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04课孙权劝学(学生版+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2025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同步练习第04课孙权劝学(学生版+解析)

资源简介

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
第4课 孙权劝学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前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延申思考探究,深入理解知识;预习判断检测,及时效果验收
04/课堂探究 课堂知识探究,全面学会知识
05/考点导航 依据课本知识,探究中考考点
06/分层训练 基础提升拓展,突破学习任务
1.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朗读、纠错读、雅读、趣读、译读、演读等方式进行朗读训练,梳理文意,品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通过微专题研究,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培养学生良好读书的好习惯。
基础感知
1.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作收录于《司马文正公集》中。
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中国最大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资治通鉴”:有鉴於往事,以资於治道。“资”是帮助的意思;“治”是治理的意思;“通”是从古到今;“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2.人物介绍
孙权:字仲谋,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军,获赤壁之捷。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最大功绩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孙权手下将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 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3.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史料整理改写而成的文章。
4.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叙写孙权劝吕蒙学习,以及吕蒙经过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5.重点字词
【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单独。)
(治 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 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
(2) 但当涉猎
(但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3)见往事耳
(见 古义:了解。今义:看见。)
(往事 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4)及鲁肃过寻阳
(过 古义:到,等到。今义:以及。)
(5)即更刮目相待
(更 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越发。)
【一词多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以”连用,表示认为)
2.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3.卿今当涂掌事(掌管)
但当涉猎(应当)
4.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特殊句式】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介词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省略句,“结友”前省略“与蒙”)
思考提升
1.(课后题)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课后题)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如今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②启示示例: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书是第二课堂,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知识的增长大有帮助。
3.人物形象:⑴孙权:善于劝学,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礼贤下士,现身说法,既对属下严格要求,又含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人主身份。
⑵吕蒙:聪明好学,知错就改,进步快,说话幽默。
⑶鲁肃:敬才爱才。
4.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
“三日”是概数,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6.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问,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从鲁肃主动“拜蒙母”“结友”这两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①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③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
7.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⑤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8.人物语言分析
①孙权:“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②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③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9.文中蕴含的道理:
①开卷有益,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②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③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④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0.积累文中出现的称谓语:
①爱称:卿(多用于君对臣,也可用于夫妻、朋友之间)。类似的还有“爱卿”。
②自称:孤(王侯的自称)(古人称呼自己常用谦称)。类似的还有“朕”、“寡人”。
③敬称:大兄(多用于朋友辈)(古人称呼朋友宾客常用敬称)。类似的还有“兄台”“贤弟”等。
11.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及其意思
答: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
探究一 再读·熟文意
(好文不厌百读,接下来,我们参与第二项任务:读课文,熟文意)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èng)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雅读:读从左到右的竖版,感受古代文的雅韵 (ppt显示竖版课文)
3.趣读:读竖版无标点版的《孙权劝学》,在提升朗读难度的同时,给学生增添新鲜感和乐趣,旨在进一步熟读课文。
4.译读晓意:边读,边梳理文意,强调重点实词、虚词。
6.读出“发现”
(PPT出示设计之后的文章,学生观察谈自己的发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预设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以吕蒙为中心可以分为:吕蒙学习之前,吕蒙学习,吕蒙学习之后。师顺势点拨引导:如果以“学”为中心,可以提炼为“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部分。
预设2:从所写内容的详略可以发现,“孙权劝学”为详写,“吕蒙就学”为略写。
预设3:从文章内容可以发现,本文主要用对话描写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预设4:从第3部分,鲁肃对吕蒙的惊叹及“拜蒙母”、“与蒙结友”的行为可以发现,这是在侧面烘托吕蒙勤奋学习后,带来的变化。
探究二 演读·析人物
文中作者寥寥数语便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活动一: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语,进行分角色演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相关神态、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
(师生共同分析心理、语气、作用,找学生到讲台演读,为下一活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做铺垫)
第一轮:孙权与吕蒙
孙权( 语重心长)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命令)
吕蒙( 面有难色 )曰:“主公,军中事务繁多,无暇学习!”
