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测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九年级学业质量检测卷(二)语文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测卷(二)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甲】最持久的情感。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来说,热爱祖国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青春,是什么样的【乙】百余年前的峥嵘岁月里,一群青年站在风口浪尖上,面对暴风骤雨的阻碍,发出了振聋发kuì的呐喊,书写了属于觉醒年代的答案。今天的我们,不能只是miǎn怀,更不能袖手旁观,我们要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给出属于新时代中国青年的答案:是奥运赛场上的拼搏,是实验室里的坚守,是不同岗位上的全力以赴【丙】不同的答案,相同的信仰:让我们的祖国强大起来!
1. 根据拼音书写的汉字或给加点字的注音以及词义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峥嵘”的“峥”应读作“zhēng”,此处用来形容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B. “暴风骤雨”的“骤”应读作“zhòu”,此处指百余年前的青年所面对的恶劣环境。
C. “振聋发kuì”的“kuì”应写作“聩”,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D. “miǎn怀”的“miǎn”应写作“勉”,意为怀念;追想(已往的人或事,含崇敬意)。
2. 语段中【甲】【乙】【丙】三处缺少标点符号,下列依次填入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
A. ,!…… B. 、?________ C. 、?…… D. ,!________
3. 爱国情怀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根据下列描述补充对应的诗句。
文天祥《过零丁洋》中“(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赤诚的爱国情怀和视死如归的崇高精神;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中“(3)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人以落花为喻,表明自己的心志,展现出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一腔热情。
小湘所在的九年级(3)班将开展“天下家国”主题系列活动,请帮助他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爱国标语我来写】
4. 为了营造活动氛围,班级要在教室张贴体现爱国主义精神的标语,请你为小湘写一条与爱国有关的标语。
【任务二:口齿伶俐我转述】
5. 班主任李老师对小湘说:“我们班将于明天下午两点半在班上举行以‘自立自强报吾国’为主题的班会,我想邀请年级主任刘主任来参加并讲话,你问问刘主任能否到场?”请帮助小湘向刘主任转述李老师的话。
【任务三:演讲配乐我选择】
6. 主题演讲比赛中,小湘准备了【甲】【乙】两首背景音乐,请你根据歌词内容帮他选择一首,并说明理由。
【甲】少年自有少年狂/身似山河挺脊梁/敢将日月再丈量/今朝唯我少年郎/敢问天地试锋芒/披荆斩棘谁能挡/世人笑我我自强/不负年少。
(节选自歌曲《少年中国说》)
【乙】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灯火漫卷的万里山河/初心换回了百年承诺/灯火里的中国/青春婀娜/灯火里的中国/胸怀辽阔/灯火灿烂的中国梦/灯火荡漾着心中的歌。
(节选自歌曲《灯火里的中国》)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阅读下面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①此诗诗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后,由广州押完元都燕京(今北京)途径金陵(今江苏南京)时所作。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7. 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首联荒草、离宫、夕晖和孤云的物象,蕴含了作者深深的亡国之痛和自身孤苦无依之情。
B. 颔联用依然如故的青山绿水来反衬经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的人间惨景,抒发诗人对战乱造成生灵涂炭的感慨。
C. “满地芦花和我老”一句运用比喻,形象地刻画了诗人因为忧愁而满头白发的形象。
D. “旧家燕子傍谁飞”一句运用典故,表达的是国土沦丧而致流离失所的悲怆之情。
8. 诗歌最后一句“化作啼鹃带血归”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
书上元夜游
苏轼
己卯上元①,予在儋州②。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糅,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③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④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今属海南。③过:指苏轼的儿子苏过。④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9. 下列对文中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卖油翁》“但微颔之”中的“但”都可以理解为“只是”的意思。
B. “过”有四个常见义项:①经过;②超过;③拜访;④过失。“有老书生数人来过”中的“过”是“超过”的意思。
C. “良月嘉夜”与成语“嘉肴美馔”中的“嘉”意思相同,都是“美好”的意思。
D. “鼓”在现代汉语中多用作名词,是一种打击乐器;而在“归舍已三鼓矣”中,“鼓”应理解为“击鼓”,是古代夜间计时单位。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B.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C.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D. 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
11.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横线语句的大意。
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12. 小宁:【甲】【乙】两文描写了苏轼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夜游”所见,【甲】文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写出了月色的①________;【乙】文中“②________,③________”,写出了儋州上元之夜的热闹景象。
不同的月夜之景表现了苏轼相同的心境,请你结合【甲】【乙】两文说说苏轼的心境。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科普之窗】
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公益宣传海报 垃圾分类一般是指按一定规定或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从而让垃圾转变成公共资源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垃圾分类可保护土壤环境,减少污染,节省占地;推动可再生资源循环利用,变废为宝;可提升全民环保生活垃圾分类意识。垃圾主要分为四类: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
【材料二·网友论坛】
①网友一:我们缺乏的不是垃圾分类的意识,而是不知道如何进行分类。是不是要从学校开始进行垃圾分类普及教育,就像瑞典对于国民垃圾分类意识的培养是从儿童时期的学校教育开始的一样?
