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新义务教务 人美版七年级下册美术 七年级 第二学期 人美版 第四单元《端午今昔》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题目为“端午今昔”,其中包括“端午传情”“祖辈手艺”“龙舟竞渡”三课。 第一课“端午传情” 依照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教师需要带领学生欣赏和学习与端午习俗相关的美术作品并探索传承民间传统手工艺的方法,感受其中蕴含的传统民俗魅力和历史文化内涵。学生通过课程了解端午习俗的来历和寓意,欣赏与端午习俗有关的美术作品,学习包粽子,学会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作品。 第二课“祖辈手艺” 本课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欣赏、分析传统香囊的造型、纹饰、配色及工艺,理解其中蕴藏的工艺匠心与文化价值。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金属香囊的设计巧思,探究各类香囊的传统纹样和美好寓意,学习制作香囊的流程和方法并完成手工艺作品。第三课“龙舟竞渡” 本课通过设置阶梯式的学习任务,帮助学生了解龙舟的起源、造型和制作工艺,理解龙舟竞渡中蕴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通过学习,了解龙舟的特征和赛龙舟的由来,尝试绘制“龙舟竞渡”主题的美术作品,制作一件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的龙舟模型作品。大 观 念 本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尊重,强调在美术创作中融入传统文化元素的重要性。学生将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如制作香囊、龙舟模型等,不仅锻炼动手能力,还能深刻体会到传统民俗文化的魅力与智慧。通过欣赏和分析与端午习俗相关的美术作品,学生能够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学会从美术的角度去理解和传承传统文化。同时,本单元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通过创作反映端午文化的美术作品,增强文化自信,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和继承者。素养目标 1. 审美感知:能赏析与端午节相关的美术作品,了解传统民间工艺,感受传统民俗的魅力、历史文化内涵;能了解端午节各项民俗活动的来源和特点。 2. 艺术表现:和同学一起动手包粽子;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作;自己动手做一个香囊。 3. 创意实践:尝试用多种材料制作龙舟,兼顾实用性与美观性。 4. 文化理解: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及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的艺术特点与美学思想,领会传统手工艺中蕴含的工艺匠心、文化价值,思考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教材分析: 本单元侧重于引导学生学习端午节文化中传统民间工艺所蕴含的文化内涵,这对于开阔学生的视野、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进而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本单元内容涉及学科众多,如语文、历史、地理、科技等。多学科知识的融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喜欢动手实践,具有较强的探索欲望。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不仅能够了解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和文化内涵,还能够在动手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多学科知识的融合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从而促进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端午节的来历、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传统民间工艺,感受其中蕴含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工艺匠心。同时,学生需要掌握制作与端午节相关的手工作品的方法,如包粽子、制作香囊和龙舟模型等。