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巴彦县中考一模化学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哈尔滨市2025年初中毕业学年调研测试
化学试卷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Fe-56 Cu-64 S-32 Na-23 Ba-137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已成为向国内外展示哈尔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民精神面貌的重要窗口。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从松花江中取出的冰是混合物
B.冰块雕出冰雕作品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C.稀有气体制成的霓虹灯使冰雪大世界绚丽多彩
D.冰灯中的电线是用银制成的,其导电性最好
2.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制作“叶脉书签” B.简易净水装置 C.自制汽水 D.将鸡蛋壳放入醋中
3.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定稀硫酸的PH B.氢气验纯 C.称取氢氧化钠 D.量取一定量液体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中正确的是( )
A.石灰石改良酸性土壤 B.聚乙烯制作塑料大棚 C.氮气填充飞艇 D.铝合金制人造骨
5.2025年哈尔滨美食同样给南方“小土豆”留下深刻印象,下列美食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烤冷面 B.冻梨拼盘 C.商委红肠 D.铁锅炖大鹅
6.如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钠原子和钠离子电子层数不相同
C.钠元素在反应中易获得电子 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7.下列有关叙述、对应的化学方程式、所属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生石灰制熟石灰 化合反应
B.比较铁和锌的金属活动性 置换反应
C.用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复分解反应
D.用磁铁矿高炉炼铁 分解反应
8.下列为某同学记录的易错知识笔记,其中记录正确的是( )
A.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所以含一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单质
B.点燃可燃性气体有可能引发爆炸,所以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检验气体纯度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则能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9.劳动创造未来、成就梦想,下列劳动项目与化学原理关联错误的是( )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原理
A 农业活动:撒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熟石灰显碱性
B 学校活动:用铅笔芯作简易电池的电极材料 铅笔芯具有导电性
C 家务劳动:洗涤剂清洗餐具油污 洗涤剂具有乳化功能
D 社区活动:用酒精对公共设施消毒 酒精具有可燃性
10.对下列事实的解释正确的是( )
选项 相关事实 解释
A 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二者分子中原子的结构不同
B 氯化钠固体不导电 氯化钠固体中不含有离子
C 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溶液都显碱性 二者的溶液中都含有金属离子
D CO、都有还原性 二者的分子都有还原性
11.结合和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升高温度可将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D.将七时,饱和的溶液降温到,溶液中溶质质量减小
12.实验室区分下列各组物质所用的方法错误的是( )
选项 要鉴别的物质 具体方法
A 磷矿粉和碳铵 闻气味
B 黄金和18K黄金 加热观察
C 羊毛和涤纶 燃烧闻气味
D 纯碱和食盐 品尝
13.除去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 杂质(少量) 除杂试剂或操作方法
A 氧化铜 碳 隔绝空气加强热
B 氯化钠 泥沙 加足量的水溶解、过滤、蒸发、结晶
C 熟石灰 碳酸钙 高温煅烧
D 硝酸钠 碳酸钠 加足量水、加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结晶
二、非选择题(共44分)
14.(5分)冰城哈尔滨旅游市场火爆。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这些厚实的冰雪“家底”撑起冰雪浪漫之都的门面。化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请回答下列问题:
15.(4分)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从海水(含氯化镁)中提取金属镁的过程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中提取镁的原料之一是石灰石,石灰石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是( )(填字母)
A.做建筑材料 B.做补钙剂
(2)A的俗称为________。
(3)步骤Ⅲ中操作a的名称是________。
(4)步骤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6.(4分)下图是水分解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问题:
(1)C中应补充的粒子图形是
A B
(2)该变化中反应物与两种生成物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B到C变化的实质是________;由此可知化学变化中未发生变化的粒子是________。
17.(5分)亚硝酸钠()是一种工业用盐,它有毒、有咸味,外形与食盐相似,人若误食会引起中毒,危害人体健康,甚至致人死亡。我国曾发生过多次将工业用盐误作食盐用于烹调而引起的中毒事件。在化学老师的指导下,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从以下两个方面对亚硝酸钠和氯化钠进行对比探究,请同学们完善下列实验结论:
(1)物理性质:亚硝酸钠和氯化钠都是________色固体,________溶于水(填“难”或“易”)。
(2)化学性质:
①亚硝酸钠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价;
②亚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可以用无色酚酞溶液鉴别,说明亚硝酸钠溶液显________性;
③亚硝酸钠溶液和氯化钠溶液都能和硝酸银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并生成难溶于水的白色沉淀。请写出亚硝酸钠溶液和硝酸银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18.(7分)请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Ⅰ.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制取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3)制取二氧化碳时锥形瓶内发生反应,使锥形瓶内气体________,大于外界压强,在压强差的作用下部分气体导出。若用F装置对收集气体进行干燥,则需补充一种药品,其中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
Ⅱ.实验室制取氧气:
(4)实验室用加热固体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若要制取并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则可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制取氧气时A装置固体的质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大致趋势如图所示。请结合图象分析,若在G时停止加热,将固体溶入足量水中,过滤,则滤液中与的个数比________(选填“等于”“小于”或“大于”)。
19.(5分)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有如图所示的关系,用“—”表示两物质能发生化学反应,用“→”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A是黑色固体,A、B、C、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E、F由两种元素组成,B、C能发生中和反应且能产生白色沉淀,D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E。请回答下列问题:请写出下列物质(溶液的溶质)的化学式: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________,E________。
(2)写出B→F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3)C→D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
(4)D与E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选填“属于”或“不属于”)基本反应类型。
20.(6分)湿法冶金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在实验室中模拟该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已知铁粉中杂质不溶于水,也不能与其他物质反应,请回答:
(1)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硫酸铜质量列出求解样品中铁的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__;
(3)生成铜的质量为________;
(4)含杂质的铁粉的质量a的数值为________;
(5)反应后滤液的质量比反应前硫酸铜溶液的质量________(填“不变”或“变大”或“变小”);
(6)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末端应靠在漏斗中________一边。
21.(8分)定性实验和定量实验是实验探究的两种重要方法。学习完酸碱盐的化学性质后,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所示实验:
【探究活动一】将稀盐酸分别加到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钠溶液中,反应后,同学们将B试管内废液倒入C废液缸中,再将A试管内废液倒入C废液缸中,发现溶液中有气泡冒出,大家对C废液缸中的溶质成分进一步探究。
请写出B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C废液缸中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甲同学猜想:NaCl
乙同学猜想:(2)
丙同学猜想:NaCl、
【实验探究】乙同学为了证明自己的猜想,取C废液缸中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
【交流与评价】乙同学(3)________(填“能”或“不能”)自己的猜想。同学们发现,只需加入一种试剂就能确定溶质成分,加入的试剂是(4)________溶液。
【归纳总结】图1为烧杯C中某些离子变化的图像,图像中表示的两种离子(5)________。
【探究活动2】向盛有一定质量的和混合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将滤渣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再向滤液中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NaOH溶液,沉淀质量与滴加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图2所示。
(6)加入NaOH溶液前,滤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7)计算出________g;________g。
一模化学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D B B B B C A B D D A D B
14.(1)天然 (2)蛋白质 (3) (4)化学能 (5)B
15.(1)A (2)生石灰 (3)过滤 (4)
16.(1)A (2)(或)
(3)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原子
17.(1)白;易 (2);碱;
18.(1)长颈漏斗
(2)
(3)增多,压强变大,
(4)(条件加热和);D;大于
19.(1)Fe; (2)
(3)溶液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4)不属于
20.(1) (2)
(3)6.4g (4)6 (5)变小 (6)三层滤纸
21.(1)
(2)NaCl、HCl (3)不能 (4)紫色石蕊
(5)碳酸根离子 氢离子(或写符号)
(6)、、 (7)69.9 9.8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