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
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科学发现有赖于创造性思雏,这需要人文底蕴的涵养。科学与人文传统、人文关怀有着不可分
割的联系。
艺术人文并不妨碍科学研究,往往还是创新的源泉。现代学科高度分工,在科学、艺术两方面
均取得高成就难度很大,可很多科学大师依然热爱艺术。当代著名数学家丘成桐练习书法,念唐
诗、宋词,背诵古文,精研鲁迅、王国维、冯友兰等的著作,他说:“这些书看起来与我后来研究的数
学没有什么关系,但是这些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我后来的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学者的成长
受周边环境的影响,历史上未曾出现过一个大科学家在没有文化的背景里能够创造出伟大发明的
情况。”可见,在求索未知的阶梯上不断攀登,艺术与科学可以相互激发。原创性的科学发现、颠覆
性的科学创新、“从0到1”的科学突破,离不开想象力、创造力的激发,这就需要让科学与人文携手
同行。当前,我们正走在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征程上,无论是探索未知奥秘,还是攻克“卡脖子”难
题;无论是加强基础研究,还是提供科技解决方案,都离不开科学精神的支撑,而科学精神需要人文
精神的滋养。促进科学与人文融合,不仅能树立科技为民、科技向善的价值导向,更能为科技创新
带来丰富的源头活水。
(摘编自喻思南《科学琴键演绎人文旋律》,有删改)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1-(共10页)
材料二:
科学成就离不开精神支撑,科学家精神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一个民族对其文化基因的自觉与坚
守。爱国、创新、求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历代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
累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全社会对优秀科学家群体精神禀赋的基本认同。回顾我国科技发展史,无论
在哪个时期,科技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科学家自身所展现的求真务实、不断精进的精神支撑。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底蕴,以探讨社会秩序为己任,以政治伦理、道德伦理为主要研究对象。
儒学的理性与求实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心之精爽,有思辄通”的理性认识论。《孟子字
义疏证》中有言:“耳目鼻口之官接于物,而心通其则。心之于理义也。”这也就是说,虽然心可以支
配感官,但却不能代替感官的功能;人还具有认识和把握事物及其规律的理性能力。其二是科学的
怀疑精神。在北宋初期,部分儒学家对儒家经典提出了大胆怀疑,“疑古”思潮颇盛。其中最具代
表性的是沈括,他不仅批判了宋以前的历法,还亲身参与证明凹面镜焦点和凹面镜成倒像的科学实
验,并借此批驳了《酉阳杂俎》所谓“海翻则塔影倒”的说法,认为“影入窗隙则倒,乃其常理”。
道学也深刻地影响着中国文化脉络。所谓“道法自然”,“道”是道家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道
学的核心概念。“道”对自然规律的依循、对“法天贵真”的尊崇以及相对主义中的认识论对中国的
科学家精神产生了深厚影响。首先,“道”讲求事物的原初性、自发性和实有性,力求探索宇宙万物
的根本。在《周易》中,有与无、长与短、难与易、高与下等基本要素并非二元对立,而是可以彼此转
化且周行不殆的,这表明了道学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运行变化的基本态度。其次,“法天贵真”旨
在回答人类如何把握对象世界这一问题。“法天”,即崇尚自然;“贵真”,即反矫伪。“法天贵真”
的精神内涵与科学活动的目的高度一致,也是当今坚决抵制科研不端的哲学基础。最后,道学中的
相对主义对科学家精神的影响也颇为深厚。相对主义主要表现在齐万物、齐是非、齐物我三个方
面,对客观科学认识事物本身具有重要价值。
理性、求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早有显现,而创新和爱国则在五四运动之后有更为集中的表现。
一方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能力关乎国家命运。历代科学家们孜孜不倦、勇于奋
进的创新精神为改革开放后的人才储备和科技革新提供了最有生命力的精神保障。另一方面,创
新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最鲜明的禀赋,但爱国是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根本。在纪念五四运动一百
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
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科学家的任务不仅是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不仅是为生产力