孙权( 稍有责备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 信服 )曰:“ ”
第二轮:鲁肃与吕蒙
鲁肃( 大吃一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 略显自豪、骄傲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活动二:请结合以上的分析,总结概括孙权、吕蒙、鲁肃三人的性格特征。
(学生结合以上内容,分小组讨论,发言)
师明确:
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热爱学习、以身作则、爱惜人才、善于劝说、以理服人
吕蒙:知错能改,善于听取意见,谦虚好学,坦诚豪爽。
鲁肃:敬才爱才,懂礼识仪、豪爽真诚而不失风度。
探究三 精读·研专题
活动要求: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称谓语 请找出本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说说它们的不同
2:语气词 请找出本文中的语气词,并说说它们表示什么语气
3:古今异义 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古今意义不同的词,并说说它们的古今义。
4:成语 成语的来源有的出自古代文章。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让学生进一步分类集中掌握文言词汇。可安排学生同桌小讨论,先结合预习提示语及课后“思考与探究”第三、四大题自行完成)
探究四 拓展·悟主题
活动一:若“校园读书月活动”中,咱们班推荐的故事“孙权劝学”被成功征集,请你结合所学内容,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讲一讲这则故事。
(先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及课文内容,同桌互讲这个故事,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推荐学生上讲台讲故事)
活动二:故事讲完后,主持人让你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或可以给大家哪些忠告?
(学生结合课文所学,畅所欲言)
预设:不能因为事务繁多就放弃学习,一定要坚持读书,读书是大有所益的。
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并付出实际行动。
学习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
开卷有益
考点一 人物形象分析
文言文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不拔高,要从文章出发,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题目】说说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答案】(1)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2)吕蒙:吴国名将,知错就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3)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感到十分高兴。
考点二 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中的一种常考题型,一种是给几句文言文,要求为其断句,还有一种是划分节奏,就是在一句之中断开一两处,便于阅读停顿。不管是几个句子中断句(加标点),还是在句中断句(划分节奏),都是基于对内容的理解。因此,解答此类题,必须对所给句子中的基本单位——词,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都要有所理解,同时还要对文言句式有认知。下面通过一些中考实例,来做一些解析。
【题目】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蒙/乃始就学。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C
【分析】C.句意:自以为大有益处。
“自”,代词,作主语,表示自己。“以为”,是一个动词短语,作谓语,意思是“认为”。“大有所益”作“以为”的宾语。其中,“大”是程度副词,修饰“有益”,表示“很,非常”;“有益”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有好处”。即断句为:自以为/大有所益;故选C。
基础过关练
1.(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其他重点实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4)但当涉猎 但: 涉猎:
(5)及鲁肃过寻阳 及: 过:
(6)卿今者才略 今者: 才略:
(7)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8)即更刮目相待 更: 刮:
2.(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过去的事情
3.(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一词多义
(1)当: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2)见: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4.(23-24七年级下·浙江宁波·期中)下面是读书节活动第三小组编排的课本剧剧本,请在横线处选择合适的称呼。
鲁肃与吕蒙相谈后,往拜蒙母。
吕蒙:大兄惠临(1) ,探望(2) ,深表感激。
鲁肃:如(3) 不弃,你我便结为挚友,今后肝胆相照。
吕蒙:甚善!
(1)A.我家 B.寒舍 C.府上
(2)A.家慈 B.令堂 C.家严
(3)A.鄙人 B.舍弟 C.贤弟
5.(23-24七年级·全国·假期作业)下列各项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蒙/乃始/就学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23-24七年级下·山西·阶段练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的道理。
B.孙权能成为江东吴国之主的经历告诉只要博览群书就能成为霸主。
C.吕蒙听从建议大有长进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就要认真深入地研究。
D.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能力提升练
(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汉祖①谓太子曰:“吾遭乱世,当秦禁书②,自喜,谓读书无益。及践祚③,时方读书,乃见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又云:“吾未学书④,今观汝书,尚⑤不如我。每上疏宜⑥自书,勿使人也。”吴生⑦曰:不读书而欲行之是⑧者,不可得矣;不自书而欲书之成者,不可得矣。
(选自吴应箕《读书止观录》)
【注释】①汉祖:指刘邦。②禁书:禁止刊印流通的书。这里指秦朝时收民间藏书,禁止平民读书。③践祚:帝王即位。④书:书写,书法。⑤尚:还。⑥疏:上给皇帝的奏章。宜:应该。⑦吴生:作者吴应箕自称。⑧是:正确。
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但当涉猎 类比法: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
即更刮目相待 查阅词典法:①改,改变。②又另,另外。而。④更加。(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2) (填序号)
及践祚 课内迁移法:及鲁肃过寻阳 (3)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读书而欲行之是者,不可得矣。
9.下面是甲文中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10.【甲】【乙】两文都是在“劝学”,分别劝对方学什么?
