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 第五课 音乐游戏 母鸡叫咯咯 教案(表格式)+音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音乐湘艺版(2024)一年级下册 第五课 音乐游戏 母鸡叫咯咯 教案(表格式)+音视频

资源简介

小学一年级下期音乐(湘艺版)
音乐游戏
《母鸡叫咯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母鸡叫咯咯》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德国儿歌,旋律简洁明快,采用 bE 大调、再现二段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以同音反复和级进手法模仿母鸡 “咯咯” 叫声,第二部分旋律起伏较大,表现母鸡下蛋后伸脖子、扑翅膀的自豪情景。歌词简单易懂,“咯咯哒” 等象声词生动形象,描绘了母鸡下蛋后向人报喜的可爱形象。歌曲包含唱与念的二声部合作,适合低年级学生通过模仿、表演感受音乐节奏与情绪,培养合作意识。
二、学情分析
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小动物充满好奇,模仿能力强,喜欢在游戏中学习。他们已具备基本的节奏感知能力和简单的肢体表现能力,但在二声部合作、情感细腻表达上存在挑战。通过创设 “母鸡下蛋” 的生活情境,利用生动的动作和声音模仿,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在角色扮演中理解歌曲内容,提升音乐表现力和合作能力。
三、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具体目标
审美感知 能感受《母鸡叫咯咯》轻快活泼的情绪,辨别歌曲中母鸡叫声与报喜情景的音乐表现,提升对音乐形象的感知能力。
艺术表现 能用轻松、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表现 “咯咯哒” 等象声词的节奏;通过肢体动作模仿母鸡下蛋及报喜的体态,生动展现母鸡自豪的心情。
创意实践 积极参与二声部合作表演,尝试创编母鸡下蛋的情景动作和互动台词;与同伴协作完成唱念配合,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文化理解 体会歌曲中母鸡勤劳、喜悦的情感,感受德国儿歌的趣味性;理解音乐与动物生活的联系,增强对自然与生命的热爱。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把握 “3333355” 等节奏型和 “咯咯哒” 的念白技巧。
2.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母鸡下蛋后的自豪形象,理解歌词中 “两翼扑扑”“鸡蛋已生落” 的含义。
(二)教学难点
1.二声部唱念合作的节奏配合,确保 “咯咯哒” 的念白与旋律声部协调统一。
2.创造性地设计母鸡的体态动作,准确表达歌曲的情绪变化。
五、教学资源
1.《母鸡叫咯咯》歌曲音频、伴奏及动画视频。
2.母鸡头饰、翅膀道具(可由卡纸制作)、打击乐器(响板、沙锤)。
3.多媒体课件(包含农场场景、母鸡下蛋动画、节奏图谱)。
4.节奏卡片(标注 “咯咯哒”“3333355” 等节奏型)。
六、教学方法
1.情境模拟法:通过创设 “母鸡农场” 的情境,引导学生模仿母鸡的叫声和动作,融入歌曲学习。
2.分层教学法:先单声部学唱,再加入二声部念白,逐步提升合作难度。
3.游戏互动法:利用 “母鸡下蛋”“报喜小能手” 等游戏,激发学生参与兴趣,巩固节奏和歌词。
4.示范引导法:教师示范演唱、动作和指挥手势,帮助学生掌握演唱技巧和合作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境导入 —— 农场里的母鸡妈妈 5 分钟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有趣的地方 —— 快乐农场!听,农场里传来了什么声音?(播放母鸡叫声音频)原来是母鸡妈妈在叫呢!你们猜,母鸡妈妈为什么叫呀?对啦,她刚刚下了蛋,正在高兴地报喜呢!现在,我们一起听听这首《母鸡叫咯咯》,看看母鸡妈妈是怎么唱歌的吧!”(播放歌曲动画,教师随音乐模仿母鸡点头、扇翅膀的动作) 认真聆听音频和歌曲动画,观察教师动作,自由模仿母鸡叫声 “咯咯哒”。 通过情境和动画激发学生兴趣,初步感受歌曲氛围,建立母鸡形象与音乐的联系。
歌曲学习 —— 学唱母鸡的 “报喜歌” 15 分钟 1. 初听感知
“大家仔细听,歌曲里的母鸡是怎么叫的?她告诉我们什么好消息啦?”(再次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关注歌词 “鸡蛋已生落”“向人报喜添快乐”)
2. 节奏游戏
“我们先来玩个‘母鸡下蛋’的游戏!老师这里有节奏卡片(展示 “3333355”“咯咯哒”),大家跟着老师用拍手打节奏,就像母鸡走路一样有劲儿!”(带领学生边念 “咯咯哒” 边拍腿,强调 “哒” 的跳跃感)
3. 分句教唱
“现在我们一句一句学唱。第一句‘母鸡母鸡叫咯咯!’要唱得轻快,像母鸡高兴地打招呼。注意‘3333355’这个节奏,手指可以跟着旋律画小山坡。”(逐句范唱,纠正 “两翼扑扑” 的发音,配合手臂张开的动作帮助理解词义)
4. 完整演唱
“我们跟着伴奏唱一遍,加上刚才学的动作 —— 唱‘脖子伸伸’时伸长脖子,‘两翼扑扑’时张开手臂扇一扇,看看谁像最神气的母鸡!” 1. 聆听歌曲,回答问题:“母鸡在叫咯咯,她生蛋了!”
