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贵屿公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贵屿公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铜盂贵屿公校联考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4月期中试卷
一、积累运用(21分)
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2分)《卖油翁》一文中,沉着冷静的卖油翁对康肃公射箭才能的评价是:   ,   。
2.(2分)独坐幽篁里,   ,   ,明月来相照。 (王维《竹里馆》)
3.(2分)《春夜洛城闻笛》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家乡的依恋和思念之情的句子是:   ,    。
4.(2分)   ,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木兰诗》)
5.(2分)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    .   ,    .
6.(3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diàn jī   人和开拓者。
②我似乎遇着了一个pī lì   ,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
③皮肤cáng wū nà gòu   ,缺少光泽,就像用枝条扎成的村舍外墙那样粗糙。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锲而不舍的精神是成功的关键。无论是在学习、工作还是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面对迷茫的时刻,我们需要____地努力,最终才能达到目标。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对目标的____上,也体现在对自我提升和完善的不断努力中。生活中的每一次挑战都是对个人意志和毅力的____,经过我们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必将取得成功,凯旋而归。愿我们不辜负这青春年华,努力拼搏,昂扬向上。
7.(2分)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矢志不渝 追寻 考核
B.持之以恒 追求 考验
C.矢志不渝 追求 考核
D.持之以恒 追寻 考验
8.(2分)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经过我们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必将成功凯旋。
B.经过我们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必将凯旋而归。
C.我们经过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必将取得成功。
D.我们经过十年如一日的努力,必将成功凯旋。
为了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学校开展以“用劳动扮靓我们的校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小题。
【任务一:宣传劳动】
中华民族是勤劳的民族,五千年栉风沐雨,用勤劳的双手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了灿烂的一笔;我们华夏儿女应该继承先辈吃苦耐劳的精神,踔厉奋发,用智慧双手去续写中华民族崭新篇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9.(2分)请你根据材料中画线句子,写出下联。
上联:中华民族栉风沐雨创造辉煌成就
下联:   
10.(2分)学校开展了劳动实践课。请谈谈你在劳动中获得了哪些收获?
二、阅读(4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孙权劝学》)
【乙】
董遇字季直,性质讷而好学。人有从学者,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选自《三国志·王肃传》)
11.(3分)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但当涉猎   
②蒙乃始就学   
③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12.(4分)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②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13.(3.5分)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人有从学者   
②或问“三余”之意   
14.(3分)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遇 不 肯 教 而 云 必 当 先 读 百 遍。
15.(4分)回答下列问题。
①【甲】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识进步的?
②【甲】【乙】两文中吕蒙和从学者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有什么相似的地方?孙权和董遇是如何解决他们学习上的困难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0分)
山地回忆(选段)
从阜平乡下来了一位农民代表,参观天津的工业展览会。我们是老交情,已经快有十年不见面了。我陪他去参观展览,他对于中纺的织纺,对于那些改良的新农具特别感到兴趣。临走的时候,我一定要送点东西给他,我想买几尺布。
……
就是因为袜子,我和这家人认识了,并且成了老交情。那是个冬天,该是一九四一年的冬天,我打游击打到了这个小村庄,情况缓和了,部队决定休息两天。
我每天到河边去洗脸,河里结了冰,我登在冰冻的石头上,把冰砸破,浸湿毛巾,等我擦完脸,毛巾也就冻挺了。有一天早晨,刮着冷风,只有一抹阳光,黄黄的落在河对面的山坡上。我又登在那块石头上去,砸开那个冰口,正要洗脸,听见在下水流有人喊:
“你看不见我在这里洗菜吗?洗脸到下边洗去!”
这声音是那么严厉,我听了很不高兴。这样冷天,我来砸冰洗脸,反倒妨碍了人。心里一时挂火,就也大声说:
“离着这么远,会弄脏你的菜!”
我站在上风头,狂风吹送着我的愤怒,我听见洗菜的人也恼了,那人说:
“菜是下口的东西呀!你在上流洗脸洗屁股,为什么不脏?”
“你怎么骂人?”我站立起来转过身去,才看见洗菜的是个女孩子,也不过十六七岁。风吹红了她的脸,像带霜的柿叶,水冻肿了她的手,像上冻的红萝卜。她穿的衣服很单薄,就是那种蓝色的破袄裤。
十月严冬的河滩上,敌人往返烧毁过几次的村庄的边沿,在寒风里,她抱着一篮子水沤的杨树叶,这该是早饭的食粮。
不知道为什么,我一时心平气和下来。我说:
“我错了,我不洗了,你在这块石头上来洗吧!”
她冷冷地望着我,过了一会才说:
“你刚在那石头上洗了脸,又叫我站上去洗菜!”
我笑着说:
“你看你这人,我在上水洗,你说下水脏,这么一条大河,哪里就能把我脸上的泥土冲到你的菜上去?现在叫你到上水来,我到下水去,你还说不行,那怎么办哩?”
