挑选自己感兴趣的、认为是重点的内容进行重点阅读,不感兴趣的、认为不重要的略读,进而达到快速阅读的目的。
阅读《海底两万里》,快速浏览每一章的标题和引言部分,这些内容往往能概括该章节的主要情节或背景,快速建立起故事的框架和脉络,预测接下来的内容走向;扫读段落首尾句:每个段落的首尾句通常包含该段落的核心信息或总结性陈述。通过快速扫读这些句子,你可以迅速掌握段落大意,跳过不必要的细节描述,提高阅读速度;关键词捕捉:注意捕捉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或短语,如“鹦鹉螺号”“尼摩船长”“海底奇观”等,这些元素往往是推动故事发展的关键线索,也是理解作品主题的重要窗口;跳跃式阅读:对于非关键性描述或冗长的对话部分,可以采取跳跃式阅读,即只阅读开头和结尾,或根据上下文猜测内容,以节省时间。同时,保持对情节发展的敏感度,确保不错过重要的转折点;思维导图辅助: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整理人物关系、主要事件和海底探险的地点等,这样有助于在脑海中形成清晰的故事结构,便于回忆和理解。
示例:阅读《海底两万里》,先快速浏览每一章的标题和引言部分,通过快速扫读段落首尾句子,掌握段落大意,关键词捕捉,注意捕捉文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或短语,如“鹦鹉螺号”“尼摩船长”“海底奇观”等,还可以可以采取跳跃式阅读,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重点读,其他跳过,还可以尝试用思维导图来整理人物关系、主要事件和海底探险的地点等。
(23-24七年级下·湖北随州·期末)阅读下面名著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慢慢的把糖水喝完,他又看了大家一眼:“哎,劳诸位的驾!”说得非常的温柔亲切,绝不象是由那个胡子拉碴的口中说出来的。说完,他又想往起立,过去三四个人忙着往起搀他。他脸上有了点笑意,又那么温和的说:“行,行,不碍!我是又冷又饿,一阵儿发晕!不要紧!”他脸上虽然是那么厚的泥,可是那点笑意教大家仿佛看到一个温善白净的脸。
②大家似乎全动了心。那个拿着碗酒的中年人,已经把酒喝净,眼珠子通红,而且此刻带着些泪:“来,来二两!”等酒来到,老车夫已坐在靠墙的一把椅子上。他有一点醉意,可是规规矩矩的把酒放在老车夫面前:“我的请,您喝吧!我也四十望外了,不瞒您说,拉包月就是凑合事,一年是一年的事,腿知道!再过二三年,我也得跟您一样!您横是快六十了吧?”
③“还小呢,五十五!”老车夫喝了口酒。“天冷,拉不上座儿。我呀,哎,肚子空;就有几个子儿我都喝了酒,好暖和点呀!走在这儿,我可实在撑不住了,想进来取个暖。屋里太热,我又没食,横是晕过去了。不要紧,不要紧!劳诸位哥儿们的驾!”
④这时候,老者的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都象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大家看着他,仿佛唯恐他走了。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
⑤“哎!”老者象是乐,又象是哭,向大家点着头。“到底是哥儿们哪!拉座儿,给他卖多大的力气,临完多要一个子儿都怪难的!”说着,他立了起来,要往外走。
⑥“吃呀!”大家几乎是一齐的喊出来。
⑦“我叫小马儿去,我的小孙子,在外面看着车呢!”
⑧“我去,您坐下!”那个中年的车夫说,“在这儿丢不了车,您自管放心,对过儿就是巡警阁子。”他开开了点门缝:“小马儿!小马儿!你爷爷叫你哪!把车放在这儿来!”
⑨老者用手摸了好几回包子,始终没往起拿。小马儿刚一进门,他拿起来一个:“小马儿,乖乖,给你!”
⑩小马儿也就是十二三岁,脸上挺瘦,身上可是穿得很圆,鼻子冻得通红,挂着两条白鼻涕,耳朵上戴着一对破耳帽儿。
立在老者的身旁,右手接过包子来,左手又自动的拿起来一个,一个上咬了一口。
“哎!慢慢的!”老者一手扶在孙子的头上,一手拿起个包子,慢慢的往口中送。“爷爷吃两个就够,都是你的!吃完了,咱们收车回家,不拉啦。明儿个要是不这么冷呀,咱们早着点出车。对不对,小马儿?”
