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 盐类的水解 课后练(含答案)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大单元复习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4讲 盐类的水解 课后练(含答案)2026届高三化学一轮大单元复习

资源简介

练习2 单一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
1. 25 ℃时,下列关于0.1 mol/L Na2S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 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的c(Na+)、c(S2-)均增大
C. c(Na+)>c(S2-)>c(H+)>c(OH-)
D. 2c(Na+)=c(S2-)+c(HS-)+c(H2S)
2. 下列关于0.1 mol/L Na2S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与c(Na+)均增大
B. c(Na+)=2c(SO)+c(HSO)+c(H2SO3)
C. c(Na+)+c(H+)=2c(SO)+2c(HSO)+c(OH-)
D. 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3. 常温下,浓度均为 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   )
A. 氨水中:c(NH)=c(OH-)=0.1 mol/L
B. NH4Cl 溶液中:c(NH)>c(Cl-)
C. Na2SO4 溶液中:c(Na+)>c(SO)>c(OH-)=c(H+)
D. Na2CO3 溶液中:c(Na+)=2c(CO)+c(HCO)+c(H2CO3)
4. 常温下,下列有关0.1 mol/L Na2CO3和0.1 mol/L NaHCO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两种溶液中微粒的种类不同
B. 两种溶液中的c(HCO):Na2CO3<NaHCO3
C. 两种溶液都存在关系式:c(OH-)=c(H+)+c(HCO)+2c(H2CO3)
D. 两种溶液都存在关系式:c(CO)+c(HCO)+c(H2CO3)=c(Na+)
5. 已知:HF 的电离常数是 3.5×10-4、CH3COOH的电离常数是 1.8×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度均为 0.1 mol/L NaF、CH3COONa溶液相比较,CH3COONa溶液碱性较弱
B. HF溶液中:c(HF)>c(F-)>c(H+)>c(OH-)
C. 等浓度、等体积的NaF和HF混合溶液中:2c(H+)+c(HF)=2c(OH-)+c(F-)
D. 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CH3COONH4>CH3COONa>CH3COOH
6. (2023·南京、盐城二模)以一定浓度NaOH溶液吸收H2S可制备Na2S或NaHS。若通入H2S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硫物种的浓度c总=c(H2S)+c(HS-)+c(S2-)。室温下,H2S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1=1.1×10-7、Ka2=1.3×10-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Na2S溶液显碱性的原因:S2-+2H2OH2S+2OH-
B. NaOH恰好转化为Na2S的溶液中:c(OH-)=c(H+)+c(HS-)+c(S2-)
C. 吸收所得c总=c(Na+)的溶液中:c(H2S)>c(S2-)
D. NaOH溶液吸收H2S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下降
7.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
(1) ①0.1 mol/L CH3COOH溶液中:
微粒种类:(除H2O,下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
水解平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微粒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①0.1 mol/L NH3·H2O溶液中:
微粒种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素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0.1 mol/L NH4Cl溶液中:
元素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质子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NH4Cl和NH3·H2O混合溶液(pH>7)中:
元素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荷守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练习3 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
1. (2024·江苏联考)氨法烟气脱硫可制备硫酸羟胺,同时得到副产品硫酸铵。其流程如图所示。“脱硫”过程中控制pH在5.0~5.5,得到NH4HSO3溶液。已知25 ℃时,Kb=1.8×10-5,Kal=1.5×10-2,Ka2=1.0×1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脱硫”过程中温度越高,“脱硫”速率越快
B. NH4HSO3溶液中:c>c>c
C. NH4HSO3溶液中:c+c+c>c+c
