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能力提升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能力提升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能力提升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
一、基础知识综合
品汉字之“味”:阅读下面的一段读书日记,完成练习。
汉字承载智慧,书籍照亮心灵。________祖父的园子,在①yīng táo树下,我们看②mà zhà跳高,③qīng tíng飞舞;________燕(yān yàn)园,透过茂林修竹,我们仰望明月,思念故园:________四大名著,叹孙悟空神通广大斩妖除魔,赞梁山泊(pō bō)好汉侠肝义胆扶危济困:________汉字王国,探究汉字的发展历程,审视汉字,④tè shū的表音、表意方式,我们情不自禁地为汉字的曼妙而自豪!
1.给文段中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2.根据拼音和语境写词语,注意把字写美观。
yīng táo mà zhà qīng tíng tè shū
①( ) ②( ) ③( ) ④( )
3.在文段横线上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漫步 流连 徜徉 遨游 B.遨游 流浪 徘徊 漫游
C.漫步 驻足 沉迷 翱翔 D.漫游 走进 痴迷 深入
二、选择题
4.“砮”字虽不认识,但根据形声字的特点,它的读音和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A.nǔ 奴隶 B.nǚ 女人 C.nǔ 石头 D.shí 石头
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听了消防员叔叔闯进火海英勇救人的事迹,我不禁肃然起敬。
B.徒步三十里,到达目的地时大家都已力倦神疲。
C.妈妈缝衣服时不小心一针见血,手指受伤了。
D.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个共产党员应当具备的美德。
6.下列选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武松敲着桌子叫道:“主人家,怎的不来筛酒?”(倒酒)
B.这是酒家诡诈,惊吓那等客人,便去那厮家里宿歇。(留宿休息)
C.(众猴)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按年龄大小顺序依次排列)
D.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朝着某个地方游去)
7.下列句子中,歇后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服务员走过来问他吃什么,他头也不抬地说:“外甥打灯笼——照旧(舅)。”。服务员一笑,转身奔向后厨。
B.我本来是很看好我校足球队的,可没想到自从开赛以来,球队是“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真令人失望。
C.公鸡在鸡舍里打鸣,响亮的声音传到了村外,我不禁感叹:“这可真是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啊!”
D.哥哥严肃地对我说:“我们‘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你要是把我的书弄坏了,可是要赔的!”
8.根据所学判断下列说法有误的是哪一项?( )
A.隶书通行于两汉,是汉字发展史上的分水岭。
B.李东阅读《西游记》时很喜欢读回目,只要看一下某一回的标题,就可以猜出它主要讲了什么故事。
C.在阅读《红楼春趣》时遇到“剪子股儿、籰子”等词语,只要知道是与风筝有关的物品就行了,不用反复琢磨。
D.《清贫》一课在描写人物时,重点写了刘伯承的动作、语言、神态和情绪的变化,因此这课的主要人物是刘伯承。
9.下面这句话,插入语段中哪一个位置最恰当?( )
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
①他发现塘边的狗尾草上,正停着一只红色的蜻蜓。②只见弟弟瞪着眼,猫着腰,身子向前倾斜着,极慢极慢地向前移动着脚步,突然他把手一伸,两个手指一掐就把蜻蜓捉住了。③蜻蜓拼命挣扎着,弟弟乐得又蹦又跳。④放开蜻蜓,蜻蜓就飞起来了。⑤他跟着蜻蜓飞跑,口里还大声嚷道: “我坐飞机了,我坐飞机了。”
A.①②之间 B.②③之间 C.③④之间 D.④⑤之间
三、填空题
10.看拼音,写词语。
duàn liàn cí xiáng dù jì juàn liàn
( ) ( ) ( ) ( )
chú cǎo zhǎn xīn nián líng zhuì luò
( ) ( ) ( ) ( )
11.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请你根据情境,补全诗句。
