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5张PPT)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章节复习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章节复习说明:本课件由六部分构成,即课标要素解读、思维导图构建、核心观点提练、考点知识梳理、易错易混辨析和中考真题体验。1.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平等团结互助和谐。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重要性)4.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5.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作用)6.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7.“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高频考点)8.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实现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9.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高频考点)1.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九上P91)(1)分布格局: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2)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3)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1.“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说法不符合我国国情,我国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形成。2.“优先发展少数民族经济”的说法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各民族一律平等,我国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2.我国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表现。(九上P91)(1)社会地位平等:各民族都是社会主义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2)法律地位平等:各民族在国家和社会生活各领域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相同的法定义务。1.“少数民族/汉族的社会地位最高”的说法错误,我国各民族具有同等的社会地位。2.“我国对少数民族地区采取特殊照顾,这违背了民族平等的方针”的说法错误,这是国家采取措施努力帮助发展相对落后的民族实现平等的权利,是民族平等政策的体现。3.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的原因。(为什么要维护民族团结?)(九上P92—96)(1)民族: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2)公民: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3)发展:各族人民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手足相亲、守望相助、齐心奋斗,伟大的祖国才能繁荣发展。4.党和政府大力支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原因。(九上P93—95)(1)历史角度: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社会状况得到很大改善,民族地区为国家建设作出了应有贡献。(2)团结角度: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3)民生角度: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事关广大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福祉。(4)文化角度:没有各民族文化的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5.党和国家为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作了哪些努力?(九上P94—95)领域 举措 成效经济 加大对民族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兴边富民行动,通过输入技术、管理、人才等方式增强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驶上了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民生 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教育,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建立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民族关系更加融洽,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文化 国家大力扶持少数民族文化的保护、继承、创新和发展工作,积极促进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 使少数民族文化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消除民族文化差异”“我国已经消除了各民族间的差异”的说法错误,我国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造成的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差异无法消除。6.促进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如何做?(1)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文字。(2)学习维护民族团结相关政策,增强维护民族团结的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的义务。(3)积极同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作斗争。(4)与少数民族同学平等相处、友好往来。近年来,我国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3)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4)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团结奋斗、艰苦创业。(5)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1.为什么要维护祖国统一、反对分裂?(九上P98—99)(1)分裂会导致社会动荡、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各族人民就会遭殃。(后果)(2)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3)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责任)2.如何维护统一、反对分裂?(九上P97—99)(1)维护国家统一、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2)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分裂活动,尤其要坚决反对借民族和宗教之名搞暴力恐怖活动。(3)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更自觉地维护国家安全。3.正确认识“一国两制”。(九上P99)(1)内涵:“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简称“一国两制”。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享有高度自治权。(2)地位:“一国两制”是党领导人民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项重要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伟大创举。(3)“一国”与“两制”的关系:“一国”是实行“两制”的前提和基础,“两制”从属和派生于“一国”并统一于“一国”之内。自治权≠高度自治权≠完全自治权。民族自治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的范围更大,但两者都不是完全自治。4.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现实意义。(九上P100—101)(1)香港、澳门回归祖国以来,“一国两制”实践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功。(2)香港、澳门回归以来,与祖国内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5.如何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九上P100)(1)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2)坚持依法治港治澳,维护宪法和基本法确定的特别行政区宪制秩序。(3)落实中央对特别行政区全面管治权,落实“爱国者治港”“爱国者治澳”原则,落实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和特别行政区社会大局稳定。(4)坚决防范和遏制外部势力干预港澳事务,支持港澳巩固提升竞争优势,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6.为什么要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九上P102)(1)必要性:①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②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2)有利条件:①两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种,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②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7.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的做法。(九上P102—103)(1)国家:①政治基础:一个中国原则。②基本方针:“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实现国家统一的最佳方式)(2)两岸同胞:①要共同弘扬中华文化,实现心灵契合,增进对和平统一的认同。②要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8.深化两岸融合发展有何意义?(九上P103)有利于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为发展增动力,为合作添活力,壮大中华民族经济,夯实和平统一的基础。9.为实现两岸统一,青少年能做些什么?(1)自觉履行维护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2)积极宣传党和政府的对台方针、原则和立场。(3)尊重台湾地区人民的风俗习惯,与台湾同胞多走动、多交流、多沟通,增进理解、信任。(4)坚决同破坏两岸和平统一的言行作斗争。1.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方针。(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和平统一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坚持“九二共识”。(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在处理民族关系上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方针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1.(2024 湖北)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要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下列符合这一规定的是( )①某校举办“鄂疆少年手拉手”交流活动②“大地欢歌”全国乡村文化建设年启动③某市组织开展藏汉学生“同上一节课”④湖北推出“红色鄂豫皖”精品旅游线路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B2.(2023 荆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观念,打牢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为增进民族团结我们必须( )①守望相助,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缩小民族地区发展差距,促进共同繁荣③扩大民族自治地区各级政府的自治权④提升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公民的法律地位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3.(2023 天仙潜)今年清明节前后,中国国民党前主席马英九首次回乡祭祖,并率28名台湾学生赴湖南大学进行两岸青年交流活动。两岸学子就传承中华文化、升学就业创业等话题展开热烈讨论。对以上材料点评最恰当的是( )A.加强两岸青年交流,反对台独,反对外部势力干涉B.要共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实现两岸同胞心灵契合C.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成为所有台湾同胞的共识D.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打造两岸共同市场B4.(2023 宜昌)2023年亚太地区大师运动会在韩国举办,中国台湾跆拳道选手李某获得铜牌,他高高举起五星红旗,自信地站上领奖台。