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48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复习课件(共48张PPT)

资源简介

(共48张PPT)
第三单元复习
字词积累
直窜
脑髓
渊博
确凿
云霄
鉴赏
蝉蜕
菜畦
油蛉
直窜
皂荚
斑蝥
桑葚
倘若
轻捷
直窜
珊瑚
质朴
啄食
和蔼
恭敬
质朴
倜傥
盔甲
绅士
人迹罕至
人声鼎沸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窜( ) 觅( ) 跪( ) 确凿( ) 皂荚( ) 桑椹( ) 长吟( ) 云霄( ) 油蛉( ) 斑蝥( ) 倘若( ) 脊梁( ) 后窍( ) 纳凉( ) 脑髓( )
秕谷( ) 系绳( ) 啄食( ) 书塾( ) 质朴( ) 攒成( ) 宿儒( ) 蝉蜕( ) 戒尺( ) 狗窦( )
厥土( ) 盔甲( ) 锡箔( ) 绅士( ) 拗过去( ) 金叵罗( ) 人迹罕至( ) 倜傥( ) 淋漓( ) 和蔼 博学
人声鼎沸( ) 渊博 鉴赏 轻捷 恭敬 消释 绣像
cuàn
mì
guì
záo
jiá
shèn
yín
xiāo
líng
máo
tǎng

qiào

suǐ


zhuó
shú

cuán

tuì
jiè
dòu
jué
tì tǎng
lín lí
kuī

shēn
ǎo

hǎn
dǐng
字词积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散文集《 》,是我国伟大的 、思想家、 鲁迅的作品。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文学奠基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代表作有小说集《 》、《 》《故事新编》,散文集《 》,散文诗集《 》,杂文集《 坟 》《 》《 》
朝花夕拾
文学家
革命家
周树人
豫才
狂人日记
呐喊
彷徨
朝花夕拾
且介亭杂文
野草
热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形成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文章从题目中可以看出写了两个部分内容,先写 ,后写 。写作顺序是 。
根据课文内容,文章内容可概括为:百草园里赏景捕鸟听故事,其乐无穷;
三味书屋习字作画读课文,别有情趣
百草园
三味书屋
空间顺序
百草园是作者儿时的乐园,乐在 、 和 。
百草园的美景
美女蛇的传说
雪地捕鸟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啪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臃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像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像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要好得远。
文章第二段主要描绘百草园的美景,景物描写层次分明,从描写的对象看,先写 ,后写 ,再写 ;从描写的范围看,是先写 再写 ,从感官的角度看,既有视觉,又有 、触觉、 。描写菜畦、桑葚,突出它们的 ;描写皂荚树、木莲的果实、何首乌的根,突出它们的 ;描写蝉、油蛉、蟋蟀,突出它们的 ;描写黄蜂、叫天子,则突出它们的 ,使我们感到百草园确实是色彩斑斓、生机勃勃。
静物
动物
静物
整体
局部
听觉
味觉
颜色
形状
声音
动作
“______开一块雪,______出地面,用一枝短棒______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______些秕谷,棒上______一条长绳,人远远地______着,______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______,便______住了。”









《再塑生命的人》是 国著名聋哑盲女作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 (1880-1968)的作品。她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美国十大英雄偶像,荣获“总统自由勋章”等奖项。主要著作有 、 《我的老师》等。

海伦 凯勒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我的生活》
莎莉文老师是一个 、 、 、 的老师。
海伦是一个 、 的女孩。
热爱学生
教育有方
循循善诱
善良和蔼
聪明好学
热爱生活
《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感慨( ) 抚弄( ) 绽开( ) 赠送( ) 争执( )
拼凑( ) 浸满( ) 搓捻( ) 小心翼翼( )
惭愧( )疲倦不堪( ) 混为一谈( ) 花团锦簇( )
恍然大悟( ) 悔恨 激荡 奥秘 摸索 企盼 截然不同
不求甚解 油然而生 所作所为 美不胜收 捡
kǎi
cuō niǎn

zhàn
zèng
zhí
còu
jìn
juàn
hùn


huǎng
cán kuì
字词积累
字词积累
截然不同
疲惫不堪
小心翼翼
怦怦直跳
不求甚解
混为一谈
恍然大悟
油然而止
悔恨莫及
花团锦簇
美不胜收
孔子,名丘,字 , 时期鲁国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论语》儒家经典著作,四书之一。是记录 的一部 著作,共20篇。内容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以及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等。
四书:《论语》《 》《 》和《 》;
五经:《 》《 》《 》《 》和《 》,简称为“诗、书、礼、易、春秋”。
仲尼
春秋
儒家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语录体
孟子
大学
中庸
诗经
尚书
礼记
周易
春秋
《论语》十二章
字词积累