诗中有真情。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中的“ , ”流露出对乡村儿童的赞美之情;雷震在《村晚》中用“ , ”描绘出山村晚景,充满对乡村生活的向往之情;孟郊的“谁言寸草心, ”饱含对浓浓母爱的赞美之情:“ ,唯见长江天际流”,道不尽李白对朋友的惜别之情;《从军行》中,“ , ”,是戍边将士保家卫国的壮志豪情;“ ,南望王师又一年”,是失地未能收复,沦陷区百姓年年盼望年年失望的悲楚之情;“剑外忽传收蓟北, ”是杜甫对战乱将息、百姓终于可以安定下来的欣慰之情。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项籍①弃书捐剑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②,学剑,又不成。项梁③怒之④。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⑤,不足⑥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⑦学。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
[注释]①项籍:项羽,名籍,字羽。②去:去掉,指放弃学书。③项梁:项羽的叔父。④怒之:以……为怒。⑤敌:抵挡,抵抗。⑥足:值得。⑦竟:完毕。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 (2)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
13.用本篇文言文中的字词填空。
项羽先后学习“ ”、“ ”、“ ”。刘邦和项籍打仗,项籍靠“ ”,而刘邦靠“ ”。最终,项籍失败是因为他“ ”了。
14.我们曾学过宋代女词人李清照赞美项羽的诗:“ ,死亦为鬼雄。”
15.从故事中,我明白了( )
A.我们要博览群书,浅尝辄止 B.做人一定要有远大的胸襟和抱负。
C.我们一定要找准适合自己的技艺。 D.学习要持之以恒,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五、现代文阅读
阅读理解。
花边饺子里的爱
①小时候,包饺子是我家的一桩大事。那时候,家里生活拮据,吃饺子当然只能等到过年过节。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
②一般,妈妈总要包两种馅的饺子,一种荤的,一种素的。这时候,圆圆的盖帘儿上分两头码上不同馅的饺子,像是两军对弈,隔着楚河汉界。我和弟弟常捣乱,把饺子弄混,但妈妈不生气,用手指捅捅我和弟弟的脑瓜儿说:“来,妈教你们包花边饺子!”我和弟弟好奇地看着,妈妈将包好的饺子沿着边儿用手轻轻一捏,捏出一圈穗状的花边,像小姑娘头上戴了一圈花环,煞是好看。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③那些艰苦的岁月,妈妈的花边饺,给了我难忘的记忆。自从我能写几本书之后,家里经济状况好转,饺子不再是什么“圣餐”。可是,尽管世上食品名目繁多,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那是她老人家几十年历久常新的最佳食谱。我知道让妈妈开心的唯一方法是常包饺子。
④那一年大年初二,全家又包饺子。我要给妈妈一个意外的惊喜,因为这一天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我包了一个带糖馅的饺子,放进盖帘儿上的一圈圈饺子之中,然后对妈妈说:“今儿您要吃着这个带糖馅的饺子,您一准儿会大吉大利!”
⑤妈妈连连摇头笑着说:“这么一大堆饺子,我哪儿那么巧能有福气吃到?”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望着妈妈昏花的老眼,我看出来她是想吃到那个糖馅饺子呢!
⑥热腾腾的饺子盛上盘,端上桌,我往妈妈的碟中先拨上三个饺子。才吃到第二个,妈妈就咬着了糖馅,惊喜地叫了起来:“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
⑦其实,妈妈的眼睛实在是太昏花了。她不知道我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用糖馅包了一个有记号的花边饺子,那曾是她老人家教我包过的花边饺子。
⑧花边饺子里浸满浓浓的母爱,如今,我谨以花边饺子讨得年迈母亲的快乐和满足。
16.根据下列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1)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或很少出现的事。( )
(2)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
17.第5自然段中“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这句话采用了 的修辞手法,作者把饺子比作 ,这样写的好处是 。
18.本文围绕“花边饺子”写了两件事,照样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件事,再完成填空。
第一件:小时候生活艰苦,妈妈用包花边饺子的方法让“我”和弟弟吃肉馅的饺子。
第二件: 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段,是第 自然段,起 作用。
19.文中两次写到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从这两次“笑”中,你分别体会到了什么?
