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 人体的营养知识点复习(含答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4.2 人体的营养知识点复习(含答案)人教版(2024)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4.2 人体的营养
知识点一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分类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备注
相同点 不同点
供能物质 糖类 ①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②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人体主要 供能物质 病人不能进食时常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脂肪 重要的备用 能源物质 人几天不进食,会消耗储存的脂肪,身体会明显消瘦
蛋白质 建造和修复身 体的重要原料 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应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非供能 物质 维生素 维护生命健康,调节作用 —
水 占体重60%~70% —
无机盐 调节代谢活动等 —
2.无机盐缺乏症
无机盐种类 缺乏时的表现
含钙的无机盐 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肌无力、骨痛等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3.维生素缺乏症
种类 缺乏症状
维生素A 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等
维生素B1 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叶酸(维生素B9) 巨幼红细胞贫血、胎儿神经管畸形等
维生素C 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是一类有机物,种类很多,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对其需求量也很小,但能参与很多生理过程,且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的。
★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补钙一般同时补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第七类营养素叫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外的复杂多糖,包括__纤维素__、__果胶__等,他们是植物细胞__细胞壁__的主要成分。膳食纤维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海藻和粮食(特别是粗粮)中,能结合大量的水,使肠道内的物质不至于太干燥;促进胃肠蠕动,利于排便;还可能是某些肠道菌群的重要“食物”。
课本P76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测试
(1)C D (2)蛋白质 
(3)由于食物D中脂肪、蛋白质、维生素E的含量极少,并且不含维生素A和维生素C,所以如果长期将食物D作为主要食物,人体可能会出现营养不良、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病症。
二、拓展应用
白圈代表人工配置的食物,黑圈代表加入了牛奶的食物。理由是在未更换食物之前,白圈大鼠体重增加不明显,更换食物之后,原来白圈的大鼠体重增加明显,而原来黑圈的大鼠体重增加不明显,甚至下降。
知识点二 消化和吸收
1.消化
(1)消化系统
①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促进了消化。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②咽和食管是食物的通路。
③胃可以蠕动、搅拌,初步消化__蛋白质__。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蛋白酶。
④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__胆汁__,不含__酶__。胆汁可以乳化脂肪,形成脂肪颗粒,扩大与酶的接触面积,促进对脂肪的消化。其中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胃腺、肠腺位于消化道壁内。
⑤__小肠__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⑥大肠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2)消化过程
(3)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淀粉最初在口腔中被消化;蛋白质最初在胃中被消化;脂肪最初在小肠中被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最后都是在小肠被彻底消化。
2.吸收
(1)概念:食物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进入__血液__的过程。
(2)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①长:5~6米,增加表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
②大:内表面具有__环形皱襞__和__小肠绒毛__(大大增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
③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毛细血管,且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很薄,只由__一层上皮细胞__构成,利于吸收。
④多: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会经血液汇集到__肝__。肝可以将暂时不用的__葡萄糖__合成为__糖原__储存起来。肝还可以将一些__有毒物质__转化为__无毒物质__。
★消化道中的消化腺、消化液与吸收没有直接关系。咽、食道和肛门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将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排遗。
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1.提出问题:__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是否有关系__?
