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件(共26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课件(共26张PPT)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目录
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作业布置
作品创作说明

一、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见预习任务单)
请你列竖式计算下面四道题目:
198+35= 194-35= 0.8+0.6= 1.2-0.6=
1 9 8
+ 3 5
1 9 4
- 3 5
1
1
3
3
1
2
233
.
.
9
5
1
159
+ 0 . 6
0 . 8
1 . 2
- 0 . 6
4
6
.
.
0
1
1.4
0.6
在进行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和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些什么?
相同数位要对齐...
生活中哪些地方会用到小数?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这里是两本书的价钱,谁来读一读?
根据你们读到的信息,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1)买这两本书一共要花多少钱?
(2)《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该如何解决呢?
6.45+4.29=
6.45-4.29=
观察发现,提出问题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 花了多少钱?
6.45+4.29
先估算一下,买这两本书大约一共要花多少钱?
先估后算,培养数感
估算:
6
+
4
=
10
10
(元)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 花了多少钱?
6.45+4.29=
尝试笔算,独立完成
用竖式该怎么计算呢?
请独立试算,再小组交流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1)小丽买了下面两本书,一共 花了多少钱?
6.45+4.29=
呈现学生不同的算法
哪些方法是正确的?你们的方法跟哪种方法一样?
说说你的想法。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交流算理和算法
这些方法对吗?说清理由。
第③种是正确的。
为什么第③种是对的?
根据计算一位小数加法的经验,相同数位上的数要对齐。也就是小数点要对齐。要把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因此,根据前面的经验推想计算两位小数的加法,百分位上的数也应该对齐。
那第④种呢?
第④种是正确的。先把6. 45元和
4. 29元换算成以“分”作单位的
整数,也就是把小数加法转化成了整数加法,根据整数加法的笔算方法算出和是1074,然后再把1074分换算成10. 74元。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交流算理和算法
那我们来看第①种、第②种方法,它们也把相同数位上的数对齐了,可为什么你们都认为这两种方法是错的呢?
第①种方法对,但是计算错了,百分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却忘了向十分位上进1,
第②种列式和计算过程都对,但是结果忘记点小数点。
那在计算过程中要注意什么呢?
哪一位相加满十都要向前一位进一,得数不要忘了写小数点,并且小数点也要对齐。
我们再来看第③种算法,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一说。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总结算理和算法
根据你们计算一位小数加减法的经验,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要把小数点对齐呢?
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把表示元的数、表示角的数、表示分的数分别对齐。
如果我们擦掉元、角、分这些单位,你还能说一说为什么小数点要对齐吗?同桌互相说一说。
只有小数点对齐了,相同数位才会对齐。也就是个位和个位上的数对齐,十分位和十分位上的数对齐......
那第④种方法对不对呢?还有谁也用了这种方法?把你的想法跟大家说说。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优化算法
比较第③种和第④种方法,它们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小组内讨论一下,并说说你更喜欢哪一种。
6.45+4.29=
+
7
4
1
4 . 2 9
1
.
6 . 4 5
10.74(元)
十分位
百分位
个 位
答:一共花了10.74元。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竖式计算过程演示
0
只有相同数位上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哦
1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牛刀小试
完成“做一做”第1题的3道加法题,并且验算。
2.98+0.56= 12.53+4.67= 6.07+4.89=
2 . 9 8
+ 0 . 5 6
.
1
1
1
4
5
3
.
.
3.54
1 2 . 5 3
+ 4 . 6 7
0
1
2
7
1
17.2
6 . 0 7
+ 4 . 8 9
6
9
1
0
1
10.96
1
同学们,还记得怎样验算吗?
同学们,根据小数的性质,小数末尾有0要怎么办?
验算:
0 . 5 6
+ 2 . 9 8
1
1
4
5
1
.
.
3
验算:
4 . 6 7
+1 2 . 5 3
1
0
2
.
7
1
验算:
4 . 8 9
+ 6 . 0 7
1
1
6
9
0
1
可以交换加数的位置再算一遍
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自主迁移
探究小数减
法的算法
看来小数加法同学们都会算了,那 6.45-4.29这道小数减法,你们会计算吗?动手试一试吧
独立试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6.45 - 4.29=
-
1
6
2
4 . 2 9
.
.
6 . 4 5
2.16(元)
答:《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2.16元。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你会算了吗?
竖式计算过程演示
牛刀小试
两分钟时间完成“做一做”第1题的3道减法题,并且验算。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板演。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引导比较,深化算理
回顾刚才我们研究小数加、减法的过程,谁来说说我们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通过回顾我们研究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过程中,你们又有了哪些新发现呢?
看来小数的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既有联系,又有不同,你们发现了吗?
根据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这种联系,想一想,计算小数加减法应该注意什么?
二、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计算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计算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一当十用,本位加十再减。
总结算理和算法
(1)小明从7岁到10岁,体重增加了多少千克?
答:体重增加了7.1千克。
29.8-22.7=
2 9 . 8
- 2 2 . 7
7 . 1
7.1(千克)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做一做”第2题)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1.下面是小明的体重统计图。(“做一做”第2题)
(2)哪一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 多?增加了多少?
24.6-22.7=1.9(千克)
27.5-24.6=2.9(千克)
29.8-27.5=2.3(千克)
2.9千克>2.3千克>1.9千克
答:9岁那年比上一年增加得最多,增加了2.9千克。
2.完成练习十七的第2题。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从6道题中自选一道加法和一道减法来独立计算并验算。汇报时说说是怎样计算的,用什么方法来检验的。重点说清楚连续进位或退位的情况,如3.64+0.48和8.24-3.56这两道题,说说计算时应该注意什么。
3.小刚身高1.37米,比小虎矮0.05米,小虎的身高是多少米?
1.37+0.05=1.42(米)
答:小虎的身高是1.42米。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三、练习巩固,应用拓展
4.改错题。
( )
( )
( )
想清楚,错在哪?
四、梳理知识,总结升华
今天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计算位数相同的小数加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要向前一位进一;计算位数相同的小数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小数点对齐,从低位算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要从前一位退一当十用,本位加十再减。
五、作业布置
书上74面“练习十七”第2题和第4题做在作业本上,并预习书上72面例题2。
作品创作说明
本课件的素材选用于百度页面图片、百度文库内容和教师教学用书。作业一部分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科书,一部分是自己思考出来的。
袁珍,女,1994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2015年8月份毕业后一直任教于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坪市乡中心小学,至今工作已将近六年整,自从踏上神圣的三尺讲台,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和数学教学工作。
黄敏,男,1995年出生,本科学历,中小学二级教师,2014年8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工作已将近七年整,自从踏上神圣的三尺讲台,一直担任着班主任工作和数学教学工作。
本课件主要针对于四年级的学生,由教材提供的学生特别熟悉的买书购物情境为素材引入小数加减法,丰富了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的形式。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在三年级上册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竖式计算方法,在三年级下册学习了一位小数的加减法,在本册的第四单元又进一步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这些都为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打下了扎实有效的知识基础。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互动模式,让学生通过自身的思考、体验、理解、吸收、内化等过程进行知识建构。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同时又为学习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做了铺垫,达到了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本课件使用希沃白板5.0制作完成。
谢谢
Thank you!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