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七下第 3 章第 3 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21. 小科通过学习了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对相关知识有了深刻的理解,下列事例中,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水力发电 B.太阳能热水器 C.电饭煲 D.火箭点火升空2.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A.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利用煤燃烧发电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利用水力发电3.葡萄酒营养丰富,适量饮用具有健身养颜的功效。下列家庭酿制葡萄酒的过程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清洗葡萄 B.把葡萄捣碎 C.葡萄发酵成酒 D.用细纱布过滤后装瓶4.下列过程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蒸发 B.导电 C.燃烧 D.灭火5. 科学课上,“胜哥”在盛有 10mL 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硫氰化钾溶液。下列能作为该反应是化学变化的证据的是 ( )A.无现象发生 B.氯化铁溶液呈黄色 C.溶液变成血红色 D.溶液体积发生变化6. 打雷放电时,空气中有极少量的氧气(O2)会转化为臭氧(O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2和 O3是由氧元素组成的两种不同的单质B.由于在变化过程中原子种类、元素种类均没变,因此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C.O2由氧分子构成,O3由臭氧分子构成,由于构成分子不同,因此化学性质不同D.在变化过程中,氧分子变成了臭氧分子,有新物质生成,因此该变化为化学变化7. “胜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试验(夹持仪器略去):①点燃酒精灯,酒精燃烧;②一段时间后蜡烛熔化,掉落;③再过一段时间后火柴燃烧,则下列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 )A.①中酒精燃烧属于物理变化B.②中蜡烛熔化属于化学变化C.①③中的现象体现出物质的可燃性这一化学性质D.②③的现象能说明所有金属都具有导热性这一物理性质8.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A.用砂纸打磨除锈,活性炭吸附色素 B.金属铝表面生成氧化膜,空气液化C.酒精溶于水,二氧化碳通入石灰水 D.白色硫酸铜粉末加水变蓝,石蜡熔化9.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记载中的变化与众不同的是( )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1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A.《天工开物》——凡海盐,见水即化B.《梦溪笔谈》——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10.物质甲长期敞口放置会变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一定是氢氧化钠 B.甲变质一定是与氧气发生了反应C.甲变质后质量一定会减小 D.甲变质一定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11. 如图所示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在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作出该判断的微观理由是 。12.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能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有 (填序号),化学性质有 (填序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 (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 (填文字)。13.茶叶蛋的蛋黄表面有一层黑色的物质(如图甲),有人担忧它是否能食用。“胜哥”决定利用科学知识来揭秘。他取两个带有黑色物质的蛋黄开展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乙。(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该黑色物质的化学性质有 。(2)“胜哥”推测黑色物质是在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提过的一种含硫的化合物,其化学2+式是 。有些“专家”说 Fe 可被人体吸收和利用。因此,蛋黄中的黑色物质不但能食用,且能为人体补充铁元素,“专家”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胜哥”却有不同的见解,因为“专家”还忽略了一种产物 是一种无色有剧毒的酸性气体,它对胃肠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导致胃肠黏膜充血水肿甚至糜烂出血,进而出现呕吐的现象。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2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答案1.D 2.D 3.C 4.C 5.C6.B 7.C 8.C 9.A 10.D11.物理变化;变化前后分子之间的空隙发生变化,分子本身没有改变12.①②③④;⑤⑦;汽化;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13.