D. “制备”过程的离子方程式:NO+HSO+SO2+OH-+H2O===NH3OH++2SO
2. (2024·徐州七中)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SO3溶液的性质。
实验1:用pH试纸测量0.1 mol/L NaHSO3 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5。
实验2:向10 mL 0.1 mol/L NaHS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氨水溶液,充分混合,溶液pH约为9。
实验3:向1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 NaHS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实验4:向10 mL 0.1 mol/L NaHSO3溶液中加入10 mL 0.1 mol/L Ba(Cl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1可得出:Ka1·Ka2B. 实验2所得溶液中存在:c+c+c=c+c
C. 由实验3可得出:Ka2D. 实验4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ClO-===BaSO4↓+2Cl-+SO+2H+
3. (2024·苏锡常镇)向25 mL 0.1 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醋酸溶液,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B)
A. 在A、B间可能存在:c(Na+)>c(CH3COO-)>c(OH-)>c(H+)
B. 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
C. 在C点:c(CH3COO-) > c(Na+) >c(H+)>c(OH-)
D. 在D点:c(CH3COO-) + c(CH3COOH)=2c(Na+)
4. (2024·南通二调)实验室通过下列过程制取草酸亚铁晶体。已知:Ka1=5.6×10-2、Ka2=1.5×10-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pH=2的H2C2O4溶液中:cB. “酸化”后的溶液中:c+2c<2c
C. 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沉淀”后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含有Fe2+
D. 水洗后,再用乙醇洗涤有利于晶体快速干燥
5. (2023·苏北四市一调)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SO2和NO2,原理如图所示。已知: 25 ℃时,NH3·H2O的Kb=1.7×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向氨水中通入SO2恰好生成NH4HSO3:c(H2SO3)>c(NH3·H2O)+c(SO)
B. 向氨水中通入SO2至pH=7:c(HSO)>c(NH)>c(H+)=c(OH-)
C. 反应NH3·H2O+H2SO3??NH+HSO+H2O的平衡常数K=2.21×107
D. NO2被NH4HSO3吸收的离子方程式:2NO2+4SO===N2+4SO
6. (2024·扬州中学)某水溶液中存在H2XO3-HXO、HYO-H2YO缓冲对。常温下,该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粒子浓度之比的对数值lgG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H2XO3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10-6.4、Ka2=10-10.3,H3YO4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10-2.1,Ka2=10-7.2,Ka3=10-1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Ⅰ表示lg与溶液pH的关系
B. 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越来越大
C. 当c(H2XO3)=c(HXO)时,c(HYO)>c(H2YO)
D. 当溶液pH逐渐增大时,逐渐减小
7. (2023·南京、盐城一模)一种吸收SO2再经氧化得到硫酸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室温下,用0.1 mol/L NaOH溶液吸收SO2,若通入S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硫物种的浓度c总=c(H2SO3)+c(HSO)+c(SO)。H2SO3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1=1.29×10-2、Ka2=6.24×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收”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B. “吸收”所得溶液中:c(Na+)+c(H+)=c(HSO)+c(SO)+c(OH-)
C. “吸收”所得c总=0.1 mol/L 溶液中:c(H2SO3)>c(SO)
D. “氧化”调节溶液pH约为5,主要发生反应:2HSO+O2===2SO+2H+
8. (2023·苏州中学、淮阴中学、姜堰中学、海门中学联考)已知:室温下,Ka1(H2S)=10-7,Ka2(H2S)=10-12.9。通过下列实验探究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1:测得0.1 mol/L NaHS溶液的pH>7。
实验2:向0.1 mol/L NaHS溶液中通入过量Cl2,无淡黄色沉淀产生。
