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学仿真猜题卷(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四川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学仿真猜题卷(含解析)

资源简介

四川专版——2025届高考生物学仿真猜题卷
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生物是一门以科学研究为基础的学科,许多理论的提出都离不开科学实验。
下列有关生物科学史及科学探究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克里克之后,尽管相继发现了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但并未推翻传统的中心法则
B.在“探究酵母茵细胞的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实验结束时需在酵母菌培养液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是否产生酒精
C.科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维持稳定依赖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
D.林德曼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
2.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进入高尔基体后,S酶会在其中的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具有该标志的蛋白质能被高尔基体膜上的M6P受体识别,经高尔基体膜包裹形成囊泡,在囊泡逐渐转化为溶酶体的过程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转化为溶酶体酶;不能发生此识别过程的蛋白质经囊泡运往细胞膜。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M6P标志的形成过程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
B.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参与溶酶体酶的合成
C.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
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会聚集在高尔基体内
3.下列关于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突变只有发生在生殖细胞中,突变的基因才能遗传给下一代
B.基因重组既可以发生在染色单体上,也可以发生在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C.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染色体变异
D.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缺失引起的遗传病
4.植物体内的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可将果胶降解为半乳糖醛酸,能促进果实的软化和成熟脱落。为探究该酶的特性,进行以下4组实验,条件及结果如下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条件及产物 组别 果胶 多聚半乳糖醛酸酶 Ca2+ Mn2+ 55℃ 半乳糖醛酸
① + + - - - +
② + + + - - -
③ + + - + - +++
④ + + - - + ++
注:“+”表示存在和量的多少,“-”表示无。①~③组在常温下实验
A.分析①②③组可知,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受不同离子的影响
B.分析①④组可知,其自变量为温度,因变量为半乳糖醛酸的量
C.55℃可能高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最适温度
D.该实验可证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不具有专一性
5.分级调节是生物体内生命活动调节中的一种常见方式,如通过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分泌甲状腺激素;中枢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也存在着控制同一生理活动的神经中枢。以下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眨眼反射是非条件反射,受大脑皮层、脊髓等神经中枢的分级调节
B.经过训练的战士可以长时间不眨眼,这是下丘脑控制下进行非条件刺激学习的结果
C.紧张、寒冷等条件下肾上腺素分泌的增多,与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方式相同
D.内脏活动也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6.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可能发生交换。基因型为MmNn的雄性个体(基因位置如图1)的一个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均进入减数分裂.若整个分裂过程中只有一个细胞发生一次如图2所示的交换,仅考虑图中的染色体且未发生其他变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中,该精原细胞才可产生4种精细胞
B.若基因重组型精细胞所占比例为1/4,则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C.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mmNn的细胞,则交换可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
D.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mmNN的细胞,则交换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