②网友二:打通垃圾分类、分类运输、回收处理等整体链条很重要,后续的环节梗阻了,前面的努力都白费!群众也会深感无力而产生抵触情绪。打通整体链条之后,关于垃圾分类方法的大众普及教育才会真正有效。很多人都是希望进行垃圾分类的!
③网友三:能卖拿去卖,有害单独放,干湿分开放。垃圾分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是人人都能做到也能做好的小事。
④网友四:请督促有关部门尽快采取具体措施!将垃圾分类落实到每一个公共垃圾桶!如果没有相应的监督机制,垃圾分类不可能落实到位。进一步细化完善垃圾分类法规制度体系,将教育和惩戒相结合。
【材料三·科技加持】
①扫码一键开门,智能称重,固废换钱,垃圾生“金”,分类有礼……2024年5月24日上午,在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社区,全市首个“碳小屋”正式揭牌,用“黑科技”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
②当前,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已成为国家战略,绿色低碳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近年来,长沙积极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扣“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关键点持续发力,通过垃圾分类AI监管系统、“AI+”高效分类回收解决方案等数字化应用,将前端垃圾分类集中投放点打造成了两网融合的碳小屋,打造垃圾分类“长沙模式”,帮助居民养成低碳环保的生活习惯,形成全民参与垃圾分类与低碳生活新风尚。
(摘编自《长沙首个“碳小屋”亮相“黑科技”刮起“绿旋风”》)
13. 根据上述材料,下列有关“垃圾分类”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垃圾分类是指按一定标准将垃圾分类储存、投放和搬运的过程。
B. 群众对垃圾分类产生抵触情绪是因为垃圾分类投放过程太烦琐。
C. 垃圾分类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环保理念,得到有序推行。
D. “碳小屋”能彻底实现长沙市垃圾分类、低碳环保的目标。
14. 班级组织到“夕阳红”老年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活动,下列不适合作为宣传材料的一项是( )
A. 幽默易懂科普漫画 B. 客观详尽的数据图表
C. 朗朗上口的宣传标语 D. 情真意切的宣传歌曲
15. 我国将每年5月的第4周定为“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请为材料一中“首届‘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公益宣传海报”写一段说明性文字,注意选择合适的说明顺序。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的世界下雪了
迟子建
①我之所以喜欢回到故乡,就是因为在这里,我的眼睛、心灵与双足都有理想的漫步之处。
②从我的居室到达风景点,只需三五分钟。我通常选择黄昏的时候去散步。去时由北向南,或走堤坝,或沿河岸。如果在堤坝上行走,我就会遇见赶着羊群归家的老汉。那些羊在堤坝的慢坡上边走边啃噬青草,仍是不忍归栏的样子。我还常看见一个放鸭归来的老婆婆。她那一群黑鸭子是由两只大白鹅领路的。大白鹅高昂着脖子,很骄傲地走在最前面,而那众多的黑鸭子,则低眉顺眼地跟在后面。比之堤坝,我更喜欢沿着河岸漫步。我喜欢河水中那漫卷的夕照。夕阳最美的落脚点,就是河面了。进了水中的夕阳比夕阳本身还要辉煌。当然,水中还有山峦和河柳的投影,让人觉得水面就是一幅画,点染着画面的,有夕阳、树木、云朵和微风。我爱看这样的画面,所以如果没有微风相助,水面波澜不兴的话,我会弯腰捡起几颗鹅卵石,投向河面,这时水中的画就会骤然发生改变,我会坐在河滩上,安安静静地看上一刻。
