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2025年上半年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笔试考核【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0420-2025年上半年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笔试考核【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上半年心理健康教育B证培训笔试考核
考试时间:90 分钟
一、单选题(本题30分)
1.小林总觉得自己的手很脏,于是经常连续不断地洗手,为此,他耗费了大量时间。小林的这种表现属于心理障碍中的( )。
A.恐怖症 B.抑郁症 C.强迫症 D.焦虑症
2.团体带领者在团体咨询及治疗的过程中,哪一项是最基本且最重要的 ( )
A.善用此时此地的催化技巧
B.具有团体理论及历程的广博知识
C.维持团体之稳定及处理团体冲突的能力
D.持续保持关心、真诚、接纳、同理的态度
3.对于成员在团体中哭泣的处理, 以下哪一项是较适当的 ( )
A.当成员出现哭泣时,须帮助其尽量宣泄
B.了解成员遭遇的详细讯息
C.安慰该成员,大家会一起帮助他
D.评估团体历程及时间, 以决定是否深入处理
4.有关心理测验结果的解释,下列哪一句咨询师的陈述是不恰当的 ( )
A.在我们还没开始看测验结果之前,你预测一下你的职业兴趣是偏向哪一方面的
B.由这个兴趣测验的分数看来,你最有兴趣的是当科学家,将来应该朝这方向发展
C.除了当科学家,你在地质研究的兴趣也高于其他项目的兴趣
D.和其他跟你同年纪,也在念大学的女生比起来,你对于当科学家的兴趣,胜过85%的人。
5.学校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 ( )
A.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 B.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悦纳自我
C.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D.帮助学生开发自身潜能
6.埃里克森提出了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青少年时期是 ( )
A.勤奋对自卑 B.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 C.亲密对孤独 D.主动对内疚
7.危机干预的首要步骤是: ( )
A.立即提供解决方案 B.确保当事人当前的安全
C.分析危机的根本原因 D.联系家属或监护人
8.危机干预中“转介”的适用情况是: ( )
A.当事人情绪暂时稳定
B.干预者缺乏处理该危机类型的专业能力
C.当事人拒绝接受帮助
D.家属要求更换干预者
9.团体咨询中,领导者通常会使用( )技巧来促进成员互动
A.打断讨论 B.鼓励分享 C.主导所有对话 D.保持沉默
10.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的最原始的部分,遵循( )原则。
A.快乐 B.现实 C.行善 D.人性
二、论述题(本题20分)
(1)例举三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简述其特征。 (15分)
(2)如何支援心理问题风险的学生 (5分)
三、心理辅导活动课设计 (本题 50 分)
以你所任教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设计一份以“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价值、珍惜生命”为主题的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请按照以下顺序和要求完成:
A 按照所规定的主题自拟活动课题目;
B 确定执教年级并分析该年级学生在这方面的心理特点;
C 简述心理辅导活动课的目的;
D 简述课前准备;
E 简要写明辅导活动步骤,及每项活动的目的;
F 分析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参考答案
1.小林总觉得自己的手很脏,频繁洗手,这是强迫症的典型表现,因此答案为C。
2.团体带领者在团体咨询及治疗过程中,最基本且最重要的是保持关心、真诚、接纳、同理的态度,这是建立良好团体氛围和信任关系的基础,所以答案为D。
3.对于成员在团体中哭泣的处理,应评估团体历程及时间,以决定是否深入处理,避免过度干扰团体进程或忽视成员情感需求,故答案为D。
4.心理测验结果的解释应避免直接给出绝对性建议,选项B中的“你最有兴趣的是当科学家,将来应该朝这方向发展”过于绝对,不符合心理咨询的伦理原则,因此答案为 B。
5.学校心理辅导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涵盖了心理素质提升、自我认识与接纳、潜能开发等多个方面,但最根本的是人格健全,所以答案为C。
