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游戏、听赏《小蜜蜂》教学设计目录小蜜蜂课本 1一、教材分析 2二、学情分析 2三、学习目标 2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3(一)重点 3(二)难点 3五、教学资源 3六、教学方法 4七、 教学过程 41. 情境导入 42. 节奏探秘 53. 学唱歌曲 64. 创意表演 65. 总结拓展 7八、 板书设计 8九、教学评价 8(一)过程性评价 8(二)表现性评价 9(三)总结性评价 9十、教学反思 9(一)亮点 9(二)不足 9(三)改进 10小蜜蜂课本一、教材分析《小蜜蜂》是一首德国儿歌,旋律轻快活泼,采用 F 大调、2/4 拍,一段体结构,由三个乐句构成(第三乐句为第一乐句的完全重复)。歌词以拟声词 “嗡嗡嗡” 和拟人化手法,生动描绘了小蜜蜂采蜜的勤劳形象,节奏简单(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为主),适合低年级学生演唱与表演。教材通过 “边唱边模仿小蜜蜂飞” 的活动,引导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动物形象,培养对自然的热爱。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对节奏和动作模仿能力强,但音乐表现力和合作意识尚在发展中。他们喜欢游戏化、情境化的学习方式,对小动物形象充满兴趣,但在音准控制、歌词咬字(如八分音符的清晰演唱)和长句连贯演唱上可能存在困难。需通过多感官体验(听觉、动觉、视觉)帮助学生建立音乐感知,提升参与积极性。三、学习目标1.审美感知:感受歌曲轻快活泼的情绪,通过 “嗡嗡嗡” 等拟声词和旋律起伏,体验小蜜蜂飞行、采蜜的音乐形象。2.艺术表现:用自然、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表现八分音符节奏;能随音乐创编小蜜蜂飞行、采蜜的肢体动作,与同伴合作完成情境表演。3.创意实践:尝试为歌曲设计节奏型伴奏(如拍手、跺脚),并能用简单乐器(碰铃、沙锤)表现蜜蜂飞行的 “强弱” 律动。4.文化理解:理解歌曲中 “小蜜蜂勤劳采蜜” 的象征意义,萌发爱护小动物、珍惜劳动的情感,感受中德儿童歌曲共通的生活趣味。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重点1.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表现 “5 4|3 0”“34 53|23 42” 等节奏型。2.通过肢体动作和乐器伴奏表现小蜜蜂的形象。(二)难点1.八分音符 “34 53|23 42” 的连贯演唱与节奏稳定。2.合作表演中动作与音乐的协调配合。五、教学资源1.音频 / 视频:歌曲《小蜜蜂》范唱音频、蜜蜂采蜜动画视频、教师律动示范视频。2.教具:蜜蜂头饰(10 个)、花朵卡片(20 张)、碰铃(10 对)、沙锤(10 个)、节奏图谱(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图示)。3.多媒体:希沃白板(展示歌词、旋律线)、钢琴(伴奏)。六、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 “蜜蜂花园” 情境,引导学生融入角色体验。2.听唱结合法:通过反复聆听、分句模唱突破节奏难点。3.律动表演法:利用肢体动作、打击乐器增强音乐感知。4.合作学习法:小组分角色表演(蜜蜂、花朵),培养协作能力。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1. 情境导入 5 分钟 (播放蜜蜂飞行音效)“听!谁飞到了我们的音乐教室?”(出示蜜蜂头饰)“小蜜蜂说:‘今天要带大家去花园采蜜啦!’谁能模仿小蜜蜂的‘嗡嗡’声?”(播放动画视频)“看看小蜜蜂在花园里做什么?” - 模仿蜜蜂 “嗡嗡” 叫,用手指比划翅膀动作。- 观看动画,描述小蜜蜂采蜜的情景(“在花朵上飞来飞去”)。 创设趣味情境,激活学生感官体验,建立 “小蜜蜂” 形象联想,激发学习兴趣。2. 节奏探秘 10 分钟 1. 节奏游戏 “蜜蜂飞行速度”:“小蜜蜂飞慢时用‘× ×’(四分音符),飞快时用‘×× ××’(八分音符),跟着老师的手势变速度!”(示范拍手节奏:慢飞 “拍 — 拍 —”,快飞 “拍拍拍拍”)2. 