(23-24七年级下·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①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恚:恼怒。②不虞:意料不到,意外(之事)。③造次:鲁莽,轻率。④拊(fǔ):抚摩。
1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数讨山越( ) ②当顾见大惊( )
③肃意尚轻蒙( ) ④遂拜蒙母(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关羽实虎熊也
A.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C.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1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肃 于 是 越 席 就 之
13.翻译下列句子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14.根据选文,并结合课文《孙权劝学》,分析吕蒙的形象特点。
思维拓展练
15.(22-23七年级下·河南安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的画面与教材里的一则文言故事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60字以内)

(2)这是与上面故事相关的一副对联。请续写下联。
上联:孙权善劝显才智
下联:
16.(17-18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 (设计人物语言)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第一单元 杰出人物
第4课 孙权劝学
板块导航
01/学习目标 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
02/思维导图 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
03/课前导学 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延申思考探究,深入理解知识;预习判断检测,及时效果验收
04/课堂探究 课堂知识探究,全面学会知识
05/考点导航 依据课本知识,探究中考考点
06/分层训练 基础提升拓展,突破学习任务
1.了解作家、作品等相关文学常识。 2.通过朗读、纠错读、雅读、趣读、译读、演读等方式进行朗读训练,梳理文意,品析人物语言,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3.通过微专题研究,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学生文言文的阅读能力。 4.认识开卷有益的道理,重视读书,培养学生良好读书的好习惯。
基础感知
1.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运城安邑镇东北)人,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主持编纂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作收录于《司马文正公集》中。
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中国最大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资治通鉴”:有鉴於往事,以资於治道。“资”是帮助的意思;“治”是治理的意思;“通”是从古到今;“鉴”是指镜子,含有警戒和教训的意思。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既记叙了吕蒙在孙权劝说下开始学习,之后大有长进的故事,也赞扬了孙权、吕蒙认真学习的精神,并告诫人们学习的重要性。此文简练生动,首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极富表现力,毫无冗繁之处,更是运用了侧面烘托及对比的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风采。
2.人物介绍
孙权:字仲谋,自称为春秋时大军事家孙武之后,曾与刘备联合大破曹军,获赤壁之捷。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最大功绩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孙权手下将领。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 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 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3.写作背景
三国时期,吴军大将吕蒙年少时不爱学习,后来听从孙权的劝告,“笃志不倦”地博览群书,学问大进。此文即是司马光根据史料整理改写而成的文章。
4.文章主旨
文章通过叙写孙权劝吕蒙学习,以及吕蒙经过学习才略有了惊人的进步的故事,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巨大作用,以此勉励人们努力学习。
5.重点字词
【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孤 古义:古时王侯的自称。今义:单独。)
(治 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博士 古义:专掌经学 传授的学官。今义:一种学位。)
(2) 但当涉猎
(但 古义:只,只是。今义:表示转折关系的连词。)
(3)见往事耳
(见 古义:了解。今义:看见。)
(往事 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
(4)及鲁肃过寻阳
(过 古义:到,等到。今义:以及。)
(5)即更刮目相待
(更 古义:另,另外。今义:更加,越发。)
【一词多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成为)
自以为大有所益(与“以”连用,表示认为)
2.见往事耳(了解)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知晓)
3.卿今当涂掌事(掌管)
但当涉猎(应当)
4.蒙辞以军中多务(用)
自以为大有所益(认为)
【特殊句式】
(1)蒙辞以军中多务(倒装句,介词短语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省略句,“结友”前省略“与蒙”)
思考提升
1.(课后题)理解大意。说说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又是怎样说服吕蒙的。
孙权认为学习对执掌军权的吕蒙来说,尤为重要。孙权劝说吕蒙,首先向吕蒙指出学习的必要性,“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当吕蒙“以军中多务”推托时,孙权指出学习的目的和方法,并且现身说法,以“卿言多务,孰若孤”回应了吕蒙的推托,并用自己的体会强调学习的作用。最终,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
