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马街中学校2025届九年级下学期中考二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 年四川省泸州市合江马街中学中考语文二模试卷 注意事项:
1. 本试题分第Ⅰ 卷和第Ⅱ 卷。第Ⅰ 卷Ⅰ 至 6页,第Ⅱ 卷 7至 8页。
2. 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用 2B铅笔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其余各题用
0. 5毫米黑色墨迹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3. 全卷满分 120分,考试时间 120分钟。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 卷(阅读题,共 63分)
一、现代文阅读。(25分)
(一)(10分)
【材料一】
冬奥火炬 “ 飞扬 ” 的外壳选用分量轻的耐高温碳纤维及复合材料,再加上三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将 高性能纤维编织成目前这样具有复杂形状的优美整体,呈现出 “ 轻 ” “ 固 ” “ 美 ” 的特点。
碳纤维,是应火箭、宇航及航空航天等尖端科技的需要而出现的,有着其他材料无可比拟的优点。由 于密度小,碳纤维复合材料与钢类金属件相比,减重效果可达到 60%~80%,比许多金属材料还要轻,会大 大减轻火炬手在传递火炬过程中的压力,减少意外的发生;碳纤维强度高,是同等截面钢材的 7~ 10倍, 热膨胀系数接近于零,甚至可为负值,这意味着火炬更加耐热,能够承受住火焰的炙烤而不变形,可以抵 御紫外线的伤害,有很强的耐腐蚀性能。碳纤维材质还具有耐磨、耐冲击等优势。
“ 飞扬 ” 采用中国航天液氢液氧发动机技术,火炬燃烧罐也以碳纤维原料为主,燃烧材料首度采用氢
气,清洁环保,且可以循环使用。以氢气为燃料,可以实现零碳排放,这秉承了火炬设计中绿色、可持续 的理念,更好地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融合在了一起。
(选自《知识就是力量》 2022 年第 1 期,有删改)
【材料二】
旋转上升,划出一道优美曲线,有如丝带飘舞,最后化为顶端的熊熊火焰。“ 飞扬 ” 内火炬造型十分 飘逸优美,却给制造厂商带来不小的挑战。
用碳纤维复合材料制作奥运火炬,这是世界首创。在生产车间,由石油产品加工而成的这些黑色丝
束,每一束都包含着 12000根碳纤维丝。接下来,利用三维立体编织机,便能像织毛衣一般,将一丝一
线,织成火炬的外衣。这次火炬的形状非常特殊,它是一个多曲面的空间体,要把它优美的曲线呈现出
来;就要用到三维编织工艺,因为传统的工艺很难呈现出火炬的复杂多面,它是艺术和科技的融合。织出 的外衣仅仅是火炬柔软的 “ 骨架 ” ,再向里面注入特殊树脂,固化成型后才能成为坚实的外壳。
接下来的工序是打磨、喷漆,然后利用激光雕刻,刻出火炬身上 1268个装饰图案。目前单支火炬的镭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雕时间大概是 30分钟,它最下面的祥云是凸起的,但是渐变完之后的雪花是凹下去的。所以,从凸到凹, 还要在整个复杂的渐变过程上实现一次镭雕。
为保证火炬外观一致,需要自动机器人为其喷涂上色,再经人工贴上 0. 8毫米的冬奥会会徽,火炬外 壳才初具雏形。
(选自《黑科技满满!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是这样制成的》,有删改)
【材料三】
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整体形象景观的核心理念取自“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火炬设计也,遵从了这一理念。与 2008年的火炬相比。这次的火炬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创新的力量,就 源于崇尚“ 道法自然 ”的中国传统文化:
——“ 飞扬 ”整体造型源于叶子,自然界的流线力量充满生机; ——氢取自水,燃烧后又会变成水,暗合中国传统虚实相生概念; ——火炬的拆装就像中国传统的孔明锁,需要特定角度方能开合。
火炬整体外观与北京 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主火炬塔形态相呼应,体现了“ 双奥之城 ”的传承与发扬。 自下而上从寓示吉祥的祥云纹样逐渐过渡到剪纸风格的雪花图案,旋转上升,如丝带飘舞,最后呈现为飞 扬的火焰。祥云传达吉祥的寓意,是北京奥运会的延续;雪花表现冬奥会的特征,是北京 2022年冬奥会的 创新。