实验3:向0.1 mol/L NaHS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 NaHCO3溶液充分混合,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由实验1可知:c(H+)·c(S2-)>c(H2S)·c(OH-)
B. 实验2说明HS-不能被Cl2氧化
C. 实验3所得溶液中:c(S2-)+c(HS-)+c(H2S)>c(CO)+c(HCO)+c(H2CO3)
D. 0.001 mol/L Na2S溶液中:c(Na+)>c(S2-)>c(OH-)>c(H+)
9. (2023·江苏七市一模)室温下,取四根打磨后形状大小相同的镁条,通过实验探究镁在溶液中的反应。
实验1: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镁条表面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2: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 NH4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3: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 CH3COONH4溶液(pH≈7)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4: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 Na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下列基于相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实验1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Mg(OH)2+H2↑
B. 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c(Cl-)<2c(Mg2+)+c(NH)
C. 实验3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NH3
D. 实验1、4表明Cl-对Mg与H2O反应有催化作用
10. (2024·海安中学)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SO2和NO2,原理如图所示。已知:25 ℃时,NH3·H2O的Kb=10-4.7,H2SO3的Ka1=10-1.8,Ka2=10-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NH3·H2O+H2SO3??NH+HSO+H2O的平衡常数K=10-6.5
B. 向氨水中通入SO2至pH=7:c>c>c=c
C. 测得NH4HSO3溶液pH=4.1,则>
D. 2SO4溶液中:c=2c+c第24讲 盐类的水解
练习1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
1. (2022·浙江卷)水溶液呈酸性的盐是(   )
A. NH4Cl
B. BaCl2
C. H2SO4
D. Ca(OH)2
2. (2023·江苏各地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SO2Cl2遇水强烈水解生成两种强酸:SO2Cl2+2H2O===4H++SO+2Cl-
B. 向Ca(ClO)2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Ca(ClO)2溶液中存在:ClO-+H2OHClO+OH-
C. 向盛有0.01 mol/L 的CH3COONa溶液的小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液红色加深,证明CH3COONa水解程度增大
D. 不可直接加热MgCl2·6H2O脱去结晶水制得无水MgCl2
3. (2023·南通一模)无水FeCl3常用作芳烃氯代反应的催化剂。以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还有少量Fe2O3、C和SiO2)制取无水FeCl3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滤”所得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Fe3+、Fe2+、H+、Cl-
B. “氧化”时可使用新制氯水作氧化剂
C. 将“氧化”后的溶液蒸干可获得FeCl3·6H2O
D. “脱水”时加入SOCl2能抑制FeCl3的水解,原因是SOCl2与水反应生成H2SO4和HCl
4. (2024·南航苏州附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a越小,则NaA的Kh(水解常数)越小
B. KAl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3胶体
C. 0.1 mol/L HCl溶液中,Ba2+、K+、NO、CH3COO-不能大量共存
D.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5. (2024·江苏各地模拟重组)室温下,探究0.1 mol/L NH4Fe2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2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 mL 0.1 mol/L MgCl2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探究SO是否水解
B 室温下,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的CH3COONa、NH4Cl溶液的pH 不能探究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能力
C 用玻璃棒蘸取2 mL NH4Fe2溶液滴在干燥的广泛pH试纸上,将试纸显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探究NH是否发生水解