2.(课后题)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课文主要是通过鲁肃与吕蒙论议和结友,侧面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鲁肃与吕蒙论议,惊叹吕蒙如今的变化——“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确实学识进步很快、很大。鲁肃为之折服,与其结友。
②启示示例:我们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书是第二课堂,是我们的老师,对我们知识的增长大有帮助。
3.人物形象:⑴孙权:善于劝学,博学多才,循循善诱,礼贤下士,现身说法,既对属下严格要求,又含有殷切的期盼,不失人主身份。
⑵吕蒙:聪明好学,知错就改,进步快,说话幽默。
⑶鲁肃:敬才爱才。
4.谈谈你对“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这句话的理解。
“三日”是概数,指时间,这句话的意思是情况在不断变化,人也在不断变化,不能拿老眼光看待人。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
5.有人认为文章写“鲁肃过寻阳”的情节是赘笔,你赞成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不赞成。写鲁肃与吕蒙论议、结友的情节,可以表现出吕蒙学习取得了惊人的进步,侧面烘托了孙权的善劝。
6.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问,是东吴周瑜之下的二号人物。从鲁肃主动“拜蒙母”“结友”这两件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
①有才华,有学识(爱学习)的人能获得别人的尊重;②物以类聚,人以群分;③位高者应该敬才、爱才。
7.吕蒙的变化对你有什么启示?
①读书学习非常重要;②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③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④求知可以改进人的天性;⑤告诉我们“开卷有益”的道理。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
8.人物语言分析
①孙权:“不可不学!”(语气坚决、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不悦责备)。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语重心长,言辞恳切)
②鲁肃:“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吃惊,赞叹)
“刮目相待”后,鲁肃有何举动?说明了什么?(与吕蒙结友,对吕蒙的赏识、认可。)
③吕蒙:“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深感自豪)
9.文中蕴含的道理:
①开卷有益,一个人只有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我,增长知识;②我们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和事物;③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或意见并去做;④与《伤仲永》相比,突出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
10.积累文中出现的称谓语:
①爱称:卿(多用于君对臣,也可用于夫妻、朋友之间)。类似的还有“爱卿”。
②自称:孤(王侯的自称)(古人称呼自己常用谦称)。类似的还有“朕”、“寡人”。
③敬称:大兄(多用于朋友辈)(古人称呼朋友宾客常用敬称)。类似的还有“兄台”“贤弟”等。
11.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及其意思
答:吴下阿蒙、刮目相待、开卷有益
刮目相待(看):指别人已有显著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来看待。
吴下阿蒙:比喻人学识尚浅。“吴下阿蒙”原指三国时期吴国大将吕蒙。意思是说人没有学问的意思。现在多用在他人有了转变方面,凡学识大进,或地位从低下而攀高了,以及穷困而至富有了,都可以用此语。
开卷有益:打开书本看一看,就会有收益。
探究一 再读·熟文意
(好文不厌百读,接下来,我们参与第二项任务:读课文,熟文意)
1.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节奏
初,权/谓吕蒙曰:“卿(qīng)/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qǐ)欲卿/治经为(wéi)博士邪(yé)!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shú)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gèng) /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2.雅读:读从左到右的竖版,感受古代文的雅韵 (ppt显示竖版课文)
3.趣读:读竖版无标点版的《孙权劝学》,在提升朗读难度的同时,给学生增添新鲜感和乐趣,旨在进一步熟读课文。
4.译读晓意:边读,边梳理文意,强调重点实词、虚词。
6.读出“发现”
(PPT出示设计之后的文章,学生观察谈自己的发现)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预设1:文章可以分为三个部分,以吕蒙为中心可以分为:吕蒙学习之前,吕蒙学习,吕蒙学习之后。师顺势点拨引导:如果以“学”为中心,可以提炼为“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三部分。
预设2:从所写内容的详略可以发现,“孙权劝学”为详写,“吕蒙就学”为略写。
预设3:从文章内容可以发现,本文主要用对话描写来突显人物的性格特征。
预设4:从第3部分,鲁肃对吕蒙的惊叹及“拜蒙母”、“与蒙结友”的行为可以发现,这是在侧面烘托吕蒙勤奋学习后,带来的变化。
探究二 演读·析人物
文中作者寥寥数语便将人物说话时的语气、神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活动一:请根据括号中的提示语,进行分角色演读。注意人物说话时的相关神态、语气,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
(师生共同分析心理、语气、作用,找学生到讲台演读,为下一活动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做铺垫)
第一轮:孙权与吕蒙
孙权( 语重心长)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双重否定,命令)
吕蒙( 面有难色 )曰:“主公,军中事务繁多,无暇学习!”
