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2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知识点一 水的利用与散失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__ __,该区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植物的吸水面积。(2)植物体内水的运输2.输导组织(1)主要存在于根、茎、叶脉。(2)导管(死细胞):向上输送水和无机盐。(3)筛管(活细胞):向下输送有机物。3.植物的蒸腾作用(1)概念: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__ 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3)叶片的结构(4)__ __: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是蒸腾作用的“__ __”,也是气体交换的“__ __”。(5)蒸腾作用的意义:可以拉动__ __在体内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在炎热的夏天,能__ __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过高的气温灼伤。★移栽树木需注意以下问题。①__ __:目的是保护根毛。②__ __:降低温度。③__ __:减少蒸腾作用失水。④__ __: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观察叶片的结构1.将新鲜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3.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5.用显微镜观察。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氧气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__ __,利用__ __,把__ __和__ __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__ 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 __的过程。3.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__ __,也是将__ __转变为__ __的__ __。5.种植作物时,应当__ __。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变量分析:对叶片上、下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让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2.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避免叶片内残余淀粉干扰实验结果。3.酒精能够溶解叶绿素,但由于酒精的沸点较低,要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1.实验过程第一步:暗处理。将植物体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第二步:将两片大小相同,生长健壮的叶用集气瓶罩住,一瓶内放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瓶内放等量的清水。 第三步: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将叶片置于小烧杯中,用酒精水浴加热。 第四步:将叶片置于培养皿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2.变量分析:一组集气瓶中放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组放清水的目的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3.实验现象: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集气瓶中植株的叶片不变蓝,放清水的集气瓶中植株的叶片变蓝。4.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知识点三 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公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2.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了。3.呼吸作用实质:分解__ __,释放能量。4.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植物根部__ __,满足__ __的需要;在储存粮食时,保持__ __和__ __,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储藏蔬菜、水果时,__ __或__ __,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 装置 现象 结论甲保温瓶中放萌发的种子,乙保温瓶中放煮熟的种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 甲保温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乙保温瓶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甲瓶中放萌发的种子,乙瓶中放煮熟的种子,将燃烧的蜡烛伸入瓶中 甲瓶内的蜡烛熄灭,乙瓶内的蜡烛继续燃烧 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瓶中放萌发的种子,然后向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知识点四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2.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为植物提供运输水和__ __的动力;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2)对自然界的意义: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补充地下水;降低环境温度。3.植物参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4.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__ __。5.实现碳中和的措施(1)实行节能减排、能源转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2)植树造林,进行生态保护,通过植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还可以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3.2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知识点一 水的利用与散失1.植物对水的吸收和运输(1)根吸收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__成熟区__,该区有大量的根毛,扩大了植物的吸水面积。(2)植物体内水的运输2.输导组织(1)主要存在于根、茎、叶脉。(2)导管(死细胞):向上输送水和无机盐。(3)筛管(活细胞):向下输送有机物。3.植物的蒸腾作用(1)概念:水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2)__叶片__是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3)叶片的结构(4)__气孔__:由一对半月形的保卫细胞围成,是蒸腾作用的“__门户__”,也是气体交换的“__窗口__”。(5)蒸腾作用的意义:可以拉动__水和无机盐__在体内运输,保证各组织器官对水和无机盐的需要;在炎热的夏天,能__降低__叶片表面的温度,避免被过高的气温灼伤。★移栽树木需注意以下问题。①__带土移栽__:目的是保护根毛。②__傍晚或清晨移栽__:降低温度。③__剪掉大部分枝叶__:减少蒸腾作用失水。④__挂营养液(无机盐)__:维持植物的正常生长。观察叶片的结构1.将新鲜叶片平放在小木板上。2.捏紧并排的双面刀片,迅速切割叶片。3.刀片的夹缝中存有切下的薄片。要多切几次(每切一次,刀片要蘸一下水),把切下的薄片放入水中。4.用毛笔蘸出最薄的一片,制成临时切片。5.用显微镜观察。课本P27 【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 (2)×二、拓展应用(1)防止试管中水蒸发,避免影响实验结果。(2)A枝条所在试管液面下降较大,B枝条所在试管液面基本保持不变。A枝条叶片多,叶片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的水多。