9.故事理一理:老马和小马在后文中还有出现,请简述他们的命运结局。
10.写法品一品:作者用了一章详细的写车夫老马与主人公祥子有什么关系。
11.人物评一评:攒钱为人生第一目标的祥子毫不犹豫的去给老马买了一笼包子,从中你看出祥子身上有怎样的品质。
12.情感悟一悟:细品划波浪线的句子,说说其中蕴含了作者对这位年老的车夫怎样的情感。
【答案】9.小马生病无钱医治死在老马怀里;老马拉不动车了,只好在街上提篮子买茶水艰难度日。 10.①老马是车夫的另一类代表,是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又一真实写照,和祥子的形象互为补充和映照,更有力的突出文章主旨。②在祥子两次人生选择的关键时刻让祥子看到命运的残酷,抗争的无力,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学生能答出一点即可,不要求全) 11.体现了祥子的热情善良。 12.作者对老马这个要强的被社会被生活摧残压迫的老车夫怀着深切的悲悯、尊重和敬意。
【解析】9.本题考查识记名著内容。
在 《骆驼祥子》中,老马和小马的结局是:小马病死,老马被迫改行,孤独而凄凉地度过余生。小马从小就跟着老马拉车,但因为贫穷和疾病,最终没能得到救治,病死在老马的怀里。老马因为年老体弱,无法继续拉车,他把这辈子的所有财产——一辆破车给卖了,被迫改行摆摊卖茶叶和烧饼,最终孤独凄凉地度过余生。 老马和小马在小说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他们揭示了旧社会中勤劳劳动者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悲惨命运,同时也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老马的遭遇成为祥子人生态度转变的关键因素之一,促使祥子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最终走向堕落。
10.本题考查理解名著内容。
老马是一个一辈子要强,最后无法拯救自己小孙子的车夫。他是将来的祥子的缩影,性格要强,身强力壮,有自己的车,可是命运充满了悲剧色彩, 他的小孙子因病离世, 自己因年老体弱无法再拉车, 只能摆摊卖茶和烧饼为生。 可以说,老马是车夫的另一类代表,是底层人民悲惨命运的又一真实写照,和祥子的形象互为补充和映照,更有力的突出文章主旨。
结合第④段“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然后,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可知,这是祥子第一次遇见老马,五十五岁的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儿一起拉车,他们又饿又冷,拉不上座儿,饥寒交迫,进了茶馆后老马立即晕倒在地。见状很多人都出手相救,祥子也是其中之一。老马心眼很好,是个热心肠,但他却一直被当时腐败的社会折磨着,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不敢对生活抱有太大希望,只能任命运的摆布,贫苦地过完他悲惨的一生。祥子“始终没言语,呆呆的立在那里”“坐在原位,低下头去,仿佛非常疲倦”,他发呆和难受是因为在小马儿身上,他似乎看见了自己的过去;在老马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将来;老马小马的境况打破了他最大的希望:他以为,有了自己的车,就有了一切。
结合原著可知,祥子第二次见到老马时, 老马在街上提篮子买茶水艰难度日,已经变得更懒、 更消瘦。 祥子通过老马的遭遇, 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可能, 看到命运的残酷,抗争的无力,从而推动情节的发展。
11.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该语段出自《骆驼祥子》,祥子第一次遇见老马是在一个雪夜,五十五岁的老马和他的孙子小马儿一起拉车,他们又饿又冷,拉不上座儿,饥寒交迫,进了茶馆后老马立即晕倒在地。见状很多人都出手相救,祥子也是其中之一。第④段“听到老车夫说肚子里空,他猛的跑出去,飞也似又跑回来,手里用块白菜叶儿托着十个羊肉馅的包子。一直送到老者的眼前,说了声:吃吧!”写祥子给他们爷俩买了十个羊肉包子,尽了自己的一份心意。祥子第一次表现出对待别人有了人情味儿,表现祥子心地善良,有同情心,敦厚质朴的品质。
12.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情感。
“干草似的灰发,脸上的泥,炭条似的手,和那个破帽头与棉袄”写老马生活的艰难,被社会被生活摧残压迫的惨状,表现了作者对他的悲悯情怀;“发着点纯洁的光,如同破庙里的神像似的,虽然破碎,依然尊严”写老马虽然挣扎在死亡线上,但是依然要强,维护了个人的尊严,表现了作者对这位老车夫怀着深切的尊重和敬意。
思维拓展练
13.(23-24七年级下·广西南宁·期末)学校开展“致敬榜样,学习美德”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
(1)【活动中传美德】小宾准备参加“孝亲敬老”的主题手抄报评比活动,请你根据示例和手抄报的具体内容,帮他设计两个栏目名称。
示例:栏目名称 孝亲敬老之故事
内容:汉文帝刘恒是一个大孝子,一次,他的母亲薄太后得了疾病,刘恒熬夜照顾,而且煎好了汤药每次都要自己亲口尝过之后才肯给母亲喝下去,其行为被后人广泛传颂。
栏目名称①
内容: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情关系,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栏目名称②
内容:
1.家庭和谐,关爱为基。
2.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
3.孝敬父母,为“仁”之本,做人之本。
(2)【文学中的榜样】小语同学计划通过阅读名著探寻榜样,请你参考《骆驼祥子》的阅读示例及根据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完成《海底两万里》的阅读任务。
摘抄语段 批注
至于讲价争座,他的①嘴慢气盛,弄不过那些老油子们。知道这个短处,他干脆不大到“车口”上去;哪里没车,他放在哪里。在这僻静的地点,他可以从容地讲价,而且有时候不肯要价,只说声:②“坐上吧,瞧着给!”③他的样子是那么诚实,脸上是那么简单可爱,人们好像只好信任他,不敢想这个傻大个子是会敲人的。即使人们疑心,也只能怀疑他是新到城里来的乡下佬儿,大概不认识路,所以讲不出价钱来。——《骆驼祥子》 示例: ①加点词“嘴慢气盛”写祥子的性格,优劣分明。 ②加点句“坐上吧,瞧着给!”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写出了祥子语言简洁,性格憨态可掬。 ③划线句子写出祥子相貌气质,这是他的保护色吗?
