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17讲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任务一 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的结构(1)关节由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2)关节软骨与关节腔内的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3)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4)关节炎是关节囊发生病变。3.运动的实现刺激: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运动:相应的骨受到牵拉,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4.运动中肌肉的协作关系肌肉 屈肘 伸肘 提重物、举重物 手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 收缩 舒张 收缩 舒张肱三头肌 舒张 收缩 收缩 舒张5.躯体运动形成的关键6.运动对生存的意义(1)有利于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2)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任务二 动物的行为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2.分类(1)按照行为目的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2)按照行为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举例 蜘蛛结网、蜻蜓点水 老马识途、小狗算术形成 生来就有 出生后通过学习形成获得途径 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变化复杂的环境关系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进化趋势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少4.社会行为(1)概念:某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2)特点: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3)信息交流:动物利用声音、动作及气味来传递信息。5.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1)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还是先天性行为?(2)作出假设: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3)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①制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②小鼠走迷宫:准备5只大小、年龄和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将1只小鼠放置在“迷宫”入口,“迷宫”出口处放置食物,观察并记录小鼠找到食物所需的时间。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③重复实验:五分钟后,重复上述步骤,同样的间隔时间再进行4次实验,共计5次,分别记录小鼠每次找到食物所需的时间。对其余4只小鼠同样进行5次实验,并记录每次小鼠找到食物所需的时间。④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求出5只小鼠每次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平均值。⑤实验结果:随着“尝试与错误”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4)实验结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6.探究:蚂蚁的通讯(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2)作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3)制定并实施计划准备蚂蚁 诱捕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准备装置 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第一次观察 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蚂蚁绝大部分爬向C岛)对换“桥”后观察 一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蚂蚁爬向A岛)“桥”上涂抹气味后观察 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蚂蚁队伍出现混乱,失去爬行目标,无所适从)(4)实验结论: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任务三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三大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5张PPT)第17讲 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任务一 动物的运动1.运动系统的组成2.关节的结构(1)关节由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和关节窝)、关节囊和关节腔组成。(2)关节软骨与关节腔内的滑液使关节具有灵活性。(3)关节囊及外面的韧带使关节具有牢固性。(4)关节炎是关节囊发生病变。3.运动的实现刺激: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收缩:骨骼肌受到刺激收缩↓运动:相应的骨受到牵拉,绕关节活动产生运动4.运动中肌肉的协作关系肌肉 屈肘 伸肘 提重物、举重物 手臂自然下垂肱二头肌 收缩 舒张 收缩 舒张肱三头肌 舒张 收缩 收缩 舒张5.躯体运动形成的关键6.运动对生存的意义(1)有利于觅食、避敌、夺取栖息地和繁殖。(2)有利于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任务二 动物的行为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以及这两种方法的结合。2.分类(1)按照行为目的可分为:取食行为、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繁殖行为、迁徙行为、领域行为、社会行为等。(2)按照行为获得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3.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举例 蜘蛛结网、蜻蜓点水 老马识途、小狗算术形成 生来就有 出生后通过学习形成获得途径 由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类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适应特征 适应相对稳定的环境 适应变化复杂的环境关系 先天性行为是学习行为的基础进化趋势 动物越高等,学习行为越复杂,尝试和错误的次数就越少4.社会行为(1)概念:某些营群体生活的动物,其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性。(2)特点: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3)信息交流:动物利用声音、动作及气味来传递信息。5.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1)提出问题: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还是先天性行为?(2)作出假设: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3)制订计划并实施计划①制作实验装置,如图所示。②小鼠走迷宫:准备5只大小、年龄和生理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将1只小鼠放置在“迷宫”入口,“迷宫”出口处放置食物,观察并记录小鼠找到食物所需的时间。实验前应使小鼠处于饥饿状态。③重复实验:五分钟后,重复上述步骤,同样的间隔时间再进行4次实验,共计5次,分别记录小鼠每次找到食物所需的时间。对其余4只小鼠同样进行5次实验,并记录每次小鼠找到食物所需的时间。④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求出5只小鼠每次找到食物所需时间的平均值。⑤实验结果:随着“尝试与错误”次数的增多,小鼠走出迷宫获取食物所需的时间越来越短。(4)实验结论: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6.探究:蚂蚁的通讯(1)提出问题:蚂蚁是怎样进行通讯的?(2)作出假设:蚂蚁是通过气味进行通讯的。(3)制定并实施计划准备蚂蚁 诱捕蚂蚁,饲养一段时间,实验时最好使蚂蚁处于饥饿状态准备装置 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少许清水的容器内,形成三个小岛。小岛间用两根等长的小木条连接起来,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的小岛(4)实验结论:蚂蚁是靠气味进行通讯的。第一次观察 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什么都不放,观察蚂蚁的通讯行为(蚂蚁绝大部分爬向C岛)对换“桥”后观察 一段时间后再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的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蚂蚁爬向A岛)“桥”上涂抹气味后观察 在蚂蚁爬过的“桥”上,涂一些有气味的物质,观察蚂蚁会有什么样的行为表现(蚂蚁队伍出现混乱,失去爬行目标,无所适从)任务三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1.三大作用(1)维持生态平衡。(2)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2.生态平衡: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第七单元第17讲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学案.docx 中考生物复习必背知识第七单元第17讲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课件.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