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刻理解并传承端午节的传统文化内涵,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促进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积极参与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此外,在制作手工作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克服材料选择、技艺掌握等方面的困难,确保作品的实用性和美观性。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端午习俗相关图片、视频资料、传统香囊实物、龙舟模型、包粽子所需材料(如糯米、粽叶、绳子等)、手工制作香囊和龙舟所需的各类材料和工具(如布料、彩线、填充物、木板、胶水等)。这些教具将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了解端午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手工艺,同时在动手实践中提升他们的艺术表现力和创意实践能力。单元情境创设「端午神秘包裹」开箱记——触摸习俗的温度 1. 悬念拉满的“快递”开场: 老师抱着一个用粽叶纹路包装纸包裹的巨型“快递箱”走进教室,气喘吁吁地说:“刚收到一个‘时空快递’,寄件人写着‘两千年前的屈原’,你们敢不敢和我一起拆箱?” (拆开箱子,露出层层叠叠的“传情信物”:真空包装的粽子、晒干的艾草、彩色棉线、香囊半成品、手绘端午贺卡、龙舟模型零件……让学生轮流伸手摸一摸,猜物品名称和用途。) 2. “信物解码”互动对话: - 拿起艾草:“古代人把它当作‘健康护身符’,现在很多奶奶还会用它煮水给孩子洗澡,这株艾草的香味,有没有让你想起外婆家的端午?” - 展示香囊半成品:“这个空香囊,古代妈妈会装满草药送给孩子,现在我们可以往里面塞什么?(学生答:香水、小纸条、糖果……)对呀,不管什么时候,小小的物件都藏着想对亲人说的话。”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端午今昔》这一单元,感受这份跨越千年的温情, 并亲手制作这些传统信物,让这份温情在我们手中延续。 通过“快递箱”中的每一件物品,我们将一步步走进端午节的传统习俗,探索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故事。从粽子的制作到龙舟的竞渡,从香囊的佩戴到艾草的驱邪,每一个习俗都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自然的敬畏。第二课时《祖辈手艺》一、教学目标: 本课程设计通过对传统香囊作品的赏析,引导学生理解香囊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对香囊制作技艺的学习,引导学生了解中国民间工艺的独特性与多样性,理解端午文化中蕴含的文化价值、精神内涵及美学思想。 1.审美感知:能理解香囊的来历和寓意,列举香囊的种类、造型、纹样、功能等。 2. 艺术表现:能够独立完成香囊的设计,并动手制作一个香囊作品,展现出香囊的独特美感。 3. 创意实践: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对香囊进行创意性改造或创新设计,体现出个人风格和创意特点。 4. 文化理解:通过香囊的学习与制作,深刻领会香囊作为端午传统习俗的文化意义,理解其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作用。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香囊的基本种类、功能和特点,理解香囊的设计巧思、传统纹样及美好寓意。 2.教学难点:能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熟练运用传统工艺技法制作香囊,传承并发扬传统工艺。 三、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穿越到一个充满香气与秘密的时代。—— 盛唐长安。此刻,我们的教室就是长安城最热闹的‘西市’,而我,是一位来自千年前的‘卖香人’。” “刚才在‘西市’街角,我捡到一个神秘物件,里面似乎藏着重要的东西。但物件上写着:‘唯有解开纹样之谜,才能一探究竟。’” 请同学们都来猜一猜,这是什么物件呢? 恭喜你们,猜出了答案!“这是一枚来自唐代的‘驱蚊香囊’,里面装着艾草、薄荷等香草。但它的秘密不止于此 。 每个香囊都是一幅流动的画,一段无声的故事。”今天这节课,跟随老师的脚步,我们一起探秘《祖辈手艺》,一起走进香囊的世界,感受它独有的韵味与魅力。 (二)讲授新知 接下来,我们就来揭晓这个秘密。” 揭秘1:何为香囊? 香囊,又名香袋、香包、荷包,还称容臭、花囊等,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香囊一般系于腰间或肘后之下的腰带上,也有的系于床帐或车辇上。 千年以来,它一直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独特角色。现在,让我们从香囊的起源开始,一同探索中国香囊文化的奥秘吧! 