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核心素养期中测试卷(四)(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六年级下册语文核心素养期中测试卷(四)(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核心素养期中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四)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桃花笑靥迎风展,柳絮轻扬舞碧空。春光如诗,细地书写着生命的章,每一朵花都是诗行,每一片叶都是韵律。随着春的脚步迈向夏的画卷。
【第一站 春光里的美景(共21分)】
1.根据短文语境,看拼音写词语。(9分)
春之声,是被yóu sī( )样的春风吹得不停huànɡ dònɡ( )沙沙作响的柳叶,是yī wēi( )在母亲身旁叽叽喳喳的雏(cú chú)燕,是pái huái( )在草丛中嗡嗡飞过的蜜蜂,一切都是 的景象。春之声,也是人民大会堂里的共商国是,大国领袖擘画领航,把催人奋进的治国之策传遍祖国山河,街巷沸腾,qīnɡ fù( )了整个冬天的chén yù( ),一起拥抱崭(zhǎn zǎn)新的未来。
(1)用“√”给语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2)读语段,看拼音写词语。(6分)
(3)在“ ”上填写一个符合语境的四字词语,使语段通顺。(1分)
2.阳阳在记录春光的文字中,用上了下列词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炽热(zhì) 哄堂大笑(hōnɡ) B.萦绕(yínɡ) 笨口拙舌(zhuō)
C.焖饭(mēn) 流水潺潺(cán) D.纬度(wéi) 头晕目眩(xùn)
3.光光在记录春光时,引用了几句诗,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春城无处不飞花(春天的京城) B.盈盈一水间(清澈的样子)
C.终日不成章(花纹) D.中庭地白树栖鸦(地面很干净)
4.给下列习俗依次选择恰当的寓意,正确的一项是( )。(2分)
快过年了,奶奶忙着蒸年糕,小孙女疑惑不解,奶奶告诉小孙女:“吃年糕寓意 。”年夜饭桌上,每个人都吃上一口长寿菜,取 吉祥之意。中秋节,一家人围在一起吃月饼,象征着 。
①健康长寿 ②万事如意年年高 ③风调雨顺 ④团圆美满
A.①③② B.②①④ C.③②① D.④②①
5.选择书名补充读后感的题目,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祸福相依,冷静面对——读 有感
b.勇敢地面对生活的黑暗——读 有感
c.成长中少不了冒险精神——读 有感
d.不同视角下的瑞典百科全书——读 有感
①《童年》 ②《鲁滨逊漂流记》 ③《骑鹅旅行记》 ④《汤姆·索亚历险记》
A.①③②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②① D.④①③②
6.对下面句子运用的表达情感的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花谢了再开,燕去了又来,柳枯了再青,我什么时候才能见到昔日朝夕相处的好朋友啊?②我深深地被这只母鸡感动,她的爱是如此伟大和无私。③有谁知道我心里的痛!唉,语文课,在我深深喜欢上你的时候,我就要离开你了,我将要学习另一种完全不同的语言了,想到这里,我噙着泪。
A.直接抒情 内心独白 借景抒情 B.借景抒情 内心独白 直接抒情
C.借景抒情 直接抒情 内心独白 D.内心独白 直接抒情 借景抒情
7.阳阳找到了一则关于阅读的材料,想一想,这段话表达的主要意思是( )。(2分)
现代阅读变成了“悦读”,阅读变成了一种让人轻松的“精神按摩”。这样的阅读已不再承载更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同时一些人在“悦读”中还会染上对知识、对历史不恭的游戏似的心态。“娱乐化解读”和“恶搞”的游戏一样,最突出的表现为:戏拟经典故事,将历史遗产颠覆成为一种“大杂烩”,东拼西凑之后取悦读者。
A.现代阅读变成了“悦读”。
B.“阅读”成“悦读”,应警惕娱乐化解读历史。
C.阅读已不再承载更深刻的思想和沉重的文化使命。
D.“娱乐化解读”和“恶搞”的游戏一样,东拼西凑之后取悦读者。
【第二站 春光里的名句(共15分)】
8.时光,总是让人感慨不已,朱自清在《匆匆》中感叹道:“过去的日子
,被微风吹散了; , 。”所以我们从小就要珍惜时间,不要等老了才后悔。(3分)
9.夜晚,总是让人思绪万千,月圆之夜,诗人王建不由得感慨“
, ”;寒食之夜,诗人韩翃用
“ , ”写出一派承平气象。(4分)
10.哲理,总是让人受益良多,名言警句常常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我们读书时应该好好下一番苦功夫,正如“ , ”所说,好书中字字价值千金;我们应该谨记老师的谆谆教诲,正如“