《〈论语〉十二章》
愠( ) 罔( ) 殆( ) 箪( ) 肱( )论语( ) 笃志( ) 好之者( ) 吾日三省( )
传不习乎( ) 逝者如斯夫( ) 逾矩
yùn
wǎng
dài
dān
gōng
lún

hào
xǐng
chuán

字词积累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4.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对自己的学业)有疑惑。”
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做我的老师,选择他好的方面来学习;(看到)他不好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也具有的缺点。
孔子在河边感叹道:“逝去的一切像河水一样流去,日夜不停。”
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
古诗文积累
1.子曰:“ ,可以为师矣。”
2.《论语》中曾子认为每天都要多次自我反省,其中“ ”一句,是反省和朋友交往是不是能做到诚实守信。
3.《<论语>十二章》中告诉我们要珍惜时间的句子:“ , 。”
4.缺少思考的学习往往盲目,一味思考停止学习则常常陷入疑惑。这个意思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句子表达即“ , ”。
5.《<论语>十二章》中论述学习和思考辩证关系的语句是: , 。
6.《〈论语〉十二章》中表示在生活中,我们要向有长处的人学习的句子是: , 。
7.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正如《〈论语〉十二章》所说: ,

必有我师焉
三人行
温故而知新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一、成分残缺  成分残缺常见的有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
(1)缺主语  
常考病句类型及题型集训
例:随着长沙地铁2号线的投入使用,使长沙人的未来与地铁密不可分。
(“随着……,使……”介词掩盖了主语,造成句子成分残缺)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2)缺宾语
例:糖就像烟草和酒精一样,是一种有潜在的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
(3)缺谓语
例:四月中旬,我们学校初中部作文比赛。
(在这个句子中,“是”是判断动词,作谓语;“一种有潜在的危害且容易让人上瘾”不能作宾语,补上“的东西”后句子就完整了。)
(此句缺谓语,应在“初中部”后加“举行”作谓语。)
1. 随着对各区县的实地调查,专家组对当地义务教育达标状况全面了解。
2. 通过开展关于“如何写作”的专题活动,使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学习教育。
题型集训
在“全面了解”前加“有了”。
去掉“通过”或“使”。
二、不合逻辑  不合逻辑是指表述中,或违反人们的逻辑思维,或违背了客观现实情况,或前后矛盾,或顾此失彼等。
(1)否定不当  例:没有谁不能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双重否定加反问,句子的意思成了“谁都没被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语意反了,应改成“没有谁不被‘最美老师’张丽莉的英雄事迹感动”)
(2)前后矛盾 例:李爷爷种的辣椒基本卖完了。
(3)分类不当 例:《变形计》播出后,社会各界纷纷向贫困山区的学生捐献衣物、文具、图书等学习用品。
(“基本”和“完”矛盾,应删去其中一个)
(“衣物”和“学习用品”是并列关系,互不类属。可以将“衣物”后面的顿号改为逗号)
1. 时代的变迁需要我们不断调整自我,但谁又能否认我们就不需要信守承诺呢?
2. 地铁作为一种高密度的交通运输工具,每公里的成本达6亿元人民币以上。
题型集训
将“否认”改为“认为”。
将“达”改为“在”(或将“以上”去掉)。
三、搭配不当
常见的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主、谓搭配不当
  例:童年时代小伙伴们快乐的歌声、活泼的身影,至今还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2)动、宾搭配不当
例:这种网络社交工具的广泛使用,加快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质量。
(“歌声”无法“浮现”)
(“加快”和“质量”搭配不当,可以将“和”改为“并提高了信息流通的”)
(3)主、宾搭配不当  
例:江南的薄雪是“滋润美艳之至”的季节。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在《出彩中国人》栏目中,让人眼花缭乱的歌声和绚丽的舞台赢得了广大观众的点赞。
(“江南的薄雪是季节”,搭配不当,可把“季节”去掉)
(“眼花缭乱”和“歌声”搭配不当)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5年2考)
  例:我们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虽然是爱的抚慰,往往还有做人的道理,处事的态度。