③无论冬夏,如果月色撩人,我会关掉卧室的灯,将窗帘拉开,躺在床上赏月。月光透过窗棂漫进屋子,将床照得泛出暖融融的白光,沐浴着月光的我就有在云中漫步的曼妙的感觉。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里,我就是躺在床上赏月的。那天浓云密布,白天的时候,先是落了一些冷冷的雨,午后开始,初冬的第一场小雪悄然降临了。看着雪花如蝴蝶一样在空中飞舞,我以为晚上的月亮一定是不得见了。然而到了七时许,月亮忽然在东方的云层中露出几道亮光,似乎在为它午夜的隆重出场做着昭示。八点多,云层薄了,在云中滚来滚去的月亮在刹那间一露真容。九点多,由西南而飞向东北方向的庞大云层就像百万大军一样越过银河,绝大部分消失了踪影,月亮完满地现身了。也许是经过了白天雨与雪的洗礼,它明净清澈极了。我躺在床上,看着它,沐浴着它那丝绸一样的光芒,感觉好时光在轻轻敲着我的额头,心里有一种极其温存和幸福的感觉。午夜时分,云彩全然不见了,走到中天的明月就像掉入了一池湖水中,那天空竟比白日的晴空看上去还要碧蓝。这样一轮经历了风雨和霜雪的中秋月,实在是难得一遇。看过了这样一轮月亮,那个夜晚的梦中就都是光明了。
④我还记得2002年正月初二的那一天,我和爱人应邀到城西的弟弟家去吃饭,我们没有乘车从城里走,而是上了堤坝,绕着小城步行而去。那天下着雪,落雪的天气通常是比较温暖的,好像雪花用它柔弱的身体抵挡了寒流。堤坝上一个行人都没有,只有我们俩,手挽着手,踏着雪无言地走着。山峦在雪中看上去模模糊糊的,而堤坝下的河流,也已隐遁了踪迹,被厚厚的冰雪覆盖了。河岸的柳树和青杨,在飞雪中看上去影影绰绰的,天与地显得如此的苍茫,又如此的亲切。走着走着,我忽然落下了眼泪。明明知道过年落泪是不吉祥的,可我不能自持,那样无与伦比的美好滋生了我的伤感情绪。三个月后,爱人别我而去,那年冬天再回到故乡时,走在白雪茫茫的堤坝上的,就只是我一人了。那时我恍然明白,那天为何会流泪,因为天与地都在暗示我,那美好的情感将别你而去,你将被这亘古的苍凉永远环绕着!
⑤所幸青山和流水仍在,河柳与青杨仍在,明月也仍在,我的目光和心灵都有可栖息的地方,我的笔也有最动情的触点。
⑥几天前的一个夜晚,我做了一个有关大雪的梦。我独自来到了一个白雪纷飞的地方,到处是房屋,但道路上一个行人也看不见,有的只是空中漫卷的雪花。雪花拍打我的脸,那么的凉爽,那么的滋润,那么的亲切。梦醒之时,窗外正是沉沉暗夜,我回忆起一年之中,不论什么季节,我都要做关于雪花的梦,哪怕窗外是一派鸟语花香。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我心有所动,迫切地抓过一支笔,把那句最能表达我思想和情感的话写了出来,然后又回到床上,继续我的梦。
⑦那句话是:我的世界下雪了。
⑧是的,我的世界下雪了……
(有删改)
16.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全篇只叙写了关于故乡的山水风情,直白地表达了作者对故土的思念,情感热烈奔放。
B. 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白鹅和黑鸭子们走路时的姿态,突出了故乡田园生活的谐趣与美好。
C. 第②段描写了故乡朴素清新、赏心悦目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也让我们感受到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清澈的灵魂。
D. 第⑥段中“看来环绕着我的,注定是一个清凉而又忧伤、浪漫而又寒冷的世界”,既是作者对生活的深叹,也是作者对生命的自省。
E. 结尾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既照应了题目,突出了主题,又显得情韵深厚,言有尽而意无穷。
17. 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中的“雪”是阴冷的,也有人认为这篇文章中的“雪”是温暖的、明亮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18. 关于文章标题,同学们有不同的看法。甲同学认为:“雪”与文章主要内容关系不大,应该将标题改为“我热爱的故乡”。乙同学认为:“我的世界下雪了”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是最合适的标题。你赞同哪一个标题?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你的理解。
(四)名著阅读(共8分)
19. 某班开展了名著阅读分享会,有四位同学会上做了分享发言,以下是他们的发言要点,其中内容有误的一项是( )
A. 小洪:读《艾青诗选》,要注意体会诗歌语言与日常语言的不同,尤其要抓住“陌生化”的语言加以揣摩。
