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逻辑”的多种含义教学设计(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1“逻辑”的多种含义教学设计(含解析)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3

资源简介

第二课 把握逻辑要义
第一框“逻辑”的多种含义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
教学目标
通过探究,能够理解逻辑和形式逻辑基本规律的含义,解释形式逻辑基本规律与科学思维的关系,感受科学精神,明确形式逻辑的特点,科学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能够辨析逻辑矛盾与辩证矛盾的关系,形成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可以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让思维合乎逻辑。
评价目标
(1)明确“逻辑”含义及不同用法,科学地看待生活中的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感受科学精神,正确理解逻辑、形式逻辑相关知识。
(3)自觉遵循形式逻辑的基本规律,运用科学思维方法进行思维创新。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了解“逻辑”是四种主要含义,把握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区分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2)难点: 正确理解“逻辑”不同用法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议题式教学法、讲授法。
课时安排
建议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印发预习学案。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
说话能否打动听众,写文章能否折服读者,辞藻和章法固然重要,但基础性的问题还是在于语言是否符合逻辑。语言的明快,在于思维的清晰、敏捷。要想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思维必须合乎逻辑。
2.讲授新课
总议题: “逻辑”的多种含义
分议题一: “逻辑”的不同用法
探究活动一:
小明正在专心致志地读一本有关逻辑的书,几位同学纷纷点赞。
甲: 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大家都要学一点儿逻辑呢。
乙: 学逻辑也要合乎学习的逻辑,先易后难,不能揠苗助长。
丙: 逻辑太重要了,逻辑混乱的文章别人看不懂,不讲逻辑的人别人懒得理。
探究与分享:
(1)上述议论中的“逻辑”分别是什么意思
(2)“逻辑”的不同用法之间有何区别与联系 学生分组研讨,汇报交流。
教师归纳提升:
(1)“逻辑"一词是由英文Logic音译过来的,它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指思想、言辞、理性、规律性等。古代西方学者用“逻辑”来指称研究推理论证的学问。“逻辑”是我们学习和生活中的常用语词,也是一个多义词。现代汉语中的“逻辑”,或者与“规律"同义,或者指“逻辑规律与规则”,或者指认识问题的某种“思维方法”,或者指“逻辑学”这门学问。
(2)“规律”意义上的“逻辑”是所有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规律与规则”,以及“思维方法”意义上的“逻辑”才是逻辑学的研究对象,逻辑学研究试图将逻辑规律与规则运用到实际思维中,以区分正确的思维方法和不正确的思维方法。作为工具性学科的逻辑学是为把握“规律”服务的。
分议题二: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探究活动二:
情境一: 爱好逻辑的小华在网上购买逻辑学入门书籍。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有那么多的逻辑学:形式逻辑、辩证逻辑、法律逻辑、科学逻辑、论辩逻辑、逻辑学……
情境二: 一天,初学逻辑的小明和小芳一起进行推理练习。小明说:“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白马都是马,所以,所有白马都是动物。”小芳说: “所有马都是动物,所有牛都不是马,所以,所有牛都不是动物。”
探究与分享:
(1)你还知道哪些逻辑学
(2)两位同学进行推理的前提都是真的,推出的结论却不都是真的,为什么
学生分组研讨,汇报交流。
教师归纳提升:
(1)①狭义逻辑学: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②广义逻辑学:人们把含有狭义的逻辑学和研究辩证思维中的规律、规则与方法的辩证逻辑等视为广义的逻辑学。
(2)逻辑学把不同思维形式之间的联系方式称为思维的形式结构,简称形式结构。①推理的结构: 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②形式逻辑推理着重研究推理的形式结构: 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仅仅从思维形式角度看,所有能够将真前提保证过渡到真结论的推理都是必然推理,从真前提不能保证过渡到真结论的推理是或然推理。③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知识归纳:
1.什么是论证和论辩 ①论证: 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②论辩: 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③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2.学习形式逻辑的意义是什么 学习狭义逻辑学的基本知识与方法,是学习广义逻辑学的基础。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评价反馈】
1.无论说话还是写文章都要符合逻辑。在这里,“逻辑”的意思是( )
A.客观事物发展的规律 B.思维的规律或规则
C.某种特殊的理论、观点或说法 D.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
答案:B【解析】结合材料中的语境“说话”“写文章”,可以推断出,应该是指“思维规律或规则”,故B项正确。
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取决于( )
A.思想的具体内容 B.思想的形式结构
C.语言的准确性 D.思维的清晰敏捷
答案:B 教材中最基本的理论
3.作为一门学科的“逻辑”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其中狭义的逻辑学是指( )
①形式逻辑 ②辩证逻辑 ③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学问 ④研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A 【解析】逻辑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历史上人们曾把所有研
究思维规律与方法的学问都称为逻辑学。随着学科分化,人们把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形式逻辑视为狭义的逻辑学,①③正确;②④与题意不符。
形式逻辑是专门研究概念、判断、推理的一门学科。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这样就自觉或不自觉地涉及形式逻辑。形式逻辑能帮我们正确地推论,有助于我们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逻辑知识是揭露错误、进行批判性思维的有力工具。
(1)形式逻辑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2)形式逻辑在日常生活中具有哪些作用
答案: (1)形式逻辑研究思维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特别关注推理的问题。
(2)人们常常运用推理进行论证和论辩,形式逻辑能帮我们正确地推论,有助于我们准确、鲜明地表达思想。遵循形式逻辑的规律与规则,是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
课堂小结
1.推理是由前提和结论构成的,由前提推导结论,前提作为结论的理由。
2.从形式逻辑角度看,从真前提推出真结论,并不取决于思想的具体内容,而是取决于思想的形式结构。
3.形式逻辑的核心任务是要把握从真前提推导出真结论的规律和规则。
4.把推理的理由讲出来作为“论点”的“论据”,就构成了通常所说的“论证”。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说服人,让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或者用这样的论证方式去反驳别人的观点,就构成了“论辩”。论证和论辩中使用的推理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说服的效果。
教学反思
《逻辑与思维》是一门以培养学生面对做什么或者相信什么而做出合理决定为目标的思维训练课程。分析、理解、判断出现于自然语言环境中的实际论证,掌握分析与理解、重构与评估论证的方法和技能,是达到这种目标的有效途径。检验目标是否达到、途径是否有效的标准是: 能否改善人们思考的清晰性、一致性、合理性、相关性和预见性这五个方面的思维品质,以及能否养成提出恰当问题和进行合理论证的思维习惯。在构建以学科核心素养主导的活动型学科的新课程理念下,强调学生在活动参与过程中去体验、去感受,形成和构建知识经验结构,活动型课程的最大特点是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来组织教学,突出学生的学习方法主要是活动,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在教学实施中创设生活化的活动主题,使理论观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机结合,使思政课更贴近学生实际,走进学生心灵、激发情感共鸣,增强教育效果。
板书设计
2.1 “逻辑”的多种含义
“逻辑”的来源及含义
“逻辑”的不同用法
“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的多种含义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推理
狭义逻辑学与广义逻辑学 认证与论辩
逻辑学的意义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