六、书面表达
20.习作。
习作题目:《我得到了_______》
要求:(1)在题目的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如“鼓励”“教训”“关心”“表扬”等,把题目补充完整。
(2)通过一件事情来写,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语句通顺,书写工整。
(3)字数不少于400字。
《期中能力提升卷(二)-2024-2025学年语文五年级下册统编版》参考答案
题号 4 5 6 7 8 9
答案 C C D C D C
1.yān pō 2. 樱桃 蚂蚱 蜻蜓 特殊 3.A
【解析】1.本题考查多音字辨析。
燕:读yān,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北省北部和辽宁省南部;姓。读yàn,鸟类的一科,候鸟,常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用泥做巢居住,捕食昆虫,对农作物有益;轻慢;古同“宴”,安闲,安乐;古同“宴”,宴饮。
燕园:燕园常指北京大学校园,地名。故应读“yān”。
泊:读pō,湖。读bó,停船靠岸;停留;落;安静。
梁山泊:湖泊名。在今山东省东平、郓城等县间,梁山脚下。故应读“pō”。
2.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结合语境,知道要写什么汉字,然后写出正确的汉字,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樱”“蚂”“蚱”“蜓”“特”“殊”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3.本题考查选词填空。
漫步:悠闲地随意走。
流连:依恋而舍不得离去。
徜徉:徘徊;自由自在地行走。
遨游:远游;漫游。
流浪:生活没有着落,到处漂泊。
徘徊: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漫游:随意游玩。
驻足:停步;停留;停下脚步。
沉迷:深深地迷惑或迷恋某事物。
翱翔:在空中(常指在高空)飞行或盘旋。
走进:是进入事物内部的意思,融合了,没距离了。
痴迷:入迷到呆傻的程度;沉迷不悟。
深入:研究、思考深刻、透彻。
结合词义以及语境进行词语的辨析运用:
( )祖父的园子:“祖父的园子”在原文中描述为充满生机的休闲场所,“漫步”体现悠闲自在的步调,与“跟随祖父在园子里瞎逛”的语境相符,故填入词语“漫步”;
( )燕园:“流连”意为因喜爱而不愿离去,贴合“透过茂林修竹,仰望明月”的沉浸式场景,故填入词语“流连”;
( )四大名著:“徜徉”指自由徘徊、沉浸其中,与后文“叹孙悟空神通广大”、“赞梁山好汉侠肝义胆”的深入阅读体验相契合,故填入词语“徜徉”;
( )汉字王国:“遨游”比喻在广阔领域中自由探索,呼应“探究汉字发展历程,审视汉字,特殊的表音、表意方式”的学术性探索,故填入词语“遨游”;
故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的辨析和字的解释。
“砮”,读音是“nǔ”,形声,从石,奴声。指可以做箭镞的石头。
故选C。
5.C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C.“一针见血”指言辞或观点直截了当、切中要害,能够准确地指出问题的本质或核心。它常用来形容某人的话语或观点非常精准、直接,能够直击问题的要害,不拐弯抹角。此处被误用为字面意义的“扎出血”,不恰当。
故选C。
6.D
【详解】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D.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晚上在山石悬崖下住宿,早晨则在山峰和洞穴之间游览和探索。“朝游”指的是早晨游览。
故选D。
7.C
【详解】本题考查歇后语理解运用。
C.“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形容名声传播到外部。通常用于人或事物的声誉广为传播。本句中公鸡打鸣是自然现象,与“名声传播”无逻辑关联,使用不恰当。
故选C。
8.D
【详解】本题考查汉字演变、阅读方法和课内文章理解。
D.《清贫》是方志敏的自述文章,描写的是方志敏本人被国民党士兵搜身的经历。文中通过国方士兵的动作、语言、神态(如“威吓”“怀疑”“企望”)来反衬方志敏的清廉坚贞,刘伯承并未出现在课文中,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9.C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排序。
题干的句子“他用一根细线扎住蜻蜓的长尾巴。一手掐住细线的另一端。”写的是抓到蜻蜓后,放飞蜻蜓前做的事,因此应该放在语段③④之间。
故选C。
10. 锻炼 慈祥 妒忌 眷恋 除草 崭新 年龄 坠落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汉字。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拼音,明确要写的汉字,写完后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锻”“祥”“眷”“龄”的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11.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报得三春晖 孤帆远影碧空尽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遗民泪尽胡尘里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的识记。