D 向Na2SO3溶液中先滴加酚酞,再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探究Na2S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6. (2024·南通联考)235U是核反应堆中应用广泛的核燃料。UF6在水中发生强烈水解,不能储存在玻璃器皿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2024·镇江期初)某硫酸铁溶液中,可以通过稀释除去Fe3+,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24讲 盐类的水解
练习1 盐类的水解及其应用
1. (2022·浙江卷)水溶液呈酸性的盐是(A)
A. NH4Cl B. BaCl2
C. H2SO4 D. Ca(OH)2
【解析】 NH4Cl溶液中存在平衡:NH+H2ONH3·H2O+H+,溶液显酸性,A正确;BaCl2溶液中的Ba2+和Cl-均不水解,是强酸强碱盐,溶液显中性,B错误;H2SO4属于酸,溶液显酸性,C错误;Ca(OH)2属于碱,溶液显碱性,D错误。
2. (2023·江苏各地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SO2Cl2遇水强烈水解生成两种强酸:
SO2Cl2+2H2O===4H++SO+2Cl-
B. 向Ca(ClO)2溶液中滴加少量酚酞溶液,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Ca(ClO)2溶液中存在:
ClO-+H2OHClO+OH-
C. 向盛有0.01 mol/L 的CH3COONa溶液的小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再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溶液红色加深,证明CH3COONa水解程度增大
D. 不可直接加热MgCl2·6H2O脱去结晶水制得无水MgCl2
【解析】 再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CH3COONa溶液浓度增大,c(CH3COO-)增大,水解生成的c(OH-)增大,溶液红色加深,由越稀越水解知,浓度较大时,CH3COONa的水解程度较小,C错误。
3. (2023·南通一模)无水FeCl3常用作芳烃氯代反应的催化剂。以废铁屑(主要成分为Fe,还有少量Fe2O3、C和SiO2)制取无水FeCl3的流程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 “过滤”所得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
Fe3+、Fe2+、H+、Cl-
B. “氧化”时可使用新制氯水作氧化剂
C. 将“氧化”后的溶液蒸干可获得FeCl3·6H2O
D. “脱水”时加入SOCl2能抑制FeCl3的水解,原因是SOCl2与水反应生成H2SO4和HCl
【解析】 铁屑的主要成分为Fe,Fe和Fe3+反应生成Fe2+,故“过滤”所得滤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Fe2+、H+、Cl-,A错误;氯水具有氧化性,且不引入新杂质,故“氧化”时可使用新制氯水作氧化剂,B正确;Fe3+水解生成Fe(OH)3,加热促进Fe3+水解和HCl挥发,且蒸干会失水,故将“氧化”后的溶液蒸干不能获得FeCl3·6H2O,C错误;SOCl2与水反应生成SO2和HCl,D错误。
4. (2024·南航苏州附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A. 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a越小,则NaA的Kh(水解常数)越小
B. KAl2·12H2O溶于水可形成Al3胶体
C. 0.1 mol/L HCl溶液中,Ba2+、K+、NO、CH3COO-不能大量共存
D. 碳酸钠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
【解析】 根据“越弱越水解”,HA的Ka越小,HA酸性越弱,故A-的水解程度越大,A错误;KAl2·12H2O溶于水电离出的Al3+水解可形成Al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Al3++3H2OAl3(胶体)+3H+,B正确;CH3COO-与H+结合生成弱酸CH3COOH,故在HCl溶液中CH3COO-不能大量存在,C正确;Na2CO3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故可用于去除餐具的油污,D正确。
5. (2024·江苏各地模拟重组)室温下,探究0.1 mol/L NH4Fe2溶液的性质。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探究目的的是(D)
选项 实验方案 探究目的
A 向2 mL Na2SO3溶液中滴加2 mL 0.1 mol/L MgCl2溶液,观察沉淀生成情况 探究SO是否水解
B 室温下,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的CH3COONa、NH4Cl溶液的pH 不能探究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能力
C 用玻璃棒蘸取2 mL NH4Fe2溶液滴在干燥的广泛pH试纸上,将试纸显色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探究NH是否发生水解
D 向Na2SO3溶液中先滴加酚酞,再滴加BaCl2溶液至过量,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探究Na2SO3溶液呈碱性的原因
