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15课明朝的统治 课件+视频

资源简介

(共25张PPT)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至鸦片战争前):
第15课 明朝的统治
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的灭亡
根因:
直因:
政治腐败
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农民起义
(朱元璋)
(1271-1368)
2.明朝的建立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1368年
朱元璋(明太祖)
应天府(今南京)
夺权
方式

北宋

——农民起义
——武将夺权
——外戚夺权
一、明朝的建立
【合作探究】结合时间轴,梳理明朝前期三位皇帝的继位过程和统治情况。
明太祖
建文帝
明成祖
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
“削藩”政策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帝位
1421年,迁都北京
皇帝
(行 政)
中书省
枢密院
(军政)
御史台
(监察)
宣政院
(西藏、宗教)
六部
直辖地
行省
二、强化皇权
元 朝
朝臣权力过大
皇权VS相权
地方分权
中央VS地方
材料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明太祖实录》
二、强化皇权
1.在中央:废除丞相,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工部
刑部
明朝
废丞相,权分六部
二、强化皇权
诛杀胡惟庸
我朝罢丞相……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赴死。
——《皇明祖训·祖训首章》
说说明太祖为什么强烈反对设立丞相。
防止朝臣专权,以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丞相制度的演变
秦朝
皇帝
太尉
丞相
御史大夫
唐朝
皇帝
门下省
尚书省
中书省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明朝
皇帝
吏部
户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独相
群相
废相
汉朝
宋朝
明朝
中国古代史发展趋势:
相权削弱,皇权加强
二、强化皇权
材料 仅在洪武十九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朱元璋就处理诸司奏章1660件,平均日处理291件。平均算来,朱元璋每天处理批审的公文多达207份,处理的事务多达411件。
——据《明太祖实录》
百官未起朕先起,百官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三丈犹拥被。
【相关史事】明成祖任命翰林院官员到宫城内的文渊阁供职,协助皇帝批阅文件,提供咨询,故称内阁。明中期以后,皇帝多怠于朝政,内阁权力日益加重,尤其是权势居首的大学士被称为首辅,虽无丞相之名,却行丞相之权。
二、强化皇权
2.军事:【探究】朱元璋在军事上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什么作用?
(1)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
(2)分散了兵权,皇帝直接掌管军事,加强了皇权。
二、强化皇权
3.特务机构:明太祖设立了由皇帝直接指挥的锦衣卫。
吏部尚书吴琳告老还乡回到自己的家乡黄岗,朱元璋不放心,派人去察看他的行迹,等使者回报说吴琳在家务农时,朱元璋才放下心来。
国子监祭酒宋讷“危坐有怒色”,第二天朝见时,朱元璋问他昨天为什么发怒,宋讷大吃一惊,把发怒的原因如实说了,问“陛下何自知之”,朱元璋把派人偷着给他画的像拿出来给他看。
——南炳文、汤纲《明史》
二、强化皇权
“厂卫”
特务机构
明太祖:
明成祖:
明宪宗:
锦衣卫
(掌管侍卫、侦察、缉捕、邢狱诸事)
东厂
西厂
厂卫的刑罚非常残酷,设有监狱、法庭,对犯人会采用剥皮、抽筋、刺心等极刑,残忍至极,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
“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
二、强化皇权
4.在地方:
(1)将原来行中书省的权力一分为三,设立三司,互不统属。
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
提刑按察使司
都指挥使司
(民政和财政)
(司法)
(军政)
(2)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二、强化皇权
【想一想】明太祖对中央和地方官制的改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 如何评价明朝加强皇权的措施
(2)评价:中央和地方各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1)特点:分权制衡。
(但皇帝专权易导致决策失误,官员工作效率低,为明朝统治埋下危机。 )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1.内容的变化:
2.文体的变化:
(1)考试的题目必须出自“四书”“五经”
(2)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以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等为标准,不得随意发挥。
(“代圣贤立言” )
“八股文”
明朝科举考试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以及文意,都有严格规定。一篇文章须分成八个部分,其中的后四部分各有两股对仗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八股取士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相关史事】明清时期的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和殿试三级,通过者分别获得举人、贡士、进士身份。乡试的竞争最为激烈,每三年一次,逢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在秋季八月。乡试考试的考场称为贡院。位于江宁的江南贡院是全国规模最大的贡院,有供考生考试的号舍二万多间。
促进了考试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考试相对公平,选拔了人才。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江南贡院
贡院号舍
【探究】明清时期考生作弊手段以夹带居多,为什么?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考试内容固定。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材料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
【探究】顾炎武为何会有这样的看法?
八股文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流弊日益严重。
创立
进士科标志开创科举制
完善
增加考试科目
殿试、武举
改革
改革发展科举制
增加科举取士名额
僵化
八股取士
隋炀帝
唐朝
宋代
明清
年代 世界主要科技 中国 占百分比
汉代 45(件) 28 62﹪
隋唐 45(件) 32 71﹪
宋元 67(件) 38 57﹪
明清 472(件) 19 4﹪
唯物史观:科举制的变化
八股取士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在思想文化方面的表现。虽然巩固了统治,但也禁锢了思想,摧残了人才,扼杀了知识分子的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阻碍社会进步。
四、民族关系
明朝形势图
奴儿干都司
(1)目的:
(2)地点:
(3)意义:
为加强对东北女真等部的直接管理
黑龙江下游
包括库页岛在内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流域的广赛土地,在明朝前期就已纳入有效管理。
1.东北
(方式:设立机构)
四、民族关系
明朝形势图
2.蒙古
(方式:战争/和议)
“隆庆和议”
(1)时间:
(2)内容:
(3)意义:
1571年
明朝封蒙古俺答汗为王,并达成通贡和互市的协议
结束了明朝与蒙古约 200 年的敌对状态,此后明朝与蒙古之间很少爆发大规模战争。
课堂小结
明朝的统治
明朝——东北管辖——设奴儿干都司
明朝——蒙古——隆庆和议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明成祖迁都北京
中央:废丞相,权分六部
中央:分兵权,设五军都督府
中央:监督臣民,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分封诸王,
科举考试:八股取士命题范围、答题格式和影响
明朝建立
明强化皇权
民族关系
随堂习题
1.明朝建立的时间和建立者分别是( )
A. 1368 年、朱元璋 B. 1368 年、朱棣
C. 1421 年、朱元璋 D. 1421 年、朱棣
2.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统治的措施中,最具特色的是( )
A. 废行省,设三司 B. 废丞相,权分六部
C. 设立军机处 D. 设立厂卫特务机构
A
D
随堂习题
3.明朝时,掌管地方军政的机构是( )
A. 布政使司 B. 按察使司 C. 都指挥使司 D. 巡检司
4.明朝科举考试的命题范围是( )
A. 唐诗 B. 四书五经 C. 宋词 D. 明清小说
C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