B. 小城:阅读《经典常谈》,可根据自己兴趣进行选择性阅读,对历史感兴趣可选读《〈战国策〉第八》《<史记><汉书>第九》《文第十三》。
C. 小初:简·爱宁可离开舅妈家去孤儿院,反映她对自由的向往追求,这与孙悟空第一次离开取经队伍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D. 小语:唐僧、尼摩船长和鲁迅先生虽然人生道路各不相同,但都具有鲜明的人生目标,并始终坚定地为目标而奋斗。
20. “离开,有时是无奈,有时是理性抉择的结果,而最终都会带来成长”,这句话在下列名著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从下列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相关情节加以分析。
备选名著:《简 爱》 《水浒传》 《钢铁是怎样炼成》
三、写作(共5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大海波涛汹涌、气势磅礴,曹操踌躇满志;大江潮平风正、宏伟壮观,王湾思乡情切;春天小草初长如婴孩,百花争艳似小姑娘,力大无穷如健壮的青年,朱自清信心满满;济南的冬天,山似摇篮,天如水晶,温暖舒适,老舍内心安宁……这些景观既是公众的,也是自我的,只要用心观察,就一定会发现大自然中存在着让你最有感触、最难以忘怀的风景。
请以“我眼中的________”为题,完成一篇作文,抒发你对它的独特情感。
要求:补充题目,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600字。
湖南省长沙市2025年初中学业质量检测卷(二)
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0分)
【1~2题答案】
【答案】1. D 2. C
【3题答案】
【答案】 ①. 人生自古谁无死 ②. 留取丹心照汗青 ③. 落红不是无情物 ④. 化作春泥更护花
【4~6题答案】
【答案】4. 示例:弘扬爱国精神,共筑伟大梦想。
5. 小湘可以对刘主任说:“刘主任,您好!我们班将于明天下午两点半在班上举行以‘自立自强报吾国’为主题的班会,班主任季老师想邀请您来参加并讲话,不知您能否到场?”
6. 选择甲。理由:歌词中“少年自有少年狂”“敢问天地试锋芒”等语句充满力量和拼搏精神,更能激励演讲者表达新时代中国青年奋斗精神和爱国热情。
二、阅读理解(共50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
【7~8题答案】
【答案】7. C 8. 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英雄气概和至死不渝的民族气节。
【9~12题答案】
【答案】9. B 10. A
11. 我也嘲笑韩愈钓鱼没有收获,还想远离到别处去,却不知道到大海的人也未必能钓到大鱼。
12. ①. 清澈透明(或空灵澄澈) ②. 民舍杂错,灯火纷然 ③. 苏轼在两文中都表现出一种豁达、随遇而安的心境。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他与张怀民共赏月色,虽被贬谪,但仍能欣赏自然之美;在《书上元夜游》中,他随老书生夜游,虽身处逆境,却能自得其乐,笑对人生得失。
(二)非文学作品阅读(共8分)
【13~15题答案】
【答案】13. C 14. B
15. 示例:海报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采用绿色为主色调,象征环保理念。画面中心是一个家庭正在将垃圾分为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四类,旁边配有简单的分类说明文字。海报上方有“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周”字样,下方有“资源循环利用 共建美好家园”宣传标语,整体设计简洁明了,旨在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三)文学作品阅读(共16分)
【16~18题答案】
【答案】16. AB 17. 示例:文中的“雪”既是温暖的,也是忧伤的。从温暖的角度来看,作者在雪中感受到故乡的宁静与美好,如与爱人一起踏雪漫步,感受到生活的浪漫与美好;从忧伤的角度来看,雪也暗示了生活的无常和情感的失落,如爱人离世后,作者独自踏雪,感受到生命的孤独与苍凉。