【解析】 无论SO是否水解,加入MgCl2都会有沉淀,A错误;室温下,测定浓度均为0.1 mol/L CH3COONa溶液、NH4Cl溶液的pH,可对比CH3COO-和NH的水解程度,进而判断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程度,B错误;NH4Fe2电离出的NH和Fe3+在溶液中均会水解,且溶液均显酸性无法探究NH是否发生水解,C错误;SO水解平衡为SO+H2OHSO+OH-,滴加BaCl2溶液,SO与Ba2+结合生成BaSO3沉淀,平衡逆移,碱性减弱,红色变浅,能达到实验目的,D正确。
6. (2024·南通联考)235U是核反应堆中应用广泛的核燃料。UF6在水中发生强烈水解,不能储存在玻璃器皿中,原因是UF6遇水水解产生的HF腐蚀玻璃。
7. (2024·镇江期初)某硫酸铁溶液中,可以通过稀释除去Fe3+,结合离子方程式解释原理:稀释使溶液的pH升高,有利于Fe3++3H2OFe(OH)3+3H+正向移动。
【解析】 铁离子在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3++3H2OFe(OH)3+3H+,加水稀释时,溶液pH增大,平衡正向移动,有利于铁离子转化为氢氧化铁沉淀,所以为减少碱用量,可以通过稀释浸出液除去铁离子。
练习2 单一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
1. 25 ℃时,下列关于0.1 mol/L Na2S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B)
A. 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B. 加入NaOH固体,溶液中的c(Na+)、c(S2-)均增大
C. c(Na+)>c(S2-)>c(H+)>c(OH-)
D. 2c(Na+)=c(S2-)+c(HS-)+c(H2S)
【解析】 水解过程吸热,升高温度,S2-水解程度增大,碱性增强,pH增大,A错误;Na2S水解,使溶液显碱性,加入NaOH固体,电离出Na+和OH-,OH-抑制了S2-的水解,溶液中c(Na+)、c(S2-)均增大,B正确;Na2S水解使溶液显碱性,c(OH-)>c(H+),根据水解过程微弱规律可知,Na2S溶液中:c(Na+)>c(S2-)>c(OH-)>c(H+),C错误;Na2S溶液中存在元素守恒:c(Na+)=2[c(S2-)+c(HS-)+c(H2S)],D错误。
2. 下列关于0.1 mol/L Na2SO3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A. 加入少量NaOH固体,c(SO)与c(Na+)均增大
B. c(Na+)=2c(SO)+c(HSO)+c(H2SO3)
C. c(Na+)+c(H+)=2c(SO)+2c(HSO)+c(OH-)
D. 升高温度,溶液的pH降低
【解析】 Na2SO3溶液因SO水解而呈碱性,加入少量NaOH固体,增大了Na+、OH-的物质的量,抑制了Na2SO3的水解,故c(SO)与c(Na+)均增大,A正确;由元素质量守恒知,c(Na+)=2c(SO)+2c(HSO)+2c(H2SO3),B错误;由电荷守恒知, c(Na+)+c(H+)=2c(SO)+c(HSO)+c(OH-),C错误;水解吸热,升高温度,促进SO水解,碱性增强,则溶液的pH增大, D错误。
3. 常温下,浓度均为 0.1 mol/L 的下列溶液中,粒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正确的是(C)
A. 氨水中:c(NH)=c(OH-)=0.1 mol/L
B. NH4Cl 溶液中:c(NH)>c(Cl-)
C. Na2SO4 溶液中:
c(Na+)>c(SO)>c(OH-)=c(H+)
D. Na2CO3 溶液中:
c(Na+)=2c(CO)+c(HCO)+c(H2CO3)
【解析】 氨水显碱性,根据电荷守恒知,c(NH)+c(H+)=c(OH-),c(OH-)>c(NH),A错误;NH4Cl溶液显酸性,根据电荷守恒知,c(NH)+c(H+)=c(OH-)+c(Cl-),由c(OH-)<c(H+),得c(NH)<c(Cl-),B错误;c(Na+)=2c(SO),该溶液为中性,故c(OH-)=c(H+),水的电离是微弱的,C正确;根据元素守恒知,c(Na+)=2c(CO)+2c(HCO)+2c(H2CO3),D错误。
4. 常温下,下列有关0.1 mol/L Na2CO3和0.1 mol/L NaHCO3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B)
A. 两种溶液中微粒的种类不同
B. 两种溶液中的c(HCO):
Na2CO3<NaHCO3
C. 两种溶液都存在关系式:
c(OH-)=c(H+)+c(HCO)+2c(H2CO3)
D. 两种溶液都存在关系式:
c(CO)+c(HCO)+c(H2CO3)=c(Na+)
【解析】 两种溶液中,都含有以下微粒:Na+、HCO、CO、H2CO3、OH-、H+、H2O,微粒的种类相同,A错误;Na2CO3发生部分水解生成HCO,而NaHCO3完全电离生成HCO,故NaHCO3溶液中c(HCO)较大,B正确;Na2CO3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H+)+c(HCO)+2c(H2CO3),NaHCO3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OH-)+c(CO)=c(H+)+c(H2CO3),C错误;根据元素守恒推知,NaHCO3溶液中存在:c(CO)+c(HCO)+c(H2CO3)=c(Na+),Na2CO3溶液中存在:2c(CO)+2c(HCO)+2c(H2CO3)=c(Na+),D错误。
5. 已知:HF 的电离常数是 3.5×10-4、CH3COOH的电离常数是 1.8×10-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浓度均为 0.1 mol/L NaF、CH3COONa溶液相比较,CH3COONa溶液碱性较弱
B. HF溶液中:
c(HF)>c(F-)>c(H+)>c(OH-)
C. 等浓度、等体积的NaF和HF混合溶液中:
2c(H+)+c(HF)=2c(OH-)+c(F-)
D. 相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CH3COO-)由大到小的顺序:CH3COONH4>CH3COONa>CH3COOH
