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玩泥巴,做泥塑》教案【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 四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7课《玩泥巴,做泥塑》教案【海燕版】综合实践活动 四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玩泥巴,做泥塑》教学设计
课题 玩泥巴,做泥塑 课时 第7课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4年级
教材分析 《玩泥巴,做泥塑》是海燕版4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的第7课,旨在通过一系列探究与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泥塑这一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掌握泥塑制作的基本技能,提升动手操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及艺术审美素养。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感受玩泥巴、做泥塑乐趣,认识艺术创作对审美、动手能力及精神愉悦的积极意义,增进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责任担当:主动承担传承、弘扬传统泥塑艺术责任,积极学习技艺,借自身实践与作品传播泥塑文化。问题解决:针对泥料选取制取、造型技巧运用等制作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实践、小组交流探索解决方案。创意物化:发挥创意,运用基本方法将想象构思转化为独特的泥塑作品。利用工具为作品装饰,通过实际操作呈现创意,提升动手和艺术表现能力,实现创意到实物的转变。
重点 通过查阅资料、观察欣赏、动手操作,学习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
难点 通过泥塑创作活动,提高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及艺术修养,感受玩泥巴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欣赏视频:泥塑制作小花朵视频里,艺术家用一双巧手,把普通的泥巴变成了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有可爱的小动物,还有漂亮的花朵。大家看了是不是觉得很神奇呢?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方法,也能做出这么好看的泥塑。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玩泥巴,做泥塑”的课堂,学习如何制作出精美的泥塑作品。 出示课题。 欣赏视频 讨论。 通过欣赏视频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活动主题的生成1.交流学生:爸爸回老家给爷爷带了一套紫砂壶。学生2:表哥到洛阳旅游,买回来了一套唐三彩做纪念。学生3:还有很多用泥巴做成的工艺品和器具……学生4: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唐三彩呢?学生 5:我在博物馆看到过用泥巴做的兵马俑,它们可威风啦,排着整齐的队伍,就像真的士兵一样! 学生 6:我奶奶家有个泥做的大水缸,听奶奶说,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就靠它存水,用了好多年都没坏。 学生 7:我玩过那种超轻黏土,和泥巴有点像,能捏出好多可爱的小动物,不知道和做工艺品的泥是不是一样的。2.阅读资料 唐三彩唐三彩是唐代陶器上的釉色,也用以指有这种釉色的陶制物。所谓“三彩”,并不只限于三种色彩。除白色(一般微带黄色)外,还有浅黄、赭黄、浅绿、深绿、蓝色,也有少量茄紫色的。洛阳唐三彩曾作为国礼,先后赠予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及政府首脑,被誉为东方“艺海明珠”。观察观察(1)你身边哪些物品是用泥做的?身边有不少物品是用泥做的呢。