孙权( 稍有责备 )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吕蒙( 信服 )曰:“ ”
第二轮:鲁肃与吕蒙
鲁肃( 大吃一惊 )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吕蒙( 略显自豪、骄傲 )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活动二:请结合以上的分析,总结概括孙权、吕蒙、鲁肃三人的性格特征。
(学生结合以上内容,分小组讨论,发言)
师明确:
孙权: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热爱学习、以身作则、爱惜人才、善于劝说、以理服人
吕蒙:知错能改,善于听取意见,谦虚好学,坦诚豪爽。
鲁肃:敬才爱才,懂礼识仪、豪爽真诚而不失风度。
探究三 精读·研专题
活动要求:精读课文,小组合作,探究以下问题。
1:称谓语 请找出本文中表示称谓的词,说说它们的不同
2:语气词 请找出本文中的语气词,并说说它们表示什么语气
3:古今异义 请从文中找出两个古今意义不同的词,并说说它们的古今义。
4:成语 成语的来源有的出自古代文章。出自本文的成语有哪些?
(让学生进一步分类集中掌握文言词汇。可安排学生同桌小讨论,先结合预习提示语及课后“思考与探究”第三、四大题自行完成)
探究四 拓展·悟主题
活动一:若“校园读书月活动”中,咱们班推荐的故事“孙权劝学”被成功征集,请你结合所学内容,绘声绘色的给大家讲一讲这则故事。
(先让学生结合背景资料及课文内容,同桌互讲这个故事,训练口头表达能力的同时,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推荐学生上讲台讲故事)
活动二:故事讲完后,主持人让你谈谈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了哪些启示或可以给大家哪些忠告?
(学生结合课文所学,畅所欲言)
预设:不能因为事务繁多就放弃学习,一定要坚持读书,读书是大有所益的。
要善于听取他人好的建议并付出实际行动。
学习要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不要以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待他人,要以发展的眼光去看。
开卷有益
考点一 人物形象分析
文言文塑造人物的手法主要有:正面描写(通过描写主人公自己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其性格)、侧面描写(通过描写他人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表现主人公性格)、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对比衬托。
分析人物形象要全面、多角度,要把握两个原则:一是不拔高,要从文章出发,这样才能保证对人物形象概括得准确;二是用语准确,符合人物所处的环境和时代特点。
【题目】说说文中三个人物的身份,并根据文意,说说各自的性格特点。
【答案】(1)孙权:三国时吴国国君,对部下既严格要求,又能循循善诱,耐心教导。
(2)吕蒙:吴国名将,知错就改,有军人的坦诚豪爽。
(3)鲁肃:吴国谋士,文人雅士,豪爽而不失风度,对朋友的进步感到十分高兴。
考点二 文言文断句
断句是文言文阅读理解题中的一种常考题型,一种是给几句文言文,要求为其断句,还有一种是划分节奏,就是在一句之中断开一两处,便于阅读停顿。不管是几个句子中断句(加标点),还是在句中断句(划分节奏),都是基于对内容的理解。因此,解答此类题,必须对所给句子中的基本单位——词,不管是实词还是虚词,都要有所理解,同时还要对文言句式有认知。下面通过一些中考实例,来做一些解析。
【题目】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蒙/乃始就学。
C.自以/为大有所益。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C
【分析】C.句意:自以为大有益处。
“自”,代词,作主语,表示自己。“以为”,是一个动词短语,作谓语,意思是“认为”。“大有所益”作“以为”的宾语。其中,“大”是程度副词,修饰“有益”,表示“很,非常”;“有益”是一个形容词,表示“有好处”。即断句为:自以为/大有所益;故选C。
基础过关练
1.(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其他重点实词
(1)卿今当涂掌事 当涂:
(2)蒙辞以军中多务 辞: 务:
(3)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治:
(4)但当涉猎 但: 涉猎:
(5)及鲁肃过寻阳 及: 过:
(6)卿今者才略 今者: 才略:
(7)非复吴下阿蒙 非复:
(8)即更刮目相待 更: 刮:
【答案】 当道,当权 推托; 事务 研究 只,只是 粗略地阅读 到,等到 经过 如今,现在 才干和谋略 不再是 另,另外 擦拭
【解析】略
2.(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古今异义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2)见往事耳