北京冬奥会火炬为红色与银色,寓意冰火相约,激情飞扬。红色线条随火炬转动而上下贯通,象征着 激情的冰雪赛道,也代表着永恒的火种,光明向上,表达了人类生生不息、向往和平、追求卓越的期望和 奥林匹克运动的力量。
(选自《北京冬奥火炬“飞扬”亮相,两大化工“黑科技”环环相扣》,有删改)
1 .(3 分)材料二画线句子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请分析其作用。
2 .(3 分)“飞扬”火炬“将艺术设计与科技创新副融合在了—起”。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三简要分析“飞扬”在 “科技”与“艺术”两方面的创新体现。
3 .(4 分)上述三则材料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冬奥火炬“飞扬”的?请简要概括。
(二)(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师父江子
①那一年暑假,我中考放假在家无聊,且对考上高中毫无把握,就开始寻思着读书之外的路。所谓 读书之外的路,不外乎是学一门手艺,做一名手艺人。
②赣中地区的手艺不少,比较普遍的是泥瓦匠、木匠、篾匠、剃头匠、杀猪匠。泥瓦匠要忍受风吹 日晒,木匠要使大力,剃头老要站着,杀猪更是力气活。做篾匠不太费力,风吹不着雨淋不着,而且吃喝
不愁,伙食是差不了的,村里的篾匠每出门一段时间,回来必皮毛光彩。
③于是我向父亲毛遂自荐。他迟疑了一会儿,最终带上了我。父亲的篾匠活做得好。他做的篾席
子,七年八年不会坏。他打的簸箕、箩筐、晒垫,都经久耐用,而且美观。凭着这手艺,父亲成了远近闻 名的篾匠大师傅,手下有不少徒弟。
④那是在一个有月光的夜晚,我们一行人——我和父亲,父亲的两个当上了师傅的大徒弟——从家 乡出发,在三里路远的西沙埠码头过赣江的趸船上拦到了一辆拖拉机。听着哐当哐当的车响,看着月光下 丘陵阴影重重如野兽奔腾,我们向着我们此行的目的地、田地资源丰富的赣江以东奔去。
⑤从赣江以西的我们村到目的地赣江以东的双村也就三十多里地,我们在一个镇上下了车,然后徒 步半个小时左右就到了。我们的到来,引起了村民们的一阵骚动,看得出父亲他们在这里的人缘不错。父 亲与人们谈天说地,说农药化肥,说庄稼耕作,间或说几句当地方言,完全是一副精明能干、热情活泛的 样子,与在家乡的笨嘴拙舌完全不可同日而语,让我十分吃惊。
⑥有人看到陌生的我,问父亲是否新带的小徒弟。父亲点了点头,算是默认。我们中其他人都心照 不宣,没有将我和父亲的真正关系说破。
⑦第二天一早我们就开始上工。我开始了真正的篾徒的生活。
⑧篾匠这一行最常见的场景,就是师傅坐着刮篾,后面一个小徒儿拉着十几米的篾片来回跑。我每 天到一个新的主人家,先等着师傅把竹子破开,然后来回跑着拉篾,一两个小时下来,常常累得全身是 汗。
⑨拉完蔑,师傅们忙着干织造的大活儿,我就或蹲或坐,对着破了的晒垫、席子、箩筐,用新的篾 片,修补着上面的破绽。老实说开始的几天,我的感觉是新奇的,想想自己很可能一辈子就干这个,我不 免对手中的工作有了仪式感。为了让自己很快地像一个蔑徒,我煞有介事地学着师傅们的口吻粗野地说 话,还学着喝上了酒。我大大咧咧痞里痞气的样子,让师傅们直摇头。
⑩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过多久,我开始有了深深的厌倦。 ——我是父亲的儿子的消息不知怎么被当 地人知道了。父亲因此受到当地人的揶揄。是呀,在人们的观念里,父亲做篾,儿子也做篾,这个家庭, 还有多少奔头呢。
⑩我想父亲一定十分恼怒。因为我看着他手艺间隙抽口烟时,眉头比以前皱得更厉害了,对我更是 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
而我依然吊儿郎当。我何必去看他的脸色呢。
可父亲终于忍不住了。那次我们全在一户人家上工。我拉完篾后去修补一个破了角的箩筐。那其 实是有难度的活计,用于修补的篾片从箩筐角的这个面出来,必须在另一个面找到对应的路径。我手中的 篾片一再踌躇,然后自以为是地插入了一个错误的轨道之中。 一片篾片错了就满盘错,最终这个箩筐的角 被我补得漏洞百出。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父亲远远地发现了我的错误(我怀疑他一直在偷偷看着我),开始骂骂咧咧,最后火气越来越大, 大声历数我的种种不是,我的倔劲儿上来了。我也忍了好久呢。我把箩筐掷于一旁,说我不干了。父亲更 气了。他手上的动作幅度越来越大,口里骂着:“ 你现在就滚!