18. 示例:我同意“我的世界下雪了”这个标题。文章多次提到“雪”,雪不仅是故乡的自然景观,也是作者情感的象征。雪的纯净、冷寂与作者内心的忧伤、对生命的思考相呼应,同时“雪”也贯穿了作者对故乡、对生活的回忆与感悟,使标题更具诗意和情感深度。
(四)名著阅读(共8分)
【19题答案】
【答案】B
【20题答案】
【答案】示例一:简 爱在得知罗切斯特的疯妻子还活着之后,毅然选择离开桑菲尔德府,这既是出于无奈,也是理性抉择的结果。留在罗切斯特身边,做他的情人,或许能得到安稳富足的生活,但是却失去了自己的尊严;离开桑菲尔德府也许会让简 爱再次漂泊无依,但却能维护自己的尊严,实现自己对于独立和平等的追求。因此,简 爱的这次离开是理性战胜了欲望的选择,这体现了她的自尊自爱,说明她懂得一次次追求内心的自由与安宁,而不是成为他人的附属品,这给她带来了进一步的成长。
示例二: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离开了冬妮娅。保尔在朱赫来的影响下投身革命,一次参加工友聚会,保尔带着穿戴整洁的冬妮娅同去,却遭到工友们的嘲笑,保尔意识到冬妮娅和自己不是一个阶级,希望她能和自己站到同一战线上,却遭到拒绝,两人的感情产生裂痕,保尔离开了冬妮娅。保尔的离开是在爱情与阶级立场之间的一个重要选择,是理性战胜情感的选择。通过这次理性抉择,保尔更确信心中的信仰以及奋斗的目标——为革命事业,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从而更加坚定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示例三:在山神庙中侥幸免于被火烧死的林冲,怒杀陆虞侯等人后离开草料场,冒着风雪连夜投奔了梁山泊。林冲的这次离开,是官逼民反这一主题的体现,也是理性战胜幻想的抉择。高衙内、高俅等人的设计陷害,步步紧逼,让林冲认识到不能再对那黑暗的官场心存期待,于是投奔梁山,落草为寇。林冲从忍气吞声、委曲求全到敢于反抗的蜕变,是他人生成长中最关键的一步。
三、写作(共50分)
【21题答案】
【答案】例文:
我眼中的校园银杏林
在我眼中,校园的那片银杏林,是四季更迭中最动人的风景。它宛如一位无声却深情的挚友,默默陪伴着我度过无数校园时光,承载着我的欢笑与沉思,见证着我的成长与蜕变。
春回大地,银杏林从沉睡中苏醒。嫩绿的新叶如羞涩的孩童,小心翼翼地探出脑袋,好奇地张望着这个全新的世界。叶片上那淡淡的绒毛,在阳光的轻抚下,仿佛镀上了一层柔和的光晕,尽显生机与活力。我漫步其间,感受着微风中夹杂的清新气息,心中满是对新学年的期待与憧憬。
夏日炎炎,银杏树枝繁叶茂,撑起一片浓郁的绿荫。阳光透过层层叠叠的叶片,洒下斑驳的光影,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课间时分,我常与好友在此乘凉,听着蝉鸣阵阵,分享着彼此的心事与梦想。那茂密的枝叶,如同忠诚的卫士,为我们遮挡炽热的阳光,给予我们一片清凉的天地。
秋风渐起,银杏林迎来了它一年中最绚烂的时刻。金黄的树叶如蝴蝶般纷纷扬扬飘落,给大地铺上了一层厚厚的金毯。我穿梭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中,脚下传来树叶沙沙的轻响,仿佛是它们在低声诉说着岁月的故事。每一片飘落的叶子,都承载着我在校园的一段回忆,或欢笑,或泪水,或迷茫,或坚定。望着眼前的美景,我不禁感慨时光的匆匆流逝,也更加珍惜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寒冬腊月,银杏林褪去了华丽的外衣,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在寒风中挺立。然而,这看似萧条的景象,却让我感受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那些枝干如同饱经沧桑的老人,虽历经风雨,却依然傲然屹立,等待着来年春天的再次绽放。每当我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想要放弃时,看到这片银杏林,心中便涌起一股力量,激励我勇往直前。
这片银杏林,不仅是校园美景,更见证我青春岁月,成为我心中永恒的温暖角落。它教会我欣赏生命的不同姿态,感受时光的流淌,领悟坚持的意义。无论未来我走向何方,它都将永远在我心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成为我记忆中一抹最亮丽的色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