像我们种花用的花盆,很多都是泥烧制而成的,能让花儿在里面好好生长。还有盖房子用的砖头,也是用泥加工后经过高温烧制出来,非常结实,撑起了我们的房子。公园里的一些雕塑,有的也是泥做的,经过艺术家精心塑造,变成了漂亮的艺术品。(2)制作这些物品的原料是普通的泥吗?制作这些物品的原料大部分不是普通的泥。比如花盆和砖头,用的泥一般是经过挑选的黏土,这种泥黏性好,烧制后能保持形状且坚固耐用。而制作雕塑的泥,可能会更讲究,有些会用专门的雕塑泥,里面添加了特殊材料,方便塑造各种精细的形状,还能防止干裂。像我们玩的超轻黏土,和做工艺品的泥也不太一样,超轻黏土更轻,色彩丰富,还不用烧制,而做工艺品的泥通常需要特定工艺处理后才能使用 。4.确定活动主题本课的活动主题是:玩泥巴,做泥塑。二、开展实践活动泥的选取一般学泥塑,泥料都是买来的,但我们也可以自己去找。挖出的泥只要无沙、石、草根等杂物,就可用来进行制作。注意不要去危险的地方取泥。要做泥塑,首先要制取泥料。制取泥料的步骤:1.准备工作1.把取来的泥料晒干。2.用锤子把泥料锤成粉末。3.用筛网或旧淘米篮把泥土过筛。4.和泥。水与泥土的质量比为1:2,另外留下一点泥土,以备泥过湿时添加。5.反复捏打,至泥不粘手时为止,最后注意不要去危险的:用湿布包好装入塑料袋密封保存。地方取泥。老师:细泥是经过反复过滤沉淀的泥,粗泥是沉淀次数较少的泥。做泥塑以细泥为好。2.材料与工具泥塑刀在普通的美术用品店都可以买到,塑料的和木制的较好。制作泥塑的材料与工具:泥、垫板、泥塑刀、细砂纸、水粉、调色盘、涮笔筒、画笔、刷子、清漆。3.基本方法做泥塑的基本方法:搓 团 压 捏 刻 粘4.制作步骤泥塑做完后要放在阴凉通风处晾干,干透后才可以涂色装饰。颜色干了以后再刷上一层清漆,一件泥塑艺术品就完成了。基本制作步骤:1.和泥2.塑造3.晾干后打磨4.着色、刷漆5.发现学生1:你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体会和新的发现?学生2:在和泥时加上棉絮或棉线,可以保护泥塑作品不开裂。学生 3:用不同材质的泥塑刀刻出来的线条效果不一样,塑料刀刻出的线条比较圆润,木刀刻出的线条更有质感,以后创作不同风格作品时可以选不同的刀。 学生 4:在给泥塑作品打磨的时候,顺着一个方向打磨,表面会更光滑,要是乱磨,就容易坑坑洼洼,影响美观 。三、展示交流评价自己设计、制作泥塑作品,并进行展示。展示方式多样,下面是部分展示方式。表格形式。作品名称背着书包上学去简图或照片创作过程中的收获1.学会了用 “搓、团、压、捏” 等基础技法塑造形状,比如搓细长条做小动物尾巴,用泥团组合出立体造型;掌握了调配合适湿度泥料的方法,知道和泥太干易开裂、太湿难成型,增强了动手能力。 2.在设计造型时,锻炼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脑海中的奇思妙想转化为实物;遇到作品倒塌、细节做不好等问题,通过尝试不同方法解决,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完成作品后充满成就感,体会到耐心和坚持的重要性;与同学交流作品创意和制作经验,增进了友谊,感受到合作的乐趣,同时也对传统泥塑艺术产生浓厚兴趣 。 2.实物展示出示图片。3.交流与评比比一比,你最喜欢哪件泥塑作品?为什么?评选出最佳创意奖和最佳造型奖。最佳创意奖:《会跳舞的向日葵精灵》 张峰这个作品名称打破常规,将向日葵赋予精灵的形象和跳舞的动态,极具想象力。“精灵” 一词充满童话色彩,激发人们对作品的好奇,让人想知道向日葵精灵会以怎样独特的造型呈现,是有着灵动的肢体,还是戴着闪耀的魔法饰品?这种别出心裁的创意,将普通的植物主题提升到奇幻故事的层面,能充分展现创作者活跃的思维,在众多作品中脱颖而出 。 最佳造型奖:《跃龙门的小锦鲤》 刘丽“跃龙门” 是极具传统韵味的意象,作品以动态的 “跃” 字为核心,在造型塑造上有很大的发挥空间。塑造小锦鲤时,创作者可以通过弯曲的身体、张开的鱼鳍、有力摆动的鱼尾,生动呈现锦鲤奋力一跃的瞬间,将力量感与美感融合。相较于其他作品,该名称对造型塑造的导向性强,能引导创作者打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表现力的立体造型,通过细腻的塑造展现鲤鱼跃龙门这一经典画面。 我获得了创意奖。4.评价认真听取别人的评价,对自己做得不足的地方认真进行反思,并在下次活动中加以改进。学生1:小红他们组的泥塑作品形态夸张有趣,可以得一颗★。学生2:我虽然没有画画的特长,但我提的建议都被采纳了,也可以得一颗★。学生3:每组的作品都很形象而且色彩鲜艳,每组都可以得一颗★。学生 4:小明做的泥塑小狗,连尾巴上的绒毛都捏出来了,特别细致,能得一颗★。 