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章节复习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章节复习说明:本课件由六部分构成,即课标要素解读、思维导图构建、核心观点提练、考点知识梳理、易错易混辨析和中考真题体验。1.中华文化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特点,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特点)2.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3.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意义)4.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做法)5.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重要性)6.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7.我们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1.中华文化的特点和组成。(九上P59)(1)特点: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2)组成:①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②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③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④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2.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中华文化的重要性)(九上P58—61)(1)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中华文化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的原因)(2)中华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共同经历的奋斗历程,蕴含着中华民族共同培育的民族精神,贯穿着中华民族共同坚守的理想信念,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精神家园。(3)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4)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该怎么做?(1)加大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加以创新,并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人的培养。(2)通过多种途径学习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护本民族文化,珍爱自己的精神家园,做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建设者。(3)增强文化认同感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感。3.保护文化遗产的价值/重要意义。(九上P59)【教材·探究与分享】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文化遗产就是保护中华文化。(1)有利于传承中华文化,增强中华儿女的文化认同感,坚定文化自信。(2)有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3)有利于推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4)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5.为什么要坚定文化自信?(九上P60—61)(1)地位: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2)内涵: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3)重要性:①没有高度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文化安全和民族精神的传承发展。6.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九上P62)(1)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2)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3)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7.如何正确看待中华文化越来越多地走向世界这一现象?(九上P62)【教材·探究与分享】(1)中华文化角度:①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②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华文化。(2)中国影响角度: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愿意接触、体验、认识中华文化。(3)文明交流角度:①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中华文化不断走向世界,展现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能够促进各国文化交流互鉴。②不同文化相互交融,能够为彼此增添新的元素,激发新的活力。1.中华传统美德的内涵及特点。(九上P63)2.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原因。(九上P62—65)(1)地位: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2)作用:中华传统美德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熔铸了中华民族坚定的民族志向、高尚的民族品格和远大的民族理想,是世代相传的民族智慧,是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精神力量。(3)影响:①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②美德走进生活、走向未来,我们的人生才会更加美好、更加幸福。中华文化与中华传统美德的关系:中华文化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3.青少年应该怎样践行中华传统美德?(九上P65)(1)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2)倡导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1.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及特点。(九上P67—68)(1)内涵: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2)特点: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并随着时代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2.爱国主义的本质及重要性。(九上P67)(1)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2)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3.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精神及其表现。(九上P67)(1)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的人民,表现为敢为人先。(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奋斗精神的人民,表现为自强不息。(3)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团结精神的人民,表现为同舟共济。(4)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表现为志存高远。4.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及地位。(九上P68)【教材·探究与分享】(1)内涵: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2)地位: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5.中华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表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九上P68)【教材·探究与分享】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红岩精神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抗美援朝精神、红旗渠精神、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和社 会主义现代化 建设新时期 特区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新时代 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伟大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北京冬奥精神,等等6.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九上P69)(1)必要性: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振奋的民族精神,没有坚定的民族志向和理想,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就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重要性: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7.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的表现。(九上P69)(1)对国家:在国家危难、民族危亡时能挺身而出。(2)对他人:在他人生命、财产遇到危险的关键时刻能够见义勇为、扶危济困、无私奉献。(3)对自身:在日常学习工作中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敬业创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和渊源。②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升华。③三种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共同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要求。(九上P71)(1)国家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2)社会层面:自由、平等、公正、法治。(3)公民层面: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为什么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上P70—72)(1)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2)是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3)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3.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九上P72)(1)要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落细、落小、落实。(2)自觉做到勤于学习、敏于思考,注重修养、勇于实践,明辨是非、善于选择,认真做事、踏实做人。1.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③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爱国的价值观2.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②鞠躬尽瘁,死而后已。③功崇惟志,业广惟勤。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勤劳;敬业精神3.①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②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③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4.①诚信乃为人之本。②言必信,行必果。③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做人要诚信5.①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②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③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要友善待人1.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中华文化优于其他文化。(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2.中华文化的特点是不惧挑战、一成不变。(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民族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科学技术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化有差异但没有高低优劣之分,不同民族的文化都蕴含着人类文明的成果中华文化的特点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的前提和基础××××5.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爱国主义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1.(2023 荆州)4月8日,首届楚文化节在湖北省荆州市举办。楚文化节节徽是“楚”字草书写意变形,呈一对牵手共舞、跃动升腾的人状。如图,节徽中蕴含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有( )①老庄哲学 ②舞蹈服饰 ③科技工艺④草书书法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D2.(2024 湖北节选)【关心国家 勇担使命】建设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是党中央赋予湖北的重要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北发展一直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先后五次视察,为湖北发展定向引航。