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Unit 4 Chinese folk art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一、教材内容分析【整体介绍】本单元主题属于“人与社会”范畴,涉及的主题群是“文学,艺术和体育”,子主题为“中外影视、戏剧、音乐、舞蹈、绘画、建筑等艺术形式中的文化价值和作品赏析”,具体为“中国民间艺术形式”。本单元内容围绕“Chinese folk art”展开,旨在引导学生了解和探讨中国的传统手工艺,包括剪纸、徽州墨、惠山泥人和风筝等,以及这些手工艺品的历史背景、制作工艺和文化价值。同时,本单元也关注这些手工艺品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和传承,以及它们在不同节日和文化活动中的作用。本单元包含紧扣话题的三个语篇,包括一篇记叙文和两篇说明文,学生将通过这些内容学习如何描述和讨论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与此同时学会从文化传承和创新视角解读这些手工艺品,拓宽对中国传统手工艺这一传统文化的理解。学习重点涉及介绍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及其特点、探讨传统手工艺品的文化价值和现代意义、介绍传统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和材料、讨论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手工艺等。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帮助学生夯实核心句型和词汇,落实描述性和议论性语言的使用、重读语音知识的表意功能,以及名词所有格和物主代词的规则,达到在实际情境中运用语言的目的。各种任务注重学生思维路径的训练,比如对于传统手工艺品的介绍,需要从“历史、材料、制作、文化价值”这四方面构建。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观点表达,比如关于传统手工艺品的介绍,学生要学会从不同方面进行说明,并阐述自己的想法。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学生将增强合作意识,提高学习效率,并通过手工艺话题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从而更主动参与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文本分析】教材板块 课型 语篇内容 (What) 语篇意义 (Why) 语篇特征 (How)Welcome to the unit 听说课 听说课包括四个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图片和一篇对话。四张图片分别介绍了瓷器、紫砂茶壶、木雕以及中国灯笼的颜色、材质、重要意义。对话涉及Millie最喜欢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及原因。 不同种类的精美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吸引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喜爱与自豪感,激发对本单元的学习兴趣。 四张图片分别从名称、材质、特征和功能四方面介绍传统手工艺术,初步构建介绍工艺品的方法。对话部分要抓住如何描述最喜欢的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及原因,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初步积累相关表达。Reading 阅读课 阅读课语篇是关于剪纸艺术的文章,介绍了剪纸艺术的基本工具、匠人作品、文化内涵以及个人情感的表达。通过赵月的剪纸作品,展示出剪纸是一项充满充满生命力的艺术,展示出它作为民间艺术的价值。 文章通过赵月的言行展示剪纸艺术的制作过程和文化意义,让学生感受到剪纸艺术背后的人文情感和生活哲学,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突出文化体验。 文章属于专题报道,通过叙述和描述相结合的方式,生动地展示了剪纸艺术的魅力。首先,通过赵月的叙述介绍剪纸所需的简单工具和材料,鼓励读者亲自体验。其次,通过展示赵月的剪纸作品,让学生直观感受到剪纸艺术的美。再次,通过赵月对剪纸文化意义的解释,让学生理解剪纸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还是一种文化和情感的载体。最后,通过“竹报平安”这一即时生成的作品,解读作品的寓意。Grammar 语法课 语法课分别呈现了名词所有格以及物主代词不同的规则和用法。本课时囊括了一个介绍剪纸艺术的简短的语篇,四个例句来进行语法点的呈现和总结,再通过Millie&Sandy, Mr. Wu&Daniel之间的两篇对话来进行操练和巩固。 学生对于所有格的运用并不陌生,但是他们还未系统地学习过怎样依据名词单复数以及词尾的变化来正确掌握所有格不同的格式。同样对于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的区别以及在句子当中的位置也比较模糊。通过规则的归纳与呈现,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语法点。 Part A的部分首先通过一个简短的语篇来总结名词所有格不同的格式。接着通过一个对话来进行操练。Part B的部分聚焦了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不同的规则,首先是通过一些例句来进行呈现,接着来总结和归纳规则。最后通过一个对话的形式来进行整合运用。Pronunciation 语音课 语音课学习了句子当中的重读部分,例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而对于一些不重要的单词如冠词、介词、代词或连词,则不需要重读。本课时给出了若干的例句,以及他们不同的重读部分所给到的潜在的意思进行了比较和分析,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句意。 七年级的学生对于句子仍处在理解句子意思的阶段,而对于不同的语音语调还是会感觉比较陌生。同时对于重音不同表意不同也会缺少体会。本课时教授学生如何根据不同的重读单词来表达不同的意思。 本课时先是呈现了在句子当中哪些单词是可以重读的。接着通过赵月的一个例句来呈现不同的重读部分所表达的不同的意思,让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下面再通过一段听力练习,最后再通过给出的不同表意让学生阅读和练习。Integration 综合课 综合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阅读语篇介绍了惠山泥人制作材料(黑泥)、类型(模具制作和手工制作)以及象征意义(好运和幸福生活);听力语篇主题是风筝,介绍了风筝的制作材料、形状的演变以及放飞风筝的传统。 第二课时包含一张关于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徽州墨的介绍。文章介绍了徽州墨的颜色、材料、制作工艺、文化价值等信息。 第一课时通过展示两种不同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习不同的语篇,学生可以积累相关表达,学会从多个方面介绍民间艺术,为后续写作奠定基础。 第二课时通过介绍徽州墨这一具体的中国传统手工艺术,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方面,有助于学生建立起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尊重和自豪感。 第一课时两个语篇分别展示了不同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并给出具体信息,如惠山泥人的制作材料、类型及其象征意义;风筝的制作材料、形状和放风筝的传统。两个语篇都来自于Sandy和她的朋友们在博物馆参观时,导游对惠山泥人和风筝的介绍,贴合生活实际,是对听力很好的训练。 第二课时文章的结构清晰,首先介绍徽州墨的基本信息,然后是其独特之处,最后是文化价值。这样的结构为学生提供了描述和议论的框架,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写作能力。二、主题、子主题提炼三、单元教学目标与课时划分单元教学目标 语篇内容 课时本单元学习后,学生能够: 1、积累有关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的知识,了解如何表达对中国传统手工艺品的喜爱,归纳相关语句并进行介绍。 Welcome to the unit 1课时2、获取有关剪纸艺术的细节性信息,运用所学表达讲述自己与剪纸艺术的故事,解读作品意义,体验其文化价值,更加深入理解与尊重中国传统文化。 Reading 2课时3、根据有关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背景知识来理解名词所有格和两类物主代词的含义与形式,总结用法规律并完成练习题。在欣赏不同的民间工艺作品的过程中,在讨论送给留学生什么礼物的情境中使用所有格形式。 Grammar 1课时体会英语中的重音,总结出一般情况下句子中需要重读的词性;比较相同句子中的不同重音读法,认识重读语音用来传达重点信息的表意功能。灵活运用重音规则,朗读句子,根据句意强调不同重点。 Pronunciation 1课时5、了解文章大意,获取有关惠山泥人、风筝和徽州墨的细节性信息。 6、梳理说明文的行文结构,获取介绍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时的要素:Title、Basic information、Special aspects、Cultural value. 7、整合文章中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进行介绍时的有用表达,独立完成一篇关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介绍性文章,提升写作表达能力,增强对传统民间艺术的自豪感。 Integration 2课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