, ”所说,遵从良师的教导胜过自己读十年书。(4分)
11.“忙趁东风放纸鸢”,这是春天里的一项活动。请联系生活用间接抒情的方式将你在这项活动中不同的心情写一写。(2分)
心情好:
心情不好:
12.阅读剧场:班会上,各班将要表演课本剧。如果由你出演,你会扮演下面哪个人物?这个物出自哪部名著?结合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写下你选择他(她)的理由。(2分)
阿廖沙 林黛玉 诸葛亮 薛宝钗 鲁滨逊 汤姆·索亚
我会扮演 这个角色,这个角色出自名著《 》,我选择的理由是:
【第三站 春光里的盛宴(共29分)】
(一)阅读短文,完成第13-18题(共14分)
全民阅读应是全民盛宴
任凭时代变迁与时空转换,国人爱读书的传统依旧如初。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背景下,全民阅读被赋予更为重要的使命。作为传承文化与传播文明的重要路径,全民阅读事关民族伟大复兴与国家繁荣昌盛。对个人来说,阅读的好处有很多,如让人拥有丰富知识,保持思想活力,滋养浩然之气及开阔个人视野等:对社会来说,阅读是造福民族的美好事业,“一个不尚阅读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但凡拥有强大创造力的民族也是热爱阅读的民族。
“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的今天阅读正成为人民群众的重要生活方式,成为引领和谐文明的重要引警。有关研究表明,当国家人均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快速增长,而对于人均GDP早已超越7800美元的我国人民而言,多样化、多层次、高质量的阅读需求更为旺盛。从2012年11月“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历史性地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到2014年“倡导全民阅读”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目前全民阅读出现在“改善民生”部分,与教育、养老、就业、环境这些事关老百姓衣食住行的事业并列,足见如何烹制一席叫座又叫好的全民阅读盛宴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刚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对于一切与速度挂钩的当下,高负荷的工作压力,浩如烟海的信息泡沫,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诱惑等因素无法让人们在学海书山中“身入心至”,各种阅读上的诸多问题今人担忧。全民阅读,任重而道远。
如何在新时代烹制全民阅读盛宴?“有书可读与有地方读书”是首先要面对的议题,读书是帮助孩子走出大山的桥梁,但城乡之间公共阅读资源差距却让改变命运之桥“孱弱”。乡村不应成为全民阅读被遗忘的角落,国家在公共图书馆(阅识库览室)、图书资源等投入上应向偏远乡村倾斜。推进全民阅读,除了提供公共阅读设施与图书资源保障外,也应努力改变年轻人功利化的价值观念与浮躁心态让他们静下心来读书。唯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型社会,方能将阅读融入日常生活中,成为人们的生活追求与自觉行为。可见,全民阅读是一种全民认知,而不只是一项活动。
推进全民阅读,不应止步于举办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还应从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抓起。阅读对青少年成长成才的意义不言而喻,全民阅读应引领青少年好读书、读好书,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书香人生,止于至善。”在互联网时代,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我们应主动拥抱互联网技术,创新阅读媒介,而不能对传统阅读模式抱残守缺数字阅读与图书阅读“并育而不相害,并行而不相悖”,拥抱数字阅读并不意味着抛弃传统的图书阅读,二者之间实乃彼此交融、互为支撑。所以我们在全民阅读道路上应打通传统阅读与数字阅读的“任督二脉”,释放更多阅读正能量,打造书香中国,让文化自信更具底气。
13.“开展全民阅读活动”被历史性地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在( )年。(2分)
A.2014 B.2018 C.2012 D.2019
14.下列哪一项不是人们无法在学海书山中“身人心至”的原因?( )(2分)
A.高负荷的工作压力。 B.浩如烟海的信息泡沫。
