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主题1 中国式现代化观点1: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具有多样性相关史事:英、美、法实现工业化,苏联实现工业化,中国三大改造“一五”计划阐述或说明:17-19世纪,英、美、法等国家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在资本原始积累的基础上开展工业革命,实现了工业化。1917年,俄国通过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1921年春,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1928一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两个五年计划,实现了工业化。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通过三大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通过“一五”计划奠定了工业化基础。总之,人类社会的现代化之路多种多样,共同推进人类文明的进步。观点2: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势下,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探索艰难曲折相关史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阐述或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兴起,它使中国近代化的军事工业、民用工业等逐渐发展起来,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但未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挽救民族危亡的维新变法运动兴起,清政府颁布诏书,实行变法,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反对,戊戌变法很快失败,但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综上,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探索,过程曲折艰辛,都没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下,中华民族仍然在不断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观点3: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相关史事:党在各个时期的成就阐述或说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了新中国,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我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起步。民主政治建设也顺利进行,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6年,我国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展开。我国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主题2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观点1:中国智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相关史事:袁隆平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屠呦呦发现青蒿素阐述或说明:20世纪70年代,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对解决世界性饥饿问题有重要贡献。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列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屠呦呦领导科研团队在20世纪70年代初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青蒿素类药物对疟疾的治愈率很高,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认可和大力推广,使全球数亿人受益。综上所述,中国智慧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观点2:中国方案推动国际合作交流相关史事: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共建“一带一路”阐述或说明:1953年底,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此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逐渐推行开来,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被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新中国积极促进亚非国家之间的团结与合作,1955年,周恩来率中国代表团参加万隆会议,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保证了会议的顺利进行,促进了会议的圆满成功,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团结与合作。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即“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与相关国家的经济合作、共同繁荣提供新的平台和新的动力。2017年,中国举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总之,中国方案为推动国际合作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观点3:中国力量推动构建国际新秩序相关史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入世界贸易组织等论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站立起来了,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1971年10月25日,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同一切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为促进人类进步的事业而共同奋斗,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开辟了新途径,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开拓了新空间。综上可知,中国为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