7.最新研究发现,某植物细胞自噬可由细胞自噬关键蛋白ATG13a驱动,植物型Ⅰ蛋白磷酸酶TOPP可以通过ATG13a的去磷酸化修饰,调控ATG1—ATG13激酶复合体的磷酸化状态,促进缺碳诱导的细胞自噬,下列推测合理的是( )
A.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诱导植物细胞坏死
B.细胞自噬会降解自身物质或结构,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C.抑制TOPP家族功能可以启动植物细胞自噬,提高植物对缺碳的耐受性
D.TOPP能够降低ATGl3a蛋白去磷酸化过程所需的活化能
8.新疆棉以绒长、品质好、产量高著称于世。某科研小组采用无土栽培的方法研究正常通气与低氧条件对两个新疆棉品种(甲、乙)根系细胞呼吸的影响,一周后测得根系中丙酮酸和乙醇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正常通气情况下,新疆棉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B.正常通气情况下,新疆棉根系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C.低氧条件下,新疆棉根系细胞吸收无机盐能力下降
D.低氧条件下,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乙
9.人类有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a是由基因A编码序列部分缺失产生的。从人组织中提取DNA,经酶切、电泳和DNA探针来进行基因检测,并获得条带图,再根据条带判断个体的基因型。对图甲所示某家族的成员1~6号分别进行基因检测,得到的条带图如图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2号个体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
B.7号个体和8号个体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1/4
C.若自然人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0.01,则3号个体与表现正常的人婚配后,子女患病的概率为1/202
D.基因检测时会应用酶的专一性、碱基互补配对等生物学基本原理
10.“稻-萍-蟹”立体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稻田中种水稻、水面养萍、水中养蟹的立体种养模式(需人工投放饲料)。浮萍覆盖在稻田水面可以固氮并抑制杂草生长,蟹可以捕食杂草、水生昆虫并提高土壤肥力。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B.流入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和浮萍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C.该生态系统中稻、蟹只参与碳循环过程,萍既参与碳循环过程,又参与氮循环过程
D.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CO2形式循环,氮主要以N2形式循环
11.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为研究E一cadherin基因(与肿瘤转移相关)启动子甲基化状况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改变及作用,研究人员对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E一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况进行了检测,甲基化特异性PCR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胃癌的发生与包括E一cadherin基因在内的多个基因碱基序列改变有关
B.E一cadherin基因的启动子发生甲基化后可能影响RNA聚合酶与之结合
C.早期胃癌和进展期胃癌中,E一cadherin基因的启动子均存在甲基化修饰
D.进展期胃癌中E一cadherin基因表达产物的减少可能加速癌细胞的转移
12.科研人员测定了光照和黑暗条件下,某野生型植物种子萌发率随ABA浓度变化的情况,结果如图1所示。光敏色素蛋白有两种形式,即无活性的Pr形式和有活性的Pfr形式,两者相互转化机制如图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该植物种子萌发时,ABA与赤霉素的作用效果相反
B.根据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光信号能缓解一定浓度的A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C.光照条件下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种子的光敏色素蛋白为Pfr形式
D.推测Pfr形式光敏色素蛋白介导的生理反应包括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
13.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由于某种原因断裂,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可能不会被全部排出,未排出的染色体片段可以整合到另一个细胞的染色体上而留存在杂种细胞中。依据该原理,将普通小麦与耐盐性强的中间偃麦草进行体细胞杂交获得了耐盐小麦新品种,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过程①需使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
B. 过程②的目的是使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断裂
C. 过程③中常用灭活的病毒诱导原生质体融合
D. 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4.“三有”野生动物名录是我国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维护生态平衡而制定的。寿带鸟近年被加入该名录,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寿带鸟的食物和天敌都属于影响该种群数量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野生动物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分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和间接价值