C.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诱惑。 D.没有地方读书。
15.对于“如何烹制全民阅读盛宴”,文中没提到的是哪一项?( )(2分)
A.国家在公共图书馆(阅览室)、图书资源等投入上应向偏远乡村倾斜。
B.努力改变年轻人功利化的价值观念与浮躁心态。
C.每个家庭多买书,每个城市都建立图书馆,方便人们阅读。
D.将阅读融人日常生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阅读型社会。
16.阅读全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A.拥有强大创造力的民族不一定是热爱阅读的民族。
B.全民阅读是一项活动,所以只要举办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就行。
C.在互联网时代,打通全民阅读“最后一公里”是不倡导数字阅读。
D.推进全民阅读,应从培养青少年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抓起。
17.你认为在你们学校应如何开展全民阅读?根据文本提供的信息,给校长提两条建议。(3分)
18.有人说:“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只要数字阅读就行,可以抛弃传统的图书阅读。”你赞同这种观点吗?为什么?请结合文本内容说明理由。(3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第19-24题(共15分)
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朋友去北京,给我带回两盒包装精美的月饼。红漆木盒装着,华丽、雍容。
②揭开盒盖,不多的几只月饼,躺在质地柔软的丝绒上,是皇家女儿,金枝玉叶着。
③洗净了手,和家人带着虔诚的心,切了一只月饼来尝。为此,我还特地拿出宝贝样收藏着的印花水晶盘,把月饼摆成菊的模样。一家人欢欢喜喜拿了吃,鱼翅做的馅,味道怪异,家人都只吃了一口,就放下了。我坚持吃两块,但终究,也受不了那份怪异。余下的,狠狠心,丢进垃圾筒。丢的时候,我祖母似地念叨,作孽啊作孽啊。
④便格外怀念起小时的月饼来。是些小作坊做的,用桂花或松仁做馅,外面的面粉,层层起酥,洇着金黄的油。看着就让人垂涎欲滴。
⑤在中秋前一个星期,村部的唯一一家小商店,就把月饼买回来了。散装的,搁在一个大缸里。我们放学时从商店门口过,可以闻得见空气里的月饼味,香甜香甜的,很浓。探头去看,总看到面皮白白的店主,在用牛皮纸包装月饼,五个一包,十个一包。他动作舒缓,在那时的我们眼里,那动作无疑是美的,充满甜蜜的味道。我们的心,开始生了翅膀,朝着一个日子飞翔。
⑥终于等到中秋这一天了。起早祖父就答应了的,晚上,每人可以分到一只月饼。那一天,我们再没了心思做其他的事,只盼着月亮快快升起来。等月亮真的升起来了,我们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祖父出现了,手里提着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隔了老远,我们都能闻到月饼的味道。兄妹几个,跑过去迎接,在他身边跳。祖父说,小店里挤满了人,好不容易才买到月饼。语气里有得意,仿佛他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
⑦煤油灯下,祖父小心地揭开一层一层的牛皮纸,我们得到了向往中的月饼,用小手托着,日子幸福得能滴出蜜来。母亲在一边教育我们,好东西要留着慢慢吃。于是我们把月饼分成一点一点的碎屑,舔着吃。总能把一只月饼吃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⑧大人们也一人一只月饼,但他们多半舍不得吃,藏着,只等我们嘴馋了时,分了去吃。但生活的琐碎和忙碌,会让他们忘掉藏月饼这件事。我祖母有一次藏了一只月饼,等她记起时,月饼上面已长了很长的毛了,不得不扔掉,一家人为此痛心了好多天。
⑨祖母也曾把月饼分送给邻家两个孩子,那两个孩子跟着寡母过活,自是没钱买月饼。中秋时,别人家欢歌笑语,他们家却冷冷清清的。祖母说,可怜啊。遂踮着小脚,给他们送了月饼去。回家来安慰我们,让别人吃掉,比自己吃掉好。那时年幼,不明白这句话,现在明白了。如今那两个孩子早已长大,都出息了,一个在南京,一个在杭州。我祖母在世的时候,他们每年回来,都会去看看她。他们说,忘不了小时候用牛皮纸包着的月饼。
(选自《中国校园文学小学读本》2015年第4期)
19.等到中秋节那天晚上,我们为什么不赏月,眼睛都聚到门口的小路上?( )(2分)
A.我们在等祖父买月饼回来,体现了我们对月饼的向往。
B.祖父去很远的地方买月饼,生动地刻画了祖父爱孙心切的形象。
C.等待着朋友给我们送月饼,形象地描绘了我们对月饼的望之情。
D.祖父买月饼时,在路上做了一件很了不得的事,我们为他感到骄傲。
20.对第七自然段加点词“舔”这个动作,理解正确的是哪一项?( )(2分)