“怎么办,我还得往上走!”
她说着,扭着身子逆着河流往上去了。登在一块尖石上,把菜篮浸进水里,把两手插在袄襟底下取暖,望着我笑了。
……
“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女孩子望着我,“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也许三年,也许五年,也许十年八年。可是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我们不会悲观的。”我这样对她讲,当时觉得这样讲了以后,心里很高兴了。
“光着脚打下去?”女孩子转脸望了我脚上一下,就又低下头去洗菜了。
我一时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就问:
“你说什么?”
“说什么?”女孩子也装没有听见,“我问你为什么不穿袜子,脚不冷吗?也是卫生吗?”
“咳!”我也笑了,“这是没有法子嘛,什么卫生!从九月里就反‘扫荡’,可是我们八路军,是非到十月底不发袜子的。这时候,正在打仗,哪里去找袜子穿呀?”
“不会买一双?”女孩子低声说。
“哪里去买呀,尽住小村,不过镇店。”我说。
“不会求人做一双?”
“哪里有布呀?就是有布,求谁做去呀?”
“我给你做。”女孩子洗好菜站起来,“我家就住在那个坡子上,“她用手一指,“你要没有布,我家里有点,还够做一双袜子。”
她端着菜走了,我在河边上洗了脸。我看了看我那只穿着一双“踢倒山”的鞋子,冻的发黑的脚,一时觉得我对于面前这山,这水,这沙滩,永远不能分离了。
16.(3分)本文选自《山地回忆》的一个片段,结合全文,选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给农民代表买几匹布,是出于对他粗陋衣着的怜悯,同时也包含了对于当年给予自己慷慨帮助的感激。
B.女孩子之所以反对“我”在河的上流洗脸,是因为她觉得“我”作为一名八路军战士,没能保护百姓,心存不满。
C.小说注重对话描写,大部分内容都直接引用“我”与女孩子一家人的对话,人物形象生动、活灵活现。
D.小说的语言将通俗与优美、简练与细腻、清淡与浓烈等特色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了清新明净的风格。
17.(3分)文中画线句子分别表现人物怎样的心理?
①什么时候,才能打败鬼子?我们的房,叫他们烧过两三回了!
②不管三年五年,十年八年,我们总是要打下去。
18.(4分)从选文可见,简要说说女孩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老师,我出彩了吗
①教了十八年的中学,突然面对天性活泼的三年级学生,像是面对一群吵闹的小麻雀,让人束手无策。其实我知道,小孩子嘛,要多鼓励。可这些孩子,我对他们说了无数次“你真棒!”“你真乖!”“你真聪明!”他们夸奖照收,课堂照闹。
②周三值日,我在走廊行走,听着别班孩子的琅琅书声,像泉水敲击细石,清脆、灵动;再看看我们班,沉闷,没有生气。走着走着,突然看到墙上挂着的学校办学理念:“人人向上,个个出彩”“你就是那片最独特的叶子”……我眼睛一亮,有了。
③第二天上课,我给全班同学分享了“人人向上,个个出彩”的理念。我说:“向上,就是每天都有进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学习;出彩,就是每天都在变化,向好的方向改变。班级是一棵大树,如果你能成为一片出彩的叶子,我就奖励你一本老师的散文诗集《心灵的散章》。”教室里像平静的湖面投进了一块石子,泛起了阵阵涟漪,“啪啪啪”,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④效果真的很好,很多同学马上态度就转变了,连平时最调皮的那几个孩子作业也认真了,坐姿也端正了。班级的大树上长出越来越多独特的叶子,《心灵的散章》也在班级里处处唱响。
⑤唯独李东,让我很忧心。他像是一片睡着了的叶子,书不会背,听写仍然错一大片,作业老是不认真,唯一的变化就是坐姿稍微好了一点。
⑥有一天,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李东蹑手蹑脚地走了进来。“我正要找你,你却自己送上门来。”我正准备批评他。“老师,我送你一样东西,好吗?”他的声音低得只有自己才能听见。“什么东西?”我皱起眉头。他的脸涨得通红,结结巴巴地说,“是这个,老师。”我一看,泡泡糖。我正准备告诉他,我不吃糖,他已经轻轻把糖纸撕开,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老师,您吃了吧,您每天上课擦黑板,吸进了很多粉笔灰,每天吃一颗泡泡糖,它可以帮您吸收灰尘,对您的肺有好处。”我听了很感动,原本皱着的眉头也舒展开来。
⑦我放下手中的红笔,拉起他的手。“孩子,你怎么知道的?”“老师,您不是每天安排三分钟的阅读分享吗?我是在书上看到的。”我心里不禁有些惭愧了,因为李东调皮、不认真,每天三分钟的阅读分享从来没有让他上过台,但他一直在努力跟着,不是吗?谁敢说他没有进步呢?