⑥我毫不分说起身丢下工具就往外走。我的泪水流了下来。为了不让别人看见我的泪水我开始奔
跑。然后我听到了后面的喊声。“ 你回来。不要跑!我们过两天再回!” 那是我的师傅,也是我的父亲。他 的声音已经远不是刚才的暴跳如雷,而是虚弱得像是在求饶。
⑩我终于又回到了课堂,做了一名初三的复读生。我才十五岁,可经过了那一段生活,我一改过去 的顽劣,变得老成持重,不苟言笑。 一年后我的努力有了回报。我考上了师范,成了一名端上了国家饭 碗、让父亲在他的赣江以东的事主们面前倍有脸面的人。
那段日子早已成为了往事。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到知天命之年的人了。我的父亲也早已是古稀之年 的老者。可那段经历,依然嵌在我们的生命里。这么多年来,每到除夕团圆饭,我家餐桌上有个仪式必不 可少:我倒上满满一杯酒,向着父亲喊着 “ 师父 ” ,然后一饮而尽。而父亲总是满脸凛然端起杯子,抿上 两口,仿佛当年做篾时,他端坐首席表情平静,而所有人,都自觉向他俯首称臣。
4 .(4 分)通读全文,用精炼的语言补全下面表格。
情节 父亲的表现
① 迟疑
当地人问及“我”小徒弟的身份 ②
③ 眉头紧皱,对“我”爱搭不理
“我”修补的箩筐,漏洞百出 ④
被父亲数落,“我”负气出走 背后呼喊似在求饶
5 .(3 分)请根据提示,品读下面词句的表达之妙。
可那段经历,依然嵌在我们的生命里。(提示:“嵌”字的表达效果)
6 .(4 分)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7 .(4 分)学校文学社刊物《文萃》设有“人间亲情”“成长感悟”等栏目。你会向哪个栏目推荐本文?请从选 材和主题角度,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二、古诗文阅读。(31分)
(一)(17分)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
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 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 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 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张丐曰:“ 臣请令鲁中立。”乃为齐见鲁君①。鲁君曰:“齐王惧乎?” 曰: “非臣所知也,臣来吊② 足下。”鲁君曰:“何吊?” 曰:“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鲁君 曰:“子以齐、楚为孰胜哉?”对曰:“鬼且不知也。”“然则予何以吊寡人?” 曰:“齐、楚之权敌也,不用有鲁与 无鲁。足下岂如令众而合③ 二国之后哉!楚大胜齐,其良士选卒必殪④ ,其余兵以待⑤ 天下;齐为胜,其 良士选卒亦殪。而君以鲁众合战胜后,此其为德也亦大矣。”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节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注:①鲁君:鲁国国君。 ②吊:悼念死者。 ③合:联合。 ④殪(yì):死。⑤待:防备,抵御。
8 .(3 分)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赐福,保佑
B .小大之狱 ,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监狱
C .楚将伐齐,鲁亲之,齐王患之 患:忧虑,担忧
D .鲁君以为然,身退师 身:亲自
9 .(3 分)下面各句中加点的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乃入见/乃为齐见鲁君
B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 以分人/子 以齐、楚为孰胜哉 C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君之谋过矣
D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
10 .(3 分)选出对【甲】【乙】两段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甲文通过记叙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表现了曹刿忠君爱国的精神和卓越的军事才能,刻画了一位 出身下层而深谋远虑的谋士形象。
B .乙文通过叙述张丐主动出使,劝说鲁国国君撤兵的故事,表现了他高超的外交才能。
C .甲、乙两文都是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甲文强调取信于民并运用正确的战术才能取得战争胜利, 乙文则说明只有获得别国的帮助才能取胜的道理。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D .甲、乙两文都运用对话描写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甲文中主要描写曹刿与鲁庄公 对话,乙文中主要描写张丐与鲁君对话。
11 .(8 分)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 1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 2 )君之谋过矣,君不与胜者而与不胜者,何故也?