2. 跟随教师拍打节奏,模仿母鸡动作,念读 “咯咯哒”“3333355”。
3. 分句跟唱,模仿教师动作,理解歌词含义。
4. 完整演唱歌曲,加入肢体动作,表现母鸡的自豪。 通过多感官体验(听、念、动)帮助学生记忆歌词和节奏,动作辅助理解抽象歌词,增强学习趣味性。
二声部合作 —— 母鸡合唱团来报喜 8 分钟 “现在,我们要组成‘母鸡合唱团’啦!一部分同学唱旋律,一部分同学念‘咯咯哒’,就像母鸡们一起开心地报喜!”
1. 分声部练习
“先请第一组同学跟着老师念‘咯咯哒’,注意节奏要稳,声音有弹性,就像母鸡下蛋后‘哒’地一声很骄傲!(示范节奏:××××××× 哒)第二组同学唱旋律,注意‘鸡蛋已生落’要唱得清楚。”
2. 合练指导
“现在我们合在一起,老师用手势指挥 —— 唱旋律的同学看老师的手,念‘咯咯哒’的同学注意跟着节奏进。大家试试,母鸡们要合作好才能把喜报得又整齐又好听!”(用指挥手势引导学生配合,及时调整速度和节奏) 1. 分组练习各自声部,第一组念 “咯咯哒”,第二组唱旋律,模仿母鸡骄傲的语气。
2. 两组合练,看教师指挥,调整节奏和配合,感受二声部合作的乐趣。 通过分层练习和指挥引导,突破二声部合作难点,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团队协作意识。
表演创编 —— 争做农场小演员 8 分钟 “接下来,我们来表演‘母鸡下蛋’的故事!老师这里有母鸡头饰和翅膀道具,谁想扮演母鸡妈妈?其他同学可以扮演小鸡或农场里的小动物,想想母鸡下蛋后会怎么庆祝呢?”
1. 动作创编
“除了老师教的伸脖子、扇翅膀,你们觉得母鸡下蛋时还会做什么动作?比如蹲下‘生蛋’,然后开心地跳起来!大家分组讨论,创编不一样的动作吧!”
2. 情境表演
“我们跟着音乐表演,母鸡妈妈边唱边做动作,其他同学在‘咯咯哒’的部分加入念白和互动,比如小鸡跑过来说‘妈妈真棒!’大家可以自己编台词哦!”(播放歌曲,组织学生戴头饰表演,教师巡视指导表情和动作) 1. 选择头饰,分组创编母鸡下蛋、报喜的动作,如蹲下生蛋、跺脚高兴等。
2. 分组表演,融入创编动作和台词,如 “咯咯哒!我生蛋啦!”“妈妈好厉害!” 通过角色扮演和创编,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歌曲的理解,提升艺术表现力。
课堂总结 —— 快乐农场大丰收 4 分钟 “今天我们学会了《母鸡叫咯咯》,还当了一回农场里的小母鸡,用歌声和动作表达了母鸡妈妈的快乐!大家不仅唱得好,还会合作表演,真是太棒了!课后,把这首有趣的歌唱给爸爸妈妈听,也可以和他们一起表演‘母鸡报喜’的游戏哦!”(播放农场动物合唱的图片,学生集体做母鸡扇翅膀的动作结束课堂) 聆听教师总结,回忆课堂内容,集体做结束动作,感受成功的喜悦。 总结学习成果,强化积极体验,布置课后实践任务,延伸音乐学习到生活中。
板书设计
九、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演唱、节奏游戏、合作表演中的参与度,及时表扬声音有弹性、动作有创意的学生,鼓励小组合作默契的团队。
2.表现性评价:通过分组表演,评价学生能否准确演唱歌曲、协调二声部节奏、生动表现母鸡形象,记录典型表现用于课后分析。
3.课后反馈:布置 “家庭表演秀” 任务,通过家长反馈了解学生对歌曲的掌握和兴趣保持情况。
十、教学反思
1.成功预设:情境创设和动作模仿能有效调动学生积极性,二声部分层练习降低了合作难度,学生在游戏中自然掌握节奏和歌词。
2.改进方向:部分学生在二声部合练时节奏衔接不熟练,后续可增加分声部轮唱练习,用不同颜色的节奏图谱辅助理解;个别学生在创编动作时较为拘谨,需加强鼓励和示范,提供更多创意空间。
3.核心素养落实:通过 “审美感知 — 艺术表现 — 创意实践 — 文化理解” 的递进设计,学生在感受音乐形象的同时,提升了表演和合作能力,初步体会到音乐与生活的联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