古义: 今义:过去的事情
【答案】 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历史
3.(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一词多义
(1)当:
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
(2)见:
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 掌管,担当; 应当;
4.(23-24七年级下·浙江宁波·期中)下面是读书节活动第三小组编排的课本剧剧本,请在横线处选择合适的称呼。
鲁肃与吕蒙相谈后,往拜蒙母。
吕蒙:大兄惠临(1) ,探望(2) ,深表感激。
鲁肃:如(3) 不弃,你我便结为挚友,今后肝胆相照。
吕蒙:甚善!
(1)A.我家 B.寒舍 C.府上
(2)A.家慈 B.令堂 C.家严
(3)A.鄙人 B.舍弟 C.贤弟
【答案】 B A C
【解析】本题考查敬辞和谦辞。
第一空:“我家”指自己家里;“寒舍”是谦辞,对人称自己的家;“府上”指对别人的家或老家的尊称。此处是吕蒙称自己的家,应用谦辞“寒舍”。因此选择B。
第二空:“家慈”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此处是吕蒙称自己的母亲,应用谦辞“家慈”。因此选择A。
第三空:“鄙人”是对自己的谦称;“舍弟”是对自己弟弟的谦称;“贤弟”是对与自己熟识的朋友或者结拜兄弟的尊称。此处是鲁肃对吕蒙的尊称,应用敬辞“贤弟”。因此选择C。
5.(23-24七年级·全国·假期作业)下列各项中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当涂/掌事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蒙/乃始/就学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A.不正确。句意为: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卿”人称代词,做主语,其后可停顿;“今”作状语,其后可停顿;“当涂掌事”并列结构作谓语,中间不能停顿。因此断句为:卿/今/当涂掌事。而非“卿今当涂/掌事”;
故选A。
6.(23-24七年级下·山西·阶段练习)孙权劝学的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最准确的一项是( )
A.孙权劝告吕蒙读书,吕蒙读书后大有长进的故事,告诉我们要想当权掌事,就必须读书的道理。
B.孙权能成为江东吴国之主的经历告诉只要博览群书就能成为霸主。
C.吕蒙听从建议大有长进的经历告诉我们读书就要认真深入地研究。
D.孙权劝学的故事告诉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不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启示。
从吕蒙接受孙权的建议开始学习可得启示:要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或意见。
根据吕蒙用军中事务多来推托可得启示:能因为事情繁忙就放弃学习。
根据鲁肃见到吕蒙之后对他的赞叹和与他结友而别可得启示:坚持读书是有益的。
故选D。
能力提升练
(2024九年级·全国·专题练习)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汉祖①谓太子曰:“吾遭乱世,当秦禁书②,自喜,谓读书无益。及践祚③,时方读书,乃见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又云:“吾未学书④,今观汝书,尚⑤不如我。每上疏宜⑥自书,勿使人也。”吴生⑦曰:不读书而欲行之是⑧者,不可得矣;不自书而欲书之成者,不可得矣。
(选自吴应箕《读书止观录》)
【注释】①汉祖:指刘邦。②禁书:禁止刊印流通的书。这里指秦朝时收民间藏书,禁止平民读书。③践祚:帝王即位。④书:书写,书法。⑤尚:还。⑥疏:上给皇帝的奏章。宜:应该。⑦吴生:作者吴应箕自称。⑧是:正确。
7.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 方法提示 解释
但当涉猎 类比法: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 (1)
即更刮目相待 查阅词典法:①改,改变。②又另,另外。而。④更加。(摘自《古代汉语词典》) (2) (填序号)
及践祚 课内迁移法:及鲁肃过寻阳 (3)
【答案】 只,只是 ② 到,等到
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不读书而欲行之是者,不可得矣。
【答案】不读书却想要行为正确,是不可能的。
9.下面是甲文中语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解说其合理性。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答案】这样标点更能明确句子的反问语气,与疑问词“乎”字形成呼应,更能表现出吕蒙的自豪之情。
10.【甲】【乙】两文都是在“劝学”,分别劝对方学什么?