(二)(8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各题。
饯别王十一① 南游 刘长卿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苹②。
【注释】①王十一 :名不详,排行十 一。②白苹:水中浮草,花白色,故名。
12 .请发挥想象,描绘颈联所呈现的画面。
13 .古诗词中“泪”的意蕴丰富,请分析本诗中的“泪”与下列诗句中的“泪”所表达的情感。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三) 古诗文默写。(6分)
14 .默写填空
( 1 )子在川上曰: ,不舍昼夜。”(《论语·子罕》)
( 2 )青青子衿, 。(《诗经·郑风》)
( 3 ) ,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
( 4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虽有嘉肴》)
( 5 ) , ,必以情。(《曹刿论战》)
三、名著阅读。(7分)
15 .(本题 7 分)名著阅读,回答后面各题。
回到车厂,他懊悔了两天。 ……睡了两天他把车拉出去,心中完全是块空白,不再想什么,不再希望 什么,只为肚子才出来受罪,肚子饱了就去睡,还用想什么呢,还用希望什么呢?看着一条瘦得出了棱的 狗在白薯挑子旁边等着吃点皮和须子,他明白了他自己就跟这条狗一样,一天的动作只为捡些白薯皮和须 子吃。将就着活下去是一切,什么也无须乎想了。
( 1 )文中的“他”是谁?
( 2 )在整部作品中,“他”的性格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第Ⅱ 卷(积累表达题,共 57分)
四、积累与运用。(17分)
16 .(本题 3 分)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虐待( nüè ) 诡谲 伫立睥睨( zhù ) 雕粱画栋
B .拾掇( duδ ) 鼎盛 商贾名流( gi) 哗众取宠 C .憋闷( biē ) 幌子 垂头丧气( sànɡ) 名噪京师 D .囫囵( lún ) 砧板 翘首以待(qiáo) 赫赫洋洋
17 .(本题 3 分)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1 月 26 日,篮球巨星科比坠机罹难的消息传出,众多球迷对此无法接受,潸然泪下。
B .因被网传具有“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效果,双黄连口服液一时成为炙手可热的商品。 C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驰援湖北的动员令发出后,李杰首 当其冲 ,争先报名。
D .南宁市多家景区和主题乐园为响应有序推进复工复产的号召,苦心孤诣地推出各种优惠活动。 18 .(本题 3 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能否具有良好的心态、审慎的态度,是一个人成功的关键。
B .与别人相处时,我们要尊重对方,切忌不要强迫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
C .为了提高大家阅读的兴趣,我校文学社开展了一系列的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D .《简·爱》描写了一个谦谨、坚强而有独立精神的女性的形象,在英国文学妇女画廊中独树一帜。
19 .(本题 8 分)下面是同学们为本次戏剧节设计的海报。
( 1 )请任选一种字体临写本次戏剧节的主题“人生大舞台”。( 4 分)
( 2 )请你参与下面的讨论。( 4 分)
李乐说:“第一张海报好,上面一个人物面具,一个人物脸谱,一看就知道与戏剧有关。”
试卷第 1 页,共 3 页
孔舒说:“我觉得第二张海报更好,画中博士帽顶着书本,本次的节目大都来源于课本。”
我说:“ 。”
五、作文(共 40分)
20 .(本题 4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 好玩儿 ”是每个人心中所愿,“ 好玩儿 ”不等于贪玩。其实,只要有心,只要用心万事皆可“ 玩 ” 出智慧,“ 玩 ”出趣味,“ 玩 ”出性格,甚至创新意识尽在“ 玩 ” ,天下难事偏要“ 玩 ”……仔细想想,生 活中有哪些让你觉得“ 好玩儿 ”的人和事?