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同学们,你们知道端午节为何要佩戴香囊吗? 端午佩香囊:春夏之交,随着气温升高、雨水增多,空气变得闷热潮湿,人们容易中暑或感到疲乏。同时,各种蚊蝇虫类进入繁殖高峰期,容易引发疾病和瘟疫。 辟邪驱瘟:将含有中草药的香囊佩戴在小孩胸前,可以有效防止蚊虫叮咬;将香囊挂在门口,利用天然草药的香气与药效,除臭驱虫,净化环境。 揭秘2:香囊的历史 那么,香包是如何演变而来的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香囊最初是由佩囊发展而来的,佩囊是古人用来盛放零星细物的小布兜。香囊即属于佩囊的一种,因囊中盛放香料而得名。 1、商周历史溯源 古人佩戴香囊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礼记·内则》注曰:“容臭,香物也,助其形容之饰,以缨系之。”这就是香囊最早的形态。 2、春秋战日渐兴盛 春秋战国时期,古人佩戴香囊的风俗日渐兴盛。屈原在《离骚》中言“纫秋兰以为佩”,其中“秋兰”为香草,“佩”指佩韩,即香囊。 3、汉魏名称确定 汉魏时期,“香囊”的名称正式出现在文献中。此外,香囊也成为了一种馈赠佳品。 4、唐代焚香习俗 唐代,熏香习俗伴随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产生了可以焚香的金银香囊。 5、宋代造型考究 宋代,海内外的香药贸易已经非常发达,香囊的形制和功能更加的多元化。 6、明清鼎盛时期 明清,香囊发展期盛时期,无论男女,皆可随身携带及赏玩。清代工艺更为精湛,同时香囊还成为身份的象征。 揭秘3:香囊的设计巧思 接下来,我们将一同探寻香囊的设计巧思,领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提问: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对比一下,这是香囊,这也是香囊。你是否发现,这两款香囊的材质完全不同呢 小结:现代人大多认为香囊是丝质的。其实古代还有金银香囊、玉香囊等等。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以下香囊是什么材质? 羊皮、丝质、金银、玉石 这些香囊材质各异,却都蕴含着匠人的巧思与心血。羊皮香囊质朴耐用,丝质香囊轻盈柔美,金银香囊华贵典雅,玉石香囊温润如玉。不同的材质,展现出香囊多样化的美感,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背景和审美追求。 任务一:观看视频,了解这件香囊的设计巧思。 我们一起来观看一段视频,了解我捡到的这枚来自唐代的‘驱蚊香囊’,它有着怎样的秘密呢?一起来看看吧! (观看视频) 老师讲解: 葡萄花鸟纹银香囊的设计巧思体现在其精美的装饰艺术和巧妙的结构设计上。镂空处装饰着枝繁叶茂的葡萄,蕴含着人们对丰产和多子多福的期盼。葡萄藤间花鸟相依,动感十足。寓意着自然之美和生命的活力。 这枚香囊是一个“高科技”产品,在12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利用了此项原理,古人的智慧可窥一斑。其内部设置了陀螺仪原理的同心圆机环,即使外球如何转动,内球都会保持水平,香盂的重心始终向下,确保香料不会洒出。这种精妙的设计,不仅体现了唐代工匠的智慧,更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这枚国宝的背后,还有着一个凄惨唯美的故事。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是磨朝杨贵妃的贴身遗物,据古籍记载,后来人们挖开杨玉环的旧家,想为她改葬时发现,“肌肤已坏,而香囊仍在”。这件国宝陪伴着杨玉环由生到死,见证了一代帝王与一代宠妃的爱恨情仇。 “肌肤已坏,而香囊犹在” 。这是唐玄宗重返长安后,派高力士重返马嵬坡为杨贵妃迁葬时送回皇宫的信。仅仅九个字,我想足以使唐玄宗万箭穿心,而那枚香囊据传就是这款葡萄花鸟纹银香囊。 揭秘4:香囊的纹样寓意 任务二: 观察下列端午节佩戴之物上的传统纹样有哪些?为什么会运用这些纹样? 这是清朝的明黄色缎地平金银彩绣五毒活计,现收藏与故宫博物院这套活计。上面的纹样有蛇、蟾蜍、蝎子、壁虎和蜈蚣组成的“五毒”纹。 它是端午节佩戴之物,用色明快华丽,通体以金线、银线和五彩丝线绣“五毒”和“大吉”葫芦纹,绣工精美细巧,为佩挂者平添仪态之美,同时也寄托了避邪趋吉的美好愿望。 我们再来看看其他香囊的纹样寓意吧! 1、清 乾隆 镂空嵌宝金累丝石榴香囊 上面的铜钱纹,寓意着招财进宝、大富大贵;石榴纹,寓意着多子多福。蜘蛛纹,寓意着蟢蛛大吉、百事欢喜。是清宫金属累丝工艺极精好之作。 2、清 碧玉透花荷叶香囊 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它身上的莲荷纹,清廉圣洁、自在从容。囊身饰镂空的荷花、茨菇,也是雕工精细。 3、清 压金银丝蒲芦式荷包 这款荷包呈蒲芦形,中腰启合处为如意头式纹,寓意平安如意、吉庆如意;压金丝寿字及云纹,穿有启合伸缩黄绦二,贯饰刻寿字珊瑚球及珊瑚珠坠等,全件深蓝底压金、银丝古钱纹,寓意招财进宝、大富大贵。 4、清代馆藏镂雕『玉双龙戏珠腰果式香包』 上面的卷草纹风格简练、节奏感强;二龙戏珠纹尊贵威严、传承不息;而团寿纹则代表着健康长寿、生命永恒。 