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课件(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课件(30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部编版)八年级

道德与法治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 第七课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新知导入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温故知新
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1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2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
3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4
01
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02
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生活观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有一期讲述了屈原以及《楚辞》背后的故事。“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明明暗暗,惟时何为?”“圜则九重,孰营度之?”“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
(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2)你还看过哪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节目?
探究新知
(1)从屈原的作品及其故事中,你领悟到怎样的人文精神?
强烈的爱国情怀
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强烈的爱国情怀
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
勇于探索的鲜明品格
对高洁品格的追求
屈原的作品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让我们领悟到情牵百姓的爱国情怀,勇于探索的鲜明品格,对真理、正义、高洁品格的追求等等。这些不仅是我们民族发展的精神动力,也是我们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
探究新知
诵读中华经典,传承华夏文明
探究新知
把艺术创造力和中华文化价值融合起来,把中华美学精神和当代审美追求结合起来,激活中华文化生命力。
历史原因
现实原因
时政新闻:六尺巷的故事
探究与分享1
2024年10月17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首先来到安庆桐城市,走进六尺巷。
探究新知
时政新闻:六尺巷的故事
思考:六尺巷的故事中传递了哪些人文精神?
探究新知
和谐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人们常说“家和万事兴”。每个“小家”过得和和美美,国家这个“大家”才会更加和谐美好。
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古人说:“礼之用,和为贵。”人与人相处要找到彼此合适的位置,形成恰当的关系,从而达到和谐美好的状态。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社会发展中,都要坚信“人心齐,泰山移”,团结就是力量。
探究新知
说文解字话和谐
探究新知
名言链接
关于“和谐”的名言分享
四海之内,皆兄弟。——《论语·颜渊》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庄子·齐物论》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孔子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费孝通
探究新知
六尺巷的故事在新的历史时期带给我们哪些重要启示与借鉴价值呢?
“六尺巷承载着中国古人的历史智慧,要弘扬好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互礼让、以和为贵,解决好民生问题,化解好社会矛盾,使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探究新知
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P63)
在生活中我们应如何促进和谐?
知识拓展
(1)男生与女生在心理和生理存在差异,各有优势。我们应相互学习、相互欣赏,取长补短,通过交流与合作完成目标。
(2)君子和而不同。我们应该求同存异,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动社会的发展。
(3)促进不同思想观点充分表达和深人交流,做到相互尊重、平等协商而不强加于人,广泛凝聚了社会共识,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4)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活动,让不同国家的人民更好地了解彼此增进友谊和合作,促进世界和谐。
(5)朋友之间存在不同的兴趣爱好和观点,可以通过求同存异的方式保持友谊的长久和稳定。
探究与分享2
思考:查找“新时代好少年”的事迹,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探究与分享2
2024 年全国“新时代好少年”李智琳、李慧琳的事迹:李智琳、李慧琳是临泉县的一对双胞胎姐妹,在爸爸突发疾病失去行动能力、家里只靠妈妈苦苦支撑的情况下,姐妹俩从小就学会照顾自己、陪伴爸爸、处理家务,在学习上比学赶帮、连创佳绩,业余时间还积极融入社会参加志愿服务,成为老师和同学眼里的好孩子、好榜样。
谈谈他们的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看完李智琳、李慧琳同学的故事,请你说说我们应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探究新知
“立己达人”指自己想成功首先使别人也能成功。“兼善天下”指使天下人都得到好处。出 处:《孟子·尽心上》:“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择善而行”是指选择有益的事去做。出 处:唐·魏徵《十渐不克终疏》:“此直意在杜谏者之口,岂曰择善而行者乎?追求至善,向榜样学习。
探究新知
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P64)
探究新知
思考:什么是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如何在生活中践行这种文化?
爱心捐款
无偿献血
免费写春联
小交警指挥交通
帮助他人
主动让座
义务植树
立已达人,兼善天下。我们要积极进取,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努力奋进;爱人利人,择善而行,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探究新知
怎样追求至善的人生境界
①从点滴小事做起,积少成多,积善成德;
②在生活中寻找“贤”,将他们作为榜样;
③养成自我省察的习惯,通过自省和慎独,检视自身的不足,不盲目自责,积极调整自己,端正自己的行为。
知识拓展
榜样不仅是一面镜子,而且是一面旗帜。
①对自己:好的榜样昭示着做人、做事的基本态度,启发我们对人生道路和人生理想的思考,给予我们自我完善的力量。
②对社会、对国家:善于寻找好的榜样。向榜样学习,汲取榜样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国家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知识总结
课堂笔记—2.如何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P63-64①②
①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正确运用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方法,为促进社会和谐贡献力量。P63
②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我们应当向榜样学习,勇担使命,久久为功,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P64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诸葛亮《诫子书》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刘禹锡《陋室铭》
启思导行:
思考:你如果参加该活动,会挑选哪篇经典参赛
结合语文、历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学习,举例说明你感受到的中华人文精神。
提示:(1)第一首:弘扬向上向善的文化;第二首,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2)例:《木兰诗》木兰为父从军,担当使命,弘扬了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探究新知
我思·我行——发起向善接力卡
当今时代,你们都是新时代的有志青年,你们有的热心公益,有的关爱他人,有的热爱科学,有的勇于创新,有的乐观向上,有的爱护环境,有的传承文化,有的勤学善思……身边充满优秀的榜样,请你认真思考找出一位班级中的榜样,写下“向善接力卡”分享,并课后送给对方,一起彼此照亮。
向善接力卡
例子:xxx,我要向你学习,我从你身上看到了______优秀品质,我将用______行动回应这份能量,争做向上向善的好少年。
(例:从“帮助他人学习”看到友善的力量,之后我也要帮助他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课堂小结
7.2做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中华人文精神的作用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的做法
熏陶教化
凝聚示范
弘扬促进社会和谐的思想文化
弘扬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
课堂练习
1. “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秉德无私,参天地兮。”“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楚辞》中的这些语句,让今天的我们深深感受到屈原勇于探索的思想精髓和情牵百姓的家国情怀。这体现了( )
A.中华人文精神只渗透在诗歌中
B.中华人文精神具有熏陶教化、凝聚示范的作用。
C.我们人人都是中华人文精神的弘扬者
D.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就能促进社会和谐
B
课堂练习
2.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梁恩语,热心公益重担当,连续三年带领志愿服务团队参加“守望母亲河”环保志愿服务,她把发现的环保问题加以科创研究,在农村“生活污水”水生植物净化系统研究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她的行为( )
①是爱人利人,择善而行的表现
②是向上向善的思想文化的体现
③是促进社会和谐思想文化的体现
④是践行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表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课堂练习
3.志愿者王小菲在采访中说:“我的志愿活动亲身经历告诉我,青年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无论对个人心智成长,还是技能提高,都是大有益处的。”这启示我们中学生要( )
①走出校园,勇于实践
②立己达人,兼济天下
③爱人利人,择善而行
④放弃学习,参与活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A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让备课更有效
www.21cnjy.com
Thanks!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