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26张PPT)第七课 弘扬中华人文精神第三单元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7.1 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1.政治认同:知道中华人文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2.道德修养:感受中华人文精神丰富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规范,养成积极生活态度。3.健全人格:我们应当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并弘扬人文精神,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4.责任意识: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进一 步增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核心素养目标教学重点:认同中华人文精神,传承中华人文精神,坚定文化自信教学难点:了解中华人文精神对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产生的深远影响自主学习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ART 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甲同学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结合以上同学的讨论,谈谈所体现的中华人文精神及其对你的启示?生活观察①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启示:要尊重他人的差异,学会包容、友善待人、与人和谐相处。②体现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启示:要扩大阅读,丰富精神生活、提升精神境界③体现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启示:要培养审美情趣、塑造审美气质。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启示:要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坚守做人品格。1.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丰富人文精神,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P591(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58页蓝字)2历史上的中华人文精神,渗透在诗书礼乐等精神文明的创造中,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P623笔记梳理中国风PART 2中华人文精神的体现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它告诉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共处。学校开展“品优秀传统文化,悟中华人文精神”的活动,同学们对此展开热烈讨论。我非常欣赏《论语》中描写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我特别喜欢中国古典名曲《高山流水》,从曲子中就能听出山之雄浑、水之浩瀚,感悟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千古美谈。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以上同学的讨论,分别体现了中华人文精神哪个方面?夸父追日、精卫填海等古代神话传说体现了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高山流水》体现了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精神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君子和而不同”体现了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P58生活观察我读过许多古代神话传说,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神农尝草、夸父追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它们都蕴含着勇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瑰宝一:从“将相和“中悟处事方法思考:1.廉颇和蔺相如的身份分别是什么?2.面对廉颇的做法,蔺相如是如何做的?出发点是什么?环节二:探寻瑰宝,悟中华人文精神瑰宝一:从“将相和“中悟处事方法蔺相如廉颇文臣武将绕道而行,故意避让廉颇,不起正面冲突,展现包容大度认识到自己的鲁莽,主动负荆请罪,成为刎颈之交共同目标:保卫赵国安危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面对矛盾冲突,他们尊重不同身份差异,追求共同目标,以和为贵,促进和谐相处(1)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内涵作用①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②和而不同,就是倡导和谐相处,协调不同意见,但不盲从苟同①求同能让人们更加亲近、友善,②存异则让人们彼此尊重、包容。总: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有助于解决人际矛盾,为化解当代社会冲突提供重要启示。“岁寒三友”和“四君子”,是传统诗词、绘画等文艺作品中常见的主题。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迎寒开放,故有“岁寒三友”之称。“四君子”则是指“梅、兰、竹、菊”。梅的凌霜傲雪、玉洁冰清,兰的优雅朴素、高洁坚贞,竹的中空外直、宁折不弯,菊的清新高雅、悠然宁静,寄托着中国人对高尚品格的推崇。在中国古代的文艺作品中,花木草石等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松:坚韧不拔、长寿与永恒竹:虚心有节、柔韧不屈、清雅脱俗梅:傲雪凌霜、冰清玉洁、报春先驱兰:淡泊名利、质朴高雅菊:恬然自处、不趋炎附势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探究与分享从“四大名著“中悟教化思想说一说我国的四大名著是哪些?其反映了怎样的主题?红楼梦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以四大家族兴衰为背景,写尽封建家族的奢华与腐朽,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衰败的必然借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奇幻冒险,展现人战胜困难的不屈精神与对理想的执着追求描绘梁山好汉聚义与抗争,反映官逼民反的社会现实,以及对平等、正义的向往叙说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的政治军事斗争,体现历史的风云变幻,忠义与谋略的交织(2)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从“千里江山图“中悟美学追求观看《千里江山图》时,你内心产生了何种感受?构图布局精妙色彩运用独特,艳而不俗绘画技艺精湛展现大自然的壮丽山河,又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领略沉淀的人文精神书法绘画戏剧舞蹈音乐指文艺作品不但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 可谓“形具而神生”。追求立象尽意, 主张将人的思想情感与外界景物融为一体。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①内涵②意义(3)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感受到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如,《归园田居》(其三)中“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反映了一种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和泰和:一种追求内心平和、行为适当、人际关系和谐的生活态度。“中和”出自《礼记》,强调遵循中庸之道,找到恰当的道路,避免极端和偏离,以达到内外平衡的状态。包括诸多方面,如情绪的稳定、思想的平衡、行为的适当、人际关系的和谐等。“泰和”,又称“太和”,出自《周易》,强调事物之间的整体和谐,达到一种完美的平衡状态。名词点击:中和泰和领略沉淀的人文精神《礼记》中说:“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周易》中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4)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①内涵有助于人们坚守做人的品格,克服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享乐主义,有利于真正实现人的价值。②意义拓展提升——俭约自守,我们可以怎样做?拜金主义是一种金钱至上的思想道德观念,认为金钱不仅万能,而且是衡量一切行为的标准。消费主义是指人们一种毫无顾忌、毫无节制的消耗 物质财富和自然资源,并把消费看作是人生最高目的的消费观和 价值观。享乐主义强调个人的快乐和享受是人生的最高追求,把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放在首位,忽视精神追求和社会责任。(将大量时间和金钱花在娱乐消遣上,而对工作、学习缺乏热情,对他人和社会漠不关心。)知识拓展笔记2.★.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求同存异,就是既找出共同点,找到最大公约数,又保留不同点,尊重不同意见。P591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各种各样的文化表现形式都承载着做人做事的道理,可以教育人、感化人,成就理想人格。P602中华人文精神主要体现在处世方法、教化思想、美学追求、生活理念等诸多方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诗歌、舞蹈、绘画、书法等文艺作品不但具有美妙形态,而且富有独特神韵,可谓“形具而神生”。P603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中华民族倡导俭朴、简约的生活方式,强调不为物役,追求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世界的和谐统一。P614本课小结影响深远的人文精神中华人文精神的价值中华人文精神的主要体现①促进社会和谐、成就美好人生②彰显了中华民族对现实生活意义的探索和道德情操的涵养③发挥了强大的熏陶教化、凝聚示范作用①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②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③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④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1.下面图片是为不同城市设计的“福”字。“北京福”融合了天安门、故宫和京剧等元素;“上海福”简直就是一张外滩的艺术照;“重庆福”有重庆特色的火锅和交通;“西安福”中兵马俑住进了大雁塔……这些“福”字( ) ①设计随意,是对汉字基本知识缺少了解的表现②匠心独具,展现了美妙的形态和独特的神韵③求同存异,是对各地文化元素进行创新的表现④形神兼备,塑造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审美气质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D课堂练习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脉,其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等,对我们今天做人、做事仍然具有启迪作用。下面对古文蕴含的道理解读正确的有( )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淫,威武不能屈——我们要崇尚气节,保持自尊,坚守原则②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们要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和谐相处,不盲从苟同③遥知百国微茫外,未敢忘危负岁华——我们要激发爱国情感,维护国家利益④君子役物,小人役于物——我们要坚定目标,培养敢于追求梦想的执着精神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A课堂练习1.漫画启示我们要坚持( )DA.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B.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C.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课堂练习4.《朱子家训》是记载我国古代优良家风的代表作。其中写道:“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这体现了( )A.形神兼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B.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处世方法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D.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D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