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第三单元项目二第1课时 感受音乐的每个层次 教案 人教版音乐7下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教材】第三单元项目二第1课时 感受音乐的每个层次 教案 人教版音乐7下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音乐七下第三单元 欣赏的智慧
课题 学习项目二 感受音乐的每个层次(一) 单元 三 学科 音乐 年级 七年
教材分析 本课以《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版)》为指导,选取巴赫《降B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66)与混声无伴奏合唱《牧歌》为核心素材,通过西方古典复调音乐与中国民族合唱作品的对比,引导学生感知多声部音乐的层次美,培养审美感知力与文化理解力。
学习目标 能准确辨别复调音乐与赋格的特点,感受作品中的旋律美、和声美与多声部配合之美,提升审美感知能力。通过视唱、哼唱等实践活动,提高节奏把握、音准能力和合唱声部配合意识,提升音乐表现能力。理解中西音乐文化差异,尊重多元文化。
核心素养描述 审美感知:通过欣赏不同风格的音乐作品,培养学生对音乐美的感知能力,提升审美素养。艺术表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提高音乐表现技能,增强艺术表现力。文化理解:帮助学生了解多元音乐文化,培养尊重和包容不同文化的意识。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重点 掌握复调音乐和赋格的特点,感受《降 B 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66)主题旋律特点与多声部配合。理解《牧歌》的创作背景和民族风格,分析其混声无伴奏合唱中各声部的配合方式。
难点 深入理解赋格中多声部复杂的逻辑结构和相互关系。 精准辨别《牧歌》不同声部在不同段落的旋律变化和配合技巧,体会音乐意境与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教师播放合唱《春游》音频并提问:“这首歌曲由几个声部构成?高声部与低声部如何配合?” 聆听《春游》,观察声部配合。讨论声部间的对比与联系。 激活已有经验,建立音乐层次概念。
新知讲解- 巴赫《降 B 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66) 教师播放视频并讲解:复调就是在音乐创作中,同时结合几条不同的旋律线,让它们相互配合、相互呼应。 赋格是盛行于 巴洛克时期的一种复调音乐体裁,又称“ 遁走曲”,意为追逐、遁走。 介绍巴赫和作品:讲述巴赫的生平、音乐世家背景、在音乐史上的地位及创作风格,强调其对复调音乐的贡献。讲解《降 B 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66)在《平均律钢琴曲集》中的位置,以及前奏曲和赋格的关系和特点。欣赏作品主题音乐听赏①播放主题音乐,引导学生分析旋律特点,如弱起节奏、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型、波浪形旋律线条等。②示范视唱主题旋律,带领学生跟随钢琴视唱,纠正节奏和音准。(2)全曲欣赏①第一遍:播放全曲,让学生放松聆听,发挥想象力,分享听到的第一印象和联想的画面。②第二遍:提示学生关注主题旋律出现的位置,跟随节奏在心里默默哼唱。③第三遍:引导学生关注主题旋律之外的声部,感受它们与主题旋律的配合。④第四遍:让学生全面感受多声部之美,想象每个声部是一个角色在共同演绎音乐会 聆听教师讲解什么昌复调,什么是赋格,了解赋格特点,对本节课内容产生兴趣。 认真聆听,了解巴赫的重要地位和作品特点。学生听老师介绍,看键盘识记。3、学生欣赏并分析(1)主题音乐听赏①仔细聆听主题音乐,思考并回答旋律特点相关问题。②跟随老师视唱主题旋律,努力唱准节奏和音准。(2)全曲欣赏①放松聆听,闭上眼睛想象画面,积极分享感受。②集中注意力,寻找主题旋律并在心里哼唱。③认真聆听其他声部,感受与主题旋律的配合关系。④发挥想象力,体会多声部融合的美妙 通过视频和音乐欣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做铺垫。积累著名外国音乐家相关知识。3、让学生全面了解作品及其创作者,通过多遍聆听和分析,深入感受复调音乐的魅力,提高音乐感知和分析能力
1. 歌曲介绍:介绍《牧歌》的原始出处、填词者、编曲者瞿希贤及其代表作品。2. 初听感知:播放《牧歌》视频动态谱,让学生想象置身于内蒙古大草原,分享脑海中浮现的画面。3. 分析作品声部配合(1)介绍声部:讲解混声合唱包含的声部(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2)分析开头声部配合:指着乐谱讲解乐曲开头各声部的作用,女低音营造氛围,其他声部陆续加入形成丰富效果。(3)讲解歌词部分声部配合:引导学生想象不同声部代表草原上的不同元素,感受声部间的模仿和呼应。4. 再次聆听:播放《牧歌》音频,让学生专注听每个声部的进行,可跟着哼唱或用手比划旋律起伏。 1. 了解《牧歌》的创作背景和瞿希贤的成就。初听时认真感受,积极分享想象的画面。说一说音乐的层次有哪些显著的变化,你们能听出几个声部。3.学生分析歌曲记住混声合唱的声部构成。仔细观察乐谱,理解开头声部配合的效果。(3)发挥想象力,体会歌词部分声部配合展现的草原画面和层次感。4. 再次聆听时专注于声部进行,通过哼唱或比划加深感受 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分析和聆听,感受混声无伴奏合唱的魅力和多声部配合的技巧。
课堂拓展 教师播放男女重唱版《牧歌》 学生聆听仿佛来自天堂的声音,高保利悠扬悦耳的《牧歌》。 感受不同版本的《牧歌》拓展学生听觉体验。
课堂小结 1. 回顾本节课内容:复调、赋格的概念,巴赫《降 B 大调前奏曲与赋格》(BWV866)和《牧歌》的特点、声部配合等。2. 强调音乐的魅力:音乐跨越国界和文化,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热爱音乐,用音乐丰富心灵 1. 跟随老师回顾知识,巩固所学内容。2. 聆听老师的鼓励,增强对音乐的热爱之情 总结本节课重点知识,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板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