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第六课 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单元导读知识: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特点?(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历久弥新。(2)重要性: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②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2.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做法?做法:①要传承核心思想理念、弘扬中华人文精神、践行中华传统美德;②要用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我们的精神世界,坚定文化自信,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做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一、历久弥新的思想理念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重要性、作用?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邃博大,是解读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重要密码。②长期以来,这些思想理念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至今仍然散发着历久弥新的魅力。③有助于我们理解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我们走好人生道路提供有益启迪。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的内容(内涵)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主张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②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做人做事要从每个人所处的环境、条件出发,既怀抱梦想,又关注现实,在实践中探求真知。③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中华民族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生生不息、不断变化的。人类的一切活动都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不断创造与创新。④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认为社会发展必须惠及人民,满足人民实际的利益需求,让人民过上安定富足的生活。二、做核心思想理念的传承者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的形成与内容?(1)形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在漫长的生产生活过程中逐渐凝结为具有主导性、根本性意义的核心思想理念。(2)内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要弘扬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等核心思想理念。2.如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①讲仁爱,要求我们“亲亲”“仁民”“爱物”,即爱自己的亲人,爱全社会的人,爱天地万物。我们应当孝敬父母、关爱亲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实现由爱亲、爱他人、爱人类到爱万物的扩展。②重民本,要求我们充分认识人民在国家中的地位和作用,爱民保民利民。我们应当站稳人民立场,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③守诚信,要求我们做到真实无欺、言行一致。我们应当树立诚信意识,做诚实守信的人。④ 崇正义,要求我们坚持做正确的事,做符合道义的事。弘扬社会正气,崇尚社会正义,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坚守民族大义,将道义置于优先位置,让我们的言行合乎道义。⑤尚和合,要求我们追求和谐,强调多样性统一。我们应当正确看待差异与矛盾,坚持多样性统一,构建和谐的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⑥求大同,要求我们胸怀天下,追求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我们应当热爱祖国和人民,积极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作贡献。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一、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1.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2.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有哪些(意义)(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内涵: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意义: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意义:①各种各样的文化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②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内涵:指文艺作品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意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内涵: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意义: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二、做人文精神的传承者1.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意义?①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2.如何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如何做中华人文精神的传承者)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提倡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处。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要积极进取,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第八课 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一、薪火相传的传统美德1.中华优秀传统美德的作用、意义?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有助于我们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提升社会道德水平,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我们生活)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道德理念和规范,体现着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行为方式。(国家)③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中华民族走向未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民族)④中华传统美德是进行道德建设的宝贵资源。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1)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体现:判断一切是非、善恶、荣辱,都需要明确的标准。“由义为荣,背义为辱。中华民族一贯以遵守道德为荣,以违背道德为耻。作用:这一荣辱观念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中国人日用而不觉的道德标准。(2)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体现:中华民族自古就有尊崇道德、一心向善的优良传统。作用:不断向有美德、有才能、有贡献的人学习,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体现:自古以来,中华儿女将自己的前途命运与祖国兴衰、民族存亡紧紧联系在一起,尽心竭力报效国家。作用:爱国情怀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激励着一代代中国人为祖国发展繁荣而不懈奋斗。(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体现:中华民族强调“明伦”“尽责”,要求每个人明确认识到自己的人伦职责,不仅要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且要兼济天下,为天下人谋幸福。作用:这种担当意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博大胸怀和崇高境界,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提供了重要支撑。二、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1.如何做中华传统美德的践行者?①在生活中,我们要大力弘扬和践行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②做自强不息的人。面对困难和挑战,我们应当自立自强、刚健有为,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不断开辟人生的新天地。③做敬业乐群的人。对待学习和工作,我们要专心致志,爱岗敬业,尽职尽责。要乐于与他人交往,与人和睦相处、团结协作。④做扶危济困的人。当他人身处困境时,我们应当主动伸出援助之手。⑤做见义勇为的人。当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受到侵害时,当他人遇到危难时,我们要敢于挺身而出,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帮助他人。⑥做孝老爱亲的人。我们应当孝敬老人,爱护亲人,将爱的情感和责任扩展到全社会。⑦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关键在于践行。我们要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让人生更加幸福,社会更加美好。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