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10.1.1 复数的概念 1.了解复数的意义. 2.掌握有关复数的概念、复数的分类,初步掌握虚数单位的概念和性质.(重点) 知识点1:实数系的发展 记数的需要 产生了 自然数 1.为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为了表示各种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以及满足记数的需要 产生了 负数 产生了分数 分配、测量中的等分 有理数 为了解决度量边长为1的正方形对角线长的问题 产生了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 (1)方程????+4=3在自然数集中 ? 引入负数; 将自然数系扩充到整数系. 无解 (2)方程2????=5在整数集中 ? 引入分数; 将整数系扩充到有理数系. 无解 (3)方程????2=7在有理数集中 ? 无解 引入无理数; 将有理数系扩充到实数系. 2.解方程的需要 N Z Q 自然数 整数 有理数 数系的扩充 引入新数 R 实数 扩充1 扩充2 扩充3 3.数系扩充后,新数系应遵循原数系的运算律. 扩充后的数集规定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与原来数集中规定的加法运算、乘法运算协调一致,且加法和乘法都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满足分配律. 知识点2:复数的概念 观察下列三次方程的分解因式,你发现它们都有几个正根? 因式分解: (1) x3=9x+28→x3-9x-28=0→(x-4)(x2+4x+7)=0; (2) x3=15x+4→x3-15x-4=0→x3-16x+x-4=4x(x2-16)+(x-4)=(x-4)(x2+4x+1)=0. 均有唯一的正根4. 人们早在16世纪就发现,可以通过求根公式 求解三次方程x3=px+q(p,q均为正实数)的正根 思考1 (1)x3=9x+28;(2)x3=15x+4 (1)????=314+142?32+314?142?32=4 ? (2)由问题1,可知????=32+11?1+32?11?1=4 成立 ,但是不能由公式直接计算得出. ? 你能利用它直接计算,求解上述方程的正根吗? 思考2 如果规定 ,将 按照类似实数的运算法则进行形式计算,你能解释 吗? 所以可以认为32+11?1=2+?1 ? 类似地,可以认为32?11?12??1 ? 从而形式上有32=11?1+32?11?1=2+?1+2??1=4 ? 思考3 一般地,为了使得方程????2=?1有解,人们规定i的平方等于?1. 即????2=?1,并称????为虚数单位. ? 复数的概念: 想一想:怎样表示2与i的和?又该怎样表示3减去i?5与i的乘积可以怎样表示? 2+i;3-i;5i 实数与i进行四则运算时,加法、乘法运算律仍然成立: (1)实数a与i的和记作a+i,实数0与i的和为i; (2)实数b与i的积记作bi. 注:实数0与i的积为0,实数1与i的积为i. 在形式上有什么共同特点? 1.复数的代数形式: 其中i 称为虚数单位. 通常用小写字母z表示,即 实部 虚部 复数全体组成的集合叫复数集,复数集通常用大写字母C表示,因此 C={ z| z=a+bi ,a,b∈R} 说一说:下列复数的实部与虚部分别是什么. -1+2i , 2-3i, 2024 , i , 0 . 2.复数的分类: 复数集C和实数集R之间有什么关系? 思考 例1:分别求实数x的取值,使得复数z=(x-2)+(x+3)i (1)是实数;(2)是虚数;(3)是纯虚数. 解析:(1)当x+3=0,即x=-3时,复数z是实数. (2)当x+3≠0,即x≠-3时,复数z是虚数. (3)当x-2=0,且x+3≠0,即x=2时,复数z是纯虚数. 2.复数相等:如果两个复数的实部和虚部分别相等,那么我们就说这两个复数相等. 注: 2) 一般来说,两个复数只能说相等或不相等,而不能比较大小. ????=????且????=???? ? ????+????????=????+???????? ? 1)????+????????=0(????,????∈????)?????=0且????=0 ? 例2:分别求满足下列关系式的实数????与????的值 ? (1)(????+2????)?????=6????+(?????????)????; (2)(????+????+1)?(?????????+2)????=0 ? 解析:(1)根据复数相等的定义,得 (2)根据复数等于0得充要条件,得 ????+2????=6?????1=????????? ? 解这个方程组,得????=23,????=53 ? ????+????+1=0?(?????????+2)=0 ? 解这个方程组,得????=?32,????=12 ? D A 3.复数 ,当实数m= 时,z为纯虚数;当实数m= 时,z为零. -2 1 1.虚数单位i的引入. 2.复数有关概念: 复数的代数形式: 复数的实部 、虚部 复数相等 虚数、纯虚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