【答案】甲文孙权劝说吕蒙要抽出时间学习,粗略读书,了解历史;乙文中刘邦劝说太子多读书,多练字。
(23-24七年级下·江苏泰州·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吕蒙字子明,汝南富陂人也。少南渡,依姊夫邓当。当为孙策将,数讨山越。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归以告蒙母,母恚①欲罚之,蒙曰:“不探虎穴,安得虎子?”母哀而舍之。
鲁肃代周瑜,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②?”肃造次③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肃于是越席就之,拊④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有删改)
【注】①恚:恼怒。②不虞:意料不到,意外(之事)。③造次:鲁莽,轻率。④拊(fǔ):抚摩。
1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数讨山越( ) ②当顾见大惊( )
③肃意尚轻蒙( ) ④遂拜蒙母( )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而关羽实虎熊也
A.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B.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卖油翁》)
C.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D.康肃笑而遣之(《卖油翁》)
【答案】(1)①多次 ②看见,发现 ③轻视,看轻,瞧不起 ④拜见,叩拜
(2)B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邓当多次带领军队去征讨山越。数:多次。
②句意:邓当发现以后大吃一惊。顾:看见,发现。
③句意:他起初并不看重吕蒙,有些轻视他。轻:轻视,看轻,瞧不起。
④句意: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拜:拜见,叩拜。
(2)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一词多义。
“而关羽实虎熊也”中的“而”,连词,表示转折;
A.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B.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C.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D.连词,表示修饰关系;
故选B。
12.用“/”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停顿。(限断两处)
肃 于 是 越 席 就 之
【答案】肃/于是/越席就之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在这个时候,鲁肃越过座位靠近吕蒙。
重点字词:于是:在这个时候。越:跨越。席:座位。就:接近、靠近。之:吕蒙。
句子结构:“肃”是指鲁肃,“于是”是一个连词,“越席就之”是一个动作短语,表示鲁肃离席走向吕蒙。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肃/于是/越席就之
13.翻译下列句子
(1)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2)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卖油翁》)
【答案】(1)不探寻老虎洞穴,怎么能捉到小老虎呢?
