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4一2025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阶段学业质量监测试卷七年级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6页,满分100分(含书写5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案一律用黑色墨水笔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一、积累运用(19分)初一年级开展了“向英雄致敬”的语文综合学习活动,诚邀你参与。1.下面是宣传活动的前言。阅读这段文字,完成问题。(4分)历史的星空,群英荟萃。有隐姓埋名研发"两弹“的邓稼先,有拍案而起怒对枪口的闻一多,有弃医从文唤醒民众的鲁迅…他们突破桎梏,捍卫光明;他们锲()而不舍,以身报国:他们鞠躬尽Cu一,死而后已。这些为国查斗的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世代传颂的无数壮丽诗篇。(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2分)锲()而不舍鞠躬尽(cui)(2)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为国奋斗的这些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世代传颂的壮丽诗篇。B.这些为国奋斗的人们,用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世代传颂的无数壮丽诗篇。C.为国奋斗的这些人们,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世代传颂的无数壮丽诗篇。D.这些为国奋斗的人们,用他们的光辉事迹谱写了无数世代传颂的壮丽诗篇。2.古人的家国情怀与英雄的赤诚一脉相承,让我们走进“英雄精神文化长廊”,共同品读千古华章。请在横线上补全诗文。(6分)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古已有之。有的人马蹄未远泪沾襟,那是岑参《逄入京使》时“故园东望路漫漫,①”的凝噎;有的人闻折柳而伤别,那是李白《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②”的思念;也有人奔赴疆场策马如飞,那是《木兰诗》中“③④”的矫健;还有人独居幽篁而心守澄明,那是王维《竹里馆》中“⑤⑥”的高洁。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6页3.下列学习英雄故事的心得中,用词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一年一度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对社会的正向引导作用不言而喻。B.为了取得新技术的突破,为了攻破一个个的难关,科技英雄们沥尽心血。C.中国航天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这背后是一代代航天人微不足道的努力。D.世人面对强权与不公麻木不仁,冷眼旁观,鲁迅先生对这种现象深恶痛绝。4在“学习英雄精神”活动中,小宇写了一副对联,恰当的一项是()(3分)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①②,时代先锋③谱新篇。A.①创伟业②看今朝③继往开来B.①勇争先②看今朝③兢兢业业C.①创伟业②盼未来③继往开来D.①勇争先②盼未来③兢兢业业5.在“寻找身边的英雄”活动中,同学们分享了让自己感动的人物故事。请仿照示例,用一句话写出最打动你的平凡人物故事。(3分)示例1:乡村老师在山区坚持教书,把知识带给每个孩子。示例2:妈妈每天早起做早餐,传递着温暖的爱心。二、古诗文阅读(21分)(一)阅读古诗,完成题目。(6分)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唐]李白一为迁客①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注释】①这是李白流放夜郎,经过武昌时游黄鹤楼所作。②迁客,指西汉的贾谊,因指责时政,受到权臣的谗毁,贬官长沙。③长安:政治理想抱负之地。④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昌)。⑤落梅花:古代有笛曲《梅花落》,诗人这里有意写成“落梅花”。·6.下列对诗歌内容与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迁客去长沙”化用贾谊的典故,以贾谊自比,奠定了全诗基调。B.“西望长安不见家”中以“不见”二字强化了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感。C.“落梅花”既指笛曲《梅花落》,也指五月江城飘落梅花的奇异景象。D,全诗将历史典故、听觉感受与视觉想象结合,意境苍凉深远。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