2.作出假设:__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有关系__。
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__唾液淀粉酶__,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__淀粉没有甜味且遇碘变蓝__,麦芽糖有甜味且遇碘不变色。
3.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将其中两块用刀切碎(模拟牙的咀嚼),另一块不做处理。
(2)将馒头碎屑放在试管A中,注入2 mL唾液,并充分搅拌;将另一份馒头碎屑放在试管B中,注入2 mL清水,并充分搅拌;将馒头块放入试管C中,注入2 mL唾液,不搅拌。
(3)将试管放入盛有__37_℃__温水的烧杯中(目的是__模拟口腔温度__)。保温5~10分钟,取出并分别加入2滴碘液。
4.现象与结论
(1)现象与分析
①试管__A__没有变蓝色,是因为__淀粉被分解成麦芽糖__。
②试管__B__变蓝色,是因为__淀粉没被分解__。
③试管__C__变蓝色,是因为__淀粉没被完全分解。__
(2)得出结论:__馒头变甜与牙的咀嚼、舌的搅拌和唾液有关系__。
课本P84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1)× (2)√ (3)×
2.(1)淀粉在口腔中开始被消化;脂肪在小肠中开始被消化;蛋白质在胃中开始被消化。 (2)曲线Y。 (3)消化糖类、蛋白质、脂肪的酶。
二、拓展应用
提示:食物经过消化道的顺序是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围绕食物的消化过程,写出合理的科普小文章即可。
知识点三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__全面而平衡__的营养。
早中晚比例=__30%、40%、30%__。
2.为了给居民们提供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中国营养学会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将食物分为五类,用“__平衡膳食宝塔__”来表示比例关系。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针对一般人群的八条准则:①食物多样,__合理搭配__;②__吃动平衡__,健康体重;③多吃__蔬菜、水果、奶类、全谷、大豆__;④适量吃__鱼、禽、蛋、瘦肉__;⑤少__盐__少__油__,控__糖__限__酒__;⑥规律进餐,__足量饮水__;⑦会烹会选,会看__标签__;⑧__公筷分餐__,杜绝浪费。
针对学龄儿童(指从6周岁到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又增加了五条准则:①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②吃好__早餐__,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③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④多户外活动,少视屏(减少看电子屏幕)时间,每天进行__60分钟__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⑤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4.为保证食品安全我国颁布了《__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__》;为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施行《__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__》。
课本P89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
1.(1)× (2)× (3)√ (4)√ 2.D
二、拓展应用
1.不能。这是因为发霉、变质的残羹剩饭或饲料中的有毒物质会大量积累在家禽家畜的体内,这不仅影响了家禽家畜的生长发育,而且人吃了这样的家禽家畜,也会因有毒物质进入人体而危害自己的身体健康。
2.这种说法不科学。蔬菜水果上有“虫眼”,不能证明蔬菜、水果没有喷洒过农药。有“虫眼”的蔬菜、水果,可能是蔬菜、水果长虫后才打了农药,也有可能是虫子没有被农药杀死。
3.(1)不能。 (2)因为酸奶中含有产生乳糖酶的细菌,乳糖酶可以分解乳糖。 (3)少喝或不喝牛奶,少吃或不吃含乳糖的食物等。4.2 人体的营养
知识点一 食物中的营养物质
1.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
分类 营养物质 主要作用 备注
相同点 不同点
供能物质 糖类 ①组成细胞的主要有机物 ②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人体主要 供能物质 病人不能进食时常静脉注射葡萄糖溶液
脂肪 重要的备用 能源物质 人几天不进食,会消耗储存的脂肪,身体会明显消瘦
蛋白质 建造和修复身 体的重要原料 儿童、青少年以及伤病员应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非供能 物质 维生素 维护生命健康,调节作用 —
水 占体重60%~70% —
无机盐 调节代谢活动等 —
2.无机盐缺乏症
无机盐种类 缺乏时的表现
含钙的无机盐 儿童缺钙易患佝偻病;中老年人特别是妇女缺钙,易患骨质疏松症
含铁的无机盐 缺铁性贫血
含磷的无机盐 厌食、肌无力、骨痛等
含碘的无机盐 地方性甲状腺肿,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出现障碍
含锌的无机盐 生长发育不良,味觉发生障碍
3.维生素缺乏症
种类 缺乏症状
维生素A 夜盲症、皮肤干燥、干眼症等