C.对该鸟栖息地、天敌、增长曲线、年龄结构的研究都属于种群范畴
D.根据寿带鸟的声音对种群数量进行监测,可做到非损伤、低干扰
15.在肝癌肿瘤微环境中,肿瘤相关M1型巨噬细胞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能够诱导彼此的招募和激活,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使PD-L1等免疫逃逸标志物高表达,最终促进肝癌细胞免疫逃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肝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易分散转移,使得肝癌细胞容易发生免疫逃逸
B.肿瘤相关M1型巨噬细胞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肝癌细胞免疫逃逸具有协同作用
C.JAK-STAT信号通路的效应降低了机体的免疫自稳功能
D.研究发现,活化的T细胞表面的PD-1与正常细胞表面的PD-L1—且结合,T细胞即可“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故可以使用PD-1有效阻断JAK-STAT信号通路,从而抑制肝癌细胞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55分)
16.(11分)图1是发生在番茄叶绿体内的光反应机制,其中PSⅠ和PSⅡ表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图2表示番茄细胞合成番茄红素等代谢过程,番茄红素为脂溶性物质,积累在细胞内的脂滴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能完成水光解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选填“光系统Ⅰ”或“光系统Ⅱ”)。电子(e-)由水释放出来后,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形成电子流,电子的最终受体是_____________。光反应阶段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吸收的光能储存在_____________中。
(2)如图2所示,番茄细胞进行有氧呼吸时,第一阶段产生的物质X为_____________,物质X可跨膜转运至线粒体基质,在酶的催化下形成乙酰CoA,再参与柠檬酸循环,柠檬酸循环过程_____________(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参与。科研人员利用转基因技术改造番茄植株,使有关酶过度表达从而提高番茄红素积累量。据图2分析,转基因植株细胞过度表达的酶发挥作用的位置应为_____________(选填“细胞质基质”或“线粒体基质”),功能应是将图中物质X更多地转化为_____________。
(3)PSⅡ是一种光合色素和蛋白质的复合体,D1蛋白是PSI的核心蛋白。研究发现亚高温强光(HH)条件下,过剩的光能会损伤D1蛋白,进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为研究亚高温强光(HH)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对番茄进行不同条件处理,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
据图可知,HH条件下,过剩光能产生的原因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而是由于_____________,使C3的合成速率下降,导致光反应产物积累,进而使光能转化效率降低而造成光能过剩,对植物造成危害。
(4)研究发现,D1蛋白周转(D1蛋白更新合成)和叶黄素循环(几种叶黄素在不同条件下的转化,)是植物应对高温高光强条件的重要保护机制。研究人员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四组处理:A组在适宜温度和光照强度下培养,B组用H2O处理,C组用叶黄素循环抑制剂(DTT)处理,D组用D1蛋白周转抑制剂(SM)处理,其中B、C、D三组均置于HH条件下培养,结果如图4所示。据图分析,在HH条件下,D1蛋白周转比叶黄素循环对番茄植株的保护作用_____________(选填“强”或“弱”),理由是_____________。
17.(13分)肥胖不仅会引起胰岛素抵抗,而且还会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下图表示相关机制。已知肥胖导致外周产生过多游离的脂肪酸FFA、脂多糖LPS和炎症细胞因子TNF-α、IL-6等,透过血脑屏障作用于神经细胞。大量脂质进入细胞氧化会诱导线粒体产生过多自由基和膜脂氧化剂MDA。同时,NF-kB信号通路的激活也抑制了胰岛素受体的磷酸化,一系列因素导致脑内神经细胞中胰岛素信号传导功能减弱并发生胰岛素抵抗。请回答:
(1)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____________从而引发信号转导,进一步促进____________,从而降低血糖。
(2)据图可知神经细胞膜的功能有____________。
(3)LPS与受体TLR结合后会促进JNK的表达,引发胰岛素抵抗。TNF-α、IL-6会促进____________分解,从而激活NF-κB信号通路引发胰岛素抵抗。
(4)大量游离的脂肪酸进入神经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导致认知功能障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5)前期的研究发现高强度间歇训练能有效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的胰岛素抵抗状态,科学家推测高强度间歇训练可能是通过改变肝脏炎症来缓解胰岛素抵抗,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研究,研究主要步骤见下表,请补全表格:
实验步骤 简要的操作流程
适应性培养及初步分组 将30只5周龄雄性小鼠适应性喂养一周。将上述小鼠分为对照组(NC)和高脂饮食模型组(HFD)。NC组饲喂普通饲料12周;HFD组饲喂高脂饲料12周。
胰岛素抵抗小鼠模型建立 给HFD组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通过检测①________等筛选胰岛素抵抗模型建立成功的小鼠。