学生 5:我在制作时和组员一起想办法解决了泥料太干的问题,合作得很愉快,这也能得一颗★。 这次活动我得到了 3 颗★。四、拓展应用你可以通过上网或者其他途径,查找相关资料。用泥巴做成的精美艺术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你想探究一下制瓷技术吗?那就赶快行动吧!制瓷技术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工艺的传统技艺,以下是其简要介绍:原料准备:制瓷主要原料为高岭土等具备细腻、可塑性强、耐火度高等特点的黏土,需经精选、淘洗、陈腐等工序,去除杂质,提升纯度与可塑性,防止坯体开裂。成型:常见成型方法有手工拉坯(轮盘上用手将泥拉成坯体)、模具成型(利用模具塑造,适合批量生产)、手工捏塑(直接用手捏成所需形状,用于小型或独特造型瓷器)。装饰:装饰方法多样,包括彩绘(用颜料在坯体绘图,如青花瓷)、刻花(用刀具刻花纹)、印花(模具印图案)、贴花(粘贴花纹贴纸)。施釉:釉是瓷器表面玻璃质薄层,有使表面光滑、有光泽和保护坯体的作用,施釉方法有浸釉(浸入釉浆)、浇釉(浇上釉浆)、喷釉(喷枪喷釉浆,釉层薄且均匀)。烧制:将施釉坯体放入窑炉,烧制温度约 1200℃ - 1400℃,不同品种和釉料所需温度与气氛不同,烧制中坯体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形成坚硬致密的瓷器。总结:制瓷技术复杂精细,各环节需工匠精湛技艺和丰富经验才能制成精美瓷器。五、拓展延伸1.为什么制作泥塑前要将泥巴反复揉捏? 反复揉捏可以去除泥巴中的空气,让泥巴质地更均匀,避免制作过程中因空气残留导致作品开裂,同时使泥巴更柔软,便于塑形。 2.如果想让泥塑作品更坚固耐用,除了晾干,还可以采取哪些方法? 可以采用烧制的方法,将泥塑放入窑中高温烧制,使泥巴中的水分蒸发并发生物理化学变化,从而变得坚硬;也可以在泥巴中添加适量的纤维(如纸浆、麻丝等),增强作品的韧性和强度。 3.列举三种在泥塑创作中常用的塑形方法,并简要说明如何操作。 捏塑法:用手指直接捏出想要的形状,比如捏小动物的耳朵、鼻子等细节部位。 泥条盘筑法:将泥巴搓成细长条,然后一圈一圈地盘绕起来,通过叠加泥条塑造作品的形状,适合制作花瓶、罐子等中空的容器。 泥板成型法:把泥巴擀成厚薄均匀的泥板,再将泥板切割、拼接,组合成所需的造型,常用于制作房屋、相框等平面较多的作品。 4.制作泥塑时,不小心把作品弄坏了,应该怎样调整心态和解决问题? 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着急和沮丧,因为创作过程中出现问题很正常。可以仔细观察作品损坏的部分,思考是重新制作损坏的部位,还是将其改造成新的造型;也可以向老师或同学请教,获取更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尝试从失败中学习经验,重新创作。 5.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泥塑作品可以应用在哪些场景中? 在生活中,泥塑作品可以作为装饰品摆放在家中,美化环境;可以用于学校的手工艺品展览,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还能制作成小礼品,送给亲朋好友表达心意;一些主题活动或节日中,也可以用泥塑制作相关的装饰物,增添氛围。6.泥塑作为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它有哪些文化意义呢?①历史传承:泥塑艺术历史悠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从古代的陶俑到现代的创意泥塑,每一件作品都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审美观念和民俗文化,是历史文化的活化石。②民俗体现:泥塑常常与各种民俗活动紧密相连,如春节期间的泥塑年画、庙会上的泥塑神像等。这些作品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氛围,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信仰。③艺术表达:泥塑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家们通过手中的泥料,塑造出各种各样生动形象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每一件泥塑作品都是艺术家个性和创造力的体现。