歌词节奏朗读:“我们把小蜜蜂的故事编成儿歌,跟着节奏念一念 ——”(出示歌词卡片,带读 “嗡嗡嗡,我们决不伤害益虫……”,强调 “34 53|23 42” 的连贯)3. 旋律模唱:“小蜜蜂飞的路线有高有低,跟着钢琴用‘lu’模唱旋律。”(分句弹奏,手势引导音高起伏) - 随手势变化拍节奏,区分四分 / 八分音符。- 按节奏朗读歌词,注意咬字清晰(如 “辛勤劳动” 快速连贯)。- 用 “lu” 模唱旋律,手指空中画旋律线(上行时手抬高,下行时手降低)。 通过游戏化节奏练习,突破八分音符难点;结合旋律模唱和手势,帮助学生直观感受音高变化,为演唱铺垫。3. 学唱歌曲 15 分钟 1. 分句教唱:“第一句‘嗡嗡嗡’要唱得轻快,像小蜜蜂振动翅膀 ——”(范唱,提示嘴角上扬、声音有弹性)“第二句‘为采花蜜辛勤劳动’要连起来唱,不要断开哦!”(分句带唱,纠正 “3453” 的音准)2. 完整跟唱:“跟着音频轻轻唱,注意小蜜蜂飞快时声音要更活泼!”(播放范唱,学生跟唱,教师用动作提示节奏)3. 角色对唱:“男生扮演小蜜蜂唱‘嗡嗡嗡’,女生扮演花朵唱‘飞吧,小蜜蜂’,我们合作试试!”(师生 / 生生分角色对唱,强化乐句互动) - 模仿教师演唱,调整音色和表情(如 “嗡嗡嗡” 短促轻快)。- 完整跟唱,用脚尖轻轻踮地表现 “飞行” 律动。- 分角色对唱,感受乐句呼应关系。 通过分句指导、完整跟唱和角色对唱,逐步提升演唱准确性和表现力,渗透合作意识。4. 创意表演 8 分钟 1. 肢体创编:“小蜜蜂采蜜时会怎么飞?怎么停在花朵上?”(邀请学生示范动作,集体模仿 “上下飞”“转圈飞”“停落采蜜”)2. 乐器伴奏:“碰铃代表小蜜蜂快速飞(八分音符),沙锤代表慢飞(四分音符),跟着音乐选乐器伴奏!”(分发乐器,指导学生随节奏敲击)3. 情境表演:“戴上蜜蜂头饰和花朵卡片,我们来演‘蜜蜂采蜜’的故事!”(学生分组:蜜蜂组边唱边飞,花朵组随音乐摆动,最后 “蜜蜂” 停在 “花朵” 旁) - 创编个性化动作(如手臂摆动模仿翅膀、蹲下起立模仿采蜜)。- 选择乐器,随节奏敲击(快飞时快速拍手 + 碰铃,慢飞时沙锤轻摇)。- 分组表演,合作完成 “飞行 — 采蜜 — 停落” 的情境。 通过动作创编和乐器伴奏,提升创意实践能力;情境表演强化角色体验,落实 “唱游 音乐” 课标要求。5. 总结拓展 2 分钟 “今天我们学会了小蜜蜂的歌,知道了蜜蜂辛勤采蜜、帮助花朵生长,我们要爱护小蜜蜂哦!课后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唱这首歌,用动作表演给他们看!”(播放歌曲伴奏,学生边唱边做飞行动作离开教室) - 分享 “最喜欢的小蜜蜂动作”,集体齐唱歌曲退场。 总结歌曲主题,强化文化理解(爱护动物),通过课后延伸保持学习兴趣。板书设计《小蜜蜂》 (德国儿歌) 2/4拍 轻快活泼 嗡嗡嗡(八分音符:×× ××) 飞吧,小蜜蜂!(四分音符:× — ) ┌───────────┐ │ 勤 劳 互 助 │ └───────────┘九、教学评价(一)过程性评价1.观察学生在节奏游戏、角色表演中的参与度,用 “蜜蜂贴纸” 奖励积极创编动作或准确演唱的学生。2.关注小组合作时的协调性,如 “蜜蜂” 与 “花朵” 是否随音乐互动。(二)表现性评价1.演唱评价:音准、节奏、表情(是否用轻快声音演唱)。2.创意评价:动作创编的独特性、乐器伴奏与音乐的契合度。(三)总结性评价发放 “音乐小蜜蜂” 评价卡,从 “声音美”“动作巧”“合作佳” 三个维度进行星级评定,附教师个性化评语(如:“你的‘嗡嗡嗡’像真的小蜜蜂在飞,太棒了!”)。十、教学反思(一)亮点1.情境贯穿始终,通过 “飞行节奏游戏 — 旋律模唱 — 角色表演” 层层递进,符合 “唱游 音乐” 的课标要求。2.多感官体验(听觉、动觉、视觉)帮助学生突破节奏和音准难点,提升参与积极性。(二)不足1.个别学生在分角色对唱时节奏稍快,需加强分句速度控制练习。2.创意表演时间较紧张,部分小组动作创编不够充分。(三)改进下次课可增加 “慢速分句跟唱” 环节,强化节奏稳定;预留更多时间让学生展示个性化动作,鼓励跨学科融合(如结合美术绘制 “蜜蜂飞行路线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教案】小学音乐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 第八课 游戏、听赏 小蜜蜂 教学设计.docx 小蜜蜂动画视频.mp4 小蜜蜂飞行声音.mp3 小蜜蜂(伴奏).mp3 小蜜蜂(范唱).mp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