①描写了吃月饼的过程,担心一下子吃完被母亲责备。
②写出了舍不得一下子吃掉月饼,表现了月饼的弥足珍贵。
③体现了月饼的美味以及我们对月饼的喜爱之情,表现童真童趣。
④说明在母亲的教育与影响下,我们懂得了将好东西留着慢慢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1.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祖母把月饼分送给邻家的孩子,主要用意是什么?( )(2分)
A.体现祖母的善良与淳朴。 B.突出了孩子童年生活的快乐。
C.表达了一家人的幸福与快乐。 D.指出邻家的孩子没有月饼的可怜。
22.短文写“我”扔月饼,外祖母扔月饼,原因一样吗?请结合文本内容作答。(3分)
23.“中秋前一个星期”和“中秋这一天”哪部分内容详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24.有读者认为,短文的题目是“牛皮纸包着的月饼”,但前三个自然段却描写包装精美的月饼,可以把这部分内容删掉,你同意他的看法吗?请结合文本说明理由。(3分)
【第四站 春光里的笔记(共35分)】
25.即兴发言:假如你获得“五一最美劳动者”勋章,请你在表彰大会上发表-段感言。(不超过60字)(5分)
26.春天里一定有不少令你印象深刻、感受多样、五味杂陈的故事吧。请根据下面一组表示心情的词语,选取一件或几件小事,围绕一个中心,把事情的发展过程和情感变化清楚地记下来,一定要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题目自拟,并表达出当时的真实感受,字数不少于450字。(30分)
纠结不前 欣慰激动 默默尝试 稍有自信
六年级语文试卷 第5页(共8页)2024-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核心素养期中测试卷
六年级语文(四)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站 春光里的美景(共 21 分)
1.(1)雏燕(chú)√;崭新(zhǎn)√
(2)游丝;晃动;依偎;徘徊;倾覆;沉郁
(3)示例:生机勃勃 / 欣欣向荣
2.B
3.D
4.B
5.B
6.C
7.B
第二站 春光里的名句(共 15 分)
8.如轻烟;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
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10.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11.示例:
心情好:风筝在蓝天里轻快地打滚,像一只挣脱束缚的鸟儿,载着我的笑声越飞越高。
心情不好:风筝在风里摇摇晃晃,如同我乱糟糟的心,即便飞上天也找不到方向。
12.示例:
鲁滨逊,《鲁滨逊漂流记》,理由:他勇敢坚毅,在荒岛上独自生存28年,面对困境始终积极乐观,他的冒险精神和生存智慧值得我学习。
第三站 春光里的盛宴(共 29 分)
(一)阅读短文一
13.C
14.D
15.C
16.D
17.建议:
①设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开展 “好书漂流” 活动,鼓励学生分享书籍。
② 周开设一节 “阅读课”,引导学生静心阅读并交流读后感。
18.不赞同。理由:文中指出数字阅读与传统阅读“并育而不相害”,应彼此交融。数字阅读便捷高效,传统阅读有沉浸式体验,二者结合才能全面满足阅读需求,推动全民阅读。
(二)阅读短文二
19.A
20.D
21.A
22.不一样。“我”扔月饼是因为现代月饼味道怪异,不符合口味;祖母扔月饼是因为藏久发霉,体现生活的不易和对食物的珍惜。
23.“中秋这一天”详写。好处:通过细致描写等待、分食月饼的过程,突出童年的期待与幸福,与前文现代月饼的寡淡形成对比,深化对传统温情的怀念。
24.不同意。理由:前三个自然段用精美包装的月饼与后文牛皮纸月饼对比,突出传统月饼承载的情感和回忆,为下文的怀念做铺垫,增强文章感染力,不能删掉。
第四站 春光里的笔记(共 35 分)
25.示例:
感谢这份荣誉!劳动是成长的勋章,未来我会继续用汗水浇灌梦想,在平凡岗位上发光发热,做新时代的奋斗者!
26.写作提示:
题目自拟,如《春天里的第一次尝试》《风筝线上的心情》等。
围绕“纠结不前→默默尝试→稍有自信→欣慰激动”的情感变化,选取具体事例(如学骑自行车、参加比赛等),结合春天的环境描写,展现成长过程中的真实感受。
注意详略得当,通过动作、心理描写突出情感变化,字数不少于450字。
评分说明:部分主观题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逻辑清晰即可得分。作文需结合内容、结构、语言等综合评分。
六年级语文试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5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