而佩戴香囊,不仅是因为寓意或者喜欢香味,还因有些香料有一定防病、治病的功效,这也是古人在探索自然中获得的知识。 揭秘5:香囊的造型构成 那么,香囊的造型构成究竟有哪些讲究呢?让我们一起深入探究。 提问:同学们,香囊的形状各种各样,你见过哪些形状的香囊呢? 香囊的造型丰富多样,常见的有圆形、方形、椭圆形、心形以及各种动植物造型等。这些造型不仅美观大方,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圆形香囊,象征着团圆和完整,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方形香囊,则寓意着规矩和方正,体现了古人对礼仪和道德的重视。 除了常见的几何形状,香囊还有许多以动植物为原型的造型。如莲花形状的香囊,象征着纯洁和高雅;蝴蝶形状的香囊,则寓意着蜕变和自由。 在香囊的造型构成中,香囊分为挂绳、袋身、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元素,那就是配饰。配饰的种类繁多,如流苏、挂坠、珠串等,它们不仅增添了香囊的观赏性,更丰富了香囊的文化内涵。流苏摇曳生姿,挂坠精致典雅,珠串温润如玉,这些配饰使得香囊更加生动有趣,充满了艺术魅力。 揭秘6:香囊的制作技艺 香囊的制作技艺精湛复杂,需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一)用刺绣工艺制作香囊主体部分 1.准备工具材料 2.设计香包画稿 3.将画稿用复写纸转印到绣稿上 4.绣出图案。 (二)缝制香囊 1.准备香囊各部分的材料 2.反面缝制香囊收口 3.制作中穗 4.制作下穗,为下穗串珠 5.系紧下穗中心绳。 6.内袋里填装香料 7.将内袋装入香囊中,完成作品 通过一段教学视频,更直观的来学习一下吧!(观看视频)课堂实践课堂作业(任选其一) (1):尝试动手制作一个毛线粽子香包。 (2)尝试绘制一个香囊。绘制香囊需设计出造型、吉祥纹样及材质。课堂小结香囊装载着上千年的低调奢华,每一个香囊的背后,都代表着中华传统的民间艺术;每一个香囊的背后,都代表着一个时代的历史文化。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香囊的历史渊源、设计巧思、纹样寓意、造型构成以及制作技艺,还亲手制作了属于自己的香囊作品。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份传统技艺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香囊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瑰宝。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多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今天的课程就到这里,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探索端午文化的其他精彩内容!课后拓展课后,同学们可以进一步探索香囊文化的丰富内涵,比如研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香囊特色和制作工艺,或者参与香囊制作的工作坊和展览活动,亲身体验香囊的魅力。此外,同学们还可以尝试将香囊与现代设计相结合,创作出既具有传统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审美的香囊作品,为香囊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领略了香囊这一传统工艺品的独特魅力,更深刻理解了香囊背后所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香囊作为端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着古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和对自然的敬畏。 在香囊的制作过程中,我们感受到了传统工艺技法的精湛与复杂,也体会到了匠人精神的传承与发扬。通过动手制作香囊,我们不仅锻炼了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更培养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 同时,本节课也引发了我们对于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的思考。在现代社会,如何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喜爱传统文化,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问题。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关注和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我们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