【解析】 酸性:HF>CH3COOH,则水解程度:CH3COO->F-,相同浓度时,CH3COONa溶液碱性较强,A错误;HF溶液中,水也会电离出H+,故c(HF)>c(H+)>c(F-)>c(OH-),B错误;根据元素质量守恒可知,2c(Na+)=c(HF)+c(F-),根据电荷守恒,c(Na+)+c(H+)=c(OH-)+c(F-),合并二式,消去c(Na+),得2c(H+)+c(HF)=2c(OH-)+c(F-),C正确;醋酸铵溶液中存在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醋酸钠溶液中只存在单水解,故相同浓度时,CH3COO-的浓度:CH3COONa>CH3COONH4,D错误。
6. (2023·南京、盐城二模)以一定浓度NaOH溶液吸收H2S可制备Na2S或NaHS。若通入H2S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硫物种的浓度c总=c(H2S)+c(HS-)+c(S2-)。室温下,H2S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1=1.1×10-7、Ka2=1.3×10-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Na2S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S2-+2H2O??H2S+2OH-
B. NaOH恰好转化为Na2S的溶液中:
c(OH-)=c(H+)+c(HS-)+c(S2-)
C. 吸收所得c总=c(Na+)的溶液中:
c(H2S)>c(S2-)
D. NaOH溶液吸收H2S过程中,溶液的温度下降
【解析】 S2-的水解分步进行,以第一步水解为主,离子方程式为S2-+H2OHS-+OH-,A错误;NaOH恰好转化为Na2S,则Na2S溶液中,质子守恒式为c(OH-)=c(H+)+c(HS-)+2c(H2S),B错误;c总=c(Na+),即c(H2S)+c(HS-)+c(S2-)=c(Na+),为NaHS溶液,Ka2=1.3×10-13,HS-的水解平衡常数Kh=≈9.1×10-8,则HS-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c(H2S)>c(S2-),C正确;NaOH溶液吸收H2S的反应是酸碱中和反应,可放出热量,溶液温度升高,D错误。
7. 电解质溶液中的三大守恒。
(1) ①0.1 mol/L CH3COOH溶液中:
微粒种类:(除H2O,下同)CH3COOH、CH3COO-、H+、OH-。
元素守恒:c(CH3COOH)+c(CH3COO-)=0.1 mol/L。 
电荷守恒:c(CH3COO-)+c(OH-)=c(H+)。
②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
水解平衡:CH3COO-+H2OCH3COOH+OH-。
微粒种类:CH3COO-、Na+、CH3COOH、OH-、H+。
元素守恒:c(CH3COO-)+c(CH3COOH)=c(Na+)=0.1 mol/L。
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 
质子守恒:c(OH-)=c(H+)+c(CH3COOH)。
(2) ①0.1 mol/L NH3·H2O溶液中:
微粒种类:NH、OH-、H+、NH3·H2O。
元素守恒:c(NH3·H2O)+c(NH)=0.1 mol/L。
电荷守恒:c(NH)+c(H+)=c(OH-)。
②0.1 mol/L NH4Cl溶液中:
元素守恒:c(NH)+c(NH3·H2O)=c(Cl-)=0.1 mol/L。 
电荷守恒:c(NH)+c(H+)=c(Cl-)+c(OH-)。
质子守恒:c(H+)=c(OH-)+c(NH3·H2O)。
③常温下,等浓度、等体积的NH4Cl和NH3·H2O混合溶液(pH>7)中:
元素守恒:2c(Cl-)=c(NH)+c(NH3·H2O)。
电荷守恒:c(Cl-)+c(OH-)=c(NH)+c(H+)。
练习3 混合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比较
1. (2024·江苏联考)氨法烟气脱硫可制备硫酸羟胺,同时得到副产品硫酸铵。其流程如图所示。“脱硫”过程中控制pH在5.0~5.5,得到NH4HSO3溶液。已知25 ℃时,Kb=1.8×10-5,Kal=1.5×10-2,Ka2=1.0×10-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脱硫”过程中温度越高,“脱硫”速率越快
B. NH4HSO3溶液中:
c>c>c
C. NH4HSO3溶液中:c+c+c>c+c
D. “制备”过程的离子方程式:NO+HSO+SO2+OH-+H2O===NH3OH++2SO
【解析】 “脱硫”过程中温度越高,二氧化硫的溶解度越小,不利于脱硫反应,A错误;由电离常数可知,HSO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大于其水解程度,NH在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常数Kh==<Ka2=1.0×10-7,说明HSO在溶液中的电离抑制NH的水解,则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c>c,B错误;NH4HSO3溶液中c(HSO)>c(SO),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关系:c(NH3·H2O)+c+c=c+c,则溶液中c+c+c>c+c+c=c+c,C正确;“制备”过程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NO+HSO+SO2+2H2O===NH3OH++2SO+H+,D错误。
2. (2024·徐州七中)室温下,通过下列实验探究NaHSO3溶液的性质。
实验1:用pH试纸测量0.1 mol/L NaHSO3 溶液的pH,测得pH约为5。
实验2:向10 mL 0.1 mol/L NaHSO3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氨水溶液,充分混合,溶液pH约为9。
实验3:向10 mL 0.1 mol/L Na2CO3溶液中滴加几滴0.1 mol/L NaHSO3溶液,无明显现象