的提高提供技术支持,更是通过科技强国来雏护民族独立与民族尊严,并将爱国之情转化为建设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行动。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更重要的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
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推进制度创新、理论创新、文化创新等
各方面的创新。我们今天所提倡的科学家精神虽然经历了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但正像绵延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2-(共10页)咸阳市实验中学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1.(3分)A(“因为艺术人文著作中所蕴含的思想对科学研究有深刻的影响,所以很多科学大师热爱文学艺术”错
误,强加因果。)》
2.(3分)B(“科学是客观现实,是从实际出发的;而人文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错误,无中生有。“人文
则是主观感受,是从想象出发的”原文无据,且人文艺术也源自生活,尊重客观事实。)
3.(3分)D(材料一观点是:科学与人文传统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D.理学家倭仁强调了立国之道,重礼义人心,不
在于技艺等。这说明他重人文传统,而轻视科学技艺。因此,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
4.(4分)①科学家具有理性(求真、怀疑、质疑)精神:袁隆平不迷信西方权威,下地观察,反复实验,最终攻克杂交水
稻难关,体现了科学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屠呦呦通过反复实验,坚持研究,提高青蒿的抗疟效果,体现了科学
家的理性求真精神。或:钟扬已经成功地收集到了上千种植物的种子,但他仍深入高原采集种子,体现了科学家理
性求真的精神。)②科学家具有创新精神: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时,采用了国内外没有先例的方法,坚持研究并取
得成功,体现出他的创新精神。(或:屠呦呦创建低温提取青蒿抗疟的方法,发现青蒿素,开发新抗疟药物,体现了
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或:钟扬作为植物学家,为人类建了一个种子的“宝库”,体现了他若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③科
学家具有爱国精神:袁隆平因我国的普遍饥荒投入农业研究,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体现出他的爱国思想。(或:
屠劲呦研发青蒿素,将传统中医药发扬光大,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或:钟扬深入青藏高原,为国家采集种子、
培育英才,为国家积蓄科研力量,体现了科学家的爱国精神。)(每点2分,任意答出两点即可)
5.(6分)①提供浓郁的人文环境,使科学与人文深度融合。②引导科研人才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精
神营养。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动摇,推进各方面的创新。(每点2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6.(3分)D(A项,“只是在考前临时抱佛脚地看书”表述不准确。B项,理解错误。这里表现出的是孩子们的天真
活泼,并非“骄傲自负”。C项,理解错误,“捞”字体现的是学生们考学的盲目、功利以及一种侥幸心理,而不是
“没必要紧张”。)》
7.(3分)A(“用·牵惹'一词描写眼神形象生动”错误。“牵惹”一词是说凡是来人都会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并非描
写眼神形象生动。)》
8.(4分)①文章开头写“我”因牵牛花“一味想向上爬,盲目地好高”而讨嫌它们,结尾写牵牛花“枝叶都憔悴”,结
合孩子们在投考过程中表现出的功利心态,如“明知省立学校难考取,要十个人里头取一个,但宁愿多出一块钱
的报名费和一张照片,去碰碰运气看。万一考得取,可以爬得高些”,可知牵牛花“枝叶都憔悴”暗示孩子们正渐
渐远离天真烂漫的天性,表现了作者对儿童成长的关爱。②从孩子们的投考行为“在大多数的投考者和送考者
的观念中,似乎把杭州的学校这样地排列着高下等第”“考取省立学校的人尤加起劲,跑路不嫌辛苦,置备入学用
品也不惜金钱。似乎能够考得进去,便有无穷的后望,可以一辈子荣华富贵,吃用不尽似的”可以看出当时教育
的功利追求,而牵牛花“枝叶都憔悴”,即便爬得高也没用,暗示当时教育的功利追求已偏离教育的本质,传达出
作者对教育的关注。(每点2分)
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次质量检测试题-答案-1(共4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