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大庆市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说明:1.本试题分为单项选择题和材料分析题;2.考试时间为75分钟,试卷总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共20题,每小题3分共计60分)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种植植物能养活的人口要比采集食物所能养活的人口多得多。······农业生产率增长使食物有了剩余,能够供养新产生的祭司阶级、士兵和官吏。······文字就是祭司们出于记事的需要而做出的大发明。”这说明( )
A.文字的产生是进入文明社会的唯一标志
B.农耕经济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的前提
C.古代文明产生于祭司对神灵的真诚的崇拜
D.私有制的产生是人类迈向文明进步的唯一结果
2.《汉谟拉比法典》正文共282条,包括诉讼手续、财产权、债权、奴隶制度、婚姻、遗产继承、刑法等多方面的内容,其特点是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且保留有同态复仇和神明裁判的原始痕迹。据此可知,古巴比伦( )
A.社会等级森严且法律极不公正 B.法律深受宗教和习俗的影响
C.奠定了现代法律体系的基石 D.维护奴隶主贵族阶层利益
3.古代埃及有一座官方石碑,显示了国王阿玛西斯在统治期间为阿匹斯神牛举行庄严葬礼的场景。“在象征天空的象形文字和带有翅膀的太阳圆盘下,国王跪在阿匹斯神牛面前,身体靠着脚跟、双臂垂在膝前、上身微微前倾,展现国王对神的崇拜。”这反映了古埃及()
A.宗教哲学的原始性 B.动物崇拜较为兴盛
C.重视农业生产活动 D.王权与神权的结合
4.在古代雅典“参加集会,不仅能将公民集合起来,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而且还能将他们紧密的团结起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大家都只是城邦中平等的一员。坐席上的观众会在共同的活动中逐渐意识到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差别,不论他们的出身、地位和职务”。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公共活动适应了城邦政治的需要 B.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社会各领域
C.注重培养城邦公民人人平等意识 D.注重培养城邦公民的民主观念
5.《摩奴法论》是印度教伦理规范的经典著作,大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规定:“造物主创造了有用的动物之后委托吠舍来照管,而将整个人类置于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保护之下······婆罗门穷困时,可完全问心无愧地将其奴隶首陀罗的财产据为己有,而国王不应加以处罚”。该规定旨在()
A.宣扬法律权威 B.合理进行社会分工
C.冲击种姓制度 D.维护婆罗门的特权
6.形成于古印度西北部地区的犍陀罗艺术,伴随佛教传入中国,对中国隋唐美术影响很大,成就了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石窟等一批中国古代艺术瑰宝,其特色是面容呈椭圆形,鼻梁如剑一般高而长,身着希腊式服装,衣褶多由左肩下垂。据此推断,该艺术是()
A.希腊城邦海外殖民产生的影响 B.古代罗马帝国对外征服的结果
C.亚历山大远征交流碰撞的产物 D.阿拉伯帝国融合东西方的结晶
7.图1为腓尼基字母的演化历程,据此可知()
图1
A.古代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 B.对外扩张是文字传播的主要方式
C.文字的发展推动文明进程 D.字母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
8.中世纪时,教会通过《圣经》向世人宣传应该抛弃尘世的财产,财产越多离上帝越远,只有守贫才能接近上帝的思想。14-15世纪的西欧,经商似乎成了人们崇尚的一种职业,积累更多的货币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追求。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宗教改革的开展 B.庄园经济的衰落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人文精神的兴起
9.阿拉伯的建筑艺术,在倭马亚王朝时期受拜占廷和叙利亚的艺术影响,到阿拔斯王朝时期则受到波斯和印度的艺术影响。由于伊斯兰教反对偶像崇拜,禁止在艺术作品中表现人物和动物,所以阿拉伯艺术家大都利用阿拉伯字母和几何图形进行艺术创作,使其建筑别具一格。这说明阿拉伯的建筑艺术( )
A.主要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B.具有融合性和独特性
C.植根于东西文化交流之中 D.存在阶段性和断裂性
10.在朝鲜李朝时期,为了选拔合适的官员,实行了一种名为“乡试”的考试制度。该制度要求考生熟读并理解“四书五经”,考试成绩优秀的考生有机会进入更高的学府深造,并最终获得官职。这体现了朝鲜李朝时期()
A.对儒家文化的推崇 B.官员选拔的民主化
C.教育与政治的分离 D.全盘吸收中华文化
11.15世纪后期,奥斯曼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不再参加临朝听政,国家常务决策交于“御前会议”,此会固定每周召开4次,每次7-8小时,参会大臣包括宰相在内共九人。苏丹若参会则在会议室旁的小隔间旁听,通过纸条向大臣传递意见。这说明奥斯曼帝国()