(6)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5年3考)
  例:能否杜绝“到此一游”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在于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虽然”应改为“不仅”。“虽然”和“但是”搭配,表转折;“不仅”和“还”搭配,表递进。此句是递进关系,故将“虽然”改为“不仅”)
(“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是一面性的,“能否”是两面性的。可删去“能否”)
1. 我国地大物博,不仅有秀美的山川还有优裕的自然资源。
2. 能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结合,是关系到企业良好运行,深入发展的关键。
题型集训
将“优裕”改为“丰富”。
删掉“能不能”。
四、重复累赘
句子结构完整,语义清晰,却使用了不必要的词语作句子的成分。
例: 湖南省图书馆开通24小时自助服务,平均每天接待读者约200余人次。
(“约”和“余”均表概数,造成句意累赘,应删去一个)
1.联合国环境署此前曾发布报告预测,到2020年中国废弃手机数量将比2015年增长大约5倍左右。
2. 《虎妈猫爸》这部电视剧之所以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热捧,其原因是因为剧中反映的孩子的教育问题很接地气。
删掉“大约”与“左右”中任意一个。
删掉“其原因”与“因为”中任意一个。
五、语序不当
  例:长沙市文明办开展与策划“我爱星城”的活动,得到市民很多的响应。
(应是先“策划”然后再“开展”)
题型集训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我们要发扬和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实现中国梦。
将“继承”和“发扬”调换顺序。
六、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指句子表达的意思不清楚、不明了。其表现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存在歧义。 例: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其他县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
(这句话没有写清是本县其他领导,还是其他县的领导。可以改为“3月30日,书记、副书记和本县其他领导出席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动员大会。”)
  二是指代不明。
  例:孔乙己一来,许多酒店的客人便都看着他笑。
(这句话没有写清楚“许多”是说酒店很多还是指酒店的客人很多。结合句意,这里指酒店的客人很多,故应将“许多”放在“酒店的”后面)
1.李经理和检测员小王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本轮测试结束之后,就可以排除危险项目了。”
2. 今天班长又在会议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
题型集训
将“他告诉他”改为“李经理告诉小王”或“小王告诉李经理”。
将“自己”改为“我”。
七、句式杂糅
句式杂糅是把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杂糅在一个句子之中,造成结构混乱,意思不清。
例:作品内容简介包括所诵作品的背景、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作品内容简介包括所诵作品的背景、内容、特色等方面”与“作品内容简介应从所诵作品的背景、内容、特色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两句杂糅,任选其一即可)
1.据银监会分析,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股市一路上涨的原因,主要在于投资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2. 宁泽涛在世锦赛夺冠,他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删掉“所致”。
将“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改为“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或“是个人拼搏奋斗取得的”。
题型集训
八、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包括词性使用不当,词义使用不当,词语的感彩使用不当等。
  例:计划于今年年底开放的长沙市“两馆一厅”将为市民的休闲时光提高浓浓的文化味。
(句中的“提高”在这里使用不当,应把“提高”改为“注入”)
1.中小学生应该选择肤浅易懂的读物培养自己的阅读兴趣。
2. 事情来得太过突然,致使她不能安静地判断这件事的好坏。
将“肤浅”改为“浅显”。