选段:就这样,诺第留斯号的四周上下,都是穿不透的冰墙。①尼摩船长的脸上又恢复了平常的冷漠,他两手交叉抱在胸前,静静地思考着。“先生们”,他语气平和地说,“至少我们应该试一下,把围住我们的冰墙凿开。”……大家立即动手,以不知疲倦的精神拼命凿冰,一层一层的冰陆续被凿掉了。但是早晨,我却发现,两侧的冰墙正在往船体渐渐冻结过来,如不阻止,船的舱壁就会像玻璃似的被②挤碎。我立即向尼摩船长报告了这个极其严重而复杂的情况。……这是我们被困海底的第六天。尼摩船长凭借巨大的精神力量克服肉体痛苦,保持精力。他不停地思考着,策划着,行动着。大家都按照他的指令齐心协力地干着。……突然,冰墙像被撕破的纸似的,带着一种奇特的响声破裂开来。 “冰层穿破了!” ——《海底两万里》 A.给选段中画线句子作批注: B.给加点字“挤”作批注: C.概括《海底两万里》选段发生的故事:
(3)【我心中的榜样】大多数同学心目中都有自己的榜样,请你根据图表的主要信息,并结合当下,写出你学习榜样的标准是什么?你计划怎么做?
【答案】(1) 孝亲敬老之意义; 孝亲敬老之名言;
(2) 通过对尼摩船长神态、动作的描写,突出了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形象特征。 “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墙冻结力量的巨大,体现出处境的危险。 冰山封路,凿冰脱困。
(3)示例:我的学习榜样标准是有理想、肯奋斗,我会努力向我的榜样学习,树立自己的理想,严于律己,上课认真听讲,刻苦钻研,按时完成作业,为实现理想而努力奋斗。
【详解】(1)本题考查栏目设计。事例中的栏目名称“孝亲敬老之故事”概括了下面的内容主题,格式:孝亲敬老之……。拟写的时候应参考此格式。
①空:结合“中国孝文化源远流长,‘孝’作为一种文化体系,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迁而发展的,而在当代孝文化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亲情关系,有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可知,“孝”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具有重要意义,故栏目名称①可拟写为:孝亲敬老之意义;
②空:“家庭和谐,关爱为基”“树敬老之风,促社会文明”“孝敬父母,为‘仁’之本,做人之本”是关于“孝”的名言,故栏目名称②可拟写为:孝亲敬老之名言。
(2)A.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尼摩船长的脸上又恢复了平常的冷漠”是对尼摩船长的神态进行描写,“他两手交叉抱在胸前,静静地思考”是对尼摩船长的动作进行描写。可以看出,面对巨大的危险,尼摩船长非常冷静,认真思考突破困境的丰富,突出了他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形象特征。
B.本题考查赏析加点字词。“挤”是“挤压”的意思,生动形象写出了冰墙冻结对船的舱壁带来的破坏,体现了冰墙冻结力量的巨大,如不阻止,将把船的舱壁挤压破碎,从而突出当时处境的危险。
C.本题考查概括内容。结合“就这样,诺第留斯号的四周上下,都是穿不透的冰墙”“突然,冰墙像被撕破的纸似的,带着一种奇特的响声破裂开来”“冰层穿破了”可知,文段写诺第留斯号在南极遇到冰山封路,处境危险,大家在尼摩船长的带领下,凿开冰层,成功脱困。故可概括为:冰山封路,凿冰脱困。
(3)本题考查图文转化和语言表达能力。
仔细观察图表可知,有超过六成的少年儿童选择榜样的标准是有理想、肯奋斗,超过五成的少年儿童选择榜样的标准是有知识、肯奉献,选择榜样的标准为形象好、有个性、聪明的占比较少。由此可知,大多数少年儿童选择榜样时看重“有理想”“肯奋斗”“有知识”“肯奉献”。因此,我选择榜样也要看重“有理想”“肯奋斗”“有知识”“肯奉献”。我要向榜样学习,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并为实现理想努力奋斗。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