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课件(共25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历史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毛主席
(试看当时的环球,哪里有压迫?哪里又有反抗呢?)
压迫的越狠,反抗的越早。”——拉丁美洲人民
“白人将黑人倒挂起来,将他们钉死在木板上,将他们活埋,将他们装入麻袋扔到河里,强迫他们吃屎,用鞭子抽掉他们的皮,将他们绑起来让蚂蚁和蚊子吃他们,将他们活活扔到沸水中,将他们绑到大炮前轰碎,让狗吃他们.....”
——海地皇帝《亨利·克里斯托夫回忆录》
新课导入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分布图
《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六单元
第13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
民族民主革命:是殖民地、半殖民地被压迫民族反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政治民主的革命。
民族民主革命

反殖民、反帝主义

国家独立,民族解放

反对封建专制
政治民主

民族独立运动:又称民族解放运动,是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进行民族解放的斗争。
【概念辨析】什么是“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的区别?
斗争矛头:
斗争目标:
一、民族独立运动背景
二、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三、民族独立运动局限
四、民族独立运动的思考
目录
CONTENTS
◎海地独立斗争
玻利瓦尔是“委内瑞拉国父”被誉为“南美洲的解放者”
圣马丁是阿根廷"国父"
海地革命领袖
杜桑·卢维杜尔
提拉克,印度民
族独立领导人
孙中山,中国辛亥革命领导人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背景

“地狱的入口”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西蒙·玻利瓦尔,1783年出生于委内瑞拉加拉加斯市的一个西班牙血统的贵族家庭。在玻利瓦尔的家里,除拥有大片种植园和1000多名奴隶之外,还有金矿、糖厂等,他本应家境富裕、前途光明,但玻利瓦尔三岁那年,不幸被农奴传染 上肺结核而去世,九岁时母逝世,玻利瓦尔成了孤儿 。
1.农奴的眼泪(拉美))
到18世纪后半叶,拉美工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各地相继出现了商业中心 。到18世纪末,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已在殖民地封建社会内部孕育成长 。
——王斯德 《世界通史》
拉丁美洲的革命深深受益于同时代欧洲和北美的发展……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自由主义理想深刻影响了整个南北美洲受过教育的少数人的心智。……美国独立战争……受到了人们的欢呼。几年后,法国大革命向人们提供了另一个具有说服力的推翻专制统治的实例,而同时它使西班牙和葡萄牙完全忙于欧洲事务,结果给新世界提供了一个向这两个国家的统治发起挑战的难得机会。
——[美]菲利普·李拉尔夫《世界文明史》
欧洲殖民者的长期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埋下了拉美人民争取独立的火种。
18世纪末19世纪初,拉丁美洲的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
启蒙思想传播增长拉美人民民族民主意识;
美国独立战争鼓舞拉美人民追求民族独立;
法国大革命动摇了殖民者在拉美的统治。
政治上
经济上
外界因素
思想上
where there is oppression, there is resistance
2.民族的觉醒(亚洲)
提拉克出身于马拉塔族婆罗门小地主家庭。曾习法律。1881年创办《月光报提拉克在法庭上抨击殖民统治》和《狮报》,宣传民族主义思想,揭露殖民当局的暴行,反对稳健派元老们的妥协媚英行为,主张同英国殖民当局做一切形式的斗争,包括武装的暴力斗争在内,以实现印度独立自主。1884年提拉克参加创建"德干教育协会"。1893和1895年先后举办纪念印度甘奈希(Ganesh)神节和马拉塔民族英雄西瓦杰庆祝会,以唤起印度人民的民族意识。
提拉克在法庭上抨击殖民统治
民族的苦难刺激了民族的觉醒和反抗,民族主义的萌芽破土而出。可以说,民族主义推动了西欧列强的海外扩张,而它在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传播,又为各殖民帝国的覆灭奠定了思想基础。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以19世纪的拉美独立战争为发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席卷亚洲大陆。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亚洲的觉醒是指亚洲各国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的觉醒和抗争。……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进一步加深了亚洲各国的民族危机;亚洲的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民族民主意识也不断发展;1905年的俄国革命运动也进一步唤醒了亚洲,终于形成了列宁所说的“亚洲的觉醒”的新局面。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政治上
经济上
思想上
外界因素
“亚洲觉醒”主要是指20世纪初,亚洲各国发生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这个的觉醒不仅体现在资产阶级身上、而且也体现在所有参加革命的人民身上。推动古老的亚洲开始觉醒的外部压力是(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
C.封建经济进一步解体 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B
与19世纪70—90年代相比,20初亚洲觉醒呈现出新的时代特点,“新”主要表现在(  )
A.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作用
B.斗争目标在于追求自由与平等权利
C.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紧密结合起来
D.用资产阶级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C
“亚洲的觉醒”指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起到领导作用
亚洲的觉醒是亚洲民族资产阶级民族民主意识的发展所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欧洲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则是对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尽管革命对象和任务各不相同,但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印度—1905 伊朗 1905 —1911 中国1911
背景
任务
领导者
特殊 国情
斗争形式/成果
分析“亚洲的觉醒”的特点。
【学思之窗】亚洲的觉醒和欧洲先进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斗争的开始,标志着20世纪初所开创的全世界历史的一个新阶段。
——列宁《亚洲的觉醒》
民族忧患意识和民主改革意识觉醒
反帝反封建
殖民地
民族资产阶级
半殖民地
联合群众;政治罢工
制定宪法
君主立宪制
建立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传播民族民族革命思想
民族危机加深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本)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斗争舞台
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性质
①性质: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②领导阶级:民族资产阶级掌握革命领导权,组成了资产阶级政党。
③斗争形式:采用了政治罢工和武装斗争相结合的形式。
④国际:亚洲革命力量各国人民相互支持、共同对敌。
⑤结果: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3.抗争的呐喊(非洲)
孟尼利克二世
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Ⅱ,1844-1913年),非洲历史上最伟大和最有成就的统治者之一、现代埃塞俄比亚国家的缔造者、 埃塞俄比亚皇帝(1889至1913在位),埃塞俄比亚民族英雄。第一次意大利埃塞俄比亚战争中埃军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在1896年爆发的阿杜瓦战役中取得抗意战争的胜利。在西方列强瓜分非洲的狂潮中,曾一度维护了本国的独立。
帝国主义在瓜分非洲的过程中,为了自卫,居民们自动组织起来,在一些要道设立陷阱,用投枪、弓箭袭击贩奴商人。早期非洲人民的反抗斗争还表现在被捕奴隶进行的顽强斗争上,最常见的反抗方式是逃跑或自杀。据不完全统计,1700-1845年,仅在英、美贩奴船上就爆发了55次大规模的奴隶暴动。19世纪以来,武装斗争成为非洲人民的主要斗争形式。
背景:
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奴役给非洲带来了空前的破坏和灾难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兴起