实验4:向10 mL 0.1 mol/L NaHSO3溶液中加入10 mL 0.1 mol/L Ba(ClO)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D)
A. 由实验1可得出:
Ka1·Ka2B. 实验2所得溶液中存在:c+c+c=c+c
C. 由实验3可得出:Ka2D. 实验4所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Ba2++2ClO-===BaSO4↓+2Cl-+SO+2H+
【解析】 由实验1可知0.1 mol/L NaHSO3溶液的pH 约为5,说明HS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则Ka2>Kh2=,则Ka2·Ka1>Kw,A错误;实验2所得溶液为溶质可看成NaNH4SO3,根据质子守恒可得:c+2c+c=c+c(NH3·H2O),B错误;实验3中无明显现象,即无气泡产生,可能发生反应:CO+HSO===HCO+SO,则说明Ka2(H2SO3)>Ka2(H2CO3),C错误。
3. (2024·苏锡常镇)向25 mL 0.1 mol/L 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0.2 mol/L醋酸溶液,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的描述错误的是(B)
A. 在A、B间可能存在:
c(Na+)>c(CH3COO-)>c(OH-)>c(H+)
B. 在B点:a=12.5,且有c(Na+)=c(CH3COO-)
C. 在C点:
c(CH3COO-) > c(Na+) >c(H+)>c(OH-)
D. 在D点:
c(CH3COO-) + c(CH3COOH)=2c(Na+)
【解析】 当加入的醋酸的物质的量等于或略少于氢氧化钠时,溶液呈碱性,在A、B间可能存在:c(Na+)>c(CH3COO-)>c(OH-)>c(H+),A正确;a=12.5,则为醋酸钠溶液,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H+)+c(Na+)===c(OH-)+c(CH3COO-),醋酸钠水解呈碱性,c(OH-)>c(H+),则c(Na+)>c(CH3COO-),B错误;在C点,溶液显酸性,故有c(OH-)<c(H+),根据电荷守恒:c(Na+)+c(H+)=c(CH3COO-)+c(OH-),故c(CH3COO-) >c(Na+),离子浓度大小为c(CH3COO-) > c(Na+) >c(H+)>c(OH-),C正确;D点溶质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根据元素守恒,c(CH3COO-)+c(CH3COOH)=2c(Na+),D正确。
4. (2024·南通二调)实验室通过下列过程制取草酸亚铁晶体。已知:Ka1=5.6×10-2、Ka2=1.5×10-4。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pH=2的H2C2O4溶液中:
cB. “酸化”后的溶液中:
c+2c<2c
C. 可以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沉淀”后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含有Fe2+
D. 水洗后,再用乙醇洗涤有利于晶体快速干燥
【解析】 pH=2的H2C2O4溶液中c=10-2mol/L,Ka1==5.6×10-2,=5.6>1,即c5. (2023·苏北四市一调)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SO2和NO2,原理如图所示。已知: 25 ℃时,NH3·H2O的Kb=1.7×10-5,H2SO3的Ka1=1.3×10-2,Ka2=6.2×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向氨水中通入SO2恰好生成NH4HSO3:
c(H2SO3)>c(NH3·H2O)+c(SO)
B. 向氨水中通入SO2至pH=7:
c(HSO)>c(NH)>c(H+)=c(OH-)
C. 反应NH3·H2O+H2SO3NH+HSO+H2O的平衡常数K=2.21×107
D. NO2被NH4HSO3吸收的离子方程式:
2NO2+4SO===N2+4SO
【解析】 向氨水中通入SO2至恰好生成NH4HSO3,NH4HSO3溶液中存在质子守恒:c(H+)+c(H2SO3)=c(SO)+c(OH-)+c(NH3·H2O),Kh(NH)=Kh(HSO)=,以HSO的电离为主,故溶液呈酸性,c(H+)>c(OH-),则c(H2SO3)c(HSO),B错误;反应NH3·H2O+H2SO3===NH+HSO+H2O的平衡常数K====2.21×107,C正确;H2SO3为弱电解质,故在离子方程式中,HSO不能拆写成H+和S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NO2+4HSO===N2+4SO+4H+,D错误。
6. (2024·扬州中学)某水溶液中存在H2XO3-HXO、HYO-H2YO缓冲对。常温下,该水溶液中各缓冲对粒子浓度之比的对数值lgG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H2XO3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10-6.4、Ka2=10-10.3,H3YO4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a1=10-2.1,Ka2=10-7.2,Ka3=10-1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 曲线Ⅰ表示lg与溶液pH的关系
B. a→b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越来越大
C. 当c(H2XO3)=c(HXO)时,c(HYO)>c(H2YO)
D. 当溶液pH逐渐增大时,逐渐减小