《四时田园杂兴》作者范成大是南宋著名诗人。“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
《村晚》作者宋代诗人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意思是绿草长满了池塘,池塘里的水呢,几乎溢出了塘岸。远远的青山,衔着彤红的落日,一起把影子倒映在水中,闪动着粼粼波光。
《从军行》,作者是唐代诗人王昌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意思是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书写时注意“晖”“孤”“帆”“尽”“遗”“尘”“初”“涕”“满”“裳”的正确写法。
12. 认字、写字 稍微 13. 书 剑 兵法 力斗 智取 智穷 14.生当作人杰 15.D
【导语】这篇短文通过项羽“弃书捐剑”的典故,生动展现了其性格特点与历史命运。文章以简洁的文言叙事,勾勒出项羽少年时学书不成、学剑不就,转而追求“万人敌”却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对比刘邦的“智取”,凸显了项羽重武力轻谋略的致命缺陷。结尾“乃智穷也”四字,精辟点出其失败根源。故事既具历史教育意义,又暗含治学做人的深刻哲理:持之以恒的治学态度与智勇兼备的修养同样重要。
12.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项籍少时,学书不成”意思是项籍年少的时候,学习识字、写字,没有学成功。“书”在这里指“识字、写字”,是古代教育中的基本内容之一。
(2)“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意思是(项籍)大致了解了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完。“略”表示“大致、稍微”,说明项籍对兵法只是有了初步的、不深入的了解,没有进行深入探究和全面学习。
1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
文中提到“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学剑,又不成……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明确说明了项羽先后学习“书”“剑”“兵法”。
从“后刘、项相争,刘邦智取,项籍以力斗”可以得出刘邦和项籍打仗,项籍靠“力斗”,而刘邦靠“智取”。
文章最后一句“然终为刘所败,乃智穷也”,直接点明了最项籍失败是因为他“智穷”了,这与他之前学习时总是半途而废,没有真正掌握知识和技能,导致在与刘邦的争斗中缺乏智谋有关。
14.本题考查诗句的识记能力。
书写时注意“作”“杰”的正确写法。
15.本题考查文章主旨。
文中项羽先是学书不成便放弃,转而学剑,又因未学成而放弃,学习兵法时,刚刚略知大意就不再深入钻研。这种浅尝辄止的学习态度,使得他未能真正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知识储备不足,智谋有限。最终在与刘邦的争斗中,刘邦凭借智谋取胜,而项羽仅靠蛮力,因“智穷”落败。这充分体现出若学习缺乏坚持,无法深入钻研,便难以积累足够的能力应对挑战,终将失败。
故选D。
【点睛】参考译文:
项籍年少的时候,学习识字、写字,没有学成功,就放弃了;又去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功。项梁对他(这种行为)很生气。项籍说:“读书识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只能对抗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对抗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后来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刘邦运用智谋夺取天下,项籍用蛮力拼斗,然而最终被刘邦打败,这就是(因为)智力穷尽了啊。
16. 破天荒 雷打不动 17. 比喻 小银鱼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饺子的形态,充满生趣 18. 妈妈过生日,我用带记号的花边饺子让妈妈吃糖馅饺子。 ③ 承上启下 19.第一次:体会到母亲看到我和弟弟吃肉馅饺子的开心满足;对孩子深深地爱。
第二次:体会到母亲过生日时吃到带糖馅的饺子时欣喜得意;孩子对母亲的爱。
【导语】这篇《花边饺子里的爱》以饺子为情感载体,通过母子双向的“花招”互动,展现了深沉含蓄的亲情表达。作者采用双线叙事结构:童年时母亲用花边标记肉饺的温暖智慧,成年后女儿用糖饺花边回馈母爱的动人反转。文中反复出现的“眯眼笑”细节形成情感闭环,将物质匮乏年代的隐忍付出与经济改善后的反哺之爱巧妙串联。比喻修辞(如“小银鱼”)和细节描写(盖帘上的楚河汉界)既增强了画面感,又深化了“食物即情感密码”的主题,最终升华为跨越时空的亲情传承。
16.本题考查找关键词。
