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青春舞曲》教学设计课题基本信息课题 《青春舞曲》学科 初中音乐 年级 八年级 单元 第一单元版本 人教版 册别 八年级上册1.教学背景分析教材内容分析: 这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中以“太阳”“花儿”“鸟儿”等的变化为借喻和依托,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歌曲具有维吾尔族舞蹈的音乐风格。节奏鲜明、旋律优美、结构简洁、富于动感,歌词既通俗又富有哲理,寓意深刻。 学生情况分析: 学生刚刚步入新的年级,又正值少年期向青春期的过渡,对青春充满向往和好奇,生理、心理日趋成熟,是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八年级的第一单元安排了以“歌舞青春”为主题的教学内容。本单元选材上突出乐观向上、欢快活泼、丰富多彩的特点,意在引导学生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探究式、互动式、合作学习、学科实践。 4.信息技术(配套课件)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网络资源、人工智能等)2.学习目标与学习效果评价设计学习目标 评价内容与方式1、经聆听、练唱过程,学生学唱、背唱《青春舞曲》,把握歌曲情绪,提升音乐表现素养。 2、借课件欣赏、实践创造,学生明晰新疆歌曲风格,培养创新与协作精神。 3、于教学活动中,学生体验作品内涵,树立珍惜青春观念,塑造积极价值观素养。 认知目标评价: 新疆民歌风格阐述、民族音乐认知。评价主体: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评价方式:课堂问答、书面作业、小组讨论评价。 能力目标评价 评价内容:歌曲演唱、舞蹈表现。评价主体:教师、学生自评与互评。评价方式:演唱考核、小组表演、自我录制视频评价。 情感目标评价 评价内容:青春观点表达、行为态度改变。评价主体:教师、学生自评。评价方式:课堂讨论发言、行为观察、撰写心得。3.学习重难点及突破方法学习重难点 突破方法学习重点:熟练掌握《青春舞曲》的节奏与旋律,能够准确且流畅地演唱,深入体会新疆民歌在旋律、节奏、调式等方面的风格特点。通过课件欣赏等途径,清晰知晓新疆歌曲的风格特征,包括特色音阶、节奏型以及旋律的独特起伏变化等。 学习难点:深入感受《青春舞曲》欢快节奏背后所蕴含的珍惜青春的深沉情感,准确把握歌曲情绪,富有感情地演唱。 教师先进行范唱,让学生感受歌曲整体风格,再通过分段教唱,借助拍手、跺脚等方式强化节奏训练,对复杂节奏型如切分节奏、三连音等进行单独练习;引导学生分析旋律走向,对比不同乐段旋律差异,加深对旋律特点的理解。 教师示范新疆舞蹈基本动作,讲解动作风格特点及与歌曲节奏的配合要点;组织小组活动,鼓励学生讨论、尝试,共同创编舞蹈动作;开展小组竞赛,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提升创新与协作能力。4.教学过程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二次备课一、教学导入 视频播放:教师提前精心挑选一段充满活力的新疆歌舞视频,视频中舞者身着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头戴精美头饰,身着长袍、马甲等特色服装,色彩鲜艳且搭配和谐。舞者们伴随欢快激昂的音乐翩翩起舞,舞蹈动作丰富多样,有旋转、跳跃、手腕翻转、脚步快速移动等,展现出新疆歌舞独特的魅力。 引导观察:播放视频过程中,教师适时暂停,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舞蹈动作的特点,如舞者手腕的灵活翻转是如何与音乐节奏相契合的,脚步的跳跃又是如何体现音乐的欢快感的。同时,提醒学生注意音乐的节奏,如手鼓的强弱拍交替、乐器的演奏特点等。 提问互动: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提问学生:“大家对视频中的音乐风格有什么感受?是觉得欢快活泼,还是其他风格?”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分享自己的感受。 引出主题: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强调新疆歌舞的热情奔放特点,然后自然地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新疆民歌《青春舞曲》。“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段新疆歌舞充满了活力与激情,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青春舞曲》同样具有这样的魅力,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歌曲,感受它的独特之处。” 效果:通过播放视频、引导观察和提问互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被充分激发,对《青春舞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后续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观察舞蹈动作与音乐节奏,提问其对音乐风格的感受,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自然地引出本节课主题《青春舞曲》,为后续教学奠定良好基础。二、歌曲讲解 背景介绍:教师通过详细讲述《青春舞曲》的创作背景,如王洛宾的创作故事,以及它在新疆地区的流传情况,让学生了解歌曲产生的文化土壤,明白它是新疆人民生活与情感的生动体现。 2、旋律分析:教师用钢琴弹奏歌曲主旋律,学生跟随旋律用手指在空中比划,感受旋律的起伏变化,如“上升—下降—重复”的旋律线,让学生直观感受旋律的魅力,同时对比不同乐段,如A段与B段的旋律异同,发现B段通过加入装饰音(如滑音)增强了抒情性,使学生对旋律特点有更深入的理解。 3节奏讲解:展示节奏谱并带领学生模仿节奏,能让学生亲身体验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特殊节奏型带来的独特韵律,深刻理解节奏对塑造歌曲风格的关键作用,提高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能力,增强对新疆民歌风格的认知。 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所承载的对生活、青春的热爱之情,从而深入体会歌曲内涵。三、合作探究 教师出示填空题指导学生填空。 练习题:教师出示填空题,如“《青春舞曲》的节奏特点是______,情绪是______,主题为______。 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节奏(密集) ,速度(中速偏快),情绪(欢快活泼) 引导学生剖析歌曲音乐特点,通过填空强化感知,提升对节奏、速度、情绪等音乐元素的分析能力,为理解歌曲奠定基础。四、乐器演奏与节奏模仿 教师分发乐器,出示节奏谱,指导学生用乐器给歌曲伴奏演唱。随后完整表现歌曲:请女生为歌曲伴舞,男生用打击乐器自由创编节奏。让我们带着欢快的情绪共同唱响《青春舞曲》! 借助分发乐器及多样表演形式,锻炼学生节奏感与创造力,促进团队协作,在实践中深化对歌曲的演绎,增强音乐表现力。五、课堂小结 旋律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回顾歌曲的旋律特点,强调旋律走向、装饰音的运用等,加深学生对旋律的印象。 节奏总结:总结切分节奏、附点节奏等特殊节奏型在歌曲中的作用,强调节奏对塑造歌曲风格的重要性。 情感升华:在歌曲旋律中,教师朗诵一段关于青春的短文,如“青春如歌,短暂却激昂;青春如梦,绚丽却易逝。愿我们都能在音乐中感受青春的美好,在奋斗中实现梦想!” 提问互动:“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在生活中珍惜青春?”鼓励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以歌曲旋律收尾课堂,传达对学生的美好祝愿,让学生在积极情感氛围中感受青春魅力,强化音乐的感染力与教育意义 。5.板书设计6.教学反思与改进在本次教学中,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分析歌曲元素,课堂练习锻炼实践能力,课堂小结传递积极情感。但各环节衔接可更紧密,小组合作深度不足。后续应优化流程,设置更具启发性问题,促进学生深度思考,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