实验再分组 再将建模成功的小鼠随机分为安静组(SED)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
运动训练 HIIT组进行8周高强度间歇性训练。运动期间②____组用高脂饲料喂养,其他组用普通饲料喂养。
检测相关指标 用③___技术检测相关炎症因子mRNA的含量,并通过一定的技术检测这些炎症因子的含量。
如果推测是正确的,则预期实验结果是④____________。
18.(10分)红树林是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特有的生态系统,具有防浪护坡、净化水污染等作用。该生态系统是多种贝壳类、鱼类的栖息繁衍地,也是多种水鸟营巢繁殖的处所,每年有多种候鸟南迁于此歇脚或过冬。由于人类的围海造地、建筑以及人工养殖之需,其面积日益缩小;同时由于底泥的淤升,红树林生境陆化严重,红树植物长势变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硅藻→招潮蟹→夜鹭→黑耳鸢是红树林中常见的食物链,如果这片湿地长期受到甲基汞(有机汞)的污染,在这条食物链中,体内有机汞含量最高的是_____。有机汞的毒性远高于无机汞,所以红树林能降低汞污染的原因是_____。某植物能大量吸收汞,需对其定期收割并实施无害处理,原因是_____。
(2)海水富营养化会导致赤潮发生。红树林中的植物(常绿灌木或乔木)能防止赤潮发生,原因是红树林中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______的过程中占优势,使藻类不能大量繁殖。红树林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因此说明群落具有明显的________结构。
(3)通过周期性补水,模拟红树林的淹水生境,在研究区域的红树林内设置3个补水组样方和3个对照组样方,对照组的处理是________。处理相应时间后,用_______取样,每个样方内取3个30cm深的沉积柱样土壤底泥,每个沉积柱以5cm为间隔在不同深度的点采取分样(表层不取),将3个沉积柱同一水平的分样混匀,总共获得_________份沉积物样品。
(4)为调查某300hm2的红树林中的夜鹭种群密度,在非繁殖期,研究人员对25只夜鹭做标志后放回原地,20天后再次捕获的168只中有7只带有标志,夜鹭的种群密度约为只________/hm2,后来发现再捕前部分个体的标志物已脱落,则该数据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夜鹭的真实种群密度。
19.(11分)现有栗羽、黄羽和白羽三个纯系品种的鹌鹑(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三种羽色与Z染色体上的基因B/b和Y/y有关,B/b与色素的合成有关,显性基因B为有色基因,b为白化基因;显性基因Y决定栗羽,y决定黄羽。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羽色遗传的特点,科研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
组别 亲本(纯系) F1
实验一 白羽雄性×栗羽雌性 栗羽排性:白羽雌性=1:1
实验二 黄羽雄性×栗羽雌性 栗羽雄性:黄羽雌性=1:1
实验三 黄羽雄性×白羽雌性 栗羽排性:黄羽雌性=1:1
实验四 白羽雄性×黄羽雌性 栗羽雄性:白羽雌性=1:1
①实验一和实验二中,亲本中栗羽雌性的基因型为_______,黄羽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_。
②实验三和实验______互为正反交实验,由实验结果出现栗羽雄性推测亲本中白羽雄性的基因型为______。
(2)科研人员从栗羽纯系中得到一种黑羽纯系突变体,并对其基因遗传进行研究。将纯系的栗羽和黑羽进行杂交,F1均为不完全黑羽。随机选取若干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统计F2羽色类型及比例,得到如表所示结果(表中结果均为雏鸟的统计结果)。
F2羽色类型及个体数目
栗羽 不完全黑羽 黑羽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雄性 雌性
573 547 1090 1104 554 566
①依据________,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依据________推测黑羽性状的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杂交结果说明, F2羽色类型符合________(填“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或“隐性”)遗传的特点。
②若控制黑羽性状的等位基因为H/h,纯系的栗羽个体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推测黑羽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
③根据F2的实验结果推测,H/h与Z染色体上的B/b和Y/y基因存在相互作用,黑羽与不完全黑羽出现是在_______基因存在的条件下h基因影响________基因功能的结果。
(3)根据上述实验,以黑羽雌性和白羽雄性杂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_______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
20.(10分)研究发现,TRIM59基因在肝癌细胞中存在异常表达,可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TRIM59蛋白含有R、B、G和TM四个功能区,如图甲所示;科研人员采用一定的技术手段,获得了TRIM59基因的cDNA,分别构建TRIM59基因过表达及TRIM59基因敲除载体,分别转染肝癌细胞株后,测得的过表达TRM59基因及敲除TRIM59基因的细胞株的增殖能力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2的实验结果表明_______。
(2)科研人员通过PCR扩增了图甲中4种不同长度的蛋白质功能区组合片段所对应的TRIM59基因片段,并插入如图丙所示的带FLAG标签序列(27bp)的载体中,与FLAG标签序列形成融合基因。FLAG是一种短肽,使融合蛋白能与含有FLAG抗体的介质结合,但不影响TRM59蛋白功能区的功能。
PCR扩增4种不同长度TRIM59基因片段需要的引物有_____种;为了使目的基因正确插入,除△R对应的TRIM59基因片段以外,在目的基因上游引物的5'端应插入_______(填“BamH I”或“EcoR I”)的识别序列,理由是_________;可利用PCR技术验证融合基因是否构建成功,其实验思路是_________。