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某报社正在开展以“中国式现代化的湖北实践”为主题的宣传推介活动,以下是其推出的栏目的主要内容。湖北是一本厚重的书★湖北是长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三国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中国近现代革命在这里起源,武昌起义打响辛亥革命第一枪,鄂豫皖苏区创造“28年红旗不倒”奇迹,走出了235位开国将帅。★万里长江第一桥“天堑变通途”,“武字头”重器挺起共和国工业脊梁,九八抗洪铸就钢铁长堤,脱贫攻坚坚定道路自信……恢弘壮阔的英雄史诗让人心潮澎湃。主题征文:鉴往知来,向史而新。本栏目开展以“湖北文化发展之我见”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请你参与“主题征文”活动。要求:结合栏目内容和所学知识,列出征文提纲即可。我们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3.(2023 鄂州)某校准备举办以“中华美德永流传”为主题的板报制作比赛,下面是和谐小组制作的四大板块,其中内容与标题不相符的板块是( )A.个人品德 B.家庭美德 C.社会公德 D.职业道德D4.(2024 湖北)以下是各班根据学校要求设计的黑板报标题。由此推断该校本期黑板报的主题是( )A.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B.不断与时俱进,共筑生命家园C.弘扬传统美德,提升道德品质D.关注民生问题,共享发展成果A5.(2024 武汉)九年级(1)班在“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前置学习活动中,准备了以下素材,其中与学习主题不匹配的是( )A.小乐:《南湖红船》故事、《复兴之路》纪录片B.小武:《清明上河图》图片、《戊戌变法》史料C.小林:《强渡大渡河》画册、《焦裕禄》电影节选D.小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歌曲、《开国大典》油画B(共34张PPT)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章节复习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章节复习说明:本课件由六部分构成,即课标要素解读、思维导图构建、核心观点提练、考点知识梳理、易错易混辨析和中考真题体验。1.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重要性)2.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3.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4.面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做法)5.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6.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做法)7.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做法)8.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做法)9.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高频考点)1.我国的人口状况及新特点。(九上P76)(1)人口状况: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2)新特点:①总人口增速趋缓。②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③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④老龄化加剧。⑤大量的人口流动等。2.我国为什么要重视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重要性)(九上P75—76)(1)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2)人口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日益严峻的全球性问题,成为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3)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4)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5)老龄化是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这将对经济运行全领域、社会建设各环节、社会文化多方面产生深远影响。3.我国调整人口政策的目的及措施。(九上P76—77)(1)目的:为进一步适应人口形势新变化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新要求,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2)措施:单独两孩→全面两孩→三孩政策(最新政策)。1.我国当前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九上P77)①资源日益短缺。②环境污染严重。③生态系统退化。④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2.我国的资源现状、形成原因、危害及警示。(九上P78)(1)现状:我国面临的资源形势非常严峻。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2)形成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资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3)危害:对资源的过度开发、粗放利用和无节制消耗,必然导致资源的枯竭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严重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经济发展的空间和后劲也会越来越小。(4)警示:不能走西方工业化的老路,必须探索符合国情的利用、保护和开发资源的新路。3.我国的环境现状及形成原因。(九上P79)(1)现状: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各类环境问题时有发生,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2)形成原因: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4.保护环境的必要性。(九上P79)(1)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2)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毁灭。(警示)5.应对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的策略。(九上P80)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人口、资源与环境。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九上P81—82)(1)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2)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存共荣。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3)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4)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九上P82—84)(1)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2)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础、准则、目标)(3)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4)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自然资源取之不尽”“禁止开发利用自然资源”等说法错误,自然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要性)(九上P83—87)(1)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3)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九上P85—87)(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3)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4)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5)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5.如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九上P85)(1)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先要金山银山,再要绿水青山”“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优先发展经济”“走先治理污染后发展经济的道路”“保护环境与经济建设是相互矛盾的,不可协调的”等说法错误,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不是对立的关系,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注重保护生态环境,是可以实现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两者没有绝对的先后之分。6.日常生活中,如何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九上P87)【教材·探究与分享】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践行“光盘行动”。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1.人口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暂时性、阶段性问题。(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说明计划生育政策已不再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3.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禁止开发和利用资源。(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基本国策我国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但计划生育政策仍是我国的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资源××××5.我们只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产力就是改善生态环境。(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1.(2023 荆州)《科技支撑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2022-2030年)》指出,到2025年实现重点行业和领域低碳关键核心技术的重大突破,支撑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单位GDP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下列有助于实现此目标的是( )①高耗能产业进一步扩容增产行动 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科技支撑行动 ③低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突破行动 ④全产业链稳产增产政府补贴行动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C2.(2023 随州)漫画《和谐共生》启示我们( )①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可以对自然一味地索取 ④要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D3.(2024 武汉)【寻“美”之旅】城市因文化而美丽。“五一”期间,众多游客从外地来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武汉,品美食、赏美景、逛博物馆……短短几天的旅程给他们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武汉之“美”。①漫步武汉长江大桥,游览东湖绿道,体验武汉生态环境建设的成果,享受“绿色武汉”之美。②乘坐“知音号”游船、体验光谷空轨,体验创新带来的便捷交通,购买文创产品,享受“创新武汉”之美。③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登上黄鹤楼,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参观毛泽东旧居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体验革命文化的厚重,感受今天中国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享受“文化武汉”之美。④尝遍武汉特色美食,体验美食文化,享受“幸福武汉”之美。文明,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底色,也是一座城市最美的名片。为了更好地向中外游客推介武汉,请你参与制作城市形象宣传短片“寻美 武汉”,用镜头记录文明武汉之美。(2)请你从以下拍摄选题中任选一个,描述拍摄内容,并简要说明拍摄意义。拍摄选题:“文明餐桌”或者“文明出行”拍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拍摄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示例:文明诚信拍摄内容:环卫工人将游客遗失的相机物归原主。拍摄意义:发扬拾金不昧精神,引领社会诚信风尚。拍摄选题:文明餐桌。拍摄内容:游客践行光盘行动,适量点餐,节约粮食;拍摄意义:弘扬节约意识和环保意识,引领社会践行低碳微行动。拍摄选题:文明出行。拍摄内容: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拍摄意义:倡导遵守交通秩序,维护交通安全。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五课 守望精神家园 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章节复习.pptx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 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章节复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