A.参考明朝内阁制的设计 B.遭遇权臣架空君权的危机
C.为虚位君主制提供借鉴 D.强化君主控制朝政的能力
12.646年,日本政府颁布诏令:废除皇族、豪族个人支配土地、人民的体制,改为公地、公民,豪族则由政府发给“食封”;建立户籍和账簿,实行班田收授法;根据租庸调制,实行统一的新税制。上述改革措施()
A.削弱了武士集团的实力 B.促成中央集权国家建立
C.推动日本庄园经济发展 D.巩固了德川幕府的统治
13.学者曾描述古代世界某一帝国:“在它漫长的历史中,经历了多次大起大落。它经历过狄奥多西、巴西尔二世、科穆宁等明君的辉煌时代,也时常陷入军阀割据、外族入侵的黑暗时代。它矗立在欧、亚、非三大洲的交叉路口,一千年来这里发生了一次又一次东西文明大碰撞。”“它成为连接古典希腊罗马文化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之间的桥梁”这一帝国是()
A 波斯帝国 B.亚历山大帝国
C.拜占庭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4.10-15世纪,在东非沿海地区产生一系列国家。经济上种植瓜果蔬菜的园艺业为主,辅之以畜牧、狩猎、采矿、制陶和建筑业。阿拉伯商人从印度、波斯和中国等地把各种手工业品输入非洲。作为交换,当地出口黄金、象牙和奴隶。这反映了古代东非国家( )
A 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网络 B.与中国建立直接联系
C.具有多元化的经济结构 D.科技水平领先世界
15.有学者指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洲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雇佣去航行的。”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A.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得益于专制君主的支持
C.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 D.更新了欧洲人的世界观
16.1500-1600年,传统社会经济关系确立的日常生活的确定性被打碎,欧洲社会每个人都对未来感到不确定;政府普遍感到习惯性的财源已入不敷出了;大多数人断定,比以前更大的贪婪和更多的邪恶将会在世界上肆虐。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A.价格革命的影响 B.宗教改革的进行
C.贫富差距的扩大 D.技术革命的发展
17.16世纪中期,法国某小说家在其作品中写到:“修道院里一概不要时钟和日规一类的东西,所有的工作都依照能力和需要来分配······世上最荒谬的,莫过于不听从正确的理性和智慧,只让钟声来管制自己。”这体现了作者()
A.肯定社会进步 B.追求自我个性解放
C.强调民主自由 D.主张摆脱神权统治
18.马克思·韦伯认为,在马丁·路德生活的时代,传教士仍是新闻、教育乃至娱乐的主要来源,教堂仍是乡村生活的中心。而新教徒的生活方式则是把世俗的经济活动置于宗教控制之下,为新型的资本主义精神加上了宗教动力。马克思·韦伯意在强调()
A.发挥教会在道德教化的中心作用 B.发展新型大众舆论媒体的重要性
C.宗教改革适应了资本主义新发展 D.宗教活动束缚了民众的日常生活
19.16世纪,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阐述“日心说”的《天体运行论》被罗马教廷宣布为禁书;通过天文观测,证实哥白尼学说的伽利略则被判处终身监禁。但是,他们的科学精神与实践得到天文学家、数学家和哲学家的肯定。材料旨在说明近代科学革命()
A.推动了文艺复兴的兴起 B.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体系
C.加速了君主专制的瓦解 D.壮大了资产阶级队伍的力量
20.18世纪的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经济理论上提出“劳动是财富与商品价值的基础,劳动是价值的源泉”的主张,认为“劳动价值”被资本家以工资的方式十足地补偿给劳动者了,这和“自由竞争法则”一样,是自然的、不变的现象。这一认识反映了( )
A.资本主义的扩张性 B.自由竞争的合理性
C.机器生产的进步性 D.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题,计40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497年,西班牙王室颁布法律,发布国家铸币标准,开始在西班牙本土铸造比索银币。1550年,新的炼银技术-汞齐化法传入美洲,使得西班牙在西属美洲能够轻松冶炼出高纯度的白银。1579年,英国海盗头子德雷克捕获了一艘西班牙小型货船,船上有14箱比索和中国瓷器等。160年后,英国人在银币正面西班牙国王脖子的位置加盖英国乔治三世半身像小印戳,供英国东印度公司贸易使用,同时在国内流通。随着17世纪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建立和1788年英属新南威尔士州的建立,比索银币先后流入这些地区,西班牙比索银币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流通。
--摘编自王晓利《西班牙比素银币的流通与世界贸易的形成》
材料二
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为适应世界性贸易的需要,西欧各国相继建立了经营某一地区贸易的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银行、信贷、汇兑等金融业务迅速发展。世界性交往使世界各地各民族的特产变成了国际贸易的重要商品,如印第安人培植的可可、咖啡、烟草等逐渐成了各国人民的生活必需品;传统的国际贸易的商品丝绸、瓷器、茶叶、棉布、香料等,也由于市场的拓宽,流通量也大大增加。意大利各城市国际商业中心的地位被伦敦、巴黎、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等所代替。英国、法国、尼德兰也取代意大利成了西欧各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方。