(2)(卖油翁)看见康肃公射十箭能中八九箭,只是对他微微点头。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1)重点字词:探:探索,寻找。安:怎么,哪里。得:得到。
(2)重点字词:见:看见。发:发射。矢:箭。中:射中。但:只是。颔:点头。
14.根据选文,并结合课文《孙权劝学》,分析吕蒙的形象特点。
【答案】①知错就改,当孙权指出自己存在的问题时,他能及时改正,且学有所成;②有勇有谋,他十五六岁时就偷偷地随军打仗,与鲁肃谈论时局时能有独到的见解。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形象概括分析。
根据《孙权劝学》“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可知,吕蒙在初次拒绝学习后,在孙权的劝说下,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开始学习。这体现出他知错能改,能够接受上级的建议。根据本文“蒙年十五六,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可知,吕蒙从小就表现出勇猛无畏的个性。再根据“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虎熊也,计安可不豫定?”“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并为鲁肃筹划了五个策略可知,吕蒙不仅有勇,而且有谋,能对复杂局势有深刻的理解和对应的策略。因此,吕蒙的形象是既有“窃随当击贼,当顾见大惊,呵叱不能禁止”的勇猛,又有“计安可不豫定?”和为鲁肃策划五策的智略,且在孙权的劝说下能“辞以军中多务”后去学习,显示其知错能改的品质。
【点睛】参考译文:
吕蒙,字子明,是汝南富陂人。他年少时去南方,依附姐夫邓当生活。邓当是孙策手下的将领,多次参加讨伐少数民族政权山越的战斗。吕蒙十五六岁时,偷偷跟随邓当参加攻击敌寇的活动,邓当看到后立即大吃一惊,大声指责吕蒙,但他却不听从命令。邓当回来后告诉了吕蒙的母亲,母亲很生气并要处罚他,吕蒙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母亲听了很感伤,便饶了他。
后来鲁肃代替周瑜(为水军都督),当鲁肃到吕蒙的驻军所在地(巡查)时,鲁肃(当时)轻慢吕蒙,有人对鲁肃说:“吕将军的功名一天天显著,不可以用旧眼光来看待,您应当去拜访他。”(鲁肃)就去拜访吕蒙。酒到酣畅淋漓之时,吕蒙问鲁肃:“你身受重任,与此地相邻的关羽为人极为狡诈,如果要想防备意想不到的祸患,必须要用什么计策呢?”鲁肃仓猝回答说:“根据情况,临时想办法。”“现在东吴和西蜀是暂时联盟,关羽毕竟对我们有威胁,怎能不提早做好应对计划呢?”于是就这个问题,吕蒙为鲁肃想了五种应对方法。在这个时候,鲁肃越过座位,靠近吕蒙,拍着吕蒙的背部说:“吕子明啊,我真没想到你的才干,谋略竟达到了如此的境地。”鲁肃就拜望了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交为挚友后分别。
思维拓展练
15.(22-23七年级下·河南安阳·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下图的画面与教材里的一则文言故事有关,简要复述这个故事。(60字以内)

(2)这是与上面故事相关的一副对联。请续写下联。
上联:孙权善劝显才智
下联:
【答案】(1)孙权劝吕蒙多读书,吕蒙以忙为借口推辞。孙权现身说法后,吕蒙开始用功读书,水平突飞猛进。鲁肃为吕蒙的才华折服,与他结为朋友。
(2)吕蒙勤学成将才
【解析】(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复述。
根据图中人物的话“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可知,这个句子是课文《孙权劝学》中的,因此这个故事即为“孙权劝学”。按课文情节顺序,概述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开始学习、鲁肃对吕蒙的学习效果大为赞叹的情节发展顺序,用简洁的语言叙述,不要超过60字即可。
(2)本题考查对联。
根据上联的结构,可知为“四字主谓短语+三字动宾短语”的句式。根据文章的人物可知下联应以“吕蒙”开头,第三、四字可用“勤学”“善学”“好学”“苦读”等来对,最后三字可用“成将才”“成人才”“变大材”等来对。
16.(17-18七年级下·全国·课后作业)班里举行了《孙权劝学》课本剧表演活动,以下是课本剧的一个片段,请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填空。
金碧辉煌的大殿里。孙权坐在龙椅上, 。(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 (设计独白)
吕蒙:(从门外大步进入大殿,跪下)大王,不知您找微臣有何事?
孙权:爱卿,今天孤找你是想劝你读书!
吕蒙:主公您有所不知,我哪有空啊?
孙权:你事务有我多吗?我常常看书,觉得挺有收获。
吕蒙:(不住地点头) (设计人物语言)
【答案】 示例:微皱眉头。(填写人物神态) 孙权:(自言自语)示例:这个吕蒙啊,行伍出身,打仗还行,就是感觉有点粗鲁,得让他读书。 吕蒙:(不住地点头)示例:听您这么一说,我应该抽出时间读书啊,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和关怀。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理解分析即可。注意不要简单地翻译句子,要符合现代的语言习惯。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