6.埃里克森的社会发展八阶段理论中,青少年时期面临的主要冲突是自我认同对角色混乱,即建立自我同一性的关键时期,因此答案为B。
7.危机干预的首要步骤是确保当事人当前的安全,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才能进行后续的干预措施,所以答案为B。
8.危机干预中“转介”的适用情况是:
答案:B.干预者缺乏处理该危机类型的专业能力。
9.团体咨询中,领导者通常会使用什么技巧来促进成员互动
答案:B.鼓励分享。
10.弗洛伊德认为,本我是人格的原始部分,遵循什么原则
答案:此题原识别信息中D选项为“人性”,但根据心理学知识,正确答案应为A.快乐。因为弗洛伊德的理论中,本我追求的是即时的满足和快乐,不受现实和道德约束。
(1)例举三点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并简述其特征:
学业压力:学生面临巨大的学习负担,可能产生焦虑、紧张情绪,严重时可能导致学习动力下降或逃避学习。
人际关系问题:学生在与同学、老师或家长的交往中,可能遇到沟通障碍或冲突,导致孤独感、被排斥感等心理问题。
情绪问题:学生可能因各种原因出现情绪波动,如易怒、抑郁等,影响日常生活和学习。
(2)如何支援心理问题风险较高的学生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识别和解决心理问题。
营造支持性的校园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增强社交能力和归属感。
与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学生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家庭支持。
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如学习辅导、情绪管理技巧等,帮助学生应对学业和生活中的压力。
心理辅导活动课教案设计
主题: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价值、珍惜生命
A. 活动课题目
“生命的色彩:探索独一无二的价值”
B. 执教年级及心理特点分析
年级:初中二年级
心理特点分析:
1. 自我意识增强:处于青春期,开始思考“我是谁”“生命的意义”等问题,但对答案容易感到迷茫。
2. 情绪波动明显:易受外界评价影响,可能因挫折产生消极情绪,甚至对生命价值产生怀疑。
3. 同伴影响显著:更关注同龄人的看法,容易因群体压力忽视自身独特性。
4. 认知局限:对生命价值的理解较抽象,缺乏具体的生活体验支撑。
C. 心理辅导活动课目的
1. 认知目标: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独特性与珍贵性,理解生命价值的多样性。
2. 情感目标:通过互动体验激发学生对生命的热爱与敬畏,增强抗挫折能力。
3. 行为目标: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珍惜生命的行为,如积极面对困难、关心他人。
D. 课前准备
1. 材料准备:
- 彩色卡纸、画笔、剪刀、胶水(用于“生命之树”手工活动)。
- 短视频《生命的奇迹》(3分钟,展现动植物和人类的成长历程)。
- 轻音乐(如《River Flows in You》)用于冥想环节。
2. 环境准备:
- 教室桌椅布置为小组讨论式,营造轻松氛围。
- 投影仪、白板、便利贴。
3. 案例准备:
- 简短的真实故事(如“海伦·凯勒的奋斗历程”)。
E. 活动步骤及目的
导入:生命的触动 | 播放短视频《生命的奇迹》,提问:“视频中最打动你的画面是什么?”
目的:引发学生对生命的直观感受,激发兴趣。
小组讨论:生命的意义
分组讨论“你觉得生命中最珍贵的是什么?为什么?”每组用便利贴记录关键词并分享。
目的:通过同伴交流深化对生命价值的理解,打破认知局限。
体验活动:生命之树
每人绘制一片“生命树叶”(写下自己的优点或感恩的事),共同粘贴成班级“生命之树”。
目的:用视觉化方式呈现生命的独特性与集体力量,增强归属感。
4. 冥想与反思
播放轻音乐,引导学生闭眼思考:“如果生命是一幅画,你会如何描绘它?”
目的:促进内省,帮助学生联结自身情感与生命价值。
5.总结与行动承诺
邀请学生分享感悟,并写下一条“珍惜生命的小行动”(如每天记录一件开心的事)。
目的:将课堂感悟转化为实际行动,强化珍惜生命的意识。
F. 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应对措施
学生参与度低 措施:提前设计趣味性活动(如手工、视频),教师以幽默语言引导,减少说教感。
讨论偏离主题 措施:提供具体讨论框架(如“珍贵的事物可以是人、经历或品质”),及时介入引导。 时间把控不足 措施:每个环节设置明确时间提醒(如倒计时器),灵活调整活动节奏。
设计理念:通过“触动—思考—体验—行动”的递进式活动,让学生在轻松、安全的氛围中感悟生命价值,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最终实现心理成长。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