--摘编自熊家利、彭顺生《论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商业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班牙铸造比索银币的背景,并归纳西班牙比索银元能够在世界范围内流通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商业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12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16世纪以来,英国手工业工场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发展,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打通了道路;而17、18世纪随着英国在海上的控制权不断扩大,资产阶级在政治中的重要性也不断提升;同时,英国也是一个政治思潮纷繁复杂的国家,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到建立民族教会的宗教改革运动,也使政治权力在不经意间不断变换,并在人民心目中引起了政治观念转变;英国国内局势也容易受欧洲影响,尼德兰革命的胜利树立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政治体制变革的典范,从1640年到1688年,英国经历了君主制、议会共和制、复辟君主制最后到议会君主制的转变,到“光荣革命”议会取得最终胜利,才结束了几乎半个世纪前就已开始的英国革命。
--摘编自何云《1640~1688年英国政治转型研究》
材料二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而1875年宪法的内容也反映了共和派与君主派相互斗争和各种政治力量的平衡。以下为其内容节选:共和国的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通过普选方式产生。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对议会负责。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并与参众两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总统在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可解散尚未届满的众议院,总统的命令须经其任命的各内阁部长副署。
--摘编自钱乘旦《各国现代化模式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640-1688年英国政治转型的原因及特点。(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国争取民主历程中斗争方式的变化趋势,并简述法国在19世纪70年代构建的民主政治的内容。(6分)
大庆中学2024--2025学年度下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选择题:
1-5:BBDAD6-10:CCCBA11-15:DBCCB16-20:ABCBD
21:(20分)
(1)背景:西班牙王室积极支持海上探险活动,开辟了新航路。(2分)
原因:法律化、标准化提升货币信用;炼银技术的进步和对美洲白银的掠夺;世界性贸易和海盗劫掠等殖民活动的推动;英国对比索进行改铸和推广使用。(每点分,任答三点,共6分)
(2)变化: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或股份制贸易公司大量出现,银行、证券交易所等近代金融机构形成);商品的种类增多,流通量大;贸易的范围扩大;贸易中心发生转移。(每点2分,共8分)
影响:推动了近代西方的殖民扩张,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加快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物种交流,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物质生活。
22.(20分)
(1)原因:历史上民主的传统;资本主义的发展;英国殖民扩张扩大;英国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尼德兰革命的影响;光荣革命。任意2点分)(任意4点8分)
特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相互妥协;过程曲折,但总体向好;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利用法律手段。(任意3点6分)
(2)变化趋势:由对抗暴力革命的方式转为妥协平衡各方利益的方式。(2分)
内容: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议会制共和制政体(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对议会负责;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4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