“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有共同的历史发展趋势 , 但又有各自的特点。”
事件 时间 结果
法属海地 1791-1804 建立拉美第一个独立共和国
西属拉美 1810-1826 1826年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取得独立运动的胜利
葡属巴西 1822 巴西摆脱葡萄牙的统治,获得独立,建立君主制。
1889 巴西废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 1910-1917 1917 年,墨西哥颁布了资产阶级宪法
1.起落型----拉美民族独立运动
拉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呈现出“大起大落”的特征 。根据这一特征,故称其为“起落型”。
——《试论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问题》薛源官
但是,长时间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也对各国的社会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并导致了军事独裁者长期保持政权,形成了拉丁美洲特有的考迪罗主义。另一方面,大地产制仍然保留,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仍然处于经济阶梯的最底层,这就严重阻碍了拉丁美洲经济的发展。民主革命的任务仍然摆在各国人民面前。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代史1500—2007》
考迪罗原意是首领。考迪罗制是拉丁美洲特有的军阀、大地主和教会三位一体的独裁制度。 特征:考迪罗经济上依靠大地产大庄园主,在政治上靠军人专政来维持其政治统治。对外投靠外国势力,对内残酷镇压人民反抗。
学者郑昌发指出,西属拉美人民经过近16年的浴血战斗,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如果从世界全局来考察,它不仅打击和彻底冲垮了西班牙的封建殖民主义体系,而且对欧洲、美洲的封建制度也是猛烈的冲击。这表明西属拉美独立运动(  )
A.与世界各地革命运动相配合
B.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C.有利于世界近代社会的转型
D.资产阶级革命任务彻底完成
巴西从1822年宣布独立到1889年废除君主制实行共和制,用了半个多世纪时间完成了从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制,再从君主立宪制到共和制的演变,以漫长而不间断的痛苦改革,取得了缓慢而持续的政治进步。这表明(  )
A.巴西民主化道路具有渐进性
B.巴西国内葡萄牙殖民势力强大C.巴西政治体制变革较为混乱
D.巴西独立具有曲折性和反复性
18世纪末,一些拉美土生白人不再认为自己是原有种族的后裔,开始把居住地视为自己的祖国。他们从感情上脱离了自己的同胞,否认西班牙白人是自己的父辈和兄弟,并高度赞扬印第安人的文化和传统,将其视为自身文化的一部分。这一现象反映出(  )
A.启蒙思想促进拉美地区的觉醒
B.拉美地区民众的民族独立意识增强C.民族融合成为拉美发展的主流
D.印第安人成为反殖民斗争的主力军
B
c
A