(1)能与稀盐酸反应(2)FeS 人体胃液中含有稀盐酸,能与 2+FeS 反应生 成可被人体吸收的 Fe(3)硫化氫(H2S)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3(共23张PPT)第3章 物质的特性走进大自然,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有日月星辰、高山流水,还有飞禽走兽、苍松翠柏,以及拂面而来的习习清风……自然界中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生物界中所有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包括我们自身,如果要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物质。各种各样的物质,具有怎样的特性?物质存在的状态会发生怎样的变化?第3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我国交通运输部、公安部规定:禁止旅客携带汽油、酒精等物品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汽油、酒精与同为液体的水有什么区别?第2课时物质性质的探究第1节 质量和密度三、温度对物质性质的影响给冰块加热,冰块吸收热,逐渐熔化成水。继续加热,水的温度不断升高,最后沸腾,水变成水蒸气。这是因为熔化和沸腾需要从外界吸热。反之,高温的水蒸气冷却,水蒸气放出热,逐渐液化成水,甚至凝固成冰,这是因为物质液化和凝固时要放热。当温度改变时,物质会发生物理变化,如物质的状态、密度等发生变化。温度的变化除了会使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是否也会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1. 取5 g 硫酸铜晶体放入蒸发皿中。2. 用酒精灯边加热边移动,控制温度,观察硫酸铜晶体颜色变化。等反应完全后,停止加热。蓝色晶体变成白色粉末。3. 将固体移入烧杯中,用滴管逐滴加入少量水,观察固体颜色的变化。白色粉末变成蓝色晶体。4 . 继续往烧杯中加20 mL 水,待固体完全溶解后,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温度升高加热硫酸铜晶体,蓝色硫酸铜晶体变为白色无水硫酸铜,这个反应需要从外界吸热。加热可能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硫酸铜晶体 无水硫酸铜粉末+水(蓝色) (白色)加热往白色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水,温度升高,表示此反应会放出热。由此可知,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的转化。无水硫酸铜粉末+水 硫酸铜晶体(白色) (蓝色)四、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许多变化都会伴有现象!无色透明的硝酸银溶液与碘化钾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现象:颜色变化和生成沉淀)颜色的变化树叶变黄钢水出炉温度变化1. 分别取少量的铁丝、铜片和镁条,观察它们的颜色和状态。答:铁丝表面有红褐色锈迹;铜片表面有绿色锈迹;镁条呈黑灰色。均为固态。2. 用砂纸轻轻打磨铁丝、铜片和镁条,观察并记录它们的颜色和状态。答:打磨后铁丝和镁条都呈银白色,铜丝为红色,均为固态。3. 试一试,用手能否折断少量铁丝、铜片或镁条,观察并记录现象。答:铁丝、铜片或镁条都能折断。来回折后会发热。4. 将1 cm 长的铁丝、铜片和镁条分别放入3 支试管中,再向3 支试管中各倒入少量白醋,观察并记录现象。答:铁丝和镁条表面产生大量气泡,镁条产生气泡的速率更快。铜片表面无明显现象。5. 问题讨论:哪些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变化属于化学变化?请说出判断的依据。答:打磨金属、弯折金属、铜片放入白醋中均属于物理变化,依据没有新物质生成;铁丝和镁条放入白醋中发生化学变化,依据有新物质生成。对各种证据进行分析,从而认识物质的变化和变化的规律,并利用物质变化的规律造福人类。探索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方法:观察、实验等方法。物质变化的证据:从物质的颜色、状态、温度(吸热或放热)、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寻找证据无水硫酸铜粉末+水 硫酸铜晶体(白色) (蓝色)检验水的存在!1.下列变化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B.C. D.A2.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 )A.颜色改变B.发光、放热C.有新物质生成D.有气体产生C3.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掌握了判断物质变化的方法。如图是一支正在燃烧的蜡烛,认为它发生了化学变化,其依据是( )A.燃烧时发光放热B.燃烧后质量减小C.燃烧时状态发生了改变D.燃烧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D4. 小科通过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了解了胆矾的化学式是 ,受热时蓝色晶体会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的是( )A.制法 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 D.用途A5.“胜哥”取5克硫酸铜晶体放入蒸发皿中,用酒精灯加热,反应完全后,将反应后固体移入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溶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热会使硫酸铜晶体发生化学变化B.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水温度会升高C.无水硫酸铜粉末中加水,是物理变化D.加热蓝色的硫酸铜晶体会变成白色粉末C“胜哥课程”版权声明“胜哥课程”工作室的课件资料的版权属于微信公众号“胜哥课程”, 购买下载的课件仅限购买者本人使用,可以用于自己研究学习、课堂教学,但无传播权,禁止传播,如传播造成的后果将负法律责任。只要购买使用“胜哥课程”则视作同意本声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下第3章第3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pptx 七下第3章第3节物质的变化与性质2练习.pdf 加热硫酸铜晶体水印.mp4 折断金属1.mp4 硝酸银溶液与碘化钾1.mp4 硫酸铜粉末加水变蓝1:1音乐.mp4 钢水出炉.mp4 铁镁铜和酸反应1.mp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