(3)体外实验发现TRIM59蛋白和PPM1B蛋白有结合现象。为了研究两蛋白在细胞内是否结合,科研人员分别将FLAG-TRIM59(FL)质粒、FLAG-TRIM59(R+B)质粒、 FLAG-TRIM59(R)质粒、FLAG-TRIM59(△R)质粒与带有GFP标签的GFP-PPM1B质粒共同转染受体细胞,以单独转染GFP-PPM1B质粒的受体细胞作为对照。分别利用FLAG抗体和GFP抗体对①至⑤实验细胞裂解液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结果如图4中胶片一、二所示。再利用GFP抗体对上述FLAG抗体免疫沉淀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结果如胶片三所示。
图中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
(4)研究发现TRIM59蛋白的R功能区具有泛素化连接酶的活性,可介导泛素化途径降解PPM1B蛋白,PPM1B能够使某种蛋白去磷酸化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据此可推测肝癌患者中TRIM59蛋白和PPM1B蛋白的量呈_______相关。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在克里克之后,相继发现的逆转录和RNA复制过程只是对中心法则作出了补充,但并未推翻传统的中心法则(遗传信息可以从DNA流向DNA,即DNA的复制;也可以从DNA流向RNA,进而流向蛋白质,即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A正确;鉴定酒精时,将酵母菌培养液过滤后,需要取滤液进行酒精鉴定,原因是酵母菌培养液本身具有颜色且不透明,可能会对颜色反应产生遮盖和干扰,B错误;科学家坎农提出内环境维持稳定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C正确;林德曼将生态系统作为一个整体,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了定量分析,D正确。
2.答案:D
解析:A、酶具有专一性的特点,S酶在某些蛋白质上形成M6P标志,体现了S酶的专一性,A正确;B、由分析可知,部分经内质网加工的蛋白质,在S酶的作用下会转变为溶酶体酶,该蛋白质是由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B正确;C、由分析可知,在S酶的作用下形成溶酶体酶,而S酶功能丧失的细胞中,溶酶体的合成会受阻,则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会在细胞内积累,C正确;D、M6P受体基因缺陷的细胞中,带有M6P标志的蛋白质不能被识别,最终会被分泌到细胞外,D错误。故选D。
3.答案:B
解析:若基因突变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有些植物的体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可以通过无性生殖遗传,A错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告诉我们,在生物体通过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产生不同的配子;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而发生交换,导致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重组。B正确。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并使其表达,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基因重组,C错误。猫叫综合征是人的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D错误。
4.答案:D
解析:A、由①②③条件为离子不同,因变量为半乳糖醛酸的量,表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受离子影响,A正确;
B、由①④组条件只有温度不同,自变量为温度,检测指标为半乳糖醛酸的量,反映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活性,B正确;
C、55℃温度下,半乳糖醛酸的含量低于组③,说明55℃可能高于多聚半乳糖醛酸酶的最适温度,C正确;
D、多聚半乳糖醛酸酶只能催化果胶的分解,具有专一性,D错误。
故选D。
5.答案:D
解析:A、眨眼反射和膝跳反射都是非条件反射,但也受大脑皮层的控制,体现了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A错误;B、战士练成长时间不眨眼,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调控,B错误;C、肾上腺素分泌受神经调节,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激素的分级调节,C错误;D、内脏活动受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也受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D正确。故选D。
6.答案:B
解析:由题意可知,精原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也可能发生交换,因此,无论交换发生在有丝分裂还是减数分裂中,该精原细胞均可产生4种精细胞,A错误;若交换发生在减数分裂中,则重组型精细胞有2个(Mn、mN),整个分裂过程共产生了8个精细胞,故重组型精细胞占1/4,若交换发生在有丝分裂中,则重组型精细胞有4个(Mn,mN各2个),共产生了8个精细胞,故重组型精细胞占1/2,B正确;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mmNn的细胞,因为mmNn的细胞中有等位基因,则交换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C错误;若精原细胞分裂产生基因组成为mmNN的细胞,因为mmNN的细胞中没有等位基因,则交换只能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D错误。
7.答案:D
解析:A、激烈的细胞自噬可能会诱导植物细胞凋亡,细胞自噬是对机体有利的行为,A错误;
