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课件(共26张PPT)+内嵌视频-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

资源简介

(共26张PPT)
第7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
春节申遗成功
2024年12月4日 ,春节成功申遗!这是中国文化的高光时刻,更是世界对春节所蕴含人文精神的认可。阖家团圆、传承习俗、传递祝福,人文精神如何塑造我们的生活呢?
新课导入
1.政治认同: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2.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人文精神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养成积极生活态度。
3.健全人格: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并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4.责任意识: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 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
教学难点: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
知识总结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自主学习
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虎年春晚,舞动春晚、惊艳亮相。兼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和时代审美追求的融合创新,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
视频中有哪些非遗文化?中华人文精神有什么价值?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
1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58页蓝字)
2
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
3
笔记梳理
名词解释——人文精神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强调以人文化成天下,以人类社会和人本身发展的道理来教育世人,达到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的目的,并由此发展出影响深远的中华人文精神。
人文,以古代主要指礼乐教化、典章制度,即诗书、礼乐、法度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也泛指人事,即人类社会的行为、习俗或状态。中国古人的许多思想尤其是政治、伦理思想,都基于“人”提出,闪耀着人文关怀的光辉。
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人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生活方式、情感样式的集中表达,滋养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具有深远意义。
春秋时期,管仲和鲍叔牙是好友。两人虽然性格和才能各异,但能够相互理解和尊重,共同为齐国的繁荣富强贡献力量。
诸葛亮和诸葛瑾是亲兄弟,但他们分别效力于蜀汉和东吴两个敌对的政权。尽管立场不同,但他们并没有因此断绝关系或相互攻击。相反,他们经常通过书信交流思想,并在各自的领域内为国家的利益而努力。
思考:根据以上两个故事,谈谈你对“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理解。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故事分享
(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内涵
作用
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
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①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
②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
总: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
春联是春节的文化符号之一,红纸上墨香四溢的文字,是智慧与哲理的结晶。像“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短短几字,既传递出时光流转、生命延续的自然规律,又饱含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祝福,让人们在欣赏书法艺术的同时,领悟珍惜时光、积极生活的人生态度。
请你谈谈春联传递了哪种人文精神?
提示:以文化人。在书写与张贴间,把积极生活、向善崇德的道理融入人心。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你知道还有哪些文化表现形式吗?
诗词书法
(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P60
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对于丰富人的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具有重要意义。
A:内涵
B:意义
上述材料体现了哪种人文精神?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领略沉淀的人文精神——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书法
绘画
戏剧
舞蹈
音乐
有美妙形态,有独特神韵, 可谓“形具而神生”。
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发现问题
笔记区
笔记整理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华民族对人与天地万物的关系有深刻的思考,提出"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主张尊重、顺应大自然运行的规律,与天地万物和谐共生。
2. 中华人文精神的内容?
内涵: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 可谓“形具而神生”。在文化生活中, 人们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意义: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从“诗词赏析“、文化遗产中悟生活理念
中和泰和,与自然和谐统一
悯农
唐代 李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
粒粒皆辛苦。
粮食来之不易,珍惜粮食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感受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如,《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反映了一种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中和泰和:一种追求内心平和、行为适当、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态度。
“中和”出自《礼记》,强调遵循中庸之道,找到恰当的道路,避免极端和偏离,以达到内外平衡的状态。包括诸多方面,如情绪的稳定、思想的平衡、行为的适当、人际关系的和谐等。
“泰和”,又称“太和”,出自《周易》,强调事物之间的整体和谐,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
名词点击:中和泰和
领略沉淀的人文精神
《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
(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①内涵
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②意义
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
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
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著精神。
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
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
◎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中华人文精神对你的启发。
生活观察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拓展提升——俭约自守,我们可以怎样做?
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
消费主义是指人们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 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 价值观。
享乐主义强调个人的快乐和享受是人生的最高追求,把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放在首位,忽视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将大量时间和金钱花在娱乐消遣上,而对工作、学习缺乏热情,对他人和社会漠不关心。)
知识拓展
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
1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
2
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
3
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
4
本课小结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
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
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
①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
②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
③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
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课堂练习
1.下面图片是为不同城市设计的“福”字。“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 )
①设计随意,是对汉字基本知识缺少了解的表现
②匠心独具,展现了美妙的形态和独特的神韵
③求同存异,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
④形神兼备,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D
课堂练习
2.《朱子家训》是记载我国古代优良家风的代表作。其中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体现了( )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
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D
课堂练习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仍然具有启迪作用。下面对古文蕴含的道理解读正确的有( )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们要崇尚气节,保持自尊,坚守原则
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相处,不盲从苟同
③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我们要激发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
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们要坚定目标,培养敢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