知识点二 光合作用1.光合作用公式二氧化碳+水+氧气2.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__叶绿体__,利用__光能__,把__二氧化碳__和__水__合成为储存着能量的__有机物__(如淀粉),并且释放出__氧气__的过程。3.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__“车间”__,也是将__光能__转变为__化学能__的__“能量转换器”__。5.种植作物时,应当__合理密植__。一、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1.变量分析:对叶片上、下部分遮光的目的是让叶片的遮光部分与未遮光部分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光。2.暗处理的目的是将叶片内的淀粉运走或耗尽,避免叶片内残余淀粉干扰实验结果。3.酒精能够溶解叶绿素,但由于酒精的沸点较低,要水浴加热,不能直接加热。二、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1.实验过程第一步:暗处理。将植物体在黑暗处放置一昼夜。 第二步:将两片大小相同,生长健壮的叶用集气瓶罩住,一瓶内放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瓶内放等量的清水。 第三步:放在阳光下照射几小时,将叶片置于小烧杯中,用酒精水浴加热。 第四步:将叶片置于培养皿中,漂洗后滴加碘液染色。2.变量分析:一组集气瓶中放氢氧化钠溶液,另一组放清水的目的是形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3.实验现象:放氢氧化钠溶液的集气瓶中植株的叶片不变蓝,放清水的集气瓶中植株的叶片变蓝。4.得出结论: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课本P36 【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二氧化碳+水+氧气2.D二、拓展应用1.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因为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所以增加二氧化碳浓度有助于提高光合作用效率,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2.(1)金鱼藻距离光源越近,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就越多。金鱼藻光合作用受光照强度影响。(2)基本不产生气泡。3.叶绿素是绿色植物叶绿体中含量较多的色素,叶绿素只有在光下才能形成,白菜和甘蓝露在外面的叶片是绿色的,而越往里面颜色越发白,这些都说明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密切联系。提出问题:叶绿素的形成是否与光有关?作出假设: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设计对照实验时,要坚持变量唯一原则,此实验的变量为是否有光。实验步骤:随机选取生理状况相同的100株绿豆芽。将豆芽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50株。将A组放在有光条件下培养,B组放在无光条件下培养,其余条件完全相同且适宜。一段时间后观察豆芽的变化。预期结果:有光条件下绿豆芽保持绿色,无光条件下绿豆芽变为黄色。说明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知识点三 呼吸作用1.呼吸作用的公式+氧二氧化碳+水+能量2.呼吸作用的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用于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一部分以热量的形式散失了。3.呼吸作用实质:分解__有机物__,释放能量。4.呼吸作用原理的应用: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植物根部__得到充足的氧气__,满足__呼吸作用__的需要;在储存粮食时,保持__干燥__和__低温__,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储藏蔬菜、水果时,__降低温度__或__氧气浓度__,降低呼吸作用的强度。呼吸作用的探究实验实验设计 装置 现象 结论甲保温瓶中放萌发的种子,乙保温瓶中放煮熟的种子,各插入一支温度计 甲保温瓶中温度计的示数升高,乙保温瓶中温度计的示数不变 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甲瓶中放萌发的种子,乙瓶中放煮熟的种子,将燃烧的蜡烛伸入瓶中 甲瓶内的蜡烛熄灭,乙瓶内的蜡烛继续燃烧 呼吸作用消耗了氧气瓶中放萌发的种子,然后向瓶子里注入清水,打开阀门 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 课本P42 【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比较项目 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区别 部位 叶绿体 线粒体条件 光 与光无关原料 二氧化碳、水 氧气、有机物产物 氧气、有机物 二氧化碳、水能量转化 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能量 释放能量联系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是呼吸作用的原料,而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则是光合作用的原料;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而呼吸作用则将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形成能量的循环2.(1)√ (2)√ (3)√3.叶绿体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线粒体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出来,用于细胞的生命活动。二、拓展应用1.番薯和白菜进行呼吸作用会导致窖内温度升高,温度升高会导致呼吸作用加强,消耗农作物的营养,使农作物品质下降,通风可以降低温度,延长农作物的储藏时间。2.种子的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是适宜的温度、适量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充入氮气或二氧化碳、保持低温可以防止粮食发芽。霉菌等微生物的生长也需要适宜的温度,低温可以防止粮食发霉。虫子的呼吸需要氧气,在低温下不易存活,可以防止粮食被虫蛀。知识点四 植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植物可以为其他生物提供有机物。2.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1)对植物体自身的意义:为植物提供运输水和__无机盐__的动力;降低叶片表面的温度。(2)对自然界的意义:提高大气湿度,增加降水;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补充地下水;降低环境温度。3.植物参与生物圈的碳氧平衡。4.我国的植树节是每年的__3月12日__。5.实现碳中和的措施(1)实行节能减排、能源转型,如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力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2)植树造林,进行生态保护,通过植物吸收更多的二氧化碳。另外,还可以通过工程技术手段捕获和封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课本P50 【练习与应用】一、概念检测1.不正确,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在一定范围内,二氧化碳浓度增加会提高植物光合作用的速率,超过该范围,光合作用的速率不会增加。2.“黄河之水天上来”是指生物圈中的水通过蒸腾和蒸发到空中,遇冷凝结变成水后落下来,所以这句正确;而“奔流到海”是指江河的水汇集流入海洋,海洋中的水不会倒流入河,但海洋中的水,又会蒸发,以水蒸气的形式到达陆地上空,最终再以雨雪的形式从天上来到陆地,所以“不复回”是不正确的。二、拓展应用1.绿色植物作为生物圈中的生产者,它们制造的有机物,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如果没有绿色植物,食物链和食物网将会因为失去起点而解体,其他生物就会饿死。可以说,绿色植物是生物圈的基石。2.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3.2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 - 学生版.docx 3.2 植物体内的物质与能量变化.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