B、细胞自噬会降解自身物质或结构,降解后再利用,处于营养缺乏条件下的细胞,通过细胞自噬可以获得维持生存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有利于植物的生长,B错误;
C、TOPP可促进缺碳诱导的细胞自噬,抑制其功能会降低缺碳植物细胞自噬,降低植物对缺碳的耐受性,C错误;
D、TOPP是一种植物型Ⅰ蛋白磷酸酶,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D正确。
故选D。
8.答案:D
解析:正常通气情况下,新疆棉根系细胞会存在有氧呼吸,图中显示正常通气情况下,甲品种和乙品种都有乙醇产生,所以新疆棉根系细胞还存在无氧呼吸,A正确;正常通气情况下,新疆棉根系细胞的呼吸方式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即新疆棉根系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B正确;低氧条件下,图中数据表明,两个品种的新疆棉根系细胞产生乙醇的量明显增加,即新疆棉根系细胞无氧呼吸增加,产生的能量少,导致主动运输受阻,所以吸收无机盐的能力下降,C正确;低氧条件下,甲品种根细胞中的丙酮酸含量低于乙品种,而产生的乙醇含量却高于乙品种,即催化丙酮酸转变为乙醇的酶活性更高的最可能是品种甲,D错误。
9.答案:B
解析:A、条带图中1号个体只含有A基因,2号个体只含有a基因,4号个体只含有A基因,同时已知晓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因此2号个体在产生精子的过程中极有可能发生了基因突变,A正确;B、5号个体基因型为,6号个体基因型为,则7、8个体基因型均为的可能性为,均为的可能性也为,则它们基因型相同的概率为,B错误;C、3号个体基因型为,人群中正常个体的基因型有可能是或,其中的概率为,3号个体与表现正常的人婚配后,子女患病的概率为,C正确。D、基因检测主要利用酶,因此应用酶的专一性,此外,根据碱基的互补配对进行检测,因此也应用了碱基互补配对等生物学基本原理,D正确。故选B。
10.答案:A
解析:从生态系统的功能角度分析,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的循环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A正确;该立体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水稻、浮萍杂草等,因此,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浮萍和杂草等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的饲料中的化学能,B错误;稻、萍、蟹都既参与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又参与氮循环过程,C错误;氮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铵盐、硝酸盐形式循环,D错误。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意,只能判断胃癌的发生可能与E一cadherin基因启动子的甲基化修饰有关,无E一cadherin基因的碱基序列改变能导致胃癌发生的相关信息,A错误。
12.答案:C
解析:脱落酸(ABA)可以维持种子的休眠,而赤霉素(GA)可以促进种子的萌发,A正确;分析图1,与光照条件相比,野生型植株在黑暗条件下种子萌发率受ABA浓度变化的影响更大,故推测光信号能缓解一定浓度的ABA对种子萌发的影响,B正确;分析图1,在光照条件下,野生型种子萌发率高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由于在光照条件下,光敏色素蛋白感受光信号转变成有活性的Pfr形式,故可推测Pfr形式光敏色素蛋白介导的生理反应包括降低种子对ABA的敏感性,进而使得种子萌发率高于光受体缺失突变体,而光受体缺失突变体中缺乏有活性的光敏色素蛋白,对ABA更为敏感,即光照条件下光受体缺失突变体种子的光敏色素蛋白为Pr形式,C错误、D正确。
13.答案:C
解析:①为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该过程需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处理细胞,A正确;由题干可知,两种远缘植物的细胞融合后会导致一方的染色体被排出,若其中一个细胞的染色体在融合前发生断裂,则形成的染色体片段在细胞融合后有的可能会存留在杂种细胞中,故为了使普通小麦获得中间偃麦草的耐盐性状,需要将中间偃麦草细胞中的染色体断裂,过程②用不同剂量的紫外线照射的目的是断裂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B正确;图中过程③为两种原生质体的融合,常用的融合手段为物理法和化学法,灭活的病毒通常用来融合动物细胞,C错误;普通小麦不具有耐盐性状,因此筛选出的耐盐小麦的染色体上整合了中间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D正确。
14.答案:D
解析:A.密度制约因素,即影响程度与种群密度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如捕食、竞争、寄生等,因此寿带鸟的食物和天敌都属于影响该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A错误;
B.直接价值是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价值,因此野生动物的经济、科学研究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
C.对该鸟的种群增长曲线、年龄结构的研究都属于种群范畴,而栖息地和天敌属于群落范畴的研究,C错误;
C.根据寿带鸟的声音对种群数量进行监测,不会对鸟类的生活产生影响,是一种非损伤、低干扰的方法,D正确。
故选D。
15.答案:B
解析:肝癌细胞膜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下降,因而易分散转移,但这不是肝癌细胞容易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A错误;题意显示,肿瘤相关M1型巨噬细胞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相互作用能够诱导彼此的招募和激活,并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使PD-L1等免疫逃逸标志物高表达,最终促进肝癌细胞免疫逃逸,据此可推测肿瘤相关M1型巨噬细胞与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对肝癌细胞免疫逃逸具有协同作用,B正确;JAK-STAT信号通路的效应促进了免疫逃逸,进而降低了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C错误;肝癌细胞表面PD-L1等免疫逃逸标志物高表达,若使用PD-1,则PD-1与PD-L1结合,会使T细胞“认清”对方,不触发免疫反应,不利于抑制肝癌,D错误。