(1)结合第①段“平常的日子,破天荒包上一顿饺子,自然就成了全家的节日。”可知,句中“破天荒”指以前从来没有出现过或很少出现的事。
(2)结合第③段“人的胃口花样翻新,妈妈雷打不动只爱吃饺子”可知,句中“雷打不动”形容坚定,不可动摇。
17.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结合第⑤段的句子“说着,她亲自把饺子下进锅里。饺子如一尾尾小银鱼在翻滚的水花中上下翻腾,充满生趣。”可知,本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把“饺子”比作“小银鱼”,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饺子在锅中翻滚的情景,增加画面感,让读者更容易想象当时的场景。
18.本题是对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细读文章内容可知,本文主要记叙了两件事情,第②自然段主要写了小时候妈妈借捏花边饺子让“我”和弟弟吃肉馅儿饺子,文章④⑤⑥⑦几个自然段写了“我”长大后用类似的方法让妈妈吃糖馅儿饺子的事;在这两件事之间有一个过渡段,即第3自然段, 它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承上是指它总结了小时候妈妈用花边饺子让“我”和弟弟吃到肉馅饺 子的事情,启下则是引出长大后“我”用类似的方法给妈妈一个惊喜的故事。
19.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两次写到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结合第2段“我们却不知道妈妈耍了一个小小的花招儿,她把肉馅的饺子都捏上了花边,我和弟弟连吃带玩地吞进肚时,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可知,妈妈第一次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是因为看到“我”和弟弟吃肉馅的花边饺子很开心,她也开心。我从中体会到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结合第⑥段句子“‘哟!我真的吃到了!’我说:‘要不怎么说您有福气呢?’妈妈的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可知,妈妈第二次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缝”是因为过生日时吃到了带糖馅的饺子,有福气,妈妈心里开心。我从中体会到作者对妈妈真挚的爱。
20.例文:
我得到了温暖
“哦,天气预报说今天有小到中雪﹐你注意点﹐别弄感冒了。在学校不比在家﹐感冒了﹐也只有自己照顾着自己。”妈妈放下手中的东西叮嘱我道。
我忙点点头,不耐烦地看着母亲,嗔怪她的啰嗦。妈妈显然意识到了,笑着摸摸我的脑袋,转过身,走下车去。车子正欲启动,妈妈忽然转过身来,慌慌张张地丢过一袋东西,便跌跌撞撞地走下车去。车开了,我回头一看,妈妈还站在原处,不停地朝我挥着手。外面的风非常大,妈妈那好看的发型此时已不成样子,头发随着狂风恣意地翻腾。我的心不禁猛地抽搐了一下。
我忙转过脸﹐默默地打开妈妈刚刚放下的东西。噢,是一条围巾,我翻了翻,还有一副手套。我拿起手套,竟从里面滑落出一张小纸条,妈妈那娟秀的字迹映入眼帘,天冷了,注意身体。
妈妈的这句话如那春日里的一道阳光﹐使我全身温暖无比。我捧着那手套﹐心中满是感动。
我抬起头,视线早已模糊,眼前又浮现出了与妈妈相处时的那一个场景:我坐在台灯下,写着作业,妈妈突然走过来,坐在我身边,抬起头,发现妈妈正满眼慈爱地望着我。沉默了一会儿,妈妈突然说:“你冷不冷,我给你拿个电暖器来吧!”我忙点点头。过了一会儿,妈妈来了,手中拿着个红色包裹,右手提个电暖器。我正欲脱掉鞋子,母亲却抢先了一步,小心翼翼地帮我脱下鞋子,又将它放到电暖器上,然后又将那包裹递给我:“拿着吧!为了你做作业拿着方便,我将热水袋缝在了里面。应该不冷了。”然后妈妈才满心欢喜地走开。
想起那一个场景,此时我已是热泪盈眶。望着窗外,寒风疯狂地席卷着大地,路上的行人步履艰难。我戴上母亲编织的手套,全身暖洋洋的。因为有了母亲的爱,这个冬天我不再寒冷。
【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能力。
一、审题:
本次习作为半命题作文,要求以“我得到了______”为题,通过具体的一件事来写自己得到的某种经历或感受,并且需要围绕中心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确保语句通顺、前后连贯,字数不少于400字。
二、立意:
从题目给出的选项或自行思考一个与成长、学习或情感经历相关的词语,构思一件能够充分体现这一主题的具体事件,通过描述具体的事件,展现出这些经历如何影响了“我”的思考和行为,从而实现了个人成长或情感上的转变。
三、写作思路:
开头:开门见山,点明主题。
中间: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包括起因、发展、高潮和结局。结合事件的经过,分析并揭示“我”从这次经历中得到了什么。反思这次经历对“我”的意义,以及对“我”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描述“我”在得到这次经历后的成长和变化。
结尾:总结全文,抒发感情。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