维生素B1 神经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
叶酸(维生素B9) 巨幼红细胞贫血、胎儿神经管畸形等
维生素C 维生素C缺乏症(又称坏血病)、抵抗力下降等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等
★维生素是一类有机物,种类很多,大多数是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摄取。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人体对其需求量也很小,但能参与很多生理过程,且作用是其他营养物质不能代替的。
★脚气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脚气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
★补钙一般同时补维生素D,从而促进钙的吸收。
★第七类营养素叫膳食纤维,是指除淀粉外的复杂多糖,包括__ __、__ __等,他们是植物细胞__ __的主要成分。膳食纤维大量存在于水果、蔬菜、海藻和粮食(特别是粗粮)中,能结合大量的水,使肠道内的物质不至于太干燥;促进胃肠蠕动,利于排便;还可能是某些肠道菌群的重要“食物”。
知识点二 消化和吸收
1.消化
(1)消化系统
①口腔是消化系统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舌和唾液腺导管的开口。牙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促进了消化。唾液腺分泌唾液,含有唾液淀粉酶,初步消化淀粉。
②咽和食管是食物的通路。
③胃可以蠕动、搅拌,初步消化__ __。胃腺分泌胃液,含有盐酸和蛋白酶。
④肝脏是最大的消化腺,分泌__ __,不含__ __。胆汁可以乳化脂肪,形成脂肪颗粒,扩大与酶的接触面积,促进对脂肪的消化。其中唾液腺、胰腺、肝脏位于消化道外;胃腺、肠腺位于消化道壁内。
⑤__ __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
⑥大肠将食物残渣推向肛门。
(2)消化过程
(3)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淀粉最初在口腔中被消化;蛋白质最初在胃中被消化;脂肪最初在小肠中被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最后都是在小肠被彻底消化。
2.吸收
(1)概念:食物成分或其消化后的产物通过消化道进入__ __的过程。
(2)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①长:5~6米,增加表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
②大:内表面具有__ __和__ __(大大增加消化和吸收的表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
③薄:小肠绒毛内有丰富毛细血管,且管壁和小肠绒毛壁都很薄,只由__ __构成,利于吸收。
④多:有多种消化液(肠液、胰液和胆汁),利于消化。
★小肠吸收的营养物质大部分会经血液汇集到__ __。肝可以将暂时不用的__ __合成为__ __储存起来。肝还可以将一些__ __转化为__ __。
★消化道中的消化腺、消化液与吸收没有直接关系。咽、食道和肛门没有消化和吸收的功能。
★将食物残渣由肛门排出体外——排遗。
探究口腔对馒头的消化作用
1.提出问题:__ __?
2.作出假设:__ __。
实验原理:唾液中含有的消化酶是__ __,能将淀粉分解为麦芽糖。__ __,麦芽糖有甜味且遇碘不变色。
3.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
(1)取新鲜的馒头,切成大小相同的三块,将其中两块用刀切碎(模拟牙的咀嚼),另一块不做处理。
(2)将馒头碎屑放在试管A中,注入2 mL唾液,并充分搅拌;将另一份馒头碎屑放在试管B中,注入2 mL清水,并充分搅拌;将馒头块放入试管C中,注入2 mL唾液,不搅拌。
(3)将试管放入盛有__ _ __温水的烧杯中(目的是__ __)。保温5~10分钟,取出并分别加入2滴碘液。
4.现象与结论
(1)现象与分析
①试管__ __没有变蓝色,是因为__ __。
②试管__ __变蓝色,是因为__ __。
③试管__ __变蓝色,是因为__ __
(2)得出结论:__ __。
知识点三 合理营养与食品安全
1.合理营养是指__ __的营养。
早中晚比例=__ __。
2.为了给居民们提供科学的健康膳食信息,中国营养学会制订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将食物分为五类,用“__ __”来表示比例关系。
3.《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出了针对一般人群的八条准则:①食物多样,__ __;②__ __,健康体重;③多吃__ __;④适量吃__ __;⑤少__ __少__ __,控__ __限__ __;⑥规律进餐,__ __;⑦会烹会选,会看__ __;⑧__ __,杜绝浪费。
针对学龄儿童(指从6周岁到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又增加了五条准则:①主动参与食物选择和制作,提高营养素养;②吃好__ __,合理选择零食,培养健康饮食行为;③天天喝奶,足量饮水,不喝含糖饮料,禁止饮酒;④多户外活动,少视屏(减少看电子屏幕)时间,每天进行__ __以上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⑤定期监测体格发育,保持体重适宜增长。
4.为保证食品安全我国颁布了《__ __》;为防止食品浪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我国施行《__ 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