【解析】 随着溶液的pH逐渐增大,c(H2XO3)不断减小,c(HXO)不断增大,则应不断减小,则曲线Ⅰ表示lg与溶液pH的关系,A正确;a→b的过程中,逐渐增大,c(H2YO)逐渐减小,c(HYO)逐渐增大,阴离子水解程度增大,故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增大,B正确;当c(H2XO3)=c(HXO)时,c(H+) =10-6.4 mol/L,依据Ka2(H3YO4)= =10-7.2,则==10-0.8<1,则c(HYO) 7. (2023·南京、盐城一模)一种吸收SO2再经氧化得到硫酸盐的过程如图所示。室温下,用0.1 mol/L NaOH溶液吸收SO2,若通入SO2所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和H2O挥发可忽略,溶液中含硫物种的浓度c总=c(H2SO3)+c(HSO)+c(SO)。H2SO3的电离常数分别为Ka1=1.29×10-2、Ka2=6.24×10-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吸收”应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
B. “吸收”所得溶液中:c(Na+)+c(H+)=c(HSO)+c(SO)+c(OH-)
C. “吸收”所得c总=0.1 mol/L 溶液中:
c(H2SO3)>c(SO)
D. “氧化”调节溶液pH约为5,主要发生反应:2HSO+O2===2SO+2H+
【解析】 温度升高,SO2溶解度减小,不利于反应进行,A错误;根据电荷守恒,“吸收”所得溶液中:c(Na+)+c(H+)=c(HSO)+2c(SO)+c(OH-),B错误;由含硫物种浓度等于Na+浓度可知,溶液为NaHSO3溶液,由电离常数可知,HSO的水解常数Kh==c(H2SO3),C错误;“氧化”调节溶液pH约为5,HSO被氧化为SO,主要发生反应:2HSO+O2===2SO+2H+,D正确。
8. (2023·苏州中学、淮阴中学、姜堰中学、海门中学联考)已知:室温下,Ka1(H2S)=10-7,Ka2(H2S)=10-12.9。通过下列实验探究含硫化合物的性质。
实验1:测得0.1 mol/L NaHS溶液的pH>7。
实验2:向0.1 mol/L NaHS溶液中通入过量Cl2,无淡黄色沉淀产生。
实验3:向0.1 mol/L NaHS溶液中加入等体积0.1 mol/L NaHCO3溶液充分混合,无气泡产生。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 由实验1可知:
c(H+)·c(S2-)>c(H2S)·c(OH-)
B. 实验2说明HS-不能被Cl2氧化
C. 实验3所得溶液中:c(S2-)+c(HS-)+c(H2S)>c(CO)+c(HCO)+c(H2CO3)
D. 0.001 mol/L Na2S溶液中:
c(Na+)>c(S2-)>c(OH-)>c(H+)
【解析】 NaHS溶液的pH>7,说明HS-的水解程度大于其电离程度,则c(H2S)>c(S2-),c(OH-)>c(H+),故c(H+)·c(S2-)9. (2023·江苏七市一模)室温下,取四根打磨后形状大小相同的镁条,通过实验探究镁在溶液中的反应。
实验1: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蒸馏水中,无明显现象。加热溶液,镁条表面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2: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 NH4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3: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 CH3COONH4溶液(pH≈7)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实验4:将镁条放入滴有酚酞的1 mol/L NaCl溶液中,产生气泡,溶液逐渐变红。
下列基于相应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D)
A. 实验1加热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2OMg(OH)2+H2↑
B. 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
c(Cl-)<2c(Mg2+)+c(NH)
C. 实验3产生的气体中可能含NH3
D. 实验1、4表明Cl-对Mg与H2O反应有催化作用
【解析】 加热条件下,镁条与水发生反应生成Mg(OH)2和H2,Mg(OH)2电离出OH-使溶液呈碱性,因此滴有酚酞的溶液变红色,A正确;实验2反应后的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Cl-)+c(OH-)=2c(Mg2+)+c(NH)+c(H+),溶液呈碱性,c(OH-)>c(H+),则c(Cl-)<2c(Mg2+)+c(NH),B正确;实验3中反应后的溶液呈碱性,碱性条件下,NH与OH-反应会生成氨气,因此气体中可能含有氨气,C正确;对比实验1、4可知,NaCl对镁与水的反应有促进作用,起催化作用的离子可能是Cl-,也可能是Na+,D错误。
10. (2024·海安中学)工业上可利用氨水吸收SO2和NO2,原理如图所示。已知:25 ℃时,NH3·H2O的Kb=10-4.7,H2SO3的Ka1=10-1.8,Ka2=10-7.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反应NH3·H2O+H2SO3NH+HSO+H2O的平衡常数K=10-6.5
B. 向氨水中通入SO2至pH=7:
c>c>c=c
C. 测得NH4HSO3溶液pH=4.1,则
>
D. 2SO4溶液中:
c=2c+c
【解析】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7.5,A错误;向氨水中通入SO2至pH=7,可知c= c,根据电荷守恒c(H+)+c(NH)=2c(SO)+c(HSO)+c,c(NH)>c(HSO),B错误;当pH=4.1时,c=10-9.9 mol/L,则===105.2,===102.3,则>,C正确;(NH4)2SO4中存在质子守恒:c=c+c,D错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