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下《关雎》课堂检测(含答案)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窈窕淑女( )(2)君子好逑( )(3)左右流之( )(4)寤寐求之( )2. 文学常识填空 《关雎》出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它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______篇,也称“______”,这些诗歌分为“风”“____”“____”三个部分,《关雎》属于“______”。3、下列对《关雎》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开篇写河洲滩头雎鸠和鸣,既是自然环境的诗意描写,也是比兴手法的巧妙运用。B. “流之”“采之”“芼之”写出了女子左右采摘荇菜时勤劳灵巧的姿态。C. “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追求,也表现出男子已得到女子的欢心。D. 全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节奏鲜明,旋律优美,富有感染力。4.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主题思想?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6.“参参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请赏析这几句的妙处。7.“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请赏析“悠”和“辗转”的妙处。8.《关雎》中多处运用了重章叠句,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参考答案1. (1)文静美好的样子(2)配偶(3)捞取(4)醒时;睡时2. 诗经;305;诗三百;雅;颂 风3、C4.这首诗写一个男人对女子思念和追求的过程,表现了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也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突出表达了青年男女健康、真挚的思想感情。5.运用了比兴的表现手法。借雎鸠鸟和鸣,兴起君子对淑女的追求,为下文抒发情感做铺垫,同时营造了一种温馨美好的氛围,使诗歌更具感染力。6.运用了双声词(如“参差”),叠韵词(如“窈窕”),增强了诗歌音调的和谐美和景物描写、人物刻画的生动性。7.“悠”是忧思的样子。“悠”字的反复使用,加重了感彩,淋漓尽致地表现男子的相思之苦。“辗转”,翻来覆去,用双声叠韵词进行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男子因相思而夜不能寐,极其不平静的内心。8.①节奏韵律上: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音乐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②情感表达上:反复咏唱,层层递进地表达了男子对女子从追求到思服到想象与之相处的情形,突出了主题。③结构上:使诗歌结构整齐,回环往复,深化意境,强化感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