请以“ ,真好玩”为题,写一篇不少于 600 字的作文。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文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如需 出现真实的县(市、区)名、校名、人名等,请用××代替;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
1 . ①将火炬的碳纤维材料部分比作“织出的外衣” ,是火炬的“骨架” ,生动形象,通俗易懂。②形象地说 明了火炬外壳的组成与结构特点,也突出了碳纤维材料在火炬外壳制造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2 . ① “科技”创新:“飞扬”的外壳采用了碳纤维、复合材料及三维立体编织成型技术,呈现出“轻”“ 固”“美"的 特点;燃烧材料采用氢气,清洁环保,且可以循环使用,秉承了火炬设计中绿色、可持续的理念; ② “艺 术”创新:“飞扬”的设计既是传承,又是创新,创新的力量源于崇尚“道法自然”的中国传统文化,并赋予了 “飞扬”新的寓意。
3 . ①材料一是从火炬“飞扬”使用的材料、燃料及其特点方面来介绍的;②材料二是从火炬“飞扬”的生产制 作过程方面来介绍的;③材料三是从火炬“飞扬”的设计理念及传递的思想文化(或“寓意”)方面来介绍
的。
4 . “我”中考失利,决定跟父学艺 点头默认 当地人知道“我”的身份,父亲受到揶揄 骂 骂咧咧,暴跳如雷
5 .这里用一个“嵌”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那年暑假做篾匠学徒经历的印象之深,以及这次经历对 “我”的人生意义和影响之大。
6 . ①手艺精湛。父亲做的篾席子等器具不仅结实耐用,而且美观。 ②精明能干、热情活泛。父亲受到当 地人欢迎,与他们谈天说地,聊农事。 ③爱子情切。在“我”的请求下带“我”外出做篾匠学徒,默默关注 “我”的一举一动。
7 .示例一 :“人间亲情”栏目。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我”因中考不理想而随父出门做篾匠学徒 时,与父亲之间发生的故事;从主题角度看,文章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深深的爱,以及“我”后来对父亲的理 解和感激。
示例二:“成长感悟”栏目。理由:从选材角度看,文章叙述了“我”因中考不理想,决定跟父亲做篾匠,体验 过艰辛的篾匠学徒生活后重返校园,一改往日的顽劣,努力学习终有所成的成长经历;从主题角度看,文 章以“我”的成长经历,揭示了只有经历生活的磨炼才能迅速成长的道理。
8 .B 9 .A 10 .C 11 .( 1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 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2 )君王的谋划错了,君王不帮助胜利者而去帮助失败者,这是 什么缘故呢?
12 .烟波浩渺的江水上一叶孤帆正在渐渐远行消失在视线中,朦胧的落日余晖下你将欣赏着五湖春色的美 好。
13 .本诗诗人看着友人离开,“挥手泪沾巾”表达了离别的不舍与惆怅。《春望》中诗人看到国破山河的景
象,触景生情,采用拟人的手法,花也为之落泪,鸟也为之惊心,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凉与伤痛,以及对
答案第 1 页,共 2 页
国家前途的担忧之情。《逢入京使》中诗人看到“故园”渐渐远去“泪不干” ,表达了对故乡的不舍和思念之 情。
14 . 逝者如斯夫 悠悠我心 报君黄金台上意 教然后知困 小大之狱 虽不能

15 .( 1 )祥子
( 2 )理想一次次破灭,他从一个拥有梦想的坚忍的老实人,变成了一具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 行尸走肉。
16 .C
17 .A
18 .D
19 .( 1 )书写正确,临写相似度高,工整、美观。( 2 )示例 1 :正如你们所说,两张海报确实各有特色。 两相比较,我投第一张一票,人物脸谱加上主题词“人生大舞台” ,引发我们思考戏剧的价值取向:反思人 生,反映社会生活。示例 2 :我比较赞同第二张海报,正如孔舒说的,我们的剧目大都来自课本,另外, 举办戏剧节的目的不仅仅是希望大家能演好节目,更重要的是促进大家更多地亲近书本,走进经典。
20 .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