16.(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光系统Ⅱ;NADP+(氧化型辅酶Ⅱ);NADPH和ATP
(2)丙酮酸;不需要;细胞质基质;番茄红素
(3)气孔开度降低,但胞间CO2浓度却升高(“胞间CO2浓度升高”);RuBP羧化酶活性下降
(4)强;与对照组相比,C组和D组番茄光合效率下降,且D组下降得更多
解析:(1)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系统Ⅱ可以将水光解,光合作用过程中,接受电子的是NADP+,该物质接受电子和H+后,生成了NADPH;光反应过程中接受的能力储存在ATP和NADPH中。
(2)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X是丙酮酸,丙酮酸可进入线粒体基质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柠檬酸循环是将丙酮酸分解为乙酰辅酶A,而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和[H]生成水,所以柠檬酸循环不需要氧气参与;若想使番茄红素积累,需要提高合成番茄红素酶的量,该酶在细胞质基质发挥作用,将物质X更多的转化成番茄红素和甘油三酯。
(3)为研究亚高温高光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亚高温高光组与对照组相比,气孔导度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上升,说明过剩光能产生的原因不是气孔因素引起的。
从图3中可以看出,Rubp羧化酶的活性降低,该酶可以催化CO2固定,所以C3的合成速率下降。
(4)据图可知,与对照比,SM和DTT处理下番茄光合效率下降,且SM处理组下降得更多,因此在HH条件下,D1蛋白周转比叶黄素循环对番茄植株的保护作用更强。
17.(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3分)答案:(1)磷酸化;葡萄糖的吸收和氧化分解
(2)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3分)
(3)IκB
(4)导致线粒体中自由基氧化和DNA损伤加剧、膜脂氧化剂MDA增多,使得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从而诱发认知障碍(2分)
(5)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SED和HIIT;荧光RT-PCR;HIIT组的相关炎症因子mRNA和炎症因子含量显著低于SED组,高于(等于)NC组(2分)
解析:(1)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起作用,胰岛素属于激素,结合题图可知,正常情况下,胰岛素与神经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引起受体磷酸化,进一步促进葡萄糖的吸收和氧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
(2)据图可知神经细胞膜的功能有将细胞与外界环境隔开(作为细胞的边界);控制物质进出细胞(控制图示脂肪等物质的进出);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胰岛素作为信息分子与受体结合后引发细胞生理状态改变)。
(3)结合图示可知,LPS与受体TLR结合后会促进JNK的表达,从而抑制胰岛素受体磷酸化(与磷酸基团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引发胰岛素抵抗,TNF-α、IL-6会促进IκB分解,产生NF-κB,而NF-κB信号通路会引发胰岛素抵抗。
(4)大量游离的脂肪酸进入神经细胞的线粒体氧化分解导致线粒体中自由基氧化和DNA损伤加剧、膜脂氧化剂MDA增多,使得神经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受到损伤从而诱发认知障碍。
(5)分析题意,本实验目的是验证或探究高强度间歇训练可能是通过改变肝脏炎症来缓解胰岛素抵抗,胰岛素通过与受体结合来降低血糖,因此胰岛素抵抗模型的小鼠需要检测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其血糖含量和胰岛素含量均较高;安静组(SED)和高强度间歇训练组(HIIT)均用高脂饲料喂养,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喂养,以此来反映高强度间歇训练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RT-PCR(RT-qPCR),就是结合了荧光定量技术的反转录PCR:先从RNA反转录得到cDNA(RT),然后再用Real-timePCR进行定量分析(qPCR),可以检测mRNA的含量;若高强度间歇训练可能是通过改变肝脏炎症来缓解胰岛素抵抗,则HIIT组的相关炎症因子mRNA和炎症因子含量显著低于SED组,高于(等于)NC组。
18.(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黑耳鸢;A类细菌能分解有机汞为无机汞;避免植物死亡后被分解,汞再度返回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2)营养物质和阳光;时间
(3)不补水;取样器;36
(4)2;大于
解析:(1)汞是重金属,可以被植物吸收但很难被分解,会通过食物链富集,故体内含汞量最高的是黑耳鸢。植物不能直接利用有机物,A类细菌能将有机汞分解为无机汞,红树林能直接利用无机汞,因此红树林能降低汞污染。对能大量吸收汞的植物进行定期收割并无害处理,主要是防止植物枯枝死亡腐烂后,通过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汞再度回到水体,造成二次污染。
(2)红树林中的植物在与藻类竞争N、P等营养物质和阳光的过程中占优势,使藻类不能大量繁殖,因此红树林中的植物能防止赤潮发生。群落的组成和外貌可随时间改变而发生有规律的变化,这就是群落的时间结构(季节性),红树林是候鸟重要的栖息地和中转站,可说明群落具有明显的时间结构。
