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姓名准考证号5.《说苑·正谏》中有这样一段记较:“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单在其后也;蝗年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虽然这是用以比喻社会现象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试题的寓言,但却反映出生态学中的丰常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上述反映的食物链可表示为露水→蝉一→螳螂→黄雀七年级生物B.蝶螂和在上述反映的食物链中分别属于第二营养级和初级消费者注意事项:C.在上述反映的食物链中含有毒物质最多的是树D.黄雀所处的营养级高,获得的能量少,个体数量就少1,本试卷分I卷和Ⅱ卷两部分,共6页,满分50分。2.答张前,考生务必涪自己的好名,次考证号峡写在本试基相应往置。6.下表是对儿种生物体内的农药含量的测定结果,这些生物有者吃与被吃的关系,请分析3.答案会部在答慧卡上完成,答在本选基上无效」一下那条食物链的联系是正确的4,考减钻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变回。生物的种类甲乙丙丁丑第I卷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农药含量0.0430.0240.0040.1580.00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选项中,只有一项A.丁甲→乙→丑+丙B.乙→丑+丙一丁+甲符合题意,请选出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C.丙→丑→乙→甲→丁D.丁-甲←-乙+丙-五1.地处内蒙古高原的塞罕坝曾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茫茫荒原,三代塞罕坝人507.2022年北京冬奥会坚持绿色办奥理念,在“绿色奥运”的影响下,绿化城市、绿色生活、人多年坚持植树造林,成功建设了112万亩人工林,森林覆盖率由1.4%提高到80%,每年与自然和谐发展”等内容逐渐深人大家的生活当中。下列做法中不符合“绿色”理念的是为京神地区输送净水137亿立方米、释放氧气55万吨,极大地缓解了沙尘暴灾害,这体A.人走不忘关电灯,手洗不忘关龙头现了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B.通过风力和太阳能发电来驱动“空气取水”装置,用于浇灌植物A.生物影响环境B.生物适应环境C.在大型场馆的房顶设“光线导入”装置,诚少其白天开灯的数量C.环境影响生物D.环境适应生物D.餐厅使用一次性木筷充当“公筷“和“私筷”,以确保饮食卫生2.《关于环境保护的南极条约议定书》中规定:科学工作者需要将包括粪便在内的所有生8.在某个相对封闭的草原生态系统中,狼的数量大量减少会引发兔的数量变化。下列曲线活垃圾都带走,进行妥善处理。主要是因为南极中最符合较长时问内野免数量变化的是A.缺少生产者B.没有消费者C.分解者很少D.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3.下列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是A.我们学习生活的校园B.漳泽湖湿地公园A.0时间B.0时间G.0时间D.0时间C.农家小院D.精卫湖中所有的生物9,生物圈包括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其中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的作用,以及“地球之4.如图所示,数字代表各成分之间交换的有机物或气体,甲、乙、丙、丁代表生态系统的成肾”之称的是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甲A.海洋生态系统B.淡水生态系统C,湿地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A非生物成分、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①④10.我国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即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下列措施不利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③于“碳达峰”实现的是C.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A.用新能源汽车替代传统的燃油汽车B.大力发展燃煤发电D.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非生物成分⑤C.开发太阳能、风鹤等无污染能源D.倡导植树造林行动七年级生物第1页(共6页)七年级生物第2页(共6页)2024一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教学质量评估试题七年级生物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题号234568910答案AcDCDDBB题号1112131415答案ABBD二、非选择题(共35分)16.(1)器官(2)c胚根;呼吸(3)b胚芽;d子叶(4)清水;甲<乙17.(1)3;捕食与竞争;分解者;非生物部分(与前一个空“分解者”可以调换顺序);猫头鹰;鼠。(2)蛇;太阳能(或“光能”);植物(或“绿色植物”)。(3)相对稳定;生态平衡(4)自然;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5)合理放牧,退耕还草,种植防护林,加强教育和法制管理:实施草畜平衡政策,推广季节性轮牧与舍饲圈养。(建立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种植固氮豆科植物(如紫花苜蓿)修复退化区。措施合理即可)18.(1)①氧气;黑藻因被遮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小鱼得不到足够的氧气供给(或黑藻和小鱼都会消耗氧气。意思对即可);②营养物质。(2)①物质;能量。②生产者;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小于(3)①会有椎实螺等同一营养级的消费者来顶替;②自动调节(或自我调节)生物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山西省长治市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测试生物试卷.pdf 生物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