⑧傍晚在环湖散步,风从湖畔椰树的梢头拂过,椰树手舞足蹈,修长的叶片抖动起来,将树下斑驳的光影抖得支离破碎。光斑破碎再合拢,合拢再破碎,互相追逐着……李东的影子在我的脑海中不断闪现。
⑨六月,骄阳似火。教室里像个蒸笼,闷得透不过气。课堂上,我口干舌燥,汗流浃背地上课,同学们正听得津津有味,突然有一只小手悄悄地举了起来。“什么事?李东。”“老师,我要上厕所。”“又是他。”同学们叹气道。“好,你去吧。”我不耐烦地说。
⑩同学们正在回答问题。“报告!”“进来!”“呀,怎么端着一杯水,你不是上厕所吗?”全班同学一。下子用惊奇的目光盯着他。
李东涨红着脸,小心翼翼地端着水杯走进教室。“老师,您讲课声音都嘶哑了,我知道您口渴了,请假出去给您倒杯热水润润喉咙。”他说完腰弓成90 度,两手笔直地伸出,礼貌地把水递给我。我看着水杯,热气在空中缘绕,慢慢向上、向上。我的眼睛湿润了,同学们看着李东的目光也不觉有了改变。我放下课本,露出赞赏的目光,慎重地接过热水喝了一口。真甜啊!
一直看着我的李东,露出天真的笑容,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
我心里一颤,心弦仿佛被拨动了,每个人都是一片独特的叶子啊!我伸手从讲台上拿出一本《心灵的散章》,“孩子,你出彩,你比任何人都出彩。因为你懂得……”
(摘自《散文选刊》,有删改)
19.(3分)根据文意,在下表横线处将相关内容补充完整。
小说情节 “我”的心理感受
李东不爱学习 ③   
①    感动
“我”从没让李东上台分享 ④   
②    赞赏
20.(4分)品读文章第⑧段,请从修辞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
21.(3分)结合文中的具体情节分析李东的人物形象。
22.(5分)文章的标题能否改为“一片独特的叶子”,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理由。
阅读名著《骆驼祥子》,完成小题。
23.(3分)祥子是我国现代小说家   成功塑造的人力车夫形象。祥子人生的愿望是   ,但他经历了三起三落,最终堕落到生活的谷底。
24.(3分)在祥子起伏悲惨的命运中,曹先生和小福子是两个重要的人物,请结合小说内容分别概括这两个人物对祥子的影响。
三、作文(50分)
25.(5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记录每天发生的小变化,在平凡的日子里不断突破自己,你就会发现,原来自己是很棒的。
请以“原来我也可以▲”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地名和校名。
参考答案
1.无他;但手熟尔
2.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
3.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4.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
5.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6.奠基;霹雳;藏污纳垢
7.B
8.C
9.示例一:华夏儿女厉奋发续写崭新篇章示例二:华夏儿女厉奋发实现伟大复兴【任务二:体验劳动】
10.这次劳动,我参与打扫校园草地、捡垃圾的任务,我真实地感受到劳动的辛苦。从今天起,我们要讲究卫生,珍惜劳动成果,为美化校园环境尽心尽力。
11.只,只是;于是;多天
12.①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
②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
13.跟随;有的人
14.遇不肯教 /而云 /必当先读百遍。
15.①【甲】文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通过写鲁肃的赞学及与吕蒙的结友,侧面烘托了吕蒙的才学大进。
②吕蒙和从学者都认为自己没有学习的时间。孙权通过举出自己的例子来给吕蒙做榜样,鼓励他抽出时间粗略浏览了解历史;董遇直接教导从学者在生活中挤出时间来学习,例如冬天、晚上和阴雨天。
16.B
17.①表明了女孩子对“打败鬼子”的期盼和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
②表明“我”对抗日的坚定意志与抗日必胜的信心。
18.女孩子是一个贫穷、泼辣率真又热情善良的人。
19.李东给“我”送糖;李东给“我”倒水润喉;忧心;惭愧
20.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晚风吹拂下树舒展的情态,衬托“我”当时因忽视一个孩子的成长而复杂难平的心情。
21.①从李东给“我”送泡泡糖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是一个懂得关心他人、尊重师长的好学生。②从“李东怯怯地问我:‘老师,我出彩了吗?’”这个情节可以看出,李东渴望被认可,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学生。
22.示例1:能。以运用比喻修辞的“一片独特的叶子”作为标题,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增加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示例 2:不能。因为原题中的“出彩”是小说所要揭示的中心,以“老师,我出彩了吗”作为标题,能揭示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23.老舍;拥有一辆自己的车
24.曹先生是祥子遇到困难时最想依靠的人。他同情祥子,给予祥子的关心和信任,让祥子感受到温暖和做人的尊严。小福子是祥子喜欢的人,她与祥子共同的悲惨命运拉近了他们的距离。虎妞死后,小福子让祥子对新生活又有了希望。小福子的死,让祥子的美好愿望再次破灭,最终彻底沉沦。
25.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