(3)本实验自变量是探究周期性补水对红树林的影响,所以实验组的处理是进行周期性补水,而对照组的处理是不补水。处理相同的时间后,用取样器取样,由于每个样方内取3个30cm深的沉积柱样土壤底泥,每个沉积柱以5cm间隔进行分样(表层不取),将3个沉积柱同一水平的分样混匀,则6个样方总共获得的沉积物样品数为30÷5×3×2=36个。
(4)调查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若将该地段种群个体总数记作N,其中标记数为M,重捕个体数为n,重捕中标记个体数为m,假定总数中标记个体的比例与重捕取样中标记个体的比例相同,则N=Mn÷m=(25×168)÷7=600只,进而推知种群密度为600÷300=2只/hm2。因部分个体的标志物脱落,导致m减少,则该数据大于夜鹭的真实种群密度。
19.(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1分)答案:(1)①ZBYW;ZByZBy
②四;ZbYW
(2)①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每一种类型均有雌雄且比例均约为1:1;不完全显性
②hhZBYZBY、hhZBYW;B;Y
(3)白羽
解析:(1)①根据题意可知,基因B/b、Y/y位于Z染色体上,只有B基因存在时,Y/y控制的羽色才能显现,且Y基因控制栗羽,y基因控制黄羽,亲本都为纯系,则实验和实验二中的栗羽雌性基因型为ZBYW,实验上中的父本基因型应为ZByZBy。②正反交实验是同一相对性状, 性别不同的杂交,实验三的亲本为黄羽雄性×白羽雌性实验四的亲本为黄羽雌性×白羽雄性,二者互为正反交实验。实验三亲本中黄羽雄性基因型应为ZByZBy,F1栗羽雄性(含有B基因和Y基因)个体会得到父本的一条ZBy染色体,故栗羽雄性的Y基因只能由母本提供,而其母本为白色,含b基因,因此可以推测实验三亲本中白羽雌性的基因型为ZbYW。
(2)①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纯系黑羽和栗羽杂交,得到F1全为不完全黑羽,为杂合子,F1雌雄个体相互交配获得F2,F2中栗羽:不完全黑羽:黑羽≈1:2:1,可推知黑羽性状的遗传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又因为F2中每一种类型的雌雄比例均约为1:1,可知黑羽性状的遗传与性别不相关联。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后,F1显现中间类型的现象,杂交结果说明,F2羽色类型符合不完全显性遗传的特点。
②根据题意,黑羽与栗羽为不完全显性遗传,且杂合子表现为不完全黑羽,若纯系的栗羽个体基因型为HHZBYZBY刚或HHZBYW,则黑羽个体的基因型应为hhZBYZBY或hhZBYW。
③由题意可知,栗羽个体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不完全黑羽个体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完全黑羽个体基因型为hhZBYZBY或hhZBYW。
基因B为有色基因,基因Y决定栗羽,且黑羽突变体是从栗羽纯系个体中得到的,当H基因纯合时个体表现为Y基因控制的栗色,当h基因纯合时个体表现为黑羽,故黑羽与不完全黑羽出现是在B基因存在的条件下,且h基因影响Y基因功能的结果。
(3)根据上述实验,以黑羽雌性(hhZBYW)和白羽雄性(HHZb-Z b-)杂交,后代雄性个体基因型为HhZBYZb-,表现为不完全黑羽,雌性个体基因型为HZ b-W,表现为白羽,因此可直接选择后代羽色为白羽的雏鸟进行培养,作为蛋用鹌鹑。
20.(除标注外每空1分,共10分)答案:(1)在肝癌细胞系中,敲除TRIM59可以有效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过表达TRIM59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加(2分)
(2)5;BamH I;使用EcoR I会导致载体移码突变,翻译出的氨基酸序列改变;以插入FLAG-目的基因的载体为模板,使用载体引物F和目的基因下游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检测是否扩增出DNA条带及对应的大小(2分)
(3)两蛋白在细胞内相互结合,TRIM59蛋白通过R结构与PPM1B结合(2分)
(4)负
解析:(1)根据图乙可知,在肝癌细胞系中,敲除TRIM59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过表达TRIM59细胞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加。
(2)科研人员通过PCR扩增了图甲中4种不同长度的蛋白质功能片段所对应的TRIM59基因片段,即图甲中的FL、R+B、R和△R四个片段,由于R+B、R、FL左端可用相同引物,FL、△R右端可用相同引物,故需要5种引物来扩增这4种片段;虽然两种限制酶识别序列都是6对碱基,是3的倍数,但是在BamH I识别序列和EcoR I识别序列之间多了一对碱基,如果最后目的基因加在EcoR I识别序列之间,那么编码区之前的碱基数不是3的倍数,会导致载体移码突变,翻译出的氨基酸序列改变,故为了使目的基因正确插入,除△R对应的TRIM59基因片段以外,在目的基因上游引物的5'端应插入BamH I的识别序列;若融合基因融合成功,那么目的基因已经连接到FLAG上了,利用PCR技术验证的思路为以插入FLAG-目的基因的载体为模板,使用载体引物F和目的基因下游的引物进行PCR扩增,观察电泳检测是否扩增出DNA条带及对应的大小,若没有连接上,则用这一对引物扩增不出条带。
(3)GFP-PPM1B质粒可产生GFP蛋白,FLAG-TRM59(FL)质粒可产生含R、B、C和TM功能区的蛋白、FLAG-TRIM59(R+B)质粒可产生含R,B功能区的蛋白、FLAG-TRIM59(R)质粒可产生含R功能区的蛋白、FLAG-TRIM59(△R)质粒可产生含B、C和TM功能区的蛋白,分别利用FLAG抗体和GFP抗体对①至⑤实验细胞裂解液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再利用GFP抗体对上述FLAG抗体免疫沉淀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结构如图4中胶片三所示,若TRIM59蛋白与PPM1B能结合,则结果呈阳性,图4中胶片三②③④为阳性结果,说明两蛋白能结合,而第⑤组因缺少R功能区,结果呈阴性,说明TRIM59蛋白通过R结构与PPM1B结合。
(4)根据题干可知,TRIM59蛋白能介导泛素化途径降解PPM1B蛋白,而PPM1B蛋白能够使某种蛋白去磷酸化进而抑制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说明两者的量此消彼长,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