他表示,能跟着五星红旗走,感受背靠祖国的安全感和荣誉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这表明( )①解决台湾问题需要加强两岸体育文化交流②海峡两岸对实现和平统一已形成充分认同③台湾同胞能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④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D(共35张PPT)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章节复习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章节复习说明:本课件由六部分构成,即课标要素解读、思维导图构建、核心观点提练、考点知识梳理、易错易混辨析和中考真题体验。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高频考点)2.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高频考点)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做法)5.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这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高频考点)6.自信的中国人对国家有认同、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要求)1.正确认识中国梦。(九上P105—106)(1)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2)本质: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2.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九上P106)【教材·相关链接】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为什么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九上P106—107)(1)中国梦反映了近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走向,指明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4.如何实现中国梦?(九上P114—115)(1)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贯彻新发展理念。(2)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3)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4)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即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1.五位一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2.四个全面: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3.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我国为什么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九上P114)(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立足中国国情,凝结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的智慧和心血,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6.新时代需要奋斗的原因。(九上P115)(1)只有奋斗的人生才称得上幸福的人生。(2)奋斗者是精神最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3)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1.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九上P10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2.在新世纪新时代,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九上P106)(1)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2)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九上P111)(1)第一步: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第二步: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4.在新征程上,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奋勇前进需要如何做?(九上P111—112)(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2)我们党将继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向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进。(3)需要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5.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征程上取得的新的伟大成就。(九上P107—108)(1)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2)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3)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华民族正以崭新姿态屹立于世界的东方。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意义。(九上P109)(1)对中华民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2)对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3)对整个世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7.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九上P109)8.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九上P110)【教材·相关链接】(1)指导地位: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的飞跃。(2)两个确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3)意义: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9.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及本质要求。(九上P110)【教材·相关链接】(1)内涵: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2)本质要求: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中国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1.中国人的自信源自哪里?(九上P116)(1)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2)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就,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让中国人更加自信。2.自信的中国人的表现。(九上P117)(1)对国家有认同。(2)对文化有底气。(3)对发展有信心。3.如何做自信的中国人?(九上P118—119)(1)态度:需要培育理性平和、不卑不亢、开放包容的心态。(2)实干:既要胸怀理想又要求真务实,既要满怀激情又要锲而不舍。(3)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4)彰显新时代中国人的自信品格,与时代同进步,与祖国共成长。1.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全面小康。(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现中国梦就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实现中国梦是国家的事,与中学生无关。(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改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实现中国梦不只是国家的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也是我们每个人的事1.(2023 恩施州)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二零二三年新年贺词中强调:今天的中国,是梦想接连实现的中国。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成功举办、中国空间站全面建成……这一切,凝结着无数人的辛勤付出和汗水。点点星火,汇聚成炬,这就是中国力量!下列属于中国力量的是( )A.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B.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C.贡献中国智慧是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D.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A2.(2024 武汉)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时代青年“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为响应号召,九年级(2)班以“中国式现代化 青年担当”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同学们提交的下列作品中,设计合理的是( )①展示“国际湿地城市青年志愿者风采”图片,配文“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播报“武汉大学南北极科考队获五四青年奖章”新闻,配文“冰原磨砺,青春出彩” ③绘制“民族伟大复兴”时间轴,标注“为2035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④剪辑“嫦娥六号月背采样”视频,标注“建成世界科技强国,向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A3.(2023 湖北)【研学二十大 共圆中国梦】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1)为加深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同学们引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有关“金句”,请参照示例完成下表。(填入如图序号即可)(4分)中国特色 “习”语金句示例:⑤ 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探索走出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道路,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 当高楼大厦在中国大地上遍地林立时,中华民族精神的大厦也应该巍然耸立。( ) 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敝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③②(2)请结合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谈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国家应该怎么做?(从五个“中国特色”中任选两个分别作答,每个方面至少答出三点措施)(6分)特色②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答案示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或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坚持城乡融合发展;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等等。特色③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答案示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传承中华文明,促进物的全面丰富和人的全面发展;等等。(3)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需要增强“四个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请你完善如图“自信的中国人”应有的形象,并从三个形象中任选一个,谈谈你的认识。(4分)形象:对文化有底气;对发展有信心。对国家有认同:具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与国家民族休戚与共的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尊严,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领土完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章节复习.pptx 第四单元 和谐与梦想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2025年湖北省中考道德与法治章节复习.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