2.螺旋型----亚洲民族独立运动
近代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是循序渐进,一浪高过一浪。根据这一特征,故称其为“螺旋型”。
——《试论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问题》薛源官
时间 革命性质 革命对象 意义
印度民族解放运动 1905——1908 资产阶级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运动 英国 印度人民反英斗争的
高潮,表明无产阶级
登上政治斗争舞台,沉
重打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1905——1911
伊朗立宪革命 英俄 制定了伊朗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规定伊朗为君主立宪制国家.革命虽失败,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外国势力,传播了民族民主革命思想
中国辛亥革命 列强 建立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1911
亚洲觉醒形势图
1905年,伊朗(时称“波斯”)发生立宪革命,一位目击者于1906年写道:
我以为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在中国,它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反抗外族的态度,偏向“中国是中国人的中国”的理想;在波斯......觉醒似乎表现为偏向民主改革的形式......非常引人注目的是,这些不满的迹象同时出现,不能纯粹归于偶然。谁知道呢?或许东方真的正从其酣眠中觉醒,我们即将目睹一场数百万不满者反对寡廉鲜耻的西方剥削的起义。
议一议:为什么“东方从酣睡觉醒”
学习拓展
20世纪初,伊朗、中国等东方国家的民族主义不断得到发展,希望通过本国政治经济改革,推动资本主义发展,实现富国强兵,以抗击侵略。这种意识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支持,一场以反帝反封建为特征的民族民主运动席卷亚洲很多国家,“东方正从酣睡中觉醒”。









3.徘徊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
绝大多数地区的反殖反帝斗争长期停滞在较低的水平上,非洲大部分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长期徘徊不前。因此,非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可说是属于“徘徊型”的。
——《试论近代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几个问题》薛源官
事件 时间 领导人 徘徊 原因 结果
埃及抗英斗争 1882 阿拉比 1888年埃及人民在阿拉比领导下进行抗击英国侵略的抗英战争;因官僚集团的动摇和背叛,抗英斗争失败。由于官僚地主集团的动摇和背叛,埃及事实上成为英国殖民地。
苏丹马赫迪起义 1881 马赫迪 1881--1899年马赫迪领导的苏丹抗英战争,坚持斗争。1899年重新沦为殖民地20年,起义军占领苏丹大部分地区。英国控制苏丹。
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 1895 孟尼利克二世 胜利。打败意大利军队,迫使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是独立国家。埃塞俄比亚保持了国家的独立
抗争基本失败
各自为战
斗争时间长
19世纪末,西方报刊惊叹道:“不敢设想,一个文明国家的军队会在一名非洲酋长及其士兵的手中遭到如此巨大的灾难。” 西方报刊针对的对象是(  )
A.孟买工人总罢工的胜利 B.埃及抗英斗争的胜利
C.苏丹马赫迪起义的成功 D.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的胜利
D
埃及的抗英斗争、苏丹马赫迪起义和埃塞俄比亚抗意战争是突出的事件,但在动员民众方面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埃及是通过政党动员 ②苏丹是政府组织动员
③埃塞俄比亚是皇帝的号召 ④都是在国外反殖民势力的支持下进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D
19世纪末20世纪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不平衡性,非洲反帝斗争的主要领导者是旧式统治阶级,而亚洲和拉丁美洲则进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产生这一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思想意识形态的差异 B.社会阶级结构的差异
C.人民群众是否支持反帝斗争 D.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
D
在新航路开辟之后,西方列强纷纷把非洲变成其完全殖民地,导致非洲的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非常不充分,而在亚洲和拉丁美洲,大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资本主义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正是由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差异,导致其民族解放运动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亚非拉的民族独立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削弱了本国的封建势力,推动了民族独立和世界历史的发展。
1862年西属拉丁美洲基本实现独立
1882年巴西独立
埃及
苏丹
埃塞
俄比亚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局限