将“安静”改为“冷静”。
题型集训
  从病句类型入手辨析病句,这是病句复习的惯用办法。然而有些小技巧也不容忽视,它们在辨析病句时也常常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就介绍12种小方法:
一、发现介宾短语开头的句子,看是否缺少主语。
  在一个句子中,当介词或介词结构位于句首时,我们就应该仔细地分析这个句子的主谓宾等成分,如果没有主语,那就属于介词结构在句首掩盖主语的错误类型。这种类型的病句往往通过去掉句首介词来达到改正目的。
病句辨析十二“看”
常见的介词如下:
表示方式 经过、通过、根据、按照、以……
表示时间,处所 从、于、到、往、在、当、朝、向、自从、顺着、沿着、随着……
表示对象,范围 对于、关于、把、跟、与、同、给、和……
表示原因 由于、因为……
表示被动 被、叫、让、给、使……
表示排除 除、除去、除非……
  例:通过此次诵读经典诗文比赛,使同学们进一步了解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介词“通过”的误用掩盖了该句主语,应删去“通过”或“使”)
  二、发现句中有并列结构,看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里所说的并列结构,主要是指动词并列、名词并列以及形容词并列等。出现了并列结构,我们可以从是否符合逻辑、是否语序错位、是否搭配得当这三个方面去考虑。常见的并列句有以下几种形式:
用连词表示的并列 如“和”“与”“跟”“同”“以及”等。
用顿号表示的并列 常用于几个名词或动词之间。
用逗号表示的并列 常用于几个分句之间。
例: 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高尔基的《童年》,感触很多。
(语序有误,应先“阅读”再“讨论”)
三、发现具有两面意思的词语,如“是否”“能否”“优劣”“好坏”“成败”等,看前后是否对应。
一个句子如果出现“能否”“是否”“有没有”“成败”“好坏”“优劣”之类的两面词,就应分析该句是否存在两面与一面不搭配的语病。
例:是否高度重视人才,是长沙成为“全球竞争力提升速度最快的十座城市”之一的原因。
(两面对一面,应删去“是否”)
  四、发现句中有否定词,看它们是否因多次否定将意思说反了。
常见的否定词有以下几种:
常见否定词 不、无、没有、勿、未、否、非……
双重否定词 没有不、不能不、非……不可、不得不、难道不、不会不……
含否定意味的词 禁止、切忌、杜绝、避免、缺乏、防止、预防……
  例:2013年我国多地出现人感染H7N9型禽流感疫情,为了防止这种病毒不再蔓延,我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
(“我国政府采取强有力的应对措施”目的是为了“防止这种病毒蔓延”,所以应删去“不再”)
五、发现句中有“对”“对于”“关于”,看它们是否混用或主客体是否颠倒。
  例:株洲近几年的变化对于广大市民是非常清楚的。
(主客颠倒,应改为“广大市民对株洲近几年的变化是非常清楚的”或“株洲近几年的变化对于广大市民来说是非常清楚的”)
六、发现代词,看是否指代不清。
  例:班会课上,李明建议开展读书活动,王蕾建议开展影评活动,我同意他的意见。
七、发现数词和表约数的词连用时,看是否造成矛盾。
  例:日本磁悬浮列车每公里成本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德国磁悬浮列车超过4亿元,国内现有磁悬浮列车也在2亿元左右。
(“他的意见”中“他”指的是“李明”还是“王蕾”,没说清楚,犯了指代不明的错误)
(“达9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达”和“以上”矛盾,可以将“达”改为“在”,或者去掉“以上”)
八、发现用“是”表判断的句子,看主宾搭配是否恰当。
  例:他的籍贯是湖南郴州人。
(该句是判断句,主语是“籍贯”,宾语是“人”,搭配不当。可改为“他的籍贯是湖南郴州”或“他是湖南郴州人”)
九、发现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同倍数搭配出现时,看是否犯了不合逻辑的语病。
缩小、减少、降低等词语往往同百分数或分数相搭配。不能和倍数连用。
例: 经过环保部门的大力整治,我市的空气污染指数降低了两倍。
(“降低”不能和倍数连用,应将“两倍”改为“百分之五十”)
十、发现“不管”或“尽管”,看是否将两词误用。
  例: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还是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不管”后面的词语是不确定的,或选择性的,常常有“怎么”“多么”“还是”等词语;“尽管”后面的词语是确定的,不能有选择性,应将此句的“不管”改为“尽管”)
十一、发现关联词,看是否出现关联词搭配不当、关联词错位等语病。
  例:尽管吴汉是北京地区历史上的著名人物,但北京人对于吴汉的生平故事,应该知道得特别清楚。
关联词语使用不当,应将“尽管……但”改为“因为……所以”,表因果
十二、看到动词不放过。
  读到一个句子时,就应有意识地思考,这个句子中的动词能不能带宾语,能带什么样的宾语,动词和主语、宾语或修饰语能否搭配。
  例:一个人找准了人生的起点,就等于降低了与成功的距离。
(搭配不当,可以把“降低”改为“拉近”)
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