④教育价值:泥塑制作过程可以培养人们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对于青少年来说,参与泥塑活动可以让他们更好地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7.完成泥塑作品后,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和保存它呢?请给出至少两种方法。①自然阴干:将制作好的泥塑作品放在通风良好、阴凉干燥的地方,让其自然阴干。在阴干过程中,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和风吹,以免作品开裂。②上釉烧制(针对陶泥作品):如果使用的是陶泥,可以在作品阴干后,进行上釉处理,然后放入窑炉中烧制。烧制后的作品会更加坚硬、耐用,而且釉面会呈现出美丽的光泽。③密封保存:对于一些小型、易碎的泥塑作品,可以将其放在密封的盒子或容器中,防止灰尘和湿气的侵入。还可以在容器中放置一些干燥剂,以保持内部环境的干燥。 读一读 做一做展示、交流、评价 用一用知识拓展 引导学生通过交流分享生活所见泥塑制品,引发对泥塑的兴趣与疑问;借助阅读资料了解唐三彩相关知识,拓展文化视野;再经观察身边泥制品,思考原料问题,最终确定“玩泥巴,做泥塑”活动主题,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引导学生自主获取泥料并掌握制取泥料步骤,了解泥塑制作所需材料与工具,学习做泥塑基本方法,明确制作步骤,同时鼓励学生分享制作体会与发现,以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及艺术修养 。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泥塑作品并多样展示,通过交流评比与多元评价,让学生分享创作成果、交流心得,反思自身不足,促进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提升艺术表现力与综合素养 。a引导学生自主设计制作泥塑作品并多样展示,通过交流评比与多元评价,让学生分享创作成果、交流心得,反思自身不足,促进相互学习与共同进步,提升艺术表现力与综合素养 。引导学生借助网络等渠道拓展知识,认识泥巴艺术品是劳动人民智慧成果,激发学生探究制瓷技术的兴趣,培养自主学习与探索精神 。通过拓展活动,引导学生了解泥塑的制作知识,掌握泥塑制作的技巧,培养问题解决能力与积极心态,增强创作信心。
课堂练习 一、 选择题1.唐三彩是唐代陶器和陶俑上的釉色,所谓“三彩”并不只限于三种色彩,以下哪种颜色不是唐三彩常见的颜色( )A. 浅黄 B. 深紫 C. 浅绿 D. 蓝色答案:B2.在制作泥塑时,和泥过程中水与泥土的质量比应为( )A. 1:1 B. 1:2 C. 2:1 D. 3:1答案:B 3.制作泥塑,做泥塑以哪种泥为好( )A. 粗泥 B. 细泥 C. 随便哪种泥都可以 D. 沙泥答案:B二、 填空题1.唐三彩被誉为东方“______”,洛阳唐三彩曾作为国礼,先后赠予五十多个国家的元首及政府首脑。答案:艺海明珠2.做泥塑的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搓、团、压、捏、刻、粘解析:文中直接给出“做泥塑的基本方法:搓 团 压 捏 刻 粘”。3.泥塑做完后要放在______处晾干,干透后才可以涂色装饰。颜色干了以后再刷上一层______,一件泥塑艺术品就完成了。答案:阴凉通风;清漆 三、判断正误题1.挖泥时,只要泥料无沙、石、草根等杂物,就可以去任何地方取泥。( )答案:×2.在和泥时加上棉絮或棉线,可以保护泥塑作品不开裂。( )答案:√3. 制作泥塑,粗泥比细泥更好。( )答案:× 做一做 帮助学生及时巩固知识与技能。
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掌握了制作泥塑的基本方法,学会了和泥、塑造、打磨、着色等步骤,还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将天马行空的创意转化为精美的泥塑作品,感受到了玩泥巴的无限乐趣,体会到劳动人民用双手创造艺术的智慧结晶 。 总结回顾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玩泥巴,做泥塑活动主题的生成制定活动方案开展实践活动展示交流评价拓展应用知识拓展 观看板书 回顾已讲知识点,观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