独立后大多拉美国家政局动荡,普遍实行军事独裁统治,政治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英美加紧了对拉丁美洲的经济侵略和政治渗透。拉美国家逐渐沦为欧美国家特别是美国的附庸,主权受到威胁,经济无法自主,面临着继续进行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1.拉美的局限
老殖民:直接管理(设总督区)
新殖民:间接为主(经、政渗透)
新的外交手段
仲裁裁定
将你的麻烦(问题)告诉警察
门罗主义:1823年“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
加勒比海的大棒
1823年,美国总统门罗宣称“今后欧洲任何列强不得把美洲大陆已经独立自由的国家当作将来殖民的对象”,“美国不干涉欧洲列强的内部事务,也不容许欧洲列强干预美州的事务”。这一宣言反映了美国(  )
A.维护拉美独立的立场 B.控制拉美的企图
C.参与欧洲事务的愿望 D.称霸世界的野心地的事务
“说话温和,手握大棒,将所向无阻。” ——西奥多·罗斯福
遭到拉美国家的反对
“用金元代替枪弹”——塔夫脱
“金元外交”:以资本输出作为对外侵略、扩张的重要手段,利用经济渗透,控制拉美各国的经济和政治,以适应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需要。
无论门罗、大棒还是金元,在美国建立霸权的道路上都举足轻重
B
门罗主义实质将拉美视为自己的势无反顾 力范围
独立后的拉美各国(除巴西外)都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但实际上广大人民在政治上处于无权地位……各国普遍出现了军事独裁者(考迪罗:军官或地主集团首领)的统治。但大地产不仅依然存在……在封建大地产依旧保存。
考迪罗夺权的方式就是发动军事政变,如墨西哥在1824-1848年间发动了250次政变,更换了31个总统,其中在1841-1848年7年内更换了21个总统。……
……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考迪罗们经常以出卖国家主权和利益换取欧洲国家和美国的借款,从而为外国资本的渗入和政治干涉大开方便之门。……
——改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下卷》
政治上的“考迪罗主义”限制了经济的发展
殖民地时期的“大地产制”延缓了经济的发展
军事上的频繁战争破坏了经济的发展
外国势力的渗透打击了经济的发展
经过独立战争,拉美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但经济上是单一的种植园经济,也没有摆脱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桎梏,实际上成了半殖民地性质的附属国。
与北美相比,北美殖民地经济是资本主义经济,本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水平较高。
话题讨论
同样是脱离殖民统治,同样拥有优越的资源条件,为什么拉美与北美发展大有不同?
2.亚洲的局限
3.非洲的局限
由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亚洲民族解放运动进入了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阶段。但因各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程度不同,以中国辛亥革命为例,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受制于本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程度,难以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斗争水平总体上相对落后(旧式民族运动)
宗教在号召组织民众中发挥重要作用
领导者几乎都是封建统治阶级,各国各自为战
只有埃及出现了非洲第一个政党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属旧式的反侵略斗争;运动中出现了新的力量: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运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遭到了失败。
小结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思考

主要任务
斗争形式
新的力量
作用
结果
反对外来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革命任务
武装斗争和武装起义,属旧式的反侵略斗争。
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大多数失败。
①亚洲的觉醒主流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族民主革命,也存在着旧式的反帝反封建起义。
②非洲的斗争水平相对落后,主要是旧式的反帝民族斗争。
③拉丁美洲主要是继续进行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拓展提升】 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和意义
原因:各个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
都削弱了封建势力,促进社会进步;
19.20世纪初期的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是亚非拉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民族解放并进行民主革命的兴起阶段。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亚非拉的宰割、奴役,固然是一种不公正、不正常的现象,人类历史发展的趋势必然要消灭这种不公正的现象,逐步建立一个公正的世界。但独立后的国家要致力于探索发展民族经济、提升综合国力,努力寻找适合本国国情发展的道路,才是独立之本,发展之源。
结束语
“路漫